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安处 > 第138章 第 138 章

此心安处 第138章 第 138 章

作者:很饿大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4:36:44 来源:文学城

但先是孩子们不敢告知导致无人察觉;再是林舒茗一走,慈幼局放羊久了,大约也没人真的尽心做事,就放纵了那些人继续;后来林夫人接手,她是以从前个人行善的方式来规划孤幼们的未来,打算用募集的善款筹办产业,继而支撑后续的各项运营,等于跟官方划清了关系。

慈幼局在中间成了个走过场的,一旦能真正运转,有没有慈幼局都无所谓,也变相导致了现在除了谴责两句,难以实际处罚的局面。

所以陆岑川要先问这个,林舒茗在时林县令自然该出手时就出手了,但现在,就得说个清楚了。

至于怎么叫那些钻空子的人长长记性,把最核心的问题弄清楚,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想到跟女儿信中所议,林县令眼神一闪,问到,

“当做私下行善如何?”

陆岑川不答反问,

“慈幼局吃着官饷不就是为了救济孤幼吗?”

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当做私人行事呢?

“哈哈哈哈!”

林县令大笑起来,可不是嘛?

“那你还问?”

“我就是确认一下。”

耸了耸肩,陆岑川也不隐瞒,林县令以指虚点,笑骂了句促狭,叫她不要弯绕,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得了准信,陆岑川就没什么顾忌,坦然言到,

“挂他们啊。”

不是只经由人们口口相传,而是由慈幼局官方,甚至由县衙来出具文书,张榜布告,哪些人打着行善积德的名义,欺瞒官府,连些孤苦无依的孩子都要哄骗算计。

叫大家都涨涨见识之外,还要留下案底,放在慈幼局的文档里,一年一年的,留给所有经手慈幼局的官员和收养的孤幼们。

不是不要脸吗?

那就不用给他们留。

陆岑川历来出过的各种主意,按杨桥的话来说,除了惊世骇俗之外,还有一个,叫做简单粗暴。

他说的没错。

林县令得了陆岑川“挂他们”的具体方法,真是毫不委婉,倒觉得很合意,心下微动之外,就好奇的又问了问她有没有关于监督方面改进的想法。结果听完既没赞同也没反对,说得再仔细斟酌一番,恍恍惚惚就走了。

陆岑川也不强求,反正叫她畅所欲言她就随便说了,至于究竟采纳与否,这就不在她关心的范围之内了。

只是慈幼局恐怕多少会有一些变动,无论好坏,叫秦河给拐老儿提个醒就是。

瑞王是等林县令走了才过来的。从前他们也没特意见过面,还有宣王做挡箭牌,皇帝来过之后,却忽然就觉得还是避开点儿好。

绝不是心虚。

听了林县令来意,瑞王问到,

“你这是准备插手慈幼局?”

“为什么?”

被她这么一反问,瑞王反倒顿了一下,不过立即就反应过来——她大约又要跟从前一样,出过主意就甩手不管了。

套种、海贸、仿制鬼国嵌,又到现在的慈幼局,这桩桩件件的事情,难道就没有一件叫她察觉出,只要趁机多沾上哪怕一点点,背后就是无限的好处?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她没兴趣。

空怀宝山。

瑞王一时跟杨路做出了同样的评价,不过他只是笑笑就放过了,仅是有点感叹,怎么养了个这样的性子。

俩人闲闲几句聊天,瑞王问起详细,陆岑川就随便把自己出的那些主意说给他听。

张榜布告什么的倒还好,听陆岑川说各方独立□□,实时汇总监督管理的时候,看着陆岑川的眼神别提多微妙。

“救助者……”

不太习惯陆岑川这样的称呼,瑞王在脑中转换了一下,

“与被救助者□□,慈幼局负责之人同评双方,县衙抽查。”

这都算是相关人员,虽然新鲜也能理解,但,

“救助者之间,也要互相监督评价?”

“没辙啊。”

陆岑川摊摊手,

“县里太小啦,慈幼局跟县衙关系又近,一旦有双方连成一气,甚至三方都串通好了,那跟现今孩子们有苦说不出有什么区别?”

“救助人之间虽然不一定有多深了解,但大概情况总是知道的。”

“孩子们之间也有交流,只要有一家良心还在,总能说句真话吧?”

