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穿成县令:我和夫人基建强国 > 第24章 埠头

穿成县令:我和夫人基建强国 第24章 埠头

作者:2591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08:15:46 来源:文学城

临江埠的码头,像一口永远烧沸了的大锅。几百条大小船只挤挤挨挨地泊着,桅杆如林,遮天蔽日。挑夫们喊着号子,扛着沉重的货包,在狭窄的跳板上健步如飞。脚行的把头拎着皮鞭,眼神跟刀子似的扫来扫去。空气中混杂着鱼腥、汗臭、桐油、香料和劣质烟草的怪味儿,吵嚷声、叫骂声、讨价还价声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赵大他们的三条船,在引水小船的带领下,好不容易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下了锚。船刚停稳,呼啦一下就被一群人围上了。有穿着体面长衫、摇着折扇的牙行中人,有光着膀子、眼神精明的本地掮客,也有贼眉鼠眼、专门盯着“生面孔”下套的地痞。

“这位爷!从哪来啊?瞧您这船吃水,货不少吧?想出手啥?盐?铁?丝绸?茶叶?找我就对了!临江埠没有我‘金算盘’摆不平的事儿!”一个穿绸衫的胖子挤在最前面,唾沫星子乱飞。

“爷!别听他的!他是出了名的‘抽筋盘’!找我们‘四海帮’,价钱公道,保您顺顺当当!”另一个瘦高个也不甘示弱。

王虎那只铁钩子“哐当”一声砸在船帮上,往前一站,独眼凶光四射,扫了一圈:“滚远点!老子自己长眼了!”他那股子沙场上淬炼出的煞气,硬是把围上来的人逼退了两步。

赵大比较圆滑,抱了抱拳:“各位,初来乍到,先寻个地方落脚。买卖的事,不急。”他得先摸清楚这里的门道,不能让人当肥羊宰了。

在码头附近寻了个还算干净的脚店住下,赵大立刻派出手下分头去打探行情。狗娃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一个老船工,在码头的人堆里钻来钻去,竖着耳朵听。

“虎叔!虎叔!俺打听到了!”晚上,狗娃跑回房间,小脸兴奋,“南边来的盐船,都在东头‘盐市口’!铁料得去西边的‘铁匠巷’!粮种…粮种好像得找专门的大粮行,散卖的不多!”

王虎点点头,看向赵大:“老赵,咱得分开走。盐和铁料好说,量在那儿摆着,价钱差不多就行。粮种是大事,得找个靠得住的。”

第二天,赵大亲自带着几个人去了盐市口。好家伙,白花花的大盐堆跟小山似的,空气中都飘着咸味儿。盐贩子们叼着烟袋锅,眯着眼打量来人。

“上好的淮盐!粒大色白!十五文一斤!要多少?”一个敞着怀的大汉粗声问。

赵大心里咯噔一下,河间府平价铺子才卖十文!他不动声色:“掌柜的,量大,能便宜点不?”

“量大?”大汉上下扫了赵大几眼,“多大?一船?”

“三船。”赵大伸出三个指头。

大汉眼睛一亮,态度立刻热络了:“三船?那好说!十二文!不能再低了!这码头税、脚力钱,都得从里头出呢!”

赵大心里飞快盘算,府衙收粮的钱加上带来的货,咬咬牙:“十文五!现钱!一次清!”

“十文五?”大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爷,您这是要我的命啊!十一文五!最低了!”

“就十文五!”赵大很坚决,“不行我找别家!这埠头,最不缺的就是盐!”

两人你来我往,唾沫横飞,掰扯了半天。赵大咬死了十文五不松口,最后又悄悄塞给那大汉一小块碎银子。大汉掂了掂,脸上这才露出点笑模样:“成!看爷您是个爽快人!十文五就十文五!不过,码头上的‘把头钱’和税吏那儿,可得您自个儿去打点,这价儿里可包不住!”

另一边,王虎带着狗娃和几个老兵去了铁匠巷。这里更是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空气灼热,弥漫着铁腥味和炭火气。王虎直接找了几家最大的铁料铺子,拿出府衙开的条子(盖着沈砚的大印)和带来的新式省力耙犁样品。

“掌柜的,瞧瞧这个。”王虎把耙犁往地上一杵。

铁匠铺掌柜是个精瘦的老头,拿起耙犁仔细端详,尤其盯着那几个精巧的铁滑轮组看了半天,又试了试手感,眼睛越来越亮:“好东西啊!省力!哪来的?”

“河间府,沈青天大人督造的。”王虎指了指条子上的印,“我们要上好的熟铁料,打农具用的!量大!用这个换,或者现钱,都成!”

掌柜的摸着胡子,看着那盖着知府大印的条子和设计精良的耙犁,心里有了数。这河间府,最近风头正劲啊。他没怎么抬价,报了个还算公道的价钱。王虎又压了压,最终也顺利谈妥。最难的是粮种。

赵大在几家大粮行碰了壁。要么是新粮种存量少,被几家大商号提前定走了;要么就是价钱高得离谱,还要求付定金等下一批。眼看带来的钱和货都快在盐铁上花光了,粮种还没着落,赵大急得嘴角起了燎泡。

“头儿,打听到了!”一个机灵的手下跑回来,“码头西边‘裕丰栈’的东家,姓陈,听说祖上也是北边逃荒过来的,为人还算厚道。他家库里有批新到的‘百日黄’黍种,耐旱,产量不错!就是…价钱咬得死。”

赵大立刻带着王虎和剩下的所有现钱,还有几匹上好的河间麻布,找上了裕丰栈。

陈东家是个五十多岁、面容和善的微胖男子。他仔细验看了赵大带来的河间麻布,又听赵大讲了河间府遭灾、百姓急需粮种自救的情况,特别是听到“沈青天”为了百姓打通商路、甚至不惜派亲卫冒险南下时,沉默了许久。

“唉,都是苦过来的人啊。”陈东家叹了口气,“这‘百日黄’,按行市,得这个数。”他伸出两个指头。

赵大心里一沉,带来的钱不够了。

“不过…”陈东家话锋一转,“看在沈大人为民操劳,也看在这厚实麻布和你们这份心的份上,我裕丰栈,就按进价给你们!只一条,回去告诉沈大人,若是这‘百日黄’在河间种成了,得了好收成,往后河间府的粮种生意,可得想着点我陈某!”

峰回路转!赵大和王虎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当即点清粮种,装船!

三条船吃水更深了。船舱里塞满了雪白的盐巴、黝黑的铁料,还有一袋袋饱满的“百日黄”黍种。赵大和王虎悬着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一半。回程,依旧凶险,但有了这批救命的东西,就有了底气。

返航那日清晨,三条船在晨雾中缓缓驶离喧闹的临江埠码头。赵大站在船头,看着渐行渐远的埠头,又看看脚下满载的船舱,长长吁了口气。他回头,对着船上的兄弟们,也像是对着遥远的河间府方向,用力挥了挥手。

“兄弟们!回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