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拂面,有朋至 > 第23章 他回来了(上)

春拂面,有朋至 第23章 他回来了(上)

作者:解风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22:38:23 来源:文学城

春日亮天的时间逐渐变早,此刻已是卯时,东方没有一丝亮光,云层黑压压的堆叠着,空气里充斥着沉闷感。

一辆马车在郊外慢慢的行驶着,车夫睡眼惺忪,身体如同水草般跟着车身晃着,田边的水牛从浅草里缓缓抬起脑袋,鼻孔张开,哞的叫了一声。

车夫被这叫声惊醒,猛地抖了抖,随即生气的拿着鞭子向那头牛晃了两下,等他回过头,车子忽的颠了起来,车身压向了左侧,轮子陷到了一个水坑里。

马车的帘子里伸出一只白皙修长的手,“出了何事?”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

车夫一脸不耐烦的走下车,蹲在车轮深陷的地方看了又看,拖声拉气的回道:“车陷在水坑里了。”

“先生我下去看看。”车里坐着的正是赵疏清,他微闭着双眼点了点头。

危言下车后,看那车夫依旧蹲在那儿,弯下腰问道:“你蹲在这里有何用,得想个法子把车子弄上来。”

车夫脸色通红,蹬的一下从地上弹起来,瞪着眼睛喊道:“都说了不要走这么早,本来就阴天,看不清路不出意外才怪!。”

危言没想到这小车夫脾气还很大,笑着说道:“你父亲昨日还说你成熟稳重,不似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摔伤了腿让你替他赶车,想必在家盼你能早早回去呢。”

少年的性情像马背上的鬃毛,得顺着捋。

少年的抱怨瞬时淡了许多,他扭扭脖子,扯着有些暗哑的嗓子道:“我们两个人可不一定能推得动这车,再说我早上走得急,才吃了一张单饼,力气都使不出来。”

马车晃动了一下,是赵疏清从车上下来了。

“三个人推如何?”赵疏清的语气平静,听不出任何情感。

危言并未劝阻,只是淡淡的看向少年。

早上走的太仓促,他并未看清车里坐了什么人。说话人的声音清冷稀薄,少年不禁仰着头看着。

很多年过去后,他成为了最优秀的画师,但依然画不出那人的模样。留在脑海的永远是一幅江水开阔,人立孤舟的画面,画中人手持一枚竹叶,风吹过发出清冷稀薄的声音。

“那...试试吧。”少年解开系在车辕处的一块木板,将其放在被陷车轮的前方,危言和赵疏清站在车后,等着少年下令开始用力。

少年将缰绳缠在手掌,喊了声“开始吧!”,压下右半身,用力向前拉着。

这水坑本就不深,车里也没太多重物,只是书生力拙,不知怎样使劲儿,两人前额的发梢都已湿透,车子才向前缓慢的移动着。

车轮压在木板咔咔作响,就在要断裂之时,车轮突然发出"啵"的一声,带着满身泥浆挣脱了水坑的吮吸。

赵疏清不似一般文弱书生,体质强健。饶是如此,脸色还是有些发白,危言见状说道:“大人出了许多汗,赶紧上车吧,莫让风吹着了。”

赵疏清深呼了几口气,待语气平缓后说道:“还有多久能到?”

危言说道:“差不都再有半个时辰就到新肃门了。”

“等到了后派人去各府衙说下,我已提前到了,不必去新肃门再等。”

都城的人情就像一罐罐蜂蜜,吃了太多会腻,会吐,恨不得通通丢掉。

孙大蒙做了个梦,梦中的他正值年少,和青梅竹马的妻子出门踏青,两人正在浓情蜜意时,一伙强盗冲过来,朝他的脸上胡乱砍去,直至只剩下一副白骨。

他猛地惊醒,颤着手在脸上摩挲,肉感很强烈,一直延伸到脖颈处,除了鼻翼处那道疤痕,从脸到脖子都找不到其他缝隙,仿若一整个插到了身体上。

梦中那个样子是再也回不去了。

他摸了摸枕边的火折子,起身点起蜡烛,从衣架上拿起官服熟练的套在身上,洗脸盆的水是妻子前一晚就准备好的,他匆匆洗完几把就准备出门了。

“今日怎么起的这么早?”良芸半撑着身子,正伸手去拿外衣。

孙大蒙转身将蜡烛熄灭,说道:“今日有事要提前准备,你继续睡吧,我和兄弟们到老杨头的馄饨摊吃点儿就好。”

