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安处 > 第132章 第 132 章

此心安处 第132章 第 132 章

作者:很饿大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4:36:44 来源:文学城

瑞王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这忽然而来的细微变化,但他可没觉得是自己照顾小朋友太顺手的错。能在夏家常驻,一切的先决条件都是跟阿越和平相处,再说又不是什么大事,瑞王早习惯了,只以为此时是陆岑川的区别对待,叫皇兄觉得被怠慢了。

然而却也没办法——人家一点儿没做出格的事情。

没有有意无意的刁难,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漠然,甚至都还表现的很热络,时而夸赞菜色,说陆岑川这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手艺;时而询问生计,表示若有为难自己定当全力相帮。添酒添饭,好像对主人家以及这顿饭菜,全都满意非常。

吃完了饭,皇帝陛下还意犹未尽似的与陆岑川叙话,又赞过一轮陆岑川人品秉性,把一个弟弟得到贵人帮扶的感激兄长这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只是长了眼睛的都能看出来他那股子看谁不顺眼的劲儿头就对了。

“谁”也不在意。

饭桌应酬,能吃好喝好,再说些好听的,就已经很圆满,还指望什么呢?

而且别说是朋友的哥哥,就算是夏草玲亲爹的哥哥,也不可能在陆岑川心里比陌生人多出些什么特殊。

诶?天然就想多揍几下算不算特殊?

等到他们告辞,夜色已经渐深,瑞王坠在最后,等皇帝跟宣王都走出好远,才叹了口气对陆岑川到,

“我大哥久在高位习惯了,性子便有些恣意,你不要放在心上。”

此时也只能这么说了,总不能明白讲他兄弟俩不尴不尬的相处惯了,以前要是他拒绝皇帝什么提议,皇帝就算多有不满,最后也都不了了之,没料到这回竟会变招,非要跟来探个究竟,陆岑川的不肯殷勤便正好撞在这风口上。

谁知陆岑川蹊跷一笑,不但不以为怪,还反过来安慰他,

“你放心,我懂得。”

一副很理解的模样。

瑞王深知她吃软不吃硬,哪儿能放心。但论起待人接物人情往来,陆岑川绝对是在自己那个随心所欲的皇兄之上的,又说了一句叫她不要在意,才无奈笑着回去了。

不过这事还真不用瑞王担心,毕竟陆岑川并不是装模作样的表示理解,比起瑞王,陆岑川对皇帝懊恼的心境可了解多了。

试问,千里迢迢的带了好物给弟弟尝鲜,弟弟却首先想到的是送给邻居,哥哥想一起吃还要去别人家蹭饭,这种时候,当哥哥的会怎么反应呢?

当然是先把那个邻居作为拐走弟弟的坏人警戒起来啊!

从前一直以为瑞王说的受宠,是作为子孙幼辈受到父母长者的宠爱,原来竟然不是。又想到他曾经还说过,兄弟之中就阿宣靠谱些,当时不觉得,如今想来这句话就很有深意了,看来瑞王也是知道他哥的德性的。

虽然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家人同聚吃饭的习惯,但以这位哥哥的表现来看,其实不知有多羡慕,刚进门的时候还能端着派头忍着,真是难为他了。

哼笑一声,陆岑川在心中鄙视到,

“啧,弟控。”

不就是没给他夹菜吗!当谁没看见呢!

一顿螃蟹,不但陆岑川对萧家大哥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皇帝对陆岑川的感官,也变得更加微妙了。

仅仅两面亲见,他心中“弟弟的救命恩人”这高大形象已经摇摇欲坠,也不知该怪陆岑川心大还是该怪皇帝心小。

总之一年以来的潜移默化是白费了,一个心软就造成这样大的变化,瑞王真是哭笑不得。

且一牵扯上前世最懊悔的兄弟关系,瑞王就有些瞻前顾后,皇帝不表态他也就不挑明,两人间无法进一步软化的局面干脆就僵住了。

而瑞王眼中的究极变数陆岑川,则根本不掺和他们兄弟俩的事儿。发觉萧家大哥是个弟控之后,既不刺激也不示弱,一切照常,隔岸观火,端得一副事不关己。

瑞王这一年轻松如意连两辈子的桎梏都解决了,第一回感到头疼,简直不想伺候了,好想叫这破皇兄赶紧回京去。

不过,惹了弟弟心烦的破皇兄才不会就这样回去呢。

皇帝此来确实是为了瑞王,但想见一见陆岑川,却不全是因为她是瑞王的救命恩人。

早不来晚不来,掐准了八月前后的日子,从秋收的第一天起就叫心腹手下全程关注,当然是因为套种之法了。

虽然没能更进一步缓和兄弟关系叫皇帝有些不满,不过已经得到了意外之喜,放一放不要把弟弟惹急了,皇帝还是可以接受的。又对陆岑川多了些实质性的了解,就能更公允的评价这种种植方法跟提出这方法的人,值不值得他去年特意的恩赏。

