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 第17章 黄河在咆哮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第17章 黄河在咆哮

作者:娜沐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24:33 来源:文学城

晚膳时分,范家遵循礼制,男女分席而食。雕花屏风将厅堂巧妙分隔,既保全礼数,又不失一家温馨。

因有王谨这个外男在,男席设在外厅,由范家子侄作陪。女席设在内厅,由范老夫人主持,范五太太、几位媳妇及颖娘、林薇等小辈在列。

颖娘悄悄观察着身旁的林薇,见她执筷用餐姿态,虽不似闺塾师教导的那般纤巧文雅,却也自然大方,应对祖母和母亲的问话时坦诚自然,毫不怯场。

更令她惊讶的是,祖母竟会问及林薇对近日汴京新式织机的看法,而林薇也能侃侃而谈,虽有些词句听不太懂,但那份从容自信,让颖娘心中那点关于“不同”的认知又清晰了几分。

当你足够“不同”的时候,连最重规矩的祖母,也不会考量合不合闺训。

膳后,范纯仁踱步过来,温声叮嘱林薇:“林娘子,明日廷议,河防乃首要之事。你的奏疏须得准备好了。宗旨在于切实务实,见解独到,格式体例倒可次之,不必过分拘泥。”

林薇心下感动,范公好贴心,知道她搞不出格律规整的东西,还专门来提醒,“范公放心,晚辈定尽力而为。”

范家为她准备清雅小院,还特意辟出了一间小巧的书房。临窗的书案上,宣纸、徽墨、湖笔、端砚,一应俱全,摆放得整整齐齐。

看着那雪白的宣纸和精致的笔墨,林薇叹了口气,无从下手啊 ……用毛笔写奏疏?简直是灾难现场,太对不起这上好的文房四宝了。

她硬笔字练过的,还算能见人,虽然肯定是入不了那群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佬们的眼了,可起码不会社死啊!软笔…算了吧,自己看了都伤眼,更别提呈送御前。

练字这事情非一日之功,摆不如想办法弄支“硬笔”还更快一点。

“明日还是要寻管家帮忙啊,北宋匠人这么厉害,看能不能找个手艺精巧的工匠,”她自言自语地盘算着,“试试看能不能做出钢笔的金属笔尖……最起码也得先弄支鹅毛笔吧!现在只能先暂时用碳条对付一下了。”

她捻起一节被棉纸精心包好的小小炭条,在铺开的草纸上开始梳理思绪。“黄河…黄河…”她蹙紧眉头,哀叹一声,“没有搜索引擎可真是要命啊!”

脑子里关于黄河的知识碎片而模糊:地上河、水土流失、决口、改道…这些宏观概念她知道,但具体哪些能适用于北宋当下技术条件的治理方案,毫无头绪。

现代那套依靠大型机械和水泥钢筋的系统工程,全域生态治理的办法,在此刻全然无用武之地。

还是想想借鉴古人智慧比较靠谱,尤其是明清时期相对成熟的经验,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努力回忆看过的纪录片和零星读过的水利史。

明清时有个治水大佬潘季驯,提出过‘束水攻沙’!这个理念现阶段应该也能借鉴,核心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通过收紧河道来加大水流速度,利用水力本身来冲刷河底淤泥,减轻淤积,避免河床不断抬高。

她赶紧在纸上记下“束水攻沙”四字。

还有就是植树造林这个根本性解决措施了!

必须要强调保护上游和沿岸的植被,从根源上减少泥沙来源。虽然这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朝廷大力推行,但这才是治本之策,也是当下会被忽略的点,不得不提。

她又写下“植树造林,保土减沙”,并重重画了个圈。

另外还有分流法似乎也可行?

记得是在特定地段开辟减水河、修建分流堰或水门,汛期分泄洪水来确保主河道安澜…但这个对地形勘察和工程规划的要求极高,弄不好反而会加重灾情。

……

天哪,好难啊!太专业了,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了…

坡仙呢!让坡仙来啊!

可惜坡仙自然是来不了的,这时代又没有飞机能一日千里。

她一边写写画画,一边绞尽脑汁地搜索记忆的每个角落,将所能想到的、可能适用于宋代的点滴智慧都记录下来。

夜深人静,小书房内只余炭笔划过草纸的沙沙声,以及灯盏中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熬了个大夜,脑子简直搅成了一团浆糊!

