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宁轻轻吹干纸上的墨迹。眼前是内府局的魑魅魍魉,远方是范阳的滔天狼烟。武惠妃要她的命,安禄山要这大唐的命。她这个意外活下来的公主,得像下棋一样,先救活自己这颗棋子,才能盘活整局棋。”
晨钟敲破长安的薄雾,凝云阁内已是一片经声琅琅。
李长宁跪坐在三清像前,素白道袍衬得她脸色愈发苍白。香案上供奉着新采的秋菊,铜炉里燃着上好的沉水香,整个道场布置得既合礼制,又透着一股不同于寻常宫观的清雅。
“殿下,圣人驾到。”挽碧低声禀报时,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激动。
李长宁缓缓睁眼,正好看见玄宗迈进门来。他今日穿着常服,眉宇间却依旧带着九五之尊的威仪。
“儿臣参见父皇。”她欲行礼,被玄宗亲手扶住。
“宁儿病体初愈,不必多礼。”玄宗打量着她这一身打扮,眼底闪过讶异,“宁儿何时对道家典仪这般上心了?”
李长宁垂眸,声音轻柔却清晰:“儿臣病中昏沉,得蒙天尊庇佑,方能转醒。故而发愿设此道场,一则还愿,二则……”她适时地顿了顿,心中冷笑:鱼饵已下,就看父皇咬不咬钩了。抬眸时眼中却已换上恰到好处的困惑,“也为父皇与大唐祈福。”
“哦?”玄宗在宫人搬来的绣墩上坐下,“宁儿有心了。”
“只是儿臣愚钝,”她微微蹙眉,像是回忆什么难以理解之事,“病中得见天尊法相,曾说了一句偈语,儿臣参详数日,仍不得其解。”
“是何偈语?”
“天尊言:“社稷之重,在民亦在兵。财帛如水,水能载舟,亦覆军舟。”她念得极慢,每个字都像是仔细斟酌过,“父皇,这前两句儿臣明白,是说百姓与军队都重要。可后两句……财帛如水也就罢了,怎会覆了军舟呢?难道将士们不缺粮饷吗?”
她仰起脸,眼中全是属于少女的天真疑惑。
玄宗脸上的笑意淡去了几分。他沉吟片刻,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天尊点化,自有深意。宁儿年纪尚小,不必过于劳神。”
话虽如此,李长宁却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深思。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声:“贵妃娘娘到——”看着武惠妃翩然而入的身影,李长宁垂下眼睫,遮住眸中冷光。这条嗅觉灵敏的“鱼”,果然循着父皇驾临的动静来了,倒省了她一番工夫
赵贵妃今日打扮得雍容华贵,一进门便笑语盈盈:“听闻宁儿在此设坛祈福,本宫特来沾沾福气。”她向玄宗行礼后,目光便落在李长宁身上,亲切得近乎刻意,“宁儿这身打扮,倒真有几分仙姑的气度了。只是年纪轻轻,何必如此素净?本宫那里新得了些江南进贡的缭绫,回头给你送几匹来。”
“谢娘娘厚爱。”李长宁微微欠身,语气恭敬却疏离,“只是既入道门祈福,自当心诚,不敢贪恋华服。”
赵贵妃笑容不变,视线在殿内扫过,最后落在“香案”上:“这沉水香味道醇正,宁儿倒是会挑。听闻前日内府局刚呈了一批新的上来,陈公公办事果然周到。”
李长宁心中警铃微作。这是在试探她与陈公公的关系?
她抬起眼,目光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儿臣不知这些琐事,皆是挽碧打理。不过说起香料,儿臣倒想起病中闻得一阵异香,清冽醒神,与寻常宫中所用不同,不知娘娘可曾听闻有何香料有此奇效?”
赵贵妃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了一瞬,随即恢复如常:“这却是不知。许是宁儿病中嗅觉有异也未可知。”
两人又你来我往地说了几句,句句机锋暗藏,偏生李长宁始终一副不谙世事的模样,让赵贵妃抓不住任何把柄,最终只得悻悻离去。
玄宗坐了片刻便起驾回宫处理政务。送走圣驾,李长宁屏退左右,独自站在阁外的回廊下。
秋风吹拂着她的道袍,猎猎作响,却吹不散她心头的迷雾。她知道,钓鱼的饵已经撒下,现在要做的,是看清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是夜,永宁公主寝宫内烛火通明。
李长宁展开那卷《山河图》指尖缓缓划过绵延的边境线。范阳、平卢、河东……安禄山的身影如同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阴云。
“玉真观……”她轻声念着这三个字。
崔望之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这位出家修道的姑母,玉真公主,不仅是王维的密友,更是长安权贵交际网的核心人物。她的道观,表面上是清修之地,实则是各方势力交换消息的重要枢纽。
而崔望之本人……博陵崔氏的嫡系,清流文官集团未来的中坚。他送来这份警告,是出于世家对皇权的忠诚,还是崔家另有图谋?或者,他个人对她这个公主,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关注?
