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老板在后面排着,也吃了块包浆豆腐,豆腐里面软嫩入味,上面裹着的辣椒油那叫一个香,香得他舌头都要吞掉!
排队的人,都调侃许臻:“小哥儿,你家做这个炸豆腐卖算了,可太香了!”
说话那人小口小口的吃包浆豆腐,但豆腐本来就只有一小块,他再怎么珍惜,还是马上吃完。
“唔,真的太好吃了!”
“香!”
许臻把碗递到还没尝的人面前,方便他们拿:“哈哈,大家要是喜欢,买点豆油和豆腐回去,炸好拌上佐料,一样好吃!”
馄饨老板排啊排,刚快到他,就听到许臻说每月只卖六天,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他忙高声喊起来:“五斤!我要五斤豆油!”
“再加两斤包浆豆腐!”
“好的,要油罐吗?”裴瑾拿着个油罐问馄饨店老板,“每个两文钱。”
“不用,不用。”馄饨店老板猛摇头,“等我回店里拿罐子。”
馄饨店老板在店里拿了个大油罐来,装着五斤豆油,提着两斤包浆豆腐美滋滋的回店了。
整个早上一直这样忙碌,到中午,许家的东西全都卖完了,带得最多的豆腐竟然是第一个卖完的。
因为许家的豆腐价格和镇里的一样,却比镇里的大块。后面来买东西的豆腐买得都多,反正天气冷,豆腐又不会坏,这个便宜不占白不占。
四人坐下来,一刻不停的忙了半天,大家全都腰酸背疼的,但心里高兴,脸上那喜色藏都藏不住。
一开始许臻说要弄点来试吃,许轩和秀娘都不知道是啥意思,裴瑾倒是懂了,等许臻一解释,许轩和秀娘心里其实有点怕来试吃的人都只吃不买怎么办?
没想到这个试吃效果竟然这么好,一早上就把带来的货全部卖完了!
许臻一早上一直在讲话,回答顾客的各种问题,嘴巴都要冒烟了。
他蔫巴坐靠着车,一只骨节分明的手递过来一碗水。
裴瑾今天收账,许轩和秀娘忙不过来时,也帮着打包东西,累得嗓子都有些哑:“哥,喝点水。”
许臻接过碗,裴瑾把陶杯和两个碗递给许轩,然后坐下来默默喝水。
几人就这样坐着休息了半个小时,去买了几个大肉包,热乎乎的包子入肚,才开始收东西。
镇里虽然是赶集,但也没什么特殊东西卖,摆摊的多是卖些吃穿之物。
许臻也没什么兴趣,倒是秀娘买了点干蘑菇干笋,农村人家里不缺这些,都是山上天生地养的,长起来的时候村里人就会去采来,既吃新鲜的,又晒干来卖也好平时吃也好,但许家没人弄,所以家里就没有什么。
上次周婶子家送的干蘑菇,炖着汤味道非常好,秀娘想着买点来吃。
遇到价格合适的辣椒面,许臻通通收入手中。
然后便是给家里添了方糖、饴糖、醋和盐。
从赶集的地方出去,没多远便是医馆。
许臻大肆购买了些普通香料和生石灰,接近二两银子的东西,嘴磨着让医馆搭了斤干红枣。
许轩掂量了下手里这点东西:“小弟啊,又没生病,买这么多药干什么?”
“做饭。”还有做肥皂。许臻心里补充到。
好吃的饭啊,许轩内心和嘴都拒绝不了,只痛苦叹气:“唉,要好好挣钱!”
秀娘带着几人去镇里最实惠的那个成衣店,许臻在店里许多样式和布料中挑挑拣拣,才选出两身厚冬衣和细棉布睡衣。
衣服选的都是偏深耐脏的颜色,冬衣里面夹着厚厚的棉花,棉花拍得匀称,跟条小被子似的,摸起来就暖和。睡衣则是又细又软的棉布,一套单衣,一套夹薄棉,颜色也比较深,但手感很好。
裴瑾偷了个懒,照着许臻要的布料和款式又拿了两套不同颜色的。
许轩本来不想买,说他不怕冷用不着花这冤枉钱,给他们三个买就行了,秀娘拉着他说了几句话,回来时许轩倒是乖乖和秀娘挑起衣服来。
店里挂着一条雪青色长袍,就挂在店里最显眼那个地方,袍上就简单绣了点云纹,但衣服布料好版型也好,特别是那颜色极其漂亮,是偏冷的浅紫色,许臻摸了又摸还是没舍得买。
这一件长袍价格就要许家四人买的所有衣服的银钱,贵得让人咋舌,怪不得放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
这种浅紫色也不适合在村里头穿,太不耐脏了,穿不了几次就会糟践得不成样子。
他们选的衣服都是店里质量比较好的,东西全部买下来,花了二两半银子。
许臻砍了半天价,老板都不肯松口,只苦着脸说小本生意,最多给他们各送一双厚袜子,再给两张细棉布做的手帕,其他不能再送了,再送就亏本。
做生意的说亏本,那只能听听。秀娘加入战斗,砍来砍去老板也只答应再加送四件用边角料做的小马甲,许臻这才利落付钱。
把东西给许臻装好,老板心疼得不得了,兴致勃勃地跟许臻推荐她弟妹家开的被子铺。
“那弹得又白又软的棉花被,冬天盖上去啊,暖得人直哼哼!”