反之,想要诬赖谁,也得多花点儿心思。

如果都精细到了这个地步,还是藏污纳垢,那陆岑川除了自己说点儿实话,也是没有别的办法。

说到此处,陆岑川不免露出几分无奈,为了几粒老鼠屎弄得这样复杂,也算是大费周章了。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周折,这独立□□的法子,其实在本县还不太适用。

管理、监督、评价、汇总,哪个不用人手?就算别的都不说,光是在最初联系有意愿的人家时,讲解这么严格又有几分繁琐的审查方式,就要把人都吓跑了。

明明是好心做个善事,结果反倒先给自家惹来了一堆的麻烦,谁还愿意参加呢?只要有善心,路上舍粥多简单啊,而以教授孤幼技能来作为救济这事,八成是做不下去了。

再说了,本县有能力敢把教授别人活命的手艺当作做善事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多,抬头不见低头见,谁还不认识谁呢?就算折腾这么一大圈儿,依然可能半点效果都没有。

林县令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后悔了一时心动想多听听陆岑川的想法,忙不迭的要回去冷静一下。

但话又说回来,县城这么小个地方,慈幼局又不管周围的村子,能有多少孩子?不过一时忽然收容了街上的小乞丐们,除了那份关饷又没有开源,只坐吃山空林舒茗那点筹来的善款,才显得特别难熬。

若是林舒茗还在本地,哪儿用陆岑川出主意,就算有些波折,也都不伤及根本,按着她的步序走下去一定会慢慢变好。

说到底,不过是缺了一个用心的人,要是根本连一个想做好这事的人都没有,那什么主意都没用。

所以与其这样折腾,还不如抓紧时间寻个靠谱的人接手慈幼局,往后管得上心一些,林县令再从旁敲打一二,也就成了。

明知不合适还要拿来说,瑞王嗔了陆岑川一眼,面上表情十分玩味。陆岑川也不在意,耸了耸肩,

“反正林县令也是顺带随便问问,那我也就张口随便说说嘛。”

慈幼局要走的路,林家父女心中早有沟壑,摇摆不定的部分本来就是怎样处罚那些表里不一的假善人。至于别的,准秀才郎瞎捣乱,就不准她瞎胡扯么?

瑞王哼笑,表示不信,陆岑川诶了一声,到,

“监督□□这事,真要做起来,其实没有想得那么麻烦。”

而且本县地域也好规划也好,参与的人也好,格局都有些太小,若是能扩展一二,还是很有些可为的。

说着从一旁的橱柜里扯了张纸出来,纸质寻常,不很细韧也不很雪白,但早裁好了一尺见方卷成一卷儿,方便平日随时取用。不仅是纸,这一排窗下的矮柜,什么笔墨纸砚饼干罐子,阿越的玩具趁手的刻刀,样样儿都有。

瑞王早就习惯了,顺手就把她用了也不收好的铅椠拿过来放在桌上,陆岑川嘿嘿一笑,抓起来就在纸上画了个长方形。接着又利落的在这长方形偏右三分之一出画了一道竖线,从上到下把这单子分成两部分。左边分上下两行写着极差、差、中、良好、上等、优秀,右边写着姓名、时间、地点、详细等等,做了个最简洁的回执单。

陆岑川一边写画一边到,

“喏,一式两份,右边儿各项慈幼局负责填好,救助者核对确认,左边儿……”

写的这么清楚,不用陆岑川讲解瑞王也能明白,后续如何审查利用这些回执,就更不用陆岑川多说。

不过瑞王还是想听一听她后续的想法,就追问,

“然后呢?”

陆岑川讲完笔一扔就准备去做晚饭了,闻言疑惑到,

“什么然后?”

反正又不会真的实施,哪有然后,没有然后啦!

瑞王噎了一下,也对,这家伙最是懒得去管别人的闲事,且就是说来忽悠忽悠林县令,哪会有然后?

这个没有然后的话题,陆岑川说完就忘了,林县令果然也没再回来询问。瑞王倒是又提起过一次,也没关注其他,只叫陆岑川把那张单据做得更完备些。

瑞王自从跟陆岑川熟识之后,虽然一改最初试探的时时尖刻,但想弄个明白的时候也绝不含糊。之前提过在画技上相互进益,起初陆岑川还以为是一句客套话,结果被问透视问到傻眼,几乎是呕心沥血的把上辈子那点儿理论知识全翻出来,才算了事。后来也有几件这样的事情,但他都只关注事物本身,再不顺藤摸瓜的打听更多,分寸拿捏得极好,陆岑川就没太多的戒备。

谁还没个好奇症发作的时候呢?

于是从善如流的在那简易的回执单上添了日期、序号、页数之类的细节,又调整了下布局格式,把它做的更加完善一些。

当然瑞王也对陆岑川说了是想自家拿去用,不然没事儿干嘛改进呢?

