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 第79章 卷王学生让林夫子忧伤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第79章 卷王学生让林夫子忧伤

作者:娜沐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2:10:51 来源:文学城

林薇单手支着下巴,百无聊赖地坐在讲台后的椅子上监考,看着奋笔疾书的学员们,她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心里嘀咕着:真是无聊透顶!

台下这群人,哪个不是从千军万马的科举独木桥里杀出来的佼佼者?还需要她来监考?她恨不能直接给他们来个开卷考!

这群卷王!

她想起前几天自己还沾沾自喜,搞了那出“牛乳帝国”的把戏想来个下马威,现在只觉得……无聊!太无聊了!

这帮家伙也就被镇住了那么一下下!甚至都没撑过当晚,他们回去之后,连夜就把她那点产业生态的逻辑给速通了!

是的,连夜速通!都不带过夜的!

四个小组第二天全部要求重新梳理之前汇报的产业模式。

林薇当时还挺高兴的,对于他们主动要求加练,她这个当“夫子”的当然支持啦。

结果可好,简直太好了!

第一组西北小组的“绛州冶铁2.0 PLUS版”已经不止于锻造兵甲农具,还要在矿区周边规模化种植速生薪炭林以保障燃料,并在边境榷场设立官方铁器铺,用他们淘汰的铁器农具交换辽夏的牲畜、毛皮,甚至提出了租赁给贫苦农户的设想,形成了一个从资源、能源到产品、废料利用、市场拓展乃至金融服务的庞大网络。

第二组中部小组的“青州丝绸产业升级方案”更是惊人。

他们不再满足于“青州绢”的名气,计划引入更科学的桑树嫁接技术和养蚕标准,指导农户,聘请画师专门设计新颖纹样,并尝试将丝绸与刺绣、缂丝结合,开发高端定制礼品,直接放弃了低端市场,俨然一副要走“品牌化、高附加值”的奢侈品路线。

第三组西南小组的“梓州路井盐生态圈规划”则把“带动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甚至提出设立专门的“盐丁子弟义学”来稳定盐工队伍;还有在井盐产区周边投资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实现“以工哺农”。

第四组东南小组的两位虽然依旧有些别苗头,但却拿出了湖州镜 & 苏绣产业协同发展的“竞合”提案,试图将两个产业的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品牌合力。

……

林薇看着这些逻辑严密、思路清奇,甚至隐隐触及品牌附加值,产业链协同和循环经济的报告,内心只有一个念头:你们是不是人啊!

果然不能在专业人士面前卖弄啊,这何止是班门弄斧,简直是你秀了一下纸飞机,他给你搓出来一台无人机!

她只能报以礼貌而尴尬的微笑:“诸位说得都非常好,那个……昨日回去想必是熬了大夜,辛苦了吧?不如……休息一下?”

不管他们累不累,她是真的累了,心累。

还有宗泽!

之前宗泽自报家门,她“追星成功”的激动刚起,星星眼亮了一瞬,还没等她表达感慨和敬意,宗泽就开始发挥文人求知本色,连环刷问题,把她当NPC刷!

她那点感动立马烟消云散,只剩下“赶紧把这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送走”的念头。她甚至不得不提前写了信,恳请几位相公快来中期验收,她快撑不住了!

不只宗泽,她每天面对这群卷王学生,个个都比她基础好,比她懂实务,还各个都有着永无止境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他们不仅能瞬间理解她抛出的概念,还能举一反三,从《禹贡》谈到《史记·货殖列传》,从本朝漕运引申到前朝均田,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角度一个比一个清奇。

林薇觉得自己的脑袋每天都被掏得空空如也,准备再多的预案都跟不上他们的思维速度。

连她之前准备好,打算作为奖励发放的彩色香薰蜡烛,都早早被他们的积极抢答给薅空了!

毁灭吧!她什么时候居然觉得“上班”很快乐来着?

一定是错觉!

真的,这群人太卷了!相比起来还是第一期的武将们比较可爱!她当初干嘛要想不开延伸那么远?就单纯讲地理不好吗!

说到“可爱”的将军们……

林薇的目光扫过去,别人都在埋首疾书,这四位却依旧是四脸懵逼,对着面前的试卷愁眉苦脸,抓耳挠腮。

嗯,心态平衡了,心情都好了不少呢。

这考卷拢共就三道问答题,格式也不是她发明的,不就是大宋最常见最熟悉的策论变形么?

如果他们四人知道林薇的想法一定会说,先不管别人熟不熟悉,反正他们四位是真不熟悉啊!

这题目都是啥?

“请结合以下指定矿藏(第一组:西北永兴军路、秦凤路丰富的石膏矿;第二组:荆湖北路郢州的绿松石矿;第三组:淮南路宿州的石炭;第四组:广南东路端州的高岭土/砚石矿),详析该项矿产的禀赋优势,并规划一条兼顾开发效益、民生福祉与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径,阐明其价值实现方式。”

……

这题目一出,众文官如获至宝,这说到的物产,课上并未深入展开,但结合这几日所讲的规律与现实情况,正好可以摸索实践一番。

可对于折彦质、姚古他们来说,石膏除了点豆腐还能干嘛?

