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 第78章 芍药娘子与牛乳帝国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第78章 芍药娘子与牛乳帝国

作者:娜沐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2:10:51 来源:文学城

林薇几乎是狼吞虎咽地扒完午饭,然后像只受惊的兔子般飞快躲回自己房间,就怕又被堵。

她心里懊悔不迭,真不该头脑发热就讲到经济学!

干嘛要去碰这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这才第一天上课,就怕被他们堵住问倒。老老实实讲地理嘛,超越时代版本的绝对优势不快乐么?!

经济?经济可太难了!

她哀叹一声,唤来辛夷:“好辛夷,快给我找几张大白纸过来,越大越好!我得赶紧把后面课程的大纲好好理一理。”

一直回避问题不是她的处世之道,都怪自己太放飞,讲得太多了……还是先做些预案吧。

她拿起钢笔,开始埋头梳理思维导图,试图重新构建一个更清晰、更能自圆其说的内容体系。

下午的小组案例分享出乎意料的顺利。

毕竟在座的都是在相关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人才,汇报个把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简直是小菜一碟。

第一组西北方小组,由一位三司的度支郎中代表汇报。

他着重介绍了河东路绛州的冶铁业,详细说明了当地如何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冶炼,出产的“绛铁”质量上乘,供应军器监铸造兵甲,也大量制作农具、铁锅行销四方,乃是支撑边防和民生的重要基础。

第二组中部核心小组,因为代表的惊悸重地,他们派出了一位户部侍郎亲自出马。

他将目光投向了京东东路青州的丝绸业,重点阐述了青州如何凭借优越的桑蚕养殖条件、悠久的织造历史和精湛的技艺,使得“青州绢”闻名遐迩。

不仅作为贡品,更通过商旅远销各地,为地方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和民间财富,是典型的“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的富庶产业。

第三组西南及长江上游小组,一位精干的吏部侍郎代表发言,他描绘了梓州路如何凿深井、利用天然气煮盐的壮观场景,并分析了井盐产业带动钻井、汲卤、输卤、煮盐等相关行业,其税收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形成了围绕盐业展开的庞大生产网络和市镇。

第四组东南沿海小组的汇报则出了点戏剧性的乐子。他们组是两位官员联合上台的。

没办法,南方产业优势太过突出,两位汇报者又分别来自工部和户部,官职、资历相当,加之两部素来在工程营造与度支核算上有些龃龉,此刻更是互不相让,谁都想在郡主面前露脸,便都上了台。

工部官员抢先汇报了湖州的铜镜制造业。他极力夸赞“湖州镜”铸造精良、纹饰清晰、光可鉴人,乃是凭借当地优质的合金配比和独特的打磨抛光技术,行销海内外,是手工业精益求精的典范。

户部官员不甘示弱,紧接着阐述了苏州的刺绣业,着重强调了苏绣技艺的精妙绝伦、针法多变、图案秀丽,以及其作为高端消费品所带来的巨大附加值和利润,分析了其如何依托江南繁盛的商贸网络,形成庞大的绣庄、放料、收绣、销售的产业链,养活了无数以此为生的绣娘和家庭。

林薇见他们不仅口若悬河,甚至还分别都画了颇为像样的“思维导图”来辅助说明,心下暗赞:行,你们会玩,这学习能力和表现欲真是杠杠的。

她只好努力端起“林夫子”的架子,进行点评:“各位说得都非常好,各有优势和所长。比如第一组立足资源,长于基础工业和战略价值;第二组则更显细致,突出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持续影响力;第三组清晰展示了核心产业对周边区域的强大带动作用;第四组的两个产业则更突出手工业的精湛技艺和从业者的庞大生态……”

“四组的分享内容都非常有代表性,相信通过这样的分享,大家都已经发现,立足一项优势资源,不断开发其上下游,能够牵引和撬动巨大的经济能量。”

她欲抑先扬,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锐利:“但是!我要说的是——这远远不够!”

本来还有些得意的众人闻言均是一愣,面面相觑。想不到他们得意的作业,竟然得了个“远远不够”的评价?

