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早夭公主,我却想逆风翻盘【大唐】 > 第1章 玉殒

穿成早夭公主,我却想逆风翻盘【大唐】 第1章 玉殒

作者:安幕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2:24:59 来源:文学城

永徽六年的秋,比李长宁在文献中读到的要冷上许多。

她在锦裘中睁开眼,意识回笼的瞬间,额角便传来一阵钝痛。李长宁盯着帐顶繁复的缠枝莲纹,足足花了三息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博物馆。

去岁生辰,太子兄长赠这吴绢时,她还嫌弃花纹老气,如今却成了确认自己身处何方的坐标。苏合香甜腻的气息缠绕在鼻尖,勾得她胃里一阵翻涌,这味道让她无比怀念实验室里那股子干脆利落的消毒水味。都在提醒她一个事实——三日前她因触碰永宁公主的“玉簪”,却成了这个同样名叫李长宁的十三岁大唐公主。

“殿下醒了?”小宫女惊喜地抬头,露出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可要进些蜜浆?”

李长宁撑着身子坐起,铜镜里映出苍白却难掩精致的面容。这是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幼女,史书上寥寥数笔记载的“永宁公主,蚤薨”。李长宁意识到这一点,但也并不蠢,她深知只有自己的处境。

“更衣。”她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当指尖触碰到冰凉的丝绸中衣时,一段不属于她的记忆骤然涌现:这个大唐倒霉炮灰公主惨死。

这根本不是意外。

“挽碧呢?”李长宁忽然开口,“按照宫规,大宫女该彻夜守在榻前。”

小宫女手一抖,玉梳险些落地:“挽碧姐姐...一早就被内府局的陈公公叫去了。”

李长宁眸光微凝。她记得那个面白无须的宦官,每次来送份例时笑容都堆满褶子,眼神却总往库房方向瞟。

梳洗完毕,李长宁执意要到院中走走。秋阳透过百年银杏的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碎金。她驻足树下,仰头看着一片旋转坠落的金黄树叶。

“殿下仔细着凉。”挽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急切。

李长宁转身,敏锐地捕捉到对方袖口一道未干透的墨迹:“去核账了?”

挽碧显然没料到公主会问这个,愣怔一瞬才道:“是...在核对下月的份例。”

“把近三年的账簿都搬来。”李长宁语气平淡,“再取算盘来。”

当十余册青皮账簿在紫檀木案上堆成小山时,满宫侍女都屏住了呼吸。她们这位素来只关心胭脂水粉的主子,此刻正襟危坐,只是稍稍翻阅几页。

真是大明宫不等式。”李长宁忽然轻笑一声,指甲在某一页轻轻划过。她想起穿越前在敦煌文书里看到的唐代物价,心中算盘噼啪作响。“去岁腊月,账面显示用炭三百斤?但我记得,公主份例明明白白写着二百斤。”

挽碧像是被烫到般猛地缩了下手指,下意识地想去遮挡袖口的墨迹,这个动作让她显得更加慌乱。 “许是……许是内府局那起子小人记错了!”她声音发飘,眼神死死钉在账簿上,不敢与李长宁对视。

“记错?”李长宁抬眸,目光如淬雪的刀锋,“多出的一百斤炭,三十贯钱,够长安城十户中等人家过整个冬天了。”

殿内静得能听见窗外落叶声。李长宁垂眸看着自己纤细的手指,这双手昨天还能在键盘上敲出十万字的论文,今天却要在算盘上跟一群蛀虫斗法。

仅仅抓住一个陈公公,就像从蚁巢里拿走一粒沙。她心里清楚,内府局的贪墨不过是这帝国肌体上最表层的脓疮,真正的病灶,深植于那些连父皇都难以轻易触碰的边镇军费之中。

“得让他们看见我的价值。”一个念头逐渐清晰,一个超出公主身份,让他们无法轻易舍弃的价值。所以,当陈公公带着夜明珠出现时,她几乎要笑出声来——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恰在此时,殿外传来一声带着谄媚笑意的通传。不等应允,陈公公那张泛着油光的脸就探了进来,他捧着锦盒,步子迈得又轻又快,像只嗅着鱼腥味的猫。“殿下大安了?圣人刚赐下西域进贡的夜明珠,老奴特地...”

“来得正好。”李长宁打断他,将账簿推过去,“陈公公看看,这笔账该怎么平?”

老宦官的笑容僵在脸上,汗珠瞬间沁满额角:“这...定是下面人疏忽...”

“疏忽?”李长宁起身,缓步走到他面前,“那我落水那日,公公可在太液池边看见什么?”

陈公公扑通跪地,锦盒滚落,夜明珠在日光下折射出刺目的光:“老奴那日在库房清点...”

