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小三子把最后的苞米粒都砸成了浆,李燕妮把玉米浆放在水里准备搓洗,刚要动手就被眼尖的小三子看见了手上的血泡。
他一把抓住李燕妮的手心疼的说:“这是扒苞米弄的?”
李燕妮不在意的说:“嗯,我不太会用劲,不小心磨的,没事过两天就好了。”
小三子挽起袖子说:“你说怎么干,我动手。”
李燕妮笑的一脸甜蜜,于是她指挥小三子把玉米浆在水里揉搓,然后用家里万能的屉布把玉米渣滤出来。
滤出来的玉米渣在用水搓洗一遍,在滤出来。
李燕妮找了干净的地方把玉米渣铺平晾晒,大盆里的乳白色的玉米水放置在厨房。
李燕妮拍拍手,“好了,明早沉淀后把上面的清水倒掉,下面的就是玉米淀粉了,到时候把淀粉晒干就能和白面一样保存很久了。”
外面的大雨还在下着,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看样子雨没有一点停下来的迹象。
今天的柳河村社员们没有前两天慌了,好歹迫在眉睫的挨饿问题暂时解决,可是以后怎么办?
所有人都在祈祷着雨赶紧停下来,李燕妮伴随着大雨哗啦啦的声音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李燕妮就被外面的嘈杂声吵醒,看看外面黑沉沉的天,雨还在下着,李燕妮的心里不由的担心起来。
这么大的雨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她赶忙穿好衣服简单洗漱一下披上塑料布出了家门。
刚到小三子家就看见他家厨房站了一屋子人,李燕妮以为出了什么事她赶紧快跑两步进了屋。
屋子里传来惊叹的声音,李燕妮从人群缝隙中抻着脖子看了一眼顿时笑了。
原来是小三子在做饼子,白白的饼子艮啾啾的,围在灶台边的人每人揪了一块饼子尝尝顿时惊喜的大叫,“唉呀妈呀,这个饼子真好吃,根本吃不出来是苞米做的。”
“这苞米做的饼子一点也不剌嗓子,走,快走,咱们赶紧下地掰苞米去。”
大家一回头看见站在门口的李燕妮,社员们纷纷感谢李燕妮后一眨眼人就跑没影了。
小三子笑呵呵的说:“你来了,快过来尝尝,我用粉面子做的饼子,特别好吃。”
李燕妮也揪了一块尝尝,还不错,她说:“到时候参点白面咱们可以烙饼,做菜包子做蒸饺都行。”
小三子笑呵呵的看着李燕妮,心里真的是高兴的冒泡,这么好的媳妇竟然能看上他,他上辈子肯定做了不少好事。
突然李燕妮想起来问:“三哥,一大早家里咋来了这么多人?”
小三子挠挠头说:“昨晚送你回来我睡不着,半夜起来看见大盆里的水清了,你不是说水清了就说明沉淀好了。”
“我把上面的水倒了,把湿乎乎的淀粉散开铺在炕上,今天一大早起床发现淀粉干了,我高兴坏了就把旁边的邻居喊来,想着做个饼子试试,没想到真成了,嘿嘿……燕妮,你真厉害。”
二人边说边嚼着饼子,突然一个人穿着雨衣脚步匆匆的跑进屋,雨衣还没脱下就急吼吼的说:“小三子,快把你做的饼子给我看看。”
两人这才听出是村长叔的声音,小三子赶紧拿过一张饼,“叔你尝尝,挺好吃的。”
张保国也不客气,一口咬了半张饼,他仔细咀嚼着嘴里的饼子,脸上的笑容不断扩大,咽下饼子后张保国说:“做这个什么苞米粉难不难?”
小三子纠正说:“叔,是苞米淀粉,不难,特别简单。”
张保国说:“那行,你给我包一个饼子,我马上去趟公社,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公社书记。”
“燕妮,我一定让公社给你记上一功,你可为咱们公社挽回了不少损失,你是咱们公社的大功臣。”
“三子,你今天不用上地,你俩现在是咱大队的技术员,专门负责教社员们做苞米淀粉,燕妮你说说大规模做这个还需要什么?”
