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早夭公主,我却想逆风翻盘【大唐】 > 第3章 茶香杀机

晨光初透,那枚来自不速之客的紫色花瓣,已被她用一小片蝉翼纱仔细裹好,夹在那卷《山河图》的范阳与平卢之间。花瓣干枯蜷缩,像一小团凝固的旧血。

挽碧伺候梳洗时,指尖都在发颤,几次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便说。”李长宁看着铜镜中正在为她绾发的身影。

“殿下……”挽碧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哭腔,“昨夜太险了!您怎能、怎能就那样走出去?万一那贼人……”

“他不是贼。”李长宁语气平淡,“若是贼,见本宫孤身一人,第一反应是灭口,而非惊走。”

她拿起一支素银簪子,比了比位置:“他是信使。而信使的命,不在自己手里,在于他怀里的消息能否送到。与本宫纠缠,对他而言,才是真正的死路。”

挽碧似懂非懂,只觉得眼前的公主陌生得让人心慌。

“去准备一下。”李长宁放下簪子,“今日,本宫要去玉真观“品茶”。”

玉真观不在皇城之内,坐落于长安城东南角的升平坊。这里远离市井喧嚣,高墙深院,朱门常闭,只偶尔有装饰简朴却难掩华贵的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入。

李长宁的马车停在观外时,早有知客的女冠候在门前。那女冠约莫三十年纪,面容清秀,眼神却锐利得与这身道袍格格不入。

“贫道静元,奉观主之命,恭迎永宁公主殿下。”她行礼如仪,挑不出一丝错处,语气却听不出多少真正的恭敬。

李长宁微微颔首,目光掠过静元腰间悬挂的一枚紫檀木牌,上面似乎刻着繁复的云纹。她扶着挽碧的手下车,只带了四名护卫,姿态闲适得仿佛真是来寻姑母谈玄论道的。

观内果然别有洞天。绕过三清殿,景致豁然一变,后面是曲径通幽的园林。脚下的铺石路看似自然,李长宁却注意到,每一块青石的磨损程度都略有差异,仿佛在无声地指引着某种特定路径。奇石罗列,流水潺潺,这看似随意的布局,在她眼里却像一幅摊开的密码图。

静元引着她穿过一片竹林,来到一处临水的精舍。门楣上悬着一块匾,上书“澄心堂”三字,笔力遒劲,带着几分超然物外的仙气。

玉真公主李持盈正坐在堂内煮茶。

她穿着一袭更为精致的青灰色道袍,未施粉黛,容貌与玄宗有几分相似,却更添几分出尘的冷冽。见李长宁进来,她并未起身,只抬了抬眼,手中动作不停,沸水冲入茶盏,激起一团白雾。

“宁儿今日怎么有空,到我这方外之地来了?”她语气温和,如同寻常长辈。

李长宁在她对面的蒲团上坐下,目光扫过她煮茶用的红泥小炉,以及那套越窑青瓷茶具,皆是价值连城的精品。

“病中得蒙天尊庇佑,醒来后便觉俗世烦扰,心生向往。特来姑母这清净地,沾沾仙气,也品一品姑母的好茶。”她笑得眉眼弯弯,如同不谙世事的少女。

玉真公主将一盏茶推到她面前,茶汤清碧,香气凛冽。

“尝尝,这是今春的蒙顶石花,用去岁收的梅花雪水沏的。”

李长宁端起茶盏,指尖感受着瓷壁传来的温热,却不急着喝。她轻轻嗅了嗅,赞叹:“果然好茶,清冽异常,只是……”她微微蹙眉,露出些许困惑,“这香气,似乎与昨夜儿臣宫中闻到的异香,有几分相似呢。”

玉真公主执壶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哦?宁儿宫中昨夜有何异香?”

“儿臣也不知。”李长宁放下茶盏,托着腮,一派天真,“昨夜儿臣在院中赏月,忽闻一阵冷香,似梅非梅,清冽醒神,转眼便不见了。还以为是有仙子路过,留下仙踪。今日闻到姑母这茶香,才觉得像。姑母可知,是何香料有此奇效?”

她眨着眼,目光纯净地看着玉真公主。

澄心堂内一时寂静,只有炉上茶水将沸未沸的微弱声响。站在玉真公主身后的静元,眼神骤然锐利了几分。

玉真公主缓缓放下茶壶,脸上笑容依旧:“世间香料万千,有相似也不足为奇。许是宁儿宫中用了什么新的熏香罢了。”

“许是吧。”李长宁从善如流,不再追问,转而欣赏起窗外的修竹,“姑母这里真是清幽,难怪父皇也常赞姑母会享清福。”

“方外之人,不过求个心静。”

“心静是好。”李长宁点头,仿佛随口一提,“只是这长安城,怕是快要静不下来了呢。”

玉真公主抬眸看她。

李长宁却不看她,只望着窗外,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儿臣前日翻阅杂书,看到一句话,说什么‘藩镇之祸,起于青萍之末’。儿臣不懂,藩镇是什么?青萍之末又在哪里?姑母博学,可能为宁儿解惑?”