在他把慈幼局诸事总结陈词,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理顺,又跟这单据一同寄回京城等回信的日子里,陆岑川也没有虚度。

她终于给阿越找到了一个玩伴。

对,不是小厮,是玩伴;也不是别人,正是丁松。

丁艾嘴皮子虽然很利索,说话自有一种诱人倾听的力量,但在对待小动物方面,跟陆岑川简直不是一个重量级。

也完全没有想到,陆岑川找小厮找到最后,会把主意打到自家弟弟身上。

只是有两天赶巧在丁松来寻的时候忙得过分,一眼没瞧见就叫陆岑川把小少年领进后院招待了一会儿,两眼没瞧见,老实的弟弟就叫陆岑川忽悠得面上通红,只顾着低头小口的啃着点心,她说什么都点头应下,连个磕绊都没有打。

“真乖!”

陆岑川成功忽悠了丁松,这才转头去同少年的哥哥商量,

“并不叫他做什么小厮,就每天我们在店里的时候来陪着点儿阿越,阿越什么样子你也是知道的。”

说着挑起一边眉毛对丁艾眨眼,

“工钱也没有,自然不用签契之类,每天管一顿药膳,你看如何?”

看着眼中全是对陆岑川敬重与憧憬的弟弟,其实很想说东家你忽悠人这样厉害,却只开个常在坊做吃食生意,是不是浪费了?!

丁艾能如何?求之不得啊!

因为丁松满心的雀跃,俩人三两句就把这事定下,丁母那边倒是没有去商量,兄弟俩说自己能解决,陆岑川就不插手这个。

终于给阿越找到了能做伴的人,相关的东西也需要准备一下。

之前问过丁松可有读书之类,知道他从前当书童的时候也跟着少爷读过一些,但少爷实在是读得一般,书童就也只能蹭到三字经之类。

这跟阿越的程度可真是差的有点儿远了。

打从杨桥开始带着阿越读书,不知走了什么流程,千字文百家姓之类早就退出了学习范围。又因陆岑川坚决要求,教学的方向偏向趣味实用,书籍的选择自然也松散宽泛。

还有瑞王给陆岑川的各种杂记野史,里面一些没什么晦涩难懂词句的,都偶尔被拿来当做夜间读物哄阿越入睡,所以时至今日,阿越能看的书那是很不算少了。

光店里放的这几本,就完全超出了丁松的阅读能力。

而陆岑川就是恰巧看见他小心翼翼的捧着书,无论是听闻这都是阿越常看的书时眼里迸发的羡慕,还是满是敬佩的向阿越求教时,一点儿也不觉得向个三岁的小娃娃请教有什么不对的虚心,都叫陆岑川满意丁松的性情,这才起了请他陪伴阿越的心思。

当然,阿越肯认真的为他解答,还奶声奶气的把杨桥教的那些释义慢悠悠的说给他听,两个小朋友相处和乐,更是陆岑川动心的主因。

这会儿都商量好了,自然也要给丁松准备一些他能看懂的书册。

而一起读书虽然很好,但也不能一直闷头读书嘛!

陆岑川对于这时代读书科举的态度,从杨桥考学就可见一斑。教导阿越的时候也力主寓教于乐,甚至很有种对待幼童的宠溺偏颇,自然对丁松这个很有好感的小少年,也没有差别。

不过适合青少年的玩具只能慢慢搜罗,或是靠陆岑川自个儿想,书倒是可以去买现成的。

这样的规划,对陆岑川而言不过就是顺手而为,还有一点点对可爱小动物的照拂,对丁家兄弟而言却并不是那么随意。

当看着陆岑川带着阿越跟丁松一同往书铺去选书,自家弟弟像一个真正的从没受过任何苦楚的小少年一样,叽叽喳喳的欢快的同她说话,通红的小脸儿上全是纯然的向往跟欣喜,丁艾眼泪忽地就下来了。

他生来虽不富裕却也安稳,谁料一朝祸事临门,竟是顷刻间家破人亡。短暂的迷惘之后,他毅然扛起了家中所有的重担,不停的努力着、筹谋着,既没有哭泣的空余,也根本不屑于哭泣的懦弱,还以为早就忘记了怎么去哭。

直到泪水铺了满脸,风吹得湿漉漉的水迹一片冰凉,才拿手抹了一把,发现竟是眼泪。

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愣怔怔的站在那里,对这些泪水惊讶又无措,视线朦胧中见陆岑川回头,对方一瞬诧异之后,略微抬起牵着阿越的右手,又对他示意身边无人牵引的少年。

卷起袖子抹净脸上的痕迹,使劲儿眨眨眼压下目中的潮意,三步两步追上去,一把抓住少年冰凉的手指,对上弟弟惊奇望来的目光,咳了一声确认声音没有异样,才到,

“东家几本书都要把你骗走了,哥也去,给你买些笔墨纸砚回家用!”

