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子几人推着车子走了,李燕妮在家也没闲着,她想着能不能把被水泡过的玉米和豆子做成能储存并且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她记得曾经在张婶子家吃过一种酸汤子,酸酸滑滑的还不错,好像就是把玉米泡一段时间让其自然发酵,具体怎么做李燕妮不知道,一会儿去问问张婶子。
反正都要泡水,既然地里的玉米已经泡水了,不如让社员们在继续泡,等发酵后做成酸汤子,再过一个多月这里的气温就能冻住东西了,做多少也不怕坏。
但是大队种了上千垧地,那么多玉米也不能都做成酸汤子吧,还是得想想别的办法。
李燕妮待不住了,她披了一块塑料布跑去了张婶子家。
张婶子也在愁眉苦脸,她家两个大小伙子都是正长身体的时候,可能吃了,每年生产队分的粮食将将够吃,今年生产队分粮是别想了,让她上哪儿弄粮食去。
张保国已经躺炕上起不来了,一股火让他不光嘴上起了大燎泡,发烧咳嗽发烧都找上来,昨天去公社开会回来就躺下了。
看见李燕妮来张保国挣扎着想要起来,李燕妮赶紧说:“叔,你快躺着休息,我来就是想问问婶子怎么做酸汤子。”
张婶子拉着李燕妮坐在炕沿上,她说:“你要做酸汤子啊,那个容易,把大碴子用水泡上就行。”
“泡上一个月左右去大队水磨坊磨成玉米浆,回家控出水分就好了,到时候一团一团冻起来,想吃的时候拿出一团就行。”
李燕妮说:“那婶子,你说咱们直接用地里泡了水的苞米直接泡酸汤子行不行?泡上一个来月天就冷了,是不是能让社员们不至于挨饿?”
本来烧的迷迷糊糊的张保国一骨碌爬起来,吓了两个人一跳。
张保国这两天就是为了社员们的温饱问题上火,眼瞅着满地的粮食就这么没了,他去公社开会,公社书记现在也是焦头烂额。
整个公社都受了灾,书记也弄不着粮食,从公社开完会回来他一股火就病了。
张保国赶紧看着媳妇问:“你觉得燕妮说的行不行?”
张婶子考虑都没考虑直接说:“行啊,那咋不行,虽然用苞米粒泡酸汤子口感不好粗来来的剌嗓子,但是总比挨饿好吧。”
张婶子一拍李燕妮,“还得是你竟然想到做酸汤子,我年年做酸汤子都没想起来,你可为大家解决了大麻烦,呵呵……”
张保国赶紧下地穿鞋,张婶子喊他,“你嘎哈去病还没好呢。”
张保国已经穿上雨衣往外边跑了,他说:“我去通知社员掰苞米,在泡两天我怕捂长毛就吃不了了。”
没过一会儿大队部的大喇叭就响了,主要内容就是通知各个生产队社员都去地里掰苞米,苞米杆子不用割,掰回来的苞米直接按人头分给社员。
就在社员们在家里吐槽大队长想一出是一出,地里的水那么深一脚一稀泥,掰回来的苞米都泡的不像样了,他们想晒都没地儿晒。
大喇叭里传来张保国嘶哑的声音,他咳嗽了几声接着说:“刚刚李燕妮同志提醒了我,泡过水的苞米分到各家可以拔粒泡酸汤子。”
“现在开始泡一个多月后泡好了正好能冻住,那么整个冬天咱们就不怕挨饿了。”
柳河村的大娘们听见这个提议都纷纷拍大腿,她们咋就没想起来呢,泡了水的苞米拿回来洗吧洗吧接着泡呗,酸汤子她们很多人都会做。
只不过因为粮食不多所以做的不多,有的人家舍不得粮食还不做。
一时间柳河村热闹了起来,青壮年们都背着袋子上地掰苞米。
老头老太太们也不哭嚎了,他们在家翻出家里能用的所有家伙事,泡苞米得有大缸才行,为了一家人一冬天的口粮,说什么也得多泡点。
李燕妮没去地里,她跑去了知青院,她想去看看他们的粮食缺口大不大。
去了知青院才发现,家里只剩马娟一个人,其他的人都去掰苞米了,马娟在家洗刷大缸小缸的准备泡酸汤子。
看见李燕妮来马娟高兴的说:“还得是燕妮,就是聪明脑袋转的快,你咋就想起来做酸汤子的?我们还愁粮食不够吃呢。”
李燕妮帮着她把刷缸水倒掉,她问:“知青院的粮食够不够?”
马娟乐呵呵的说:“本来不太够,本想着实在不行就多喝点稀的,再加上土豆地瓜啥的怎么也能熬一年,现在就不怕了,泡点酸汤子咱们的粮食就够了。”
李燕妮也很诧异,她问:“你们咋会有这么多粮食?”
马娟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她说:“吴哥说咱们在生产队买粮食不用票,那就多买点,万一家里人粮食不够吃俺们还能给邮点回去。”
“去年冬天咱们生产队余粮多,吴哥就多买了点,后来陆陆续续又买了一些,这不就买了这么多。”
马娟带着李燕妮看了一眼他们的仓库,李燕妮放下了心。
下午各个生产队开始发苞米,李燕妮尝试着把分到的苞米扛回家,试了好几次都没扛起来。
还是高大升看见了他赶紧跑过来说:“燕妮你别背,太沉了,等一会儿我给你背回去。”
王芬也过来等着分粮,李燕妮把她拉到一边悄声问:“嫂子,你家的粮食够不够吃?”