林薇看着他们错愕的表情,心里暗笑:不给你们来点超越想象的“狠货”,你们这群精英怕不是要一直活在这种小富即安、自鸣得意的状态里。

大宋如今看似“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荣,实则还差得远呢!

“在西方,不是西域,是比西域更西的地方,”林薇开始信口编造,反正学学子虚乌有嘛,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模式。

“有这么一个小国,人口不多,自然资源也谈不上丰富,百姓生活清苦,主要靠放牧养牛为生。不过他们养的牛,主要不是耕牛,而是奶牛。”

“这小国的一个普通镇子上,有家世代经营的小小牛乳作坊。作坊的老东家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芍药。”她本想编个“露丝”,想想还是算了,反正是编的,还是用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吧,比较有带入感。

“芍药娘子年纪渐长,父母相继离世,她不愿家中产业被族中那些觊觎的亲戚以‘吃绝户’的名义夺去,便毅然梳起头发,立了女户,招了一位老实肯干的郎君入赘,共同支撑家业。”

“她不甘心被人看轻,更不愿父母心血付诸东流,于是将全部心神都放在了如何将自家的小小作坊做大做强上……”

林薇娓娓道来,将一个现代产业链的思维,套皮在了这个虚构的古代故事里。

她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板书,上游把控——源头与标准。

“芍药娘子不满足于一家家收购零散的牛奶。她想研究如何把牛养得更好,于是向经验丰富的老农户请教,人家不愿透露独家秘方,她便转变思路,出资雇佣这户农家专门为她养牛,将其发展为稳定优质的供应商。”

“接着,她发现这户农家的牛产奶质量高,关键在于他们用的牧草与众不同。于是,她不惜成本,专门圈出优质的草场,聘请懂行的人研究牧草种植,安排家丁精心管护,并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农户种出最好的牧草。”

“这还没完,她发现挤奶工人的手法不一样,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波动。她便统一标准,对所有挤奶工进行培训,确保手法一致,从而保障了每日牛奶的稳定产出和基础品质。

顿了顿,她看众人面露沉思,便又写下了中游深化——加工与创新。

“有了稳定优质的奶源,芍药娘子开始在中游发力。她改进牛乳的包装,定制了统一、洁净的瓷瓶和木罐,提升产品形象。大力研发新产品,除了鲜奶,她尝试制作更容易保存的奶豆腐、口味多样的牛乳糕点,甚至还捣鼓出了风靡一时的奶茶。”

“她家的作坊不再仅仅是卖原料,而是变成了生产多种奶制品的加工中心。”

“不要忽视了这点,大家都知道,原料供应和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利润空间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好比卖生丝的农户和卖成衣的铺子。”

重点强调了产品附加值后,她就继续讲芍药的故事了。

“乳制品产品品类丰富之后,接下来芍药娘子就把重心放到了下游拓展——渠道与市场的开拓上。”她便说边写。

“产品丰富了,销售渠道必须得跟上。芍药娘子展现了出色的商业头脑。她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差异化策略,每天临近保质期的鲜奶,打折出售给贫苦百姓,既减少了浪费,也赢得了口碑。”

“高端产品如精制奶糕、特酿酸奶,则用精美礼盒包装,专攻贵族和上层市场;而像奶豆腐这类耐储存的产品,则组织商队,远销外地,开拓新市场。她不仅开直营的铺子,还搞起了体验店、烘焙店,让人现场品尝新鲜制品。”

“后来她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组建了远洋船队,将特色奶制品卖到了海外。”

“最后要保障她的乳制品王国良性发展,她开始了生态构建——建立集群与行业规则。”

“芍药娘子并不满足于自家的繁荣。她意识到独木难成林,于是主动联合镇子上其他的从业者,组建了“牛乳行业商会”。通过商会,他们统一产品质量标准,避免恶性竞争,协商定价权,维护行业利润;共同开发新产品。”