李燕妮想了想,人工村里有的是,但是石磨不够用,总不能家家户户用蒜臼子,那才能做出来多少。
她说:“叔,做这个要用石磨把苞米碾碎,咱村的石磨不够用吧。”
张保国说:“行,我知道了,你们在家先教着,石磨我想办法。”
说完他转身就走,脚步飞快得好像昨天卧床不起的人不是他。
两个人简单的吃了一顿早饭,李燕妮把晒干的玉米渣收集起来,她说:“三哥,中午咱们用这个熬点玉米粥试试,要是能吃又会给大家省出点粮食。”
一上午小三子家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都是问这个苞米粉的做法,小三子说了几遍就不耐烦了,于是他去了大队部。
没一会儿李燕妮就听见大喇叭里传出小三子的声音,“各位社员们注意了,一会儿每家派一个代表来大队部学做苞米淀粉,由于人太多咱们分批学习。”
“一队二队一起,三队四队一起,五队六队一起,七队八队一起,现在一队二队社员先来大队部学习。”
小三子又广播了三遍,家里总算消停了。
李燕妮终于松了一口气,家里人来人往的一上午她光接待客人了。
家里终于清静李燕妮躺在炕上休息一会儿,她的脑袋不断在想被水泡过的黄豆有没有办法加工一下。
想得头都疼了也没啥好办法,这里没有烘干机,也没有大烤炉,而且就算有那可是几百垧地的豆子,工程量太大,怎么想也没办法完成。
李燕妮看着窗外还在下的大雨,希望明天雨过天晴,否则那些豆子一旦发霉就只能扔了。
张保国赶着中午饭点回了柳河村,跟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村的大队干部外加一台电动水磨。
这下子柳河村简直是如虎添翼,电动水磨比手推传统石磨要快的多,社员们更加卖力干活,青壮年下地掰苞米,小媳妇们老头老太太们在家扒苞米粒。
小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一趟一趟挑着洗好的苞米去磨坊推磨,全大队除了太老和太小的几千人全部行动起来。
家家户户到处都晾晒着粉面子和玉米渣,这可都是粮食可不能浪费了。
这一天边干活边讲解李燕妮的嗓子快冒烟了。
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时,突然想起一大早的喧哗,她问小三子,“三哥,咱们村今天出啥事了么?一大早外面闹哄哄,去你家人多我就忘了问了。”
小三子叹了口气说:“不是咱村的,昨天有人去隔壁村亲戚家,今早回来说杏树村有一户人家的房子半夜塌了,家里人都被埋了,一个也没活。”
李燕妮唏嘘不已,要不是太穷了也不会住那么破的房子,下了几天大雨房子就塌了。
二人的心情很沉重没再说话,回到家李燕妮躺在炕上就睡着了,这一天可把她累坏了。
第二天一早李燕妮觉得外面好安静,张开眼睛一看她顿时大喜过望,天晴了,下了四天的大雨终于停了。
她赶紧起来洗漱后跑到小三子家,路上还是泥泞不堪,但是太阳出来了人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
李燕妮去的时候家里锁着门,李燕妮开了锁进去,饭已经做好了温在锅里,灶台上有一张纸条是小三子写的,天晴了,他们一大早去地里放水,让她在家继续做淀粉。
小三子中午回家的时候表情很凝重,李燕妮关心的问:“情况咋样?”
小三子叹了口气,“哎,很多黄豆都发芽了,今年算是完犊子了。”
“多亏咱们买了点细粮,村长叔说:“今年的小麦水稻都拿去交公粮,村里一点不留,除了分给各家的苞米,苞米淀粉也全部交公粮。”
“豆子应该是抢救不回多少了,村长叔嘴上又起了好几个大水泡。”
李燕妮犹豫着要不要说她的办法,她的办法自己在家做一点还行,整个大队部的黄豆算算总和怎么也得有几十万斤,这样怎么做?想想都觉得是个完不成的任务。
小三子看着欲言又止的李燕妮他的眼睛一亮,“燕妮,你是不是有办法?”
李燕妮叹口气说:“三哥,要是几百上千斤咱们还能想想办法解决,可是村里这么多黄豆根本做不过来啊。”
小三子急切的说:“能做多少是多少,全村这么多人总能挽回点损失吧。”
李燕妮觉得小三子说的对,于是她说:“我的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把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做干粮的时候放点进去味道更香营养价值更高。”
“第二,泡好的豆子可以直接做成豆浆,然后继续加工变成豆皮,豆皮晒干后易保存,吃的时候温水泡就可以,炒菜凉拌都行。”
“以上做法都建立在黄豆的芽不超过0.5厘米,芽太长的就不行了,只能继续发芽炒菜吃了。”
小三子的眼睛亮晶晶的,他听完李燕妮的话立马起身,“我现在就去跟村长叔说,他还在场院晒苞米。”
李燕妮想想那么多豆子都要炒熟了她就头疼,这工程量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李燕妮把家里好好的收拾一遍,这两天兵荒马乱的,做淀粉到处都是锅碗瓢盆。
没一会儿,李燕妮就听见大队部的大喇叭传出张保国的声音,“全体社员注意了,全体社员注意了,现在开始分派任务。”
“昨天做粉面子的任务没完成的社员抓紧时间,场院的社员晒好苞米赶紧到地里收豆子,平时挣六工分以上的社员马上去抢收黄豆,注意,我们只要豆荚。”
“车把式看看哪块地车能上去抓紧时间把豆荚运回来。”
“平时挣五工分以下的社员你们听好了,把家里的大铁锅都搬出来,在院子里砌几个临时锅台柴火全部由村里出,你们各家先给垫上。”
“一会由张凤祥同志给大家讲讲挑什么样的豆子和怎么炒豆子,我们要尽量多的把黄豆炒出来。”
“同志们,我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这次受灾面积极广,据说咱们整个省都受了这次大雨的影响,今年全省都缺粮,咱们多做出一些就能让一些人少饿肚子。”
“为了挽救国家财产,为了让我们的同胞有一口饭吃,社员们,咱们拼了。”
社员们被张保国的一番话讲的泪流满面,他们开始动了,整个柳河村迅速进入战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