说完他将门轻轻带上,大跨步的走出了家门。

老杨头的馄饨摊离新肃门很近,早上的生意尤其的好。他家的馄饨个小馅多,一个挨一个挺着肚皮浮在油汤上,仿若是汤里长出来的鲜菇,一口下肚,鲜香无比。

“这帮龟孙子,他们要巴结赵太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天不亮就得过来巡视,连街上的卫生都得管,真是鸡孵鸭子白操心。”孙大蒙的一个手下抱怨着。

另一个人也跟着抱怨道:“就是,偏他们金贵,每次有这种脏活都甩给我们,半点油水都没有...”

“他娘的,吃饭也堵不上你们的嘴是吧?”孙大蒙的眼冒着寒光,吓得几个人低头不再言语。

“老子跟你们说多少遍了,脑子里不要天天只想着油水,就像那个...”,要说的话就在嘴边,可怎么也说不出来,“那个,那个什么掉到井里的青蛙,只顾着眼前。”

孙大蒙的脖子出现星星点点的红,这是他一紧张就有的表现。

几个人互相看看,又忙的低下头吸溜吸溜喝着汤,他们不太明白,平日这种事最先骂娘的一定是孙大蒙,可今天怎么装起大度了?

刘公公有时也不太明白这位他伺候了三十多年的皇帝陛下是怎么想的。

既已遁入道门,不问朝政,何必熬夜看奏折,且比入道前更甚。若说还心系朝政,为何又罢朝多年,落得个荒唐的名声?

昨晚又是通宵达旦,今早进去服侍的时候,发现皇帝的脸色有些发青。

刘公公忙的说道:“陛下,你脸色可不太好,要不要宣太医过来瞧瞧?”

宣宗用力揉着太阳穴,闭眼摆手道:“不必了,把前殿的?降真香点上,再取一只青暝道长带来的药丸。”

此刻屋外仍是昏暗暗的,屋内却十分明亮,宣宗不喜在寝室燃烛点灯,空气里焦辣的油烬气息让他无法安睡,故此屋里都换成了鲛珠。

宣宗缓缓睁开眼睛,问道:“赵太傅今日该回来了吧?”

刘公公点点头,回答道:“是了,前几日送来的书信,说是今天回。”

宣宗觉得胸口闷得紧,好似心头被厚厚的云层压着,怎么喘息都不见有雨落下。

刘公公看宣宗有些呼吸急促,示意让人赶紧打开窗户,并将搭在胳膊上的狐绒大氅披在宣宗身上。

像是被掐住脖子垂死的人,他需要大口允吸着空气才能存活,可宣宗却紧闭牙关,将鼻腔的声音压向喉咙,体面的控制着呼吸的节奏。

刘公公递过来一杯水,宣宗抿了几口后,缓缓说道:“让他晚些时候进宫吧。”

“是,”刘公公忽又想起一件事,说道:“二殿一早就来送青词了,见陛下未醒,便离开了。”

“仲复去了赵府?”宣宗的脸沉在暗影里,看不出一点表情。

刘公公愣了一下,随即道:“这个老奴也不知。”

宣宗微微抬起下巴,他的侧脸犹如被刀削斧刻的顶峰,线条凛冽,边角锐利,瘦鼻薄唇,这副薄情冷峻的长相在年级渐长后,更显得荒凉孤寂。

“这点倒是和承砚很像。”有多久没听到这个名字了啊,但刘公公知道他就在宣宗的心里,是那寒冷冬日里仅剩的温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