丁松本就红彤彤的小脸儿听了这话更红了,被哥哥抓着的手不由紧握回去,张张嘴却没说出话来,只狠狠的点了点头。

但是去书铺的采购计划并没有成功施行。

没有杨桥跟着,自然也没人推荐什么孤本新作。陆岑川书看得多了,别说一般印本,只要她想看,珍本孤本瑞王也从不吝惜。此时再看那些特意被人供起来的套装书,就很一般了,再见百文一本任选,更觉得不能入眼。

那么多抄写的手误跟雕版被挖掉的错处,简直是挑战她手工爱好者的技艺之心。

陆岑川啧了一声,最后只旁观丁艾挑了一套笔墨,又叫他买了许多的白纸,就带着一行人回了常在坊。路上不由抱怨到,

“想偷个懒也不行,印得那么差,我明天把从前杨桥给阿越用的几本拿来,上面还有他们讲解时的注释,就是得要松哥儿自己抄了。”

丁松才不嫌麻烦呢,丁艾更是喜出望外,杨桥那可是二甲传胪,多少人上赶着想要他讲解都没这待遇,能自己抄真是求之不得。

陆岑川这才知道,原来注释本比起原本更受人追捧。特别是名儒大家的注释,单是抄本就能叫人抢破了头,原本,没点儿门路那是想都别想。

“这样啊。”

知晓了全新的资讯,见这哥儿俩还有话说,就叫他们自行安排,明天也不用来得太早。丁家兄弟自是赶忙应下,陆岑川又在店里转了一圈儿,见没什么事儿,就带着阿越回家,直奔瑞王书房。

瑞王正接了皇帝的来信琢磨怎么回法儿,见陆岑川来了,便放在一旁,以为她是如往常般来寻闲书看,就把最近新得的几本还没来得及看的先与她。

陆岑川也不客气,接过来随手翻开,果然都是手抄本。

她从瑞王这儿拿到的书多是手抄,瑞王自己看的也是手抄居多,因为他这里的书不是孤本真迹,就很偏门。譬如陆岑川常看的那些野史杂记,本身刊印量就少,瑞王手里更是没有烂大街的寻常货色,自然是誊抄本居多。

略微翻看,又打听了一下这年代印刷上的问题,虽有官刻家刻商刻种种渠道,但果然是只有雕版。陆岑川便问到,

“印书这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要遵守?”

她其实是想问问版权什么的,但这会儿好像完全没这说法,只好大体的,连别的方面一并打听一下。

瑞王闻言一愣,

“你想要印什么书?”

这家伙除了看点儿杂书,经史子集一概没兴趣,又不好诗文,阿越也还小,根本不会有什么文章著作,怎么会忽然想到印书?

陆岑川没想瞒他,直接到,

“你觉得,开个书铺怎么样?”

开个书铺,这其实并不是陆岑川突发奇想。

大家都知道,这世上公认最好赚的钱,就是女人跟孩子的钱。不过打从跟着杨桥在城里书铺走过一遭,见证了价值二两银子的酸诗骈文,陆岑川就觉得,这里还有另一种人的钱,特别好赚来着。

书生。

当年她没有本钱,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对这时代的了解,吐槽过后就把这事儿放在一边了。如今再想起来,印书工艺简单,又不需要什么很高的职业素养,笼统来讲,只需认字即可。

无论是印流传深广的名家著作,还是轻松趣味的杂记话本,就算是只给那些酸儒们量身定制诗集,做这时代的个人志……

一本万利啊。

瑞王虽然觉得她说开个书铺有些突然,但对陆岑川的行事从来没有阻碍的意思,既然她有这个想法,就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相关事宜说给她听。

普通街面上售卖的书册之类,在乡野农家自然算是奢侈品,城里的平头百姓也要斟酌着买,但对更富庶些的人家,实在没什么特别。至于对那些百年世家或者一方豪富来说,就完全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了。

以普通勋贵读书子弟来说,除了定式的经史子集名著名篇之外,少不了一二闲书时常调剂;再有许多文会诗会,总有些值得关注的诗文会被集结刊印,广为流传;或者直接以瑞王为例,他不止是在读书,更是在藏书,除却传世的古籍珍本,当然也要看些时下的文人著作,各地名家的经典,每月不知手里过多少书。

所以若开个书铺,销路是不愁的。

但问题也很不少。

首先,陆岑川一个纯外行,既无门路又无客源,这书铺拿什么打开生意?再者,听她意思不是要纯贩书,而是要自己店里刻印,熟练雕版跟印刷的工匠哪里来?然后,新书制版费时费力,旧书雕版难以保存,光是陆岑川嫌弃的抄错刻错,就几乎不可避免。

这背后的种种,比卖书不知复杂多少,以眼下陆岑川的财力,个把书铺虽然说开就开了,可是综上所述,绝不是什么轻省的生财之道。

那为什么要开个书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