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子骑着自行车顶着雨来到邵爷爷家,老两口正在做午饭,听见有人敲门邵爷爷赶紧出来看看,结果来人竟然是小三子。
老爷子赶紧把大门打开,小三子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邵爷爷帮着他把自行车推进柴火棚里。
“你小子怎么顶着雨还往市里跑,快进屋暖和暖和。”
小三子冻得直哆嗦,他坐在炕沿上手里捧着邵奶奶给他倒的热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半杯,终于有点暖乎气。
他把家里下了两天大雨粮食要减产的事说了,“我不知道市里这边是什么情况,想着去趟黑市买点粮食,结果一路上都在下大雨,只有市里的雨不大。”
“我看今年受灾的地方一定很多,爷爷还是早点买粮存着放心。”
邵爷爷一听有点着急,他还记得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时候缺粮的事,到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
那时候他们差点饿死,每个月就靠那么点粮食配额艰难的活着。
城边的山上地里挖野菜的人比野菜都多,好不容易熬过了那几年,现在的日子好了可不能再挨饿了。
趁着消息还没传进城,粮食应该还好买赶紧去买一些。
邵奶奶已经把家里的粮票都拿出来,还有粮本,小三子说:“爷爷,我跟你一起去,如果买着粮食我给你推回来。
两个人顶着雨推着车去了离家最近的粮油供应站,邵爷爷和邵奶奶的粮食份额就那些,都买回来也就不到六十斤,这点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两个人走遍全城的供应站,又买了很多副食品,只要能放的住的并且能填饱肚子的都买了不少。
幸运的是,他们在最后一家供应站买到了不少挂面,虽然挂面价格不便宜还要不少粮票,但是小三子和邵爷爷毫不手软的把带来的钱都买了。
售货员一听要全包了赶紧摇头,那怎么行,现在的挂面多难得,他们刚配了这些过来就被两个人包圆了,绝对不行,这不符合计划经济和平均分配。
后来在小三子的三寸不烂之舌下还是点头同意卖给他们一半的挂面。
小三子也知道这里是供应站不是黑市,你要全买了店主会乐颠颠的给你装好全部拿走。
今天运气不错了买到这么多挂面,小三子满足的带着邵爷爷出了供应站。
路过百货大楼的时候小三子跑了一趟采购部,跟王主任说了他们村下大雨的事,说等雨停了再来送包。
小三子看王主任没啥反应,他意味深长的看着王主任,王主任莫名其妙的盯着小三子看。
他心想,这个小子干啥这么看着他,今天这个小子咋这么怪呢。
直到小三子又重复了一遍,“王主任,俺们那片下大雨已经下了两天了,一路骑车过来也就市里这边雨小点儿,到处都下大雨。”
突然王主任福至心灵,他知道了为什么这个小张同志要这么看他。
大雨下了两天,现在可是秋天,粮食还没收呢,就算他不会种地他也知道,好好的粮食在大雨里泡了两天那还能有好么。
他突然站起身,伸出手和小三子握手,“多谢张兄弟冒雨跑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等雨停了再送没问题。”
说完他还紧了紧握着小三子的手,小三子看他明白了笑了一下离开百货大楼。
和邵爷爷回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午饭的点,小三子唏哩呼噜吃了一口饭就要往回赶。
邵爷爷把小三子买的东西装在一个麻袋里,小三子看着这么多东西他一趟真的运不回去,干脆先放在这里以后有时间再来拿。
小三子骑上自行车顶着雨又出发了,而邵爷爷又匆忙的出了门,他要去通知儿子姑娘一声,再去看看儿子有什么办法弄点粮食回来。
小三子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家,家里这边果然雨还没停,感觉还有加大的趋势。
虽然他买了一百多斤粮食还有不少挂面,可是这点粮食只够他们吃几个月的。
家里的存粮不多了,本来他们就是秋天领一次粮食吃到来年秋天,去年小三子买了不少粮食,所以家里还有一些余粮。
村里有很多人家的粮食只能坚持到秋收分粮,如今突然来的大雨分粮是别想了,就算分下来也只能是潮了捂了的,不知道明年的日子咋过。
小三子进仓房看着面前没剩多少的粮食,他叹了口气,这样不行啊,明天他再上趟黑市碰碰运气,看看还能不能再买点粮食回来。
第三天大雨还在下着,随便在村里走走都能听见老头老太太们对着老天哭嚎的声音。
昨天开始有脑筋灵活的小年轻已经出去想办法买粮了,有的人家在别的公社有亲戚的也去了亲戚家看看他们大队有没有余粮能买点回来。
一大早铁柱,二小子,二强子和王二赖子就跑来小三子家,他们愁的一夜没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三子就成了他们的主心骨。
小三子刚起来他们就来了,小三子也不管他们,他去熬了点粥,捞了一颗辣白菜切了一小盆,把昨天燕妮做的发糕在锅里溜一下。
只等燕妮来了他吃了饭就去黑市看看,收拾好灶台小三子进了屋,四个人愁眉不展的看着小三子。
铁柱说:“三子你说这可怎么办呢,看样子今天这雨还停不了,庄稼是彻底废了,家里的粮袋子都见了底,挺不了多长时间了。”
小三子其实也挺愁的,但是他还是给大家伙儿打气,“愁啥愁,你们手里有钱还怕买不着粮食?我听说有不少人想办法出去买粮了,都买着了么。”
王二赖子说:“俺家隔壁的杨二小子昨天扛回来一袋子,我觉得应该是粮食,我问在哪买的,他说就剩这些让他包圆了。”
二小子说:“我也看见有人抗着粮食回来的,不过还是没买着的人多,毕竟咱们公社都在下雨了,去别的大队买粮那不是瞎扯淡么。”
二强子说:“不知道咱村去年的余粮剩了多少,要是拿出来分一分是不是能顶一阵儿。”
小三子摇头说:“不能指望村里的粮食,村里有那么多贫困人家,他们早就开始喝稀了,还有几家五保户,就像徐大娘那样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等给他们分了粮剩下的给咱们分你们算算还能有多少?”