清点什么?”李长宁俯身,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气音说,“是清点你私吞的、足够给你做十身寿衣的宫缎,”她目光扫过地上滚落的夜明珠,“还是核对那个……在太液池边,送我上路的凶手的样貌?”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陈公公浑身剧颤,猛地抬头,对上公主平静无波的眼睛。那眼神太通透,仿佛早已看穿所有肮脏勾当。

“三日期限。”李长宁直起身,秋阳在她周身镀上金边,“我要知道谁动了我的炭银,谁伸了不该伸的手。否则...”她轻笑,“我不介意让内府局换批人。”

当陈公公连滚爬爬地退下后,挽碧颤抖着递上茶盏:“殿下何必与这等小人...”

“你以为我在意那点炭银?”李长宁望向宫墙外的天空。七千多个日夜后,渔阳鼙鼓将震碎这盛世。而此刻,蛀虫早已在无声地啃噬帝国的根基。她要活下去,就得先把这腐烂的脓疮挑破。

次日清晨,李长宁破天荒地出现在皇子们读书的崇文馆。

当她把重新核算过的边镇军费摊在案上时,太子李亨的眉头越皱越紧:“五妹何时通晓算术了?”

“病中无事,随便翻翻。”李长宁面不改色。她当然不能说,这些漏洞百出的账目在她眼里就像摊开的掌纹。

太傅崔沔拿起账册,越看越是心惊。这何止是通晓,分明是直指要害的精湛。他不由打量起这位素来低调的公主——眉眼间还带着稚气,可那双眼睛太过清明,全然不似十三岁少女。

“安西都护府这笔添置军械的款项...”老臣沉吟道,“确实经不起推敲。”

李长宁垂眸饮茶。她当然知道经不起推敲,更知道二十年后,正是这些被掏空的边镇会反噬中原。但现在她不能说破,只能一点点埋下怀疑的种子。

从崇文馆出来时,她在玉阶下遇见个意想不到的人。

“博陵崔氏崔望之,见过永宁公主。”青年躬身行礼,风过青松般的姿态。那是崔沔的侄孙,京中闻名的才子。

李长宁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他腰间配的短刃上——制式特别,与她记忆中某个线索隐隐吻合。

第三日黄昏,陈公公带来了李长宁要的答案。

“是...是赵贵妃身边的女官...”老宦官伏在地上,抖得如风中落叶,“说殿下您...挡了寿王的路...”

李长宁摩挲着茶盏纹路。果然如此。历史上武惠妃为给儿子寿王李瑁铺路,确实铲除过不少障碍。只是没想到,她这个“最受宠爱”的公主,也成了目标之一。

“炭银的事呢?”

“老奴愿十倍偿还!只求殿下...”

“不必还了。”李长宁放下茶盏,“去把内府局近五年所有采买账目重新核算,缺的银子,从你往后的俸禄里扣。”

陈公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比直接把他送去掖庭局更折磨人!

“不愿意?”

“愿意!老奴愿意!”他连连叩首,几乎要哭出来。

待人退下后,挽碧不解:“殿下为何饶过他?”

李长宁走到窗前。暮色四合,宫灯次第亮起,将重重殿宇染成暖黄色。

“水至清则无鱼。”她轻声道,“留着他,才能钓出更大的鱼。”

比如那个在太液池边推她的人,比如与边镇将领往来密切的某位皇子,再比如...安禄山。

里夜,李长宁屏退众人,独自坐在案前。宣纸上墨迹淋漓,写满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名词:均田制败坏、府兵制瓦解、节度使坐大...

最后,她重重写下三个字:马嵬坡。

史书记载,她这个身份本该在三年后病逝。但现在她活着,很多事都会改变。就像今夜她饶过陈公公,明日朝堂就会多出无数猜测。

有脚步声轻轻停在门外。

“殿下,崔公子托人送来这个。”挽碧的声音带着迟疑。

是个细长的锦盒。打开来看,并非预想中的诗词信笺,而卷绘制精细的《山河图》,夹页里藏着张字条:小心玉真观。

李长宁指尖发凉。玉真观——她那位出家为道的姑母,正是王维的密友。

她展开地图,目光掠过蜿蜒的黄河,最终停在范阳的位置。那里现在还是繁华之地,但很快会成为叛军的老巢。

“挽碧,明日去禀告父皇。”她忽然开口,“就说我病中得天尊庇佑,愿在宫中设道场祈福。”

既要博弈,不妨把水搅得更浑些。既然所有人都想利用她这个“受宠”的公主,那不妨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利用。

秋夜深凉,李长宁却觉得血脉滚烫。七千多个日夜的倒计时悬在头顶,而她手中已握住第一枚棋子。

窗外忽然传来细微的响动,像是瓦片被踩踏的声音。李长宁吹熄烛火,在黑暗中握紧方才顺势藏在袖中的金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