思绪纷乱间,挽碧悄声入内:“殿下,陈公公来了。”
陈公公几乎是贴着地砖缝匍匐进来的,那本崭新的账册被他高高举过头顶,像举着一道救命符。
李长宁接过,随手翻了几页不得不说,这老宦官在账目上的确有些本事,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她目光停留在一处绢帛采买的记录上,指尖轻轻一点:“天宝二年,江南贡绢一千匹,入库记录分三次,间隔半月。而内府局核销却是一次性划款。这中间近一个月的银钱差额,产生的利息,去了哪里?”
陈公公浑身一颤,脸色瞬间惨白。他没想到公主连这种细微处的猫腻都能一眼看穿。
“老奴……老奴……”
李长宁合上账册,声音平静无波:“这个错漏,本宫就当没看见。”
陈公公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记住,”李长宁俯视着他,目光冰冷,“你的把柄,只有本宫拿着,你才是安全的。若换了别人……”她轻轻一笑,未尽之言比任何威胁都更令人胆寒。
陈公公以头触地,声音发颤:“老奴……明白!老奴愿为殿下效死力!”
“很好。”李长宁将账册丢还给他,“往后,内府局的账目,每旬送来看一次。还有,替本宫留意着,各宫用度可有异常,特别是……与玉真观往来密切的。”
更深露重,宫灯渐熄。
李长宁屏退所有宫人,独自在灯下研究那卷地图。她在范阳的位置画了一个小小的叉,随即又用笔墨涂去,只在旁边留下一个极浅的指甲印痕。
她的目光掠过平卢,停在一个叫“营州”的地方。史载,安禄山在此曾任互市牙郎,低买高卖的手段玩得炉火纯青,也正是在这里,他打通了与塞外各部的关节。李长宁的指尖轻轻点在这里——一个贪婪的、精通贸易的胡人,他叛乱的底气,除了军队,定然还有一条无人知晓的、源源不断的财路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咔哒”声,像是瓦片被踩动的声响。
若是从前,她定会吹熄烛火,紧握金簪,屏息以待。但今夜,她没有。
她轻轻吹灭烛火,却没有留在原地,而是借着月光,悄无声息地滑入寝殿连接的耳房。这里堆放着一些旧物,有一个视角极佳的小窗,正对着她寝殿窗外的那片庑屋顶。
她屏住呼吸,等待着。
不过片刻,一个黑影如同鬼魅般落在院中。那人身形矫健,落地无声,显然身手不凡。但他并没有试图靠近她的寝殿,反而是在院中的那棵老槐树下驻足,左右张望,似在等待什么。
又一道黑影从另一侧掠来,体型稍显矮小。两人迅速靠近,没有任何交谈,只是飞快地交换了一个小包裹。整个过程不过瞬息之间。
李长宁心中凛然。这不是冲着她来的刺杀,而是……情报交接?她的寝宫外,何时成了别人传递消息的据点?
不能再被动等待了。她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打破目前信息壁垒的契机。眼前这个黑衣人,就是最好的目标。
就在那两个黑影即将分头离去时,李长宁从耳房的阴影里缓步走了出来……月光洒在她素白的道袍上,仿佛镀了一层清冷的银边。
她没有看那个矮小的黑影,目光直接锁定了最初那个身手矫健的黑衣人,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告诉你的主人,”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玉真观的茶,下次我亲自去品。”
那黑衣人身体明显一僵,猛地回头看向她。隔着夜幕,李长宁看不清对方面容,却能感受到那双眼中射出的惊骇目光。
他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随即身形一闪,便如青烟般消失在宫墙之外。另一个矮小的黑影更是早已不见踪影。
院中只剩下李长宁独自站着,秋风吹起她的袍角,猎猎作响。
她低头,看着方才黑衣人站立的地方,月色下,一点不易察觉的深紫闯入视线——是一小片花瓣。她弯腰拾起,指尖刚触碰到,一股熟悉的、清冽的异香便钻入鼻腔。这香味,与她落水苏醒时闻到的,一模一样。
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