王芬笑着说:“今年搬家的时候在队里买了点粮食。”
她卡着李燕妮小声的说:“昨天我回了娘家,高价买了一百斤苞米碴子,再加上泡点酸汤子够吃了。”
李燕妮这才放心,“那就行,冬天尽量吃酸汤子,化冻之后酸汤子就不能吃了,容易中毒,粮食能放住留着明年开春吃。”
王芬吓了一跳,“酸汤子咋还能中毒呢?俺们这么多年也没听说吃酸汤子中毒。”
李燕妮说:“一会儿我去跟村长叔说一声,酸汤子冻完了拿回家尽量一次性都做了,化完冻吃不了再去冻,时间长了就容易中毒,会死人的。”
李燕妮在现代就看见过新闻说有一家几口人吃酸汤子中毒,具体的她忘了,不过她记得确实死人了。
柳河村的社员们干劲十足,为了明年一整年的口粮拼了。
李燕妮回到家开始了艰巨的工作,她要把玉米粒扒下来在大盆里清洗干净,再放进大缸里泡上。
李燕妮扒的手指头都出了血泡,她找了一副手套带上,虽然带着手套不太灵活,好歹手指头不疼了。
小三子回来的时候天都要黑了,李燕妮听见动静赶紧出门迎上去,小三子冻的嘴唇青紫,手指被雨水泡的皱巴巴的就像千年的老树皮。
小三子吸了吸鼻子,拦住要帮他搬东西的李燕妮,“你别动手,上面都是水别弄湿你的衣裳。”
他停好自行车把后座上的两个大麻袋卸了下来,小三子说:“今天运气还不错,买了两百斤碴子,就是贵了点,这回咱们的粮食就差不多了。”
李燕妮问:“其他人收获咋样?”
小三子笑呵呵的说:“看来黑市还不知道具体消息,粮食虽然涨了点但是还不算离谱,我今天跑了两趟,要不然不能这么晚才回来。”
“你帮爷爷家买粮了,买了多少?够一年吃么?”
小三子把粮袋子搬进西屋,气喘吁吁的说:“买了两百五十斤,爷爷说家里还有点存粮,够吃了。”
李燕妮进屋给小三子找出一身干净衣服,又把温在锅里的红糖姜水端出来。
小三子想把塑料布拆下来,李燕妮催促他,“你先别弄了,先换衣服一会儿把姜汤喝了小心感冒,喝完在炕上盖上被子暖乎一会儿。”
“等咱们酸汤子做好再给他们送去一些,市里不像咱们,他们就算缺粮每个月也能供应一些,家里有余粮就不用担心了。”
小三子听话的乖乖照做,他俩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天,小三子一口气把姜汤喝掉,连碗里的姜丝都一起吃了,顿时他觉得自己胃里热乎乎的。
他坐在炕头身上盖着大棉被,没一会儿就冒汗了,终于舒服了。
小三子穿鞋下地看见李燕妮还在忙乎,他搬个小板凳跟李燕妮一起扒苞米粒。
李燕妮笑着说:“我想的主意,直接把泡过水的苞米粒泡成酸汤子,你说咋样?”
小三子呵呵一笑眼里是满满的爱意,他说:“这个主意好我咋没想到呢,这样村里人就有粮食吃了,还得是我媳妇就是聪明。”
李燕妮娇嗔的瞪了小三子一眼,“净瞎说,谁是你媳妇。”
小三子看着李燕妮呵呵傻笑,手上熟练的扒着苞米粒。
李燕妮说:“你先干着我去做点东西,一会儿咱们在吃饭。”
李燕妮端了一盆刚扒好的苞米粒洗完了装在盆子里,她今天一直想有什么办法能把泡过水的玉米粒储存下来。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以前她看过一个视频,自己在家做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当时她还心血来潮跟着做了,做法很简单,就是不知道玉米数量太多可不可以。
李燕妮想试试,如果行那队里是不是还能少损失一些。
可是家里没有破壁机也没有石磨,那这苞米淀粉怎么做?
想了半天李燕妮想起了蒜臼子,虽然用这个东西没有石磨好,但是好歹能把玉米浆砸出来。
想到就干,李燕妮拿出蒜臼子开始干活,小三子扒完所有苞米后好奇的看着李燕妮,“你干啥呢。”
李燕妮说:“我在研究用泡水的玉米做玉米淀粉,不知道行不行,要是可以做好了能保存很久。”
小三子惊讶的说:“苞米也能做淀粉?我只听说过土豆淀粉,原来苞米还能做淀粉,那咱们赶紧试试行不行,要是行那可就太好了。”
小三子直接替换下李燕妮,“我来砸,你歇会儿是不是砸的越细越好?”
“对,主要是家里没有石磨,用石磨能省不少事。”
李燕妮看小三子哐哐砸的挺有劲,她笑了笑起身去做饭,这一下午给她忙的脚打后脑勺。
李燕妮简单的做点疙瘩汤,正好家里有菜园子里刚收上来的菜,她把胡萝卜丝炒了一下放了点酱油加汤调好味,把和好的面用筷子夹进锅里。
出锅前放了一把小白菜,打了一个鸡蛋在里面。
色香味俱全的疙瘩汤就好了,李燕妮喊:“三哥先吃饭吃完了在干。”
小三子早就饿了,现在闻着香味赶紧凑过来,李燕妮给他盛了一小盆,“快吃吧,今天在外面肯定没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