她深知,对于黄河这条狂放不羁的巨龙,历朝历代能人辈出,能想到的办法其实已经相当全面了。就说眼下章惇他们推行的那一套,综合了浚淤、筑堤、分流、修闸,考虑得其实已经非常周详了。

她能做的或许并非提出什么石破天惊的全新工程方案,而是在古人智慧的基础上,尝试引入一点点后世的系统思维和管理理念,提供一些被历史证明有效的“经验包”和优化思路。

“唉,他们是不是暗地里希望我能当个预言家,直接告诉他们哪年哪月哪日哪里会决口,好让他们提前防范?”

林薇苦笑一下,自言自语地吐槽,“我哪里有这个金手指技能点啊!黄河母亲动不动就怒一下,皇帝们又动不动就换一下年号,谁记得住每次决溢的时间地点啊!”

这种“记不住”带来的并非轻松,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近乎窒息的压力。因为她清楚地知道黄河一旦决口意味着什么。

想想历史上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惨状,眼前闪过自己在端王府那段谨小慎微、艰难求生的日子,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糊□□命已是竭尽全力,若再遇上天灾……那真是灭顶之祸,人间地狱。

“当年光头在花园口…多少村庄、多少百姓,就那么无声无息地、绝望地消失在浑浊的泥水里了…等等!等等!”一个冰冷而恐怖的念头不受控制地窜入脑海,让她激灵灵打了个寒颤,手臂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她猛地坐直了身体,瞳孔微缩,“宋朝好像也有个人,人为地决过黄河啊!”

她一下慌了神,心跳加速,“别急别急,冷静!应该不是现在这个时候,还没到那地步,来得及来得及!宗泽!对,是宗泽老爷子留守东京,拼死打东京保卫战的时候,他手下有个姓杜的,为了阻挡金兵,决了黄河!!”

她双手挤压太阳穴,却怎么也想不起那个具体的人名。“杜…杜什么来着?!这种垃圾的名字谁会特意去记啊!!”

林薇难过地锤着自己的头,这个想不起的名字带来的是一种混杂着历史悲怆感、无力感和愤怒的战栗,她无数次后悔自己当初学历史为什么不再认真一点,仔细一点。“杜什么啊!杜冲?还是杜仲?!”

“不管了!反正这个屠夫他现在肯定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角色,当时他决了黄河也不是和宗留守一样是真的为了护佑百姓!哼!最好别在明天的廷议上碰到他!”

她深吸几口气,又缓缓吐出,强迫自己从这段突然冒出的、令人极度不安的历史联想中挣脱出来。

恐惧和愤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重要的是现在,当下,能做点什么。

不能再胡思乱想了!她用力闭了闭眼,仿佛要把这些发散的纷乱思绪统统挤出去,“聚焦,林薇,聚焦!重点想想明清之后相对成熟的经验,想想现代的理念,刨除那些需要大型机械和水泥钢筋的硬核科技,还有什么管理上、思路上的东西是可以借鉴的?”

她重新握紧炭笔,眼神逐渐变得专注而坚定起来。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古人能想到的差不多都想到了,那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呢?

在纸上画出新的框架,发挥自己系统思考的优势,考虑能不能建议设立一个更系统、常设的、跨路、州、县的河防司?统一规划、信息互通、物资调配、人员调度,避免各地各自为政,标准不一…

汛情监测与预警方面,虽然做不到天气预报,但能让下游州县能早几个时辰做准备,也是好的…

她的思维再次发散,但这次是朝着建设性的、系统化的方向。勾勒着简单的组织结构图和信息流程图,思考如何将现代化公共管理中的系统化、标准化、注重长效和协同的理念,一点点融入到北宋现有的治水体系中去,哪怕只能推动一丝一毫的改良。

炭条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发出细密的沙沙声,留下略显潦草却充满力量的线条与文字。这些想法或许稚嫩,甚至理想化,但这或许是她这个“异数”所能带来的不同于具体工程技术的一点“不同”。

她不是万能的,这一点点的“不同”能給这个时代的智者能臣们带来一点点启发也好。

窗外,万籁俱寂,天色渐亮。

小书房内的那一盏灯火,昏黄而温暖的光晕,映照着一個来自异世的灵魂,正为她所见的这片土地与人民,殚精竭虑地思考着如何与那条千年咆哮的大河共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