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 第18章 暖暖的很贴心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第18章 暖暖的很贴心

作者:娜沐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24:33 来源:文学城

寅末卯初,天色未明,林薇便随范纯仁的车驾入了宫禁,穿过重重宫门,她被引至一处偏殿等候召见。

这处宫殿虽然只是偏殿,却已然是极尽宋式美学精粹的巅峰之作了。殿内铺着簟纹精美的地衣,四壁悬着淡雅的墨色山水,紫檀木几上摆放着汝窑天青釉的香炉,一缕极淡的龙涎香霭袅袅升起,在空中勾勒出婉转的曲线。

窗棂间竟然嵌剔透的琉璃格心,隐约可见窗外精心修剪的松竹盆景。一切都显得那么雅致、静谧、含蓄而高贵,每一处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时代顶尖的审美与工艺。

林薇盯着案几脚上精雕细琢的纹路,不由自主地走神。这殿内陈设越是精巧,她越忍不住想起在端王府的日子。

她叫辛申,排89,但这仅仅只是末等粗使丫头的序列而已。再往上,还有三等、二等,以及那些能进内院、能在主人面前露脸的,才有资格被赐予像“宝娟”“翠果”这样正经的名字。

而这仅仅是一个亲王邸宅,仆役如云,精密到每一条廊道都有专人负责。眼前这偌大的皇宫,又需要多少匠人日夜不停制作这些精美的器物?需要多少宫人内侍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份雅致与洁净?需要多少民夫农户辛勤劳作,才能供养起这九重宫阙的奢华?

千万人供养一人……这资源分配极度不均的畸形社会结构,难怪都难以跳脱那三百年历史周期率了。

想到这里,她觉得这尊线条流畅、釉色温润的汝窑薰炉有些刺目——在现代,能做出如此艺术品的匠人,必定是备受尊崇的大家。而在这里,它的制造者,或许只是在将作监某个作坊里,一个和曾经的辛申一样,仅仅只拥有一个冰冷编号的无名者。

“林娘子?”一个略带怯懦却努力保持恭敬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林薇回头,见是之前那个手脚勤快、即便自己紧张得发抖也还不忘为她添茶的小内侍。约莫十五六岁年纪,面容清秀,眼神里带着这个位置之人特有的谨慎。

“官家宣召,请您移步文德殿。”小内侍低声道。

“有劳中人啦。”林薇起身,冲他微笑道谢。

那小内侍愣了一下,飞快地抬眼看了她一下,又迅速低下头去,声音更轻了些:“娘子折煞小的了,唤小的庆童便可。”他极少遇到会对他们这等内侍笑的官员女眷。

“多谢庆童小哥引路~”林薇笑道。

庆童又躬身行礼,他能感受到这份善意与平等,引路的姿态不由自然了些。

虽然是第二次见了,林薇还是觉得这份屏风打底的北宋版黄河主题“手操报”很震撼啊。

昨天肯定是有人回去加班了吧,经过这一夜,这张手抄报又有了新的扩充和调整,线条更加繁复,标注也更加详密,不同颜色的纸条(他们甚至还会用不同颜色的标签贴!)代表着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任务分工,这赫然是一张极其完善的工作计划与任务分解表啊!

章惇正指着图上的几个节点向官家汇报,工部侍郎在一旁做着补充。

那些她看不懂的官职名称,充满古意的技术术语,还有对物料、人力、钱粮的精确估算……无不显示着这个时代顶尖官僚集团极其高效务实的执行力,和对庞大国家的治理能力。

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假,可架不住身边的这群人,本身就是巨人本巨啊!

林薇了然,她原来真的只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补丁而已。问题抛出来,他们自有解决方案。她内心暗笑,虽然反思过了,但还是得再一次反思,真的不能低估这群顶尖人才的能量。

哲宗显然也对臣子们一夜之间就拿出的详尽方案十分满意。

讨论暂告一段落,章惇目光扫过众人,落在了林薇身上,语气平淡无波:“林娘子,陛下恩准你列席廷议,关于河防之事,你可有补充?”

林薇深吸一口气,出列行礼,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本线订的、略显厚实的册子。她实在用不惯奏疏那长长的卷轴,还是这种后世的本子更顺手。

“回陛下,诸位相公,”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刚刚听了章相公和工部侍郎的讨论和提案,我受益匪浅且深表敬佩,他们思虑周全,经验老到,我的很多看法不过班门弄斧。”

“我不懂水利工程的具体专业技术和措施,所以不敢乱说。我学的东西,更偏向怎么统筹规划、管理项目,就比如思维导图,列位应该也觉得有可取之处。”

“所以我试着用这种系统管理思维,结合后世成功经验和案例,写了这份《基于技术-政策-市场三轮驱动的黄河治理系统优化建议书》,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帮大家查漏补缺,或者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她说明了一下建议书的两大核心板块,一个是后世成功经验借鉴,其中重点提了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核心理念和成效,主要是因为别的她真的不记得很多。

另一个是结合北宋现状的系统化框架建议,包含了现状问题、核心原则、工程优化、管理创新、生态建设、试点策略及成效考核。

她用尽可能简洁明了的语言简述了一遍建议书的内容。

“我很清楚,专业的事必须由专业的人来做。我能提供的,可能就是这种‘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就像殿里挂的这张‘手操报’,目的是帮大家理清头绪,明确责任,协调步骤。里面肯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仅供各位参考。”