许臻想着家里那又薄又硬的被子,心动极了。
对啊,过冬怎么能没有舒服的冬被呢!
买!
于是又去买了两床厚棉花被,许轩已经不发出反对意见了,就安安静静地做个提东西的小二。
本来许臻想买三床,裴瑾和自己分开盖,但冬被实在太贵了,手里钱不算多,许臻不敢再花。
反正,他们就两小孩,一起盖也没什么。
一番买买买,手里东西都提不住,只能放在车上,许轩和秀娘看着东西,许臻和裴瑾去书店买书。
裴瑾在书店里挑了科举用的书和文房四宝。
一寻纸宽两米长三米半,便要一百文钱。
便宜砚台便是三百文,便宜墨锭,一块一百文。
毛笔则是只有两种,兔毫便宜,羊毫贵些,还分粗细大小,许臻没写过毛笔字,也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店主说是写不同类型的字用的。裴瑾挑了两只不同大小的兔毫,许臻让他换成羊毫,练字用笔的好劣还是很重要的,尽量在能力范围内用最好的。
两寻纸,一砚台,一块墨锭,两只羊毫,七百文。
裴瑾问书店伙计科举用的书,老板笑着从柜子里扒拉出来薄薄几本,有印刷本和手抄本。
书分薄厚价格不同,印刷本价格是手抄本两倍。
店伙计翻开印刷本,极力推荐印刷本:“印刷本字迹清晰,放很久都不会糊字,最适合科举!”
裴瑾翻开手抄本大致看了下,对店伙计说:“要手抄本的。”
今天这钱是跟流水似的花出去,裴瑾估摸着家里应该没几个子了。
店伙计脸色遗憾,还是在勉力推荐:“这印刷本的质量真的很好!”
许臻两个版本都看了下,印刷本的的确比手抄本好得多,字迹非常清晰,字也好看规整,而手抄本的字就要匆忙许多,看起来也紧蹙,偶尔还有墨点子。
裴瑾看许臻盯着印刷版的很心动,催促店伙计包书:“麻烦快点帮我包书。”
许臻戳戳裴瑾胳膊:“买印刷本吧。”
“哥,那个太贵了,”裴瑾扯了扯许臻衣袖,“而且买了手抄本的,我可以抄写一遍,巩固知识,读书写字是长久花钱。”
许臻还是坚持道:“科举用的书都是固定那些,反正每本书也只买一次,买了一直能用,买印刷本合适。”
店伙计也不包装了,直点头,很赞同许臻:“印刷本是真的好,小郎君,我不骗你,这都是用的好墨好纸,手抄本和印刷本根本不能比!”
许臻点点头,然后把两本手抄本拿出来:“再加上《三字经》和《千字文》。”
裴瑾看了许臻一眼,乖巧点头:“都听哥哥的。”
书店的字帖没剩几本了,店伙计把剩下的那几本全拿出来给许臻和裴瑾看,剩下果然有剩下的道理,许臻只能说那些字帖写得很有“野趣”。
全部东西包起来也不算多,竟然花了八两多银子,许臻的心都在滴血。
他先前觉得棉被贵,但和书相比,棉被真的是超高性价比了。
但许臻知道,在古代,若是不读书不科举,只是个平头老百姓,太容易被欺负了,被欺压后还会状告无门,甚至屈打成招。
在现代最起码可以通过起诉、网上曝光等手段维护自己利益,只要努力总有机会。
书是必须要读的,最起码要到秀才,秀才便到了古代的特权阶层,见县官不跪,免徭役,可开私塾,不可以随便抓。
但是,读书,真的太贵了!
怎么没人把这个价格打下来!
他真的很需要啊!
“八两?!”许轩瞪大眼睛,心拔凉拔凉的。
怪不得说读书人金贵,这可不是金贵,跟银子造的似的!
“裴瑾啊,我来拿。”许轩接过裴瑾抱着的包裹,小心翼翼放到车上。
心里再次重复:要赚钱啊!
赚钱啊!!
许轩把东西仔细放好,看许臻一脸郁闷,脸颊都鼓着,更像个毛绒球了,顿时忘了那八两银子,又开始怜爱起来。
他关心道:“小弟啊,怎么了?别哭丧着个脸,钱没了还能挣!”
秀娘也点头。
“不是,”许臻摇摇头,许臻当然也有点忧心钱,但是他哥更容易焦虑,他没说出口,而是道,“这书店里没有合适的字帖。”
裴瑾温柔道:“哥,下次再来看就好。”
许轩挠挠头:“如果急的话,去县里买也可以。”
“县里?”许臻疑惑,“县里不是很远吗?”
按照许臻的理解,村到镇都这么远了,很难想象镇到县会有多远了。
“没有啊,镇里到县里也就半时辰,”许轩看了下天色,“今天去也可以。”
“啊?”许臻蹦了下,“原来县城这么近!”
那不仅可以去县里买东西,还可以去县里卖豆油。
许臻脸上带笑,愉快决定:“那我们就去县里。哥,快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