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恶毒反派,我连夜跑路 > 第31章 第 31 章

穿成恶毒反派,我连夜跑路 第31章 第 31 章

作者:神仙也熬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15:40:34 来源:文学城

卢西恩皇帝的“亲临”如同一道无形的敕令,既是对瑟琳娜地位的某种默认,也将她彻底推到了罗科尼亚权力舞台的聚光灯下。各方势力的目光聚焦在这位年轻的、死而复生的女公爵身上,审视、猜度、等待着她下一步的动作。空有头衔而无实绩,在帝国残酷的贵族圈里只会迅速被边缘化,甚至被吞噬。

瑟琳娜深知这一点。她需要一场漂亮的亮相,一个能迅速带来实质性收益,并且能彰显她能力与价值的项目。

她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数日,与玛拉一起,仔细梳理了维尔德家族名下的所有产业——遍布数个行省的庄园、林地、几处效益平平的矿场、以及一些因老公爵晚年疏于管理而几近停滞的海外贸易投资。传统农业收入稳定但增长缓慢,矿场受限于品位和运输成本,利润有限。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帝国南部沿海行省的一处濒临废弃的产业上——“卢奇斯湾”。那是一个小型港口,曾因附近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岩盐而繁荣,但近年来因开采成本上升、管理不善以及来自其他大型盐场的竞争,已日渐没落,几乎处于半荒废状态,每年还需要家族投入资金进行基本维护,成了账本上一个不起眼的赤字点。

几乎所有家族顾问都建议放弃卢奇斯湾,将其变卖以换取现金流。但瑟琳娜在查阅旧卷宗时,注意到一条被忽略的信息:数十年前,曾有家族勘探师在卢奇斯湾附近发现过高品质石英砂矿的迹象,但当时因专注于岩盐开采且缺乏玻璃制造技术,这条记录被束之高阁。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型。

她召见了家族中一位以严谨和沉默寡言著称的老文书,以及一名曾多次航行至南方城邦、见识过玻璃制品制造的退休老船长。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她派他们携带她的亲笔信和部分资金,秘密前往科美利亚商业城邦。

她的指令很明确:一、聘请一至两名不得志但技术可靠的玻璃工匠。二、采购小批量制造彩色玻璃器皿所需的、帝国境内难以获取的特殊原料和简易工具。三、一切通过非官方渠道进行,避免引起注意。

与此同时,她以“巡视家族南部产业”为由,亲自去了一趟卢奇斯湾。她看到的是一片萧条的景象,破损的码头,闲置的仓库,以及无所事事的少量居民。但她更注意到了那里清澈的海水、充足的光照,以及通往内陆相对便利虽已破败的道路。

返回罗科尼亚后,她顶住了内部要求变卖卢奇斯湾的压力,反而说服了家族议事会,批准了一笔数额不大但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她对外宣称,将对卢奇斯湾进行“综合性评估与有限度开发”,试图恢复其部分传统盐业收入。

暗地里,被她派往科美利亚的人成功带回了一名因得罪行会首领而无法立足的中年玻璃匠和他的学徒,以及几箱珍贵的原料和工具。他们被秘密安置在卢奇斯湾一处经过修缮的、远离主居民区的旧仓库里。

实验在极其隐秘的情况下进行。利用当地丰富的石英砂、海生植物提供的纯碱,以及从科美利亚带来的少量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数次失败的尝试,他们终于成功烧制出了第一批色彩斑斓、透明度极高的玻璃片和小型器皿。其品质,远超帝国境内目前常见的、颜色浑浊、多气泡的普通玻璃制品。

瑟琳娜看到样品时,眼中终于露出了数月来第一丝真正的光亮。她知道,她找到了那把钥匙。

她并没有急于大规模生产。而是精心挑选了其中几件最精美的样品——一只湛蓝色宛如海水的花瓶,一套镶嵌着金红色脉络的玻璃酒具——派人以维尔德家族的名义,作为“南部特产的新奇玩意”,赠予了几位以品味高雅和富有著称、且与皇室关系若即若离的大贵族夫人。

这些前所未见的、流光溢彩的玻璃器皿瞬间在奥古斯都最顶级的贵族沙龙中引起了轰动。物以稀为贵,这种兼具实用与艺术性的新奇物品,立刻成为了身份和财富的新象征,求购者络绎不绝。

直到此时,瑟琳娜才在家族议事会上公布了卢奇斯湾玻璃工坊的存在,并展示了初步的订单意向。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族人和顾问们目瞪口呆。

她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技术垄断的暂时性。她迅速做出部署:一、严格保密核心配方与工艺流程,将生产环节拆分,核心着色和烧制由科美利亚匠人及其绝对信任的学徒负责。二、利用卢奇斯湾的港口条件,逐步恢复小型船运,方便原料输入和成品输出。三、将玻璃制品定位为高端奢侈品,严格控制产量,维持其稀缺性和高利润。

短短数月内,原本的赤字产业变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利润增长点。维尔德家族的账本上,首次因为这位新女公爵的决策而增添了一笔亮眼的、充满希望的进项。