中秋过后,县中各村收获俱是完毕,收成的数目也汇总到了林县令手上。

今年年景不错,玉米大豆都长得好,增产的数目虽是有多有少,但最少的两样相加也有十来斤,且确实是没有一个减产的,可把林县令给乐坏了。又听说收成最好的果然出在青树村,风风火火的就杀到了村里。

他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去找陆岑川,但陆岑川并不在村里。

月饼的售卖结束之后,王小喊的刀工之旅就开始了,丁艾也跟着一起练,除了各人私底下自觉用功之外,陆岑川每天都要盯着他们切半筐黄瓜。王小喊本来刀工就是短板,又忽然有了个丁艾做对比,整个人切得心火上冒,陆岑川却不准他松懈,

“你慢慢来,黄瓜过季了还能切红薯,红薯切完了还能切萝卜,反正切得不好也能当配菜,我不着急。”

王小喊:“……”

例行刺激了王小喊,回家的时候陆岑川才见到里正安排在村口等她的人,一阵呜哩哇啦手舞足蹈之后,弄明白是林县令来了,跟着他们往里正家去。

大约是因为兴奋,这俩人说话声音颇大,想说的东西也多,迫不及待的往外蹦,吵得要命。陆岑川不着痕迹的掩了下阿越的耳朵,又在自己耳骨上按了一指,东拼西凑的从他们杂乱的感叹里得知不但是林县令,还来了许多邻村的农人。

至于本村收成最好的那家,

“谁家啊?”

陆岑川今年种地没太上心,为了丰富食谱,农庄大半用来养殖跟种些蔬菜了。虽然在村里地当然是她最多,但收成最好的,她觉得肯定不是自己。

“李大哥家呗!”

哦,宝柱哥啊。

里正家的院子可不算小了,可陆岑川到的时候,只见里面挨挨挤挤,连个站人的地方都没有。当林县令跟里正出声招呼之后,陆岑川就觉得满院子的老少,目光都凝聚在了自己身上。

陆岑川:“……”不知为何有点发毛。

林县令还是第一次见陆岑川这样的不自在,难得的符合了她现下的年龄,哈哈笑着向她介绍。在场的除了学习套种的各个村子中的里正和种田的好手,还有些十里八乡赶来的人们。

“大家都因你套种之法得了实惠,特意来的!”

因陆岑川传授套种之法并没要求什么好处,林县令很认同她这样的品性,所以在推广的时候就顺道传了她的名讳,叫学习套种的人家都知道,是谁给他们带来了改变。

这样为别人扬名的行为自然惹来许多闲话,但在淳朴的农人之中,还是很一致的认为,县令大人所说的拿出套种之法的陆岑川,是个大好人的。

果然不等林县令说完,人群中一位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家就开口说到,

“夏姑娘无私,咱们是来谢谢夏姑娘的!”

随着这老者话音落地,四周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应和起来。

满脸沟壑的老伯,双手粗糙的阿婆,每年辛劳耕种的大汉,勤勉操持家事的妇人,他们七嘴八舌的向陆岑川说着今年的收成,直白的报出自己家多了几斤的豆子和玉米,一个个抢着大声嚷嚷。

他们眼里有欢喜,有激动,还有许多陆岑川不甚明了的东西,混成了无限的希望跟期盼,说着会牢记陆岑川的功德,向她道一声谢。

在这样嘈杂又热闹的声音之中,陆岑川的心忽然被什么击中了。

陌生的感觉只叫她脑袋空白了一瞬,骨子里的镇定就成功让她淡然下来。不过实在不太习惯这样众人瞩目的待遇,好不容易抗住了热情过头的农人们,撑着跟大家闲话了几句,就赶紧告别县令跟里正回了家。

然而这还没完。

之后的几天,陆岑川三天两头就收到村邻们送来的农货。

一筐花生,两尾鱼,几挑柴火,或者山上的核桃山货。都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也不只是本村的村邻,隔壁村的,更远一点的,陆岑川都没去过的地方。他们路远,只听说过陆岑川的大名,打听着找过来,直接送到夏家,也不多留,放下就走,说是一点点心意。

陆岑川每天回家都能看到这样那样的心意,送来的人却连个名姓都不留,只说是某某村来人,可有些村子重复有好多人来,于是想找到具体是谁都做不到。

她有些困扰,里正却叫她不要多想,

“你行止为他人有益,他人就用得益回馈你,都是你该得的。”

该得的吗?