她态度谦逊,内容却新颖扎实。

哲宗微微颔首:“林娘子所陈,虽言语质朴,然条理清晰,别开生面,颇有些治事之法的精要。呈上来,朕与诸卿稍后参详。”

内侍接过那本与众不同的“奏疏”。

林薇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陛下,我还有三点想法想,虽然建议书里写了,但还是想特别强调一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准奏。”

“第一,生态保护是根本。”林薇神色郑重,“水患根源,就是水太多沙太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虽然见效慢,但这是治本的办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后世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甚至创造了毛乌素沙漠变绿洲和塞罕坝荒原成林海的奇迹。这件事,值得朝廷专门投入,一代代做下去。”

“第二,利用市场的力量。大宋商业发达,这是非常好的优势基础。治河需要大量物资,如果能用好市场经济,优化采购机制,鼓励商人参与运输甚至部分辅助工程,可能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治河工作更有活力和持续性。”

“第三,预警预防,胜过救灾。后世特别强调‘防范优于补救’。虽然大宋技术手段有限,但也可以建立完善的汛情监测、驿站快报和上下游联动的预案机制。早一点知道汛情,早一点准备,就能多救很多生命财产。”

哲宗沉吟片刻,开口道:“林娘子所奏三者,皆老成谋国之见,于长远大有裨益。朕深以为然。”

工部吴侍郎则是十分激动,出列奏道:“陛下!林娘子之言,真乃警世之钟,发聩之铎!臣忝掌工部,于物材调派、夫役征发,常感千头万绪,耗帑钜万而事倍功半。今闻‘市场之力’四字,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其于生态、预警之论,虽古已有之,然从未擢升至固本培元、防患未然之战略高度。伏乞陛下,容臣细细研读林娘子条陈,或可于现行法度之外,另辟蹊径,以求事半功倍之效!”他看向林薇的目光充满了激赏。

林薇连忙躬身:“吴侍郎谬赞了!我实在不敢当。诸位相公夙夜在公,经验宏富,我所言不过抛砖引玉、拾遗补缺而已,若能于诸位大人有所启发,就是万幸了。”

曾布在一旁微笑道:“林娘子过谦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矣。娘子所陈,确有可采之处。”

林薇其实真的觉得自己当不得他们的夸奖,她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这时,章惇却皱紧了眉头,目光如电般扫过林薇的面容,沉声道:“所言诸事,确有其理。然观汝气色,晦暗无华,唇甲失润,瞳仁血丝密布。”

“昨日归府,定然又是焚膏继晷,彻夜劳神。汝年纪尚轻,根基未固,旧创未愈,便如此不知爱惜,耗伤心血,岂是长久之道?法于阴阳,利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汝当慎之!”

苏辙点头:“章相公所言甚是。林娘子,治河固是千秋大业,然非旦夕可成,亦非一人之责。近日金明池恰有竞渡之戏,颇可观览。不若暂歇心神,徜徉片刻,以待来日更能为陛下、为朝廷效力。”

林薇没想到几位重臣忽然关心起自己的身体,听着这些引经据典的责备与关怀,心下不由暖意涌动。

散朝后,诸位大臣各自匆匆赶回衙门处理公务。林薇也准备乘车回府,却被范纯仁叫住了。

两人缓步走在出宫的甬道上,范纯仁温言道:“今日廷对,林娘子所言皆切中肯綮,格局宏阔,甚好。”他话锋一转,目光更为深邃,“然老夫观你,眉宇间隐有焦灼之色,似肩负千钧,恐行差踏错,又似忧心未来之变,恨不能倾尽所有,以换顷刻安宁?”

林薇心中一凛,低头默默看着鞋尖的绒球,随着走动的步伐跳动着。

范纯仁缓步前行,声音平和却充满力量:“天下事,自有其经纬脉络,运转节拍,亦自有栋梁之材共担其重。官家圣明烛照,我等臣子各司其职,岂有将社稷兴衰系于一人一身之理?汝但放宽心怀,尽汝所能,言汝所知,便是矣。余事,自有朝廷法度、百官群策。”

林薇眼眶微热,低声道:“范公教诲的是,我…记下了。”

“嗯,”范纯仁颔首,“汝前番所奏之事,官家已深记于心。关于暂离宫禁、移驾行宫之事,业已安排妥帖,不日即可施行。娘子日前提及的“工业革命”之事宜,老夫也记着,届时亦可携汝同往验看那‘神异之物’。”

范纯仁停下脚步,“今日既无他事,便早些回府静养,或与颖娘同游市肆,观汴京之繁华。心神安泰,方能明见万里;劳逸结合,才是长久之道。”

坐在回范家的马车上,林薇靠着车壁,望着窗外流动的街景,心中暖意融融。

范公不愧是文正公之后,学问修养高,还洞悉人心,是个慈蔼温和的老爷爷啊;章相公面厉内荏,其实也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苏辙大大更是贴心暖男,关心人都引经据典的…

这个时代,有竹板抽人的冰冷规则,也不乏真挚温暖的活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