“比如针对婴幼儿的牛乳副食品,利用乳清开发护肤沐浴产品,为酒楼茶肆定制配餐奶制点心等等。”

故事讲完了,林薇转过头看着台下众人,她用教鞭点了点黑板上画出的图形——

上游(根基):

优质草场:科学种植

健康奶牛:优选品种

标准流程:统一挤奶手法、培训

中游(主干):

多元产品

品质管控

包装创新

下游(枝叶花果):

多渠道销售

品牌体验

行业联盟

这个清晰的图示,将芍药娘子看似庞杂的事业梳理得条理分明,让在座的官员们能更直观地理解何为“产业链”。

林薇总结道:“……就这样,从上等的牧草种植、科学的奶牛养殖,到多元的制品加工、精细的市场分割,再到庞大的销售网络和行业自治。他们整个镇子,乃至后来整个国家,都因芍药娘子的牛乳事业而获利。”

“超过十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因这条产业链而获得了谋生的机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原本贫瘠的小国,也因此变得富庶。”

她环视台下那些已然听呆了的官员们,缓慢而清晰地说道:“我以为,做到这般程度,将一个地方的特色资源,挖掘、延伸、整合到如此地步,形成能带动一方、辐射远近的庞大网络,这样,才配称之为——支柱产业。”

话音刚落,那位来自第四组,刚汇报完苏绣的户部郎中忍不住站了起来,语气带着几分不服与辩解:“郡主高论,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然则,下官有一惑。”

“若论商会、行帮,我苏杭等地富庶之乡,丝织行会、绸缎公所本就存在,传承数代者亦有之,规模庞大,囊括从养蚕缫丝到丝织品加工,高端绣品出口海外的整个,额,产业链,难道不算支柱产业么?”

林薇似乎早有所料,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点看透的意味,反问道:“这位大人问得好,苏杭绣品确实驰名海外。那我且问你,你口中苏杭之地的这些行会、商会,应该是由某些世家大族垄断的吧?他们可曾为底层的织娘、蚕户、机工谋得多少福祉?”

她不等对方回答,便自问自答,“恐怕没有吧?不仅没有,他们多半还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压价收购生丝,苛待织工,以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他们或许确实成了一方巨贾,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维持了产业规模。”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犀利起来:“但是,这样的家族、这样的行会,真的对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价值有助益吗?他们可曾想过如何让依附于这个产业的所有人,而不仅仅是他们自己,都过得更好?或者说让整个产业体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通过压榨他人来创富?”

“他们或许富甲一方,甚至家传几代,但其财富,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织娘、蚕户的盘剥之上的,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并没有增长。反而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这样的‘支柱’,根基稳吗?对社会而言,是正向的带动,还是隐形的吸血?”

她看着那位官员变得有些难看的脸色,继续说道:“反观芍药娘子,她让利了吗?看起来是让了,她花钱改善草场,培训工人,联合商会给养牛户提供更高的受够价格。”

“但她没赚钱吗?怎么可能?她最后可是成了全国首富!她赚到的钱,绝对比那些只知道盘剥的苏杭丝绸大户要多得多!因为她把蛋糕做大了,她让整个产业升级了,她创造了过去不存在的价值和需求!”

林薇停顿了一下,掷地有声地说道:“这就是格局!格局决定了成就的上限!只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只向下看,想着靠垄断和压榨获利,终有尽头。只有向前看,向上看,着眼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生态,让产业链上的大多数参与者都能受益,其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带来的利润丰厚度,是前者根本无法想象的!”

她不再看那位哑口无言的官员,目光扫过全场:“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想想吧。明日我们的课题是‘特色矿藏与经济特产价值评估’。”

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今天提到了商业模式,那么明天,我们就来具体拆解一下,如何将一个地方的资源,真正变成能带动万民福祉的‘活产业’吧!”

说完,林薇不再停留,在一片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径直走出了教室。

教室内,落针可闻。诸多精于计算的侍郎、郎中们,都在咀嚼着“格局”“产业链”“让利”与“盘剥”这些冲击着他们固有观念的字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