虽然是她成功应用了套种的方法,但发现的人是里正,推广的人是县令,杨家兄弟跟李宝柱全力支持,连老孙一家在教导各村来人的时候都很卖力。

她却只持着一个不以为意的态度,找着借口做着最轻松的活计,连进程如何也没关心过。

“……我还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陆岑川咂咂嘴儿咀嚼着用词。

“感觉如何?”瑞王问到。

近两天外村的来人特别多,还都往夏家的方向来,因为途径瑞王住处,侍卫们都绷紧了神经。没想到都是来感谢陆岑川的农人,送些自家的农货就回去了,且老实巴交,放下东西就走,连正经跟陆岑川见了面的也少。

这不但引起了瑞王跟宣王的注意,甚至连一直关注套种收成的皇帝都很惊讶,

“不知道怎么说。”

陆岑川找不准怎么表达,

“心里很奇怪。”

高兴,是有的;做出了正确选择的欣慰,也有的;分享着农人们那份能够感染他人的淳朴的快乐;被人感激的得意;还有,不曾尽力的心虚。

酸酸涨涨的盈满了心房,一种惆怅的,又散不尽的欢喜。

瑞王看她细细体会其中滋味,心里也有些高兴。

利国利民,陆岑川大约从没有把自己做的事情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但一旦通过自己的手,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甚至还得到了民心的回馈,那个中的欢欣鼓舞,尝过一次,就知道到底有多好。

有多么的,欲罢不能。

正以为陆岑川会多沉溺一会儿,却见她忽然抬起头来,斩钉截铁到,

“既然可以推广,那林县令这样挨村挑人教也太慢了!”

“哦~?”

“我来推广,我来出一份说明书!”

“说明书?”

新鲜的说法引起了瑞王的兴趣,陆岑川又是头一次表现出对无关人士的热心,不知她有了什么奇思妙想,当然要捧个人场。按字面推断了一下,

“可是要把紧要之处写下来叫人明了?”

“农人有几个认字!”

虽然杨桥有在农人中推广教育的计划,但等他成功也太久了!

“而且,说明书不用字啊。”

陆岑川想了想,与其空口白话不如做个成品,讲解起来直白又简单。当即捞出纸笔铺展开来,又写又画,给瑞王现场展示什么叫做全图示说明书。

三两句就能说明白的事情非得用图示,其实很有些逼不得已。但眼下这是最方便的推广方法,又避开了认字的瞎指挥、种田的听不懂这种窘境,总比一年年的靠手把手传播强多了。

而且眼下套种这个事情,需要说明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按照在之前教授中总结的经验,播种打理,田里的老把式们真是一点就透,最把握不准的反倒是两种植物的间距,但这其实好办的很。

把握不准,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值就好。

不认字?没关系,可以用实物啊。

“喏,我把这些跟播种的图画联系标好,沟垄深浅就横过来,苗种间距就竖过来,一张纸搞定。”

之后只要控制好说明书的尺寸就行了,而既然是陆岑川来刊印,当然是她说怎样就怎样。

至于实在没有悟性的连这也看不懂,

“第一次嘛,派发的时候解说一下好了。”

出个套种之法的图示说明,本就是为了节省人力压缩时间,还要附人专门讲解这个说明,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不过到也不算是个一锤子买卖,以简单明了的套种说明打头阵,渐渐叫人们熟知一些有具体意义的简便符号。像是度量衡、比例尺、简单的步序数字这些,等到深入人心了,一看就知道代表了什么意思,往后想要推广别的,不也更加容易?

瑞王拿着这张随手画出的简示草图细细琢磨,上面玉米啦大豆啦耕作的过程啦,画得有模有样。虽都是寥寥几笔,但叫人一眼就能明白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还就地取材用说明书本身标示尺寸,就算他没听过陆岑川的讲解,也能按图索骥把种子种下去。

这图示说明着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且方便简单,很可以拓展到别的方面去。

瑞王不由想到了许许多多其他的用处,不过听出陆岑川想要以一己之力承揽这事,却并不赞同。

她无官无爵,若是有个万一就是吃力不讨好,就算事事顺利,亦还是吃力不讨好。也就是林县令,毫无贪功之心,还愿意为她谋划福祉,但凡换个心思不这么清正的,都要对她下手。

可若不是林县令,她也不是这样好相与的性子就是了,有没有套种推广,能不能到了如今,都是两说。

瑞王总调侃陆岑川识人挑剔,却从没说过有什么不好,也正是因为如此了。

不过今日这事既然先入了他的耳,撇开林县令就也没什么。瑞王想了想到,

“你且等一等,我去跟大哥说一声,调几个人手给你用,也上报朝廷,不用你出工本。”