绿松石不就是漂亮石头?额,可以做首饰?石炭倒是知道能烧,可怎么规划发展?高岭土……那是什么东西?

几人盯着题目,只觉得比面对西夏铁鹞子的冲锋还要让人头大。

林薇由衷感谢官家坚持把这几位留下来,这可是她在二期培训班最大的快乐源泉呀。

好不容易挨到考试结束,林薇正收拾东西准备走,却见折彦质磨磨蹭蹭地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窘迫。

“郡主……”他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

林薇抬头,看到他这副苦闷样子,快乐果然是对比出来的呀。刚刚已经开解的差不多的郁闷瞬间消散无踪,“折将军,有事?”

折彦质耳根微红,将手中卷得有些皱巴的草稿纸递了过来,语气带着几分视死如归的意味:“末将……末将实在不知从何下笔。这石膏矿……除了知晓其可用于点制豆腐,偶尔入药,还能有何大用?这发展路径……末将愚钝,还请郡主指点迷津。”

他越说声音越小,显然对自己刚才上交答卷十分不满意,都等不到公布参考答案了。

说来,郡主刚刚好像没有说会公布答案……不是吧,难道要当场发卷子么?那不是社死?!本来文官就很看不上他们了,若是知道他们几个……

他的脸色又红转白,一片惨白,很惨那种。

林薇没注意到他脸色的变化,也知道他们面对这些题目的手足无措,毕竟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就这么5天的培训根本起不了太多作用。

可是我们林夫子是非常关爱“学渣将军”的,特别还是这么窘迫又帅气的年轻小将。

她忍住笑意,正准备宽慰他两句,就听折彦质又补充道,眼神里带着纯粹的求知欲:“而且,郡主,末将觉得,与其琢磨这石膏如何发展,不如多想想怎么用咱们西北已有的铁矿、马场,额,这类的资源和优势,岂不是更实在?”

林薇:“……”

好吧,可爱是可爱,听了这么几天课了,这思维定势还在硬尬着转不动,难怪考试难以下笔了。

林薇耐心和他又重新说明了民生经济,工业反哺和军民、兵地协同的意义和价值,就迎来了提前来“中期视察”的章惇、蔡卞等人。

简直像看到亲人般感动啊!

几位相公见她蔫头耷脑的样子,还以为是她身体还没恢复好,关切问道:“郡主今日为何没什么精神?可是苦夏了?”

蔡卞还补充道,“眼看快要大暑,今年天气确实格外炎热。行宫司及开封府已开始筹备防暑事宜,这边也要常备些绿豆汤及各类解暑饮子才是”。

范纯仁范公还特意嘱咐,她前些日子病过一场,身体底子虚,千万莫要贪凉。

林薇感谢他们的关心,勉强笑了笑:“没有啦,官署这边还挺阴凉的,其实还好。我愁眉苦脸是因为……”

她垮下肩膀,“我这‘林夫子’的面子快要挂不住了!也就是头两天我还能靠着点新鲜东西摆摆谱,震慑一下他们。后面他们真的一研究,顺着我那思路一琢磨,马上一通百通,溜得不行!有时候我自己讲疏漏了,他们还能立刻给我打上补丁,分析得头头是道。我……”

她一脸的生无可恋,“这课快上不下去了!几位相公,能不能给他们提前结课?或者让他们……提早毕业吧?实在是太尬了!”

蔡卞闻言,哼了一声,“何必着急?你后面几日,原本的安排不就是小组议题,让他们自行研讨么?让他们自己去议、去辩便是了。”

他捻须摇头,带着几分不赞同与训导,“昔年韩文公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三者,传道为先,授业次之,解惑再次。何为传道?乃指引方向,启发心志,使学生明晓学问之根本、义理之精微。而非事无巨细,耳提面命,将诸般学识一味灌输。”

他看向林薇,目光中带着前辈对后辈的审视与点拨:“观郡主近日所为,于‘授业’、‘解惑’之上,可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然则,于‘传道’这一根本处,却有所轻忽。”

“《礼记》有云:‘教学相长’,又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此乃古之明训,善引导、勉自强,启其思,方为师。”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郡主之法,初时或可见效,然长此以往,学者易生依赖之心,惰于深思,岂非与育人成才之本意相悖?即便是国子监、太学之博士授课,亦多是执经讲论,析疑辩难,重在阐发经典大义,指引治学门径。余下光阴,皆由诸生自行研读、切磋、体悟。”

“何曾似郡主这般……几乎是代庖越俎,唯恐学者不能即刻尽数掌握?此非授人以渔,反类授人以鱼,且忧其食之不饱,日日投喂了。”

林薇呆住了,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是!

无论是她短暂接触过的国子监,还是听闻的那些书院,教学模式确实更倾向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她这种恨不得面面俱到,把知识嚼碎了喂到嘴里的**,在这个时代反而是异类。

她顿时哭笑不得,搞了半天,是自己这个“现代老师”的职业习惯,把自己给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