消息灵通的宫廷自然也听闻了维尔德家那种“会流动的彩色水晶”。当一件镶嵌着紫色晶芒、造型优雅的玻璃摆件被作为“对陛下亲临的迟滞谢礼”送入皇宫时,卢西恩看着那在光线下变幻莫测的瑰丽色彩,深紫色的眼眸中晦暗难明。

卢奇斯湾彩色玻璃的成功,为瑟琳娜赢得了家族内部的初步认可和宝贵的喘息空间,但这远远不够。玻璃工艺易被模仿,奢侈品市场容量有限,她需要更稳固、更具战略性的政治和经济支点。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帝国之外,投向了国际贸易,但这并非易事。帝国长期奉行贸易保护政策,重要物资的进出口被皇室和几个大商业行会牢牢把控,新兴贵族很难插手。

然而,卢西恩登基后,展现出对增强帝国国力、尤其是海军和军事力量的强烈兴趣。这,给了瑟琳娜一个突破口。

她仔细研究了帝国现行的贸易律法和关税条款,发现了一条被忽视的、关于“特许专营”的古老条例。该条例允许在“特定情况下,为帝国重大利益计”,由皇帝特许,授予某家贵族或商号对某种“战略物资”的独家进口权,期限有限,且需接受严格监管。

什么算是“战略物资”?除了传统的铁矿、木材、硝石之外,还有什么?

她想起了在洛斯卡港和自由港的见闻,想起了那些南方城邦快速灵活的桨帆战船,以及卡多尔联邦一种名为 “黑油” 的粘稠液体。这种黑油产自卡多尔南部沼泽,当地土著很早就发现它能剧烈燃烧,且不易被水扑灭,但因其开采困难、运输危险且气味刺鼻,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多被用作廉价的引火物或简陋的火攻材料。

但在瑟琳娜看来,这种特性,在特定军事用途上,例如海战,或许有着惊人的潜力。它比传统的火油更粘稠,附着性更强。

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赌注。她需要证明黑油的“战略价值”,并说服卢西恩授予她进口特许权。

她再次动用了科美利亚的人脉,这一次,目标不是工匠,而是寻找熟悉卡多尔黑油特性、并且敢于冒险的商人或落魄学者。她需要更详尽的资料,甚至是小批量的样品,来进行“可行性研究”。

同时,她在元老院的一次非正式会议上,巧妙地提出了一个议题:“论帝国海军在应对南方城邦快船骚扰时,现有火攻手段之不足与改进可能”。她没有直接提及黑油,而是引经据典,讨论了历史上各种火攻战术的优劣,并隐晦地指出,帝国目前使用的火油易于飘散,在海上风速影响下效果不佳,需要寻找更高效、更具附着性的替代品。

她的发言逻辑清晰,引证有力,且完全站在帝国利益的立场上,引起了一些军方背景元老的注意。虽然当时未有定论,但种子已经播下。

几个月后,她派往卡多尔的人成功带回了几桶黑油样品和一份详细记录其特性(包括燃烧实验)的报告。瑟琳娜没有私藏,她做了一件大胆至极的事——她将这份报告和一小瓶样品,通过一位相对中立的元老,秘密呈递给了海军大臣。

海军大臣起初对这份来自一位女公爵的“奇思妙想”不以为然,但报告中对黑油附着性和持续燃烧能力的描述,以及附上的、在受控环境下进行的小型燃烧实验记录,引起了他的好奇。他下令海军造船厂进行初步测试。

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这种粘稠的黑油确实比传统火油更难被水流冲散,燃烧更为持久,在海战接舷或港口防御中,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破坏效果。

消息很快传到了卢西恩耳中。他看着海军大臣呈上的报告和维尔德家族那份最初的“研究”资料,深紫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她竟然将手伸向了帝国的军事领域,而且,似乎真的找到了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不久后,一份由皇帝签署的、盖有皇家纹章的特许状被送到了维尔德公爵府。特许状授予维尔德家族为期五年的、从卡多尔联邦进口“特定用于帝国官方用途之燃烧性矿物油”(即黑油)的独家权利。进口数量、储存地点及最终用途需接受海军衙门及皇室专员的双重监督,利润分成也做出了严格规定。

这并非一份可以任由维尔德家族攫取暴利的许可,它充满了限制和监管。但它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这是新帝登基以来,首次授予非传统商业行会或核心附庸贵族以外的家族以战略物资进口特许权。这标志着瑟琳娜·维尔德,这位新晋女公爵,正式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姿态,踏入了帝国高层政治与经济的博弈场。

凭借这份特许状,瑟琳娜迅速与卡多尔联邦那边的供应商建立了联系,开始了小批量的、严格监管下的黑油进口业务。虽然利润大部分归帝国所有,但维尔德家族从中获得的佣金、管理费以及最重要的——政治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拥有新奇玻璃工坊的女公爵,她成为了帝国战略供应链上的一环,一个与海军、与皇室事务产生了直接关联的实权贵族。

卢西恩在皇宫中,听着关于黑油进口事宜的汇报,看着维尔德家族在那位女公爵带领下,有条不紊地执行着特许状条款,他的指尖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击着。

她总是能出乎他的意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