“砰”的一声轻响,是静元手中拂尘的木柄,不小心碰到了身后的多宝阁。

玉真公主的目光终于彻底冷了下来。她不再掩饰,那双眼如同淬了冰,上下打量着李长宁,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侄女。

“宁儿,”她缓缓开口,声音里没了方才的温和,只剩下属于修道者的冷寂和属于上位者的审视,“有些书,不该你看。有些话,更不该你说。”

李长宁迎着她的目光,脸上那种不谙世事的甜笑,像一张被风吹走的面具,悄无声息地滑落了。底下露出的,是一种经过精确计算的、近乎冷酷的平静。

“姑母说的是。”她微微倾身,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所以,儿臣今日只是来品茶。顺便……问问姑母,可曾听说过‘紫鳞葵’?”

她从袖中取出那枚干枯的紫色花瓣,轻轻放在两人之间的茶案上。

“听闻此花只生于范阳以北的苦寒之地,花色妖异,其香……可做特殊的信引,训练有素的禽鸟,千里亦可追踪。”她指尖点了点那花瓣,“儿臣觉得,此物落在不该落的地方,实在可惜了。姑母以为呢?”

玉真公主死死盯着那枚花瓣,脸色第一次真正变了。她放在膝上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良久,她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宁儿果然……长大了。”

她重新执起茶壶,为李长宁已经微凉的茶盏里续上热水,动作恢复了之前的行云流水。

“茶凉了,便失了味道。”她意有所指,“有些事,过热过急,同样会烫伤自己。”

“谢姑母指点。”李长宁端起那盏新沏的茶,这一次,她轻轻呷了一口,任由那清苦的茶汤在舌尖蔓延,“儿臣只是觉得,这长安的风越来越燥,想寻一处清凉地,也提醒姑母,莫要被风沙迷了眼,污了这澄心之境。”

她放下茶盏,起身,行礼。

“茶已品过,儿臣告退。”

直到李长宁的身影消失在竹林小径的尽头,静元才快步上前,低声道:“观主,她……”

玉真公主抬手制止了她的话。她独自坐在原地,看着茶案上那枚刺目的紫色花瓣,许久,才轻轻吐出一口气。

“传信给范阳,”她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就说……长安有变,蛰伏待机。”

她端起李长宁饮过的那盏茶,青瓷盏壁还残留着一点对方的体温。她将剩余的茶汤缓缓地、几乎是一滴一滴地倾倒在地。看着茶水如何一点点渗入青砖,仿佛在践行某种献祭的仪式,最后只留下一片不规则的呢、如同地图上新增了一块晦暗疆域般的深色印记。

“李长宁……”她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杀机,“你究竟,知道了多少?”

回宫的马车上,挽碧终于忍不住问道:“殿下,那玉真公主……她承认了吗?”

李长宁靠在软枕上,闭目养神。

“她不需要承认。”她淡淡道,“她只需要知道,我知道了。”

“那……那花瓣真是……”

“紫鳞葵是否真的存在,并不重要。”李长宁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重要的是,我给了她一个解释——解释我为何突然‘开窍’,解释我为何敢找上门。一个看似合理,却又让她捉摸不透的解释。”

她需要让玉真公主,以及玉真公主背后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她的“消息来源”和“所知深浅”上,而不是立刻将她视为必须清除的威胁。

疑兵之计,有时候比真刀真枪更有效。

马车驶入宫门,远处,一个身着浅青官袍的修长身影正与同僚告别,似是刚从不远处的弘文馆出来。

崔望之。

他似乎也看到了公主的仪驾,停下脚步,立于道旁,微微垂首以示恭敬。

马车经过他身边时,车速未减。

只是在交错而过的瞬间,一阵微风恰好拂起了车窗的帘子一角。

李长宁的目光与窗外那双仿佛能滤尽一切喧嚣的清冷眸子,撞了个正着。没有言语,他甚至没有因这突如其来的对视而眨眼。帘子落下,像舞台落幕,将方才那一瞬的紧绷与试探,严丝合缝地盖了过去。

崔望之依旧保持着垂首的姿态,直到马车远去,他才直起身,望着宫道尽头消失的车影,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

他摊开方才下意识握紧的手,掌心躺着一枚与他官服颜色相近的、小小的青色丝线缠绕的结。

这不是他的东西。

是方才帘起风动时,被人以极快极巧的手法,弹入他掌心的。

他将这枚丝结拢入袖中,面色如常地转身,朝着与马车相反的方向走去。

风中,似乎传来他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