陆岑川脑子一转就明白了瑞王的用意,她虽然想着自己刊印,但也只是图方便不想一遍遍跟人解释,印完了还是会交给林县令去推广的。不过这人既然说要包揽,自然更没意见,笑笑点头。

瑞王当即就回去向皇帝提起,他兄弟俩私事上虽然磕磕绊绊进进退退的,但一说起公事,谁都没有了那种扭捏,雷厉风行的叫人咋舌。

皇帝听完也觉得有几分意思,本来套种这事,全新的耕种思路简简单单就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就已经很让他满意。而施者仁善不计小利,受者怀德感恩图报,简直是他治下清明之表率,陛下就更是龙心大悦。

如今陆岑川又拿出进一步推广的办法,皇帝就决定放下之前对她小小的看不顺眼,毕竟是弟弟的恩人加好友,自己怎么能不给点面子呢?

然而跟着瑞王进了夏家二楼的客厅,皇帝的主意就又改了。

跟一楼用来招呼外人的正堂不一样,夏家二楼的客厅除了宽敞明亮之外,还有一眼就能看出的舒适。

虽然依旧是非常的素净,几乎没有任何特意的装饰,但家具摆设各有巧思,整体的清爽奠定了安稳的基调,各种随手拿取的物件儿又跳出了一点儿活泼,叫人感觉平和而不寡淡。

当夏日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棂洒满了室内,屋子里充盈着一种名为家的温馨味道。

这是一种在皇宫内苑之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气氛,他长在金碧辉煌殿宇中的弟弟,却十分轻易的便融入了其中。

皇帝恍惚了一瞬,就见陆岑川摆好了端来的点心,又笑嘻嘻的指了指一旁的罐子,没有任何特意的说明,瑞王目光却立即欢喜了些,可见里面是他惯常喜爱的东西。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瑞王的挑嘴恐怕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从小就没什么偏爱的口味,恨不得喝花露水儿长大,中毒之后更是挑剔得厉害,什么时候竟都能被一个随便的小吃食满足了?

特别是他们两人无声的交流显出了许多的亲近和熟悉,就叫皇帝觉得非常碍眼,刚刚还很好奇的图示说明书,这会儿握在手里都不想再看。

正当他心里吃味,觉得还是继续把陆岑川放在黑名单里的好,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白嫩嫩的小爪子。

顺着这短短的小爪子看过去,就见陆岑川怀里那个一直冷冷淡淡的小娃娃,正一脸严肃的举着一块儿点心,奶声奶气又平铺直叙的对他说到,

“吃。”

陆岑川给弟弟拿了青梅酱,阿越给哥哥递了白米糕,互相打平,成功叫大家坐下来先吃点心。

而尝过陆岑川手艺的人,还没有不被她做出的美味所虏获的,皇帝陛下已经一而再的吃了三回都没表示,终于也逃不过第四顿。

当然啦,全是因为瑞王说陆岑川做的青梅酱清爽别致,并亲手给弟控的陛下舀了一勺请他品尝的缘故。

心平气和之后,再谈起话来就很顺畅了。

说到底,皇帝心中的不平,也不过是看不得弟弟待别人比自己更加亲近而已。加上陆岑川与两个弟弟交好,面相又小,在皇帝看来,就算瑞王把人夸得再怎样良善慷慨,于他自身而言,除却那份感激,都难逃一个后辈的定位。恰巧这小姑娘又是一副疏阔的性子,性情爽利更能进退得宜,其实很合他的眼缘,能够放任心情试探一二,全是逗孩子罢了。

于是三人齐力,陆岑川的主意,加上皇帝跟瑞王的些许意见修改,再动用他们身后庞大人力,要造出合适的说明书实物,挥挥手的事情。

其中还有陆岑川“这个我行”、“这个我也行”的手工根底,召来的工匠根本不用理解推敲,照搬她做出来的模本便好,简直省心省力。

不过陆岑川对待那些匠人的态度,就叫皇帝很不满了。

这回是真不满。

皇帝看着陆岑川对为首主管雕版与印刷的匠人,不但礼节周到照顾妥帖,言语之中亦有谦逊,就挑了挑眉。瑞王此时也有些明悟前几日皇帝为何态度古怪,失笑之余为他解答,

“她待这些有一技之长之人,向来都颇为尊重殷勤。”

亏得皇兄没见过陆岑川褒赞柳师傅的那个劲儿头,连宋老爷子都要不服气,若能有对比,就知道对待这些人只是寻常客气客气罢了。

不过说不定也会不服气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