李燕妮进来的时候就看见五个大老爷们对坐着叹气,她也没去打扰他们。
估计都是被粮食闹的,这个年代都是计划经济,粮食管控的特别严,农民虽然种了粮食出来但是农民没有支配权。
小三子一拍炕沿说:“今天我去找找大队长,问问他能不能把青菜萝卜土豆地瓜啥的先分了,好在那些菜都收回仓库了。”
“就算没有粮食拿那些东西也能顶一阵,到时候大队肯定会想办法,公社也会出面,总不会真让人饿死吧。”
“让人最担心的就是受灾面积,如果整个县只有咱们公社受灾那还好,公社总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借粮,怕就怕受灾面积大,到时候借都没地借,那才是最糟的。”
听完小三子的话,几个人更紧张了,四人异口同声的说:“那怎么办?”
小三子说:“你们先回去吃饭,一会儿来我家集合,都推上自行车咱们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买点粮。”
“都多揣点钱,我跟你们说那的粮食可不便宜,你们就照着一斤七八毛钱来算吧,想买多少斤就带多少钱。”
话音刚落几个人倒抽一口气,“啥……多少钱?七八毛钱一斤,我的个天老爷,这粮食也太贵了。”
小三子说:“想那些没用,就算七八毛一斤咱们也得买的着才行,你们要是想买就跟我一起去,但是有一点,我不保证真能买着粮。”
几个人表示知道了连忙匆匆往家跑,此时几人心里特别感谢李燕妮和小三子,要不是那两口子带着他们挣钱,遇上这样的灾年他们就只能饿肚子了。
七八毛钱一斤的粮食,那可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以前他们家一共能拿出来的钱也就那百十来块,全家老老少少那么多口人,一百来斤的粮食省着点吃能吃几天?
今年他们跟着小三子两口子干活,家家户户都挣了不少钱,连自行车他们都买了,现在家里的存款怎么也有五六百块。
要不然就算有门路他们也买不起粮食。
李燕妮和小三子坐在炕上吃饭,李燕妮问:“你要带他们去黑市?”
小三子嗯了一声,“没办法,今天再去碰碰运气,不知道王主任他们的动作大不大,要是太大了肯定影响今天的粮价。”
“不过我估计黑市的人也快反应过来了,今天的粮食不知道会不会涨价,反正不管多少钱咱们都得买。”
李燕妮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不怕花钱,她和小三子的存款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就算粮食在贵他们也买得起,但是那些社员怎么办?”
虽说今年大队社员基本上都跟着他们做包挣钱,但是有的人手笨的跟什么似的,做出来的包根本就验收不过,他们那些人就没挣着什么钱。
还有的全家就一个人做包的,挣得那点钱平时年景还行,有吃有喝又有点闲钱,可是遇到灾年那点钱买不了几斤粮。
村里这样的人家差不多有一半,那这些人要怎么办,总不能真的让他们饿死吧,就算他们家的粮食够两个人坚持到明年秋,遇到要饿死的人上家里借粮,你借还是不借。
借了自己就要挨饿,不借你能看着人死么?谁能狠得下那个心,不行,还是要想想办法才行。
李燕妮心不在焉的吃了早饭,那几个小子已经全副武装来小三子家汇合。
李燕妮嘱咐他们,“你们去了之后不要一上去就问粮食,你们人多个个买那么多粮会让他们一下子哄抬物价。”
“你们最好是分头行动,遇到卖粮的就别放过,别让他们有反应的时间。”
“你们一定要记住,去了黑市就自己管自己别管其他人,买了粮食别停留赶紧走,在外面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