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我和对头驸马联手了 > 第6章 夫妻朝堂初亮相

重生后我和对头驸马联手了 第6章 夫妻朝堂初亮相

作者:墨砚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04:53:16 来源:文学城

十日光阴,弹指而过。深秋的寒意愈发浓重,庭院中的银杏叶已落了大半,只剩下几片顽固的金黄在枝头瑟瑟,平添几分萧索。

长公主府内,凌婉看似平静地度过了这段新婚期,每日或按制入宫向太后请安,或在府中处理些许无关紧要的琐事,甚至依言又去了两次玄都观,在缭绕的香烟和悠远的钟声里,一派远离朝堂纷争、安心享受新婚、祈求姻缘顺遂的模样。

唯有她自己,以及静立在她身侧、偶尔目光交汇的沈砚知道,那投向工部赵铭的视线,如同最耐心的蜘蛛吐出的丝网,正通过张诚与几条绝对隐秘的“癸”字级暗线,在京城最阴暗的角落里悄然铺开,静待着猎物的细微动静,也警惕着可能存在的、窥视蛛网的眼睛。

张诚的初步调查已有密报传回。

赵铭确实存在诸多疑点,其家眷在京中最大的“通汇”银号不同分号,以化名存有数笔来路不明的大额银钱,数额累积已相当可观;他与几家长期供应军械物料的老牌商号之间的往来账目,也存在几处明显的、刻意模糊的出入,涉及批次和价格。

更多的证据,尤其是能指向其背后之人的线索,正在冒着极大的风险进一步收集中。

凌婉原计划待证据链更充分、更扎实些,再授意手下信得过的御史,以相对“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揭开此案,既能敲山震虎,观察各方反应,又能最大限度地掌控节奏,避免过早暴露自身意图,陷入被动。

然而,棋局,从未按她预想的步调进行。执棋之手,也并非只有她一人。

这日的常朝,气氛与往日并无不同,依旧庄严肃穆,却也带着一成不变的沉闷。

金銮殿上,百官按品级肃立,香炉中昂贵的龙涎香袅袅升起,氤氲出一片看似祥和的薄雾。皇帝凌弘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年轻的面容在十二旒白玉珠后显得有些模糊不清,难以窥测其真实情绪。

一系列关于秋粮入库、河道冬修等常规政务奏报完毕后,短暂的沉寂笼罩了大殿,仿佛暴风雨前那令人不安的宁静。

凌婉垂眸立于丹陛之下的首位,身着繁复庄重的朝服,心中正冷静地思量着赵铭案的下一步,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线索,引蛇出洞,或者至少,保住赵铭这个关键的“卒子”,不至于被瞬间吃掉。

就在此时,一个沉稳而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锐利与沉痛的声音,猛地打破了这片沉寂,如同利刃划破了锦缎!

“陛下,臣,有本奏!”

出声之人,正是吏部侍郎,王崇!他年约五十,面容清癯,颧骨微高,一双眼睛锐利如觅食的鹰隼,身着绯色绣孔雀补子官服,手持玉笏,出班而立,姿态看似恭敬,却难掩一股久居权势中心蕴养出的、咄咄逼人的气势。

凌婉的心,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沉,袖中指尖下意识地收拢。王崇此刻出列,绝非寻常!他并非言官,弹劾非其本职,且选择在常规政务之后突然发难,时机拿捏得如此精准,目标……不言而喻!

龙椅上的皇帝似乎也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透过冕旒的目光落在王崇身上,带着一种了然的审视:“王爱卿有何事奏?”语气平淡,却仿佛早已预料。

王崇深吸一口气,像是积攒了无尽的愤怒与痛心,声音陡然拔高,响彻整个大殿,带着沉痛欲泣的愤慨:“臣,要参奏工部军器局员外郎赵铭!贪墨军械款项,以次充好,中饱私囊,其行径之恶劣,令人发指,实乃国之蛀虫,军中之耻!”

此言一出,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满殿皆惊!哗然之声低低响起,不少官员面面相觑,交头接耳,惊疑不定的目光在工部几位堂官和王崇之间来回扫视。

军械贪墨!这可是动摇国本、直接影响边疆将士性命和战备的重罪!一旦坐实,便是泼天的大案!

凌婉猛地抬眸,看向王崇那义正辞严的背影,袖中的手瞬间收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

她万万没想到,王崇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如此狠辣!不仅抢先发难,而且选择的时机、罗织的罪名,都如此精准致命,完全打乱了她所有的部署!这已不是简单的抢先手,这分明是……灭口!

王崇根本不给众人消化这突如其来的、石破天惊弹劾的时间,继续朗声道,声音铿锵,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仿佛铁锤敲打在众人心上:“经臣暗中查访,夙夜忧叹,已获确凿证据!赵铭于去岁至今,在采购河西精铁、闽地火硝、江南牛筋等紧要军需物料时,与奸商勾结,内外串通,虚报价格,以劣质物料充抵上品,致使入库军械质量低劣,箭矢易折,刀剑易卷,火器堪忧!仅此一项,便贪墨白银逾十万两之巨!此乃喝兵血,食君肉,臣每思之,痛心疾首!”

他每说一句,殿内的气氛便凝重一分,空气仿佛都冻结了。工部尚书和左右侍郎脸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几乎要站立不住。

“更有甚者,”王崇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严厉,带着一种要将对方彻底钉死的狠绝,“赵铭为掩盖罪行,编织关系网络,不惜重金贿赂工部同僚,拉拢腐蚀官员,据臣所知,已在工部形成一小股盘根错节的利益勾连之势!此风若长,官官相护,我大烨军备将形同虚设,边疆将士何以御敌?国朝安危,系于一线!臣,泣血上奏!”

他高高举起手中早已准备好的一叠文书,仿佛举着正义的旗帜:“此乃涉案商号掌柜画押口供、部分被篡改物证账册抄录以及涉案受贿官员名单!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请陛下御览!”

内侍立刻小步疾趋上前,恭敬地接过那叠厚厚的“铁证”,低眉顺眼地呈送至御前。

皇帝凌弘接过文书,面色沉凝,快速翻阅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脸色越是阴沉,仿佛乌云积聚。

最终,他猛地将那份所谓的“受贿官员名单”重重拍在坚硬的紫檀木御案之上,发出“啪”的一声震耳脆响,吓得殿内本就神经紧绷的百官浑身一颤,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

“好!好一个赵铭!好一个工部员外郎!”皇帝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目光如冰冷的电光,狠狠扫过工部几位面如死灰的堂官,“朕竟不知,朕的军械局,朕倚为干城的武备之基,何时已成了尔等硕鼠的粮仓!成了你们中饱私囊、祸国殃民的窝点!”

“陛下息怒!臣等失察!臣等万死!”工部尚书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声音带着哭腔,另外两位侍郎也紧随其后,磕头如捣蒜,额头上瞬间见了红痕。

“陛下息怒!”王崇适时地、姿态标准地跪下,言辞恳切无比,眼神却锐利如刀,语速加快,步步紧逼,“赵铭罪证确凿,铁案如山!按《大烨律》,贪墨军饷、以次充好,罪同资敌,动摇国本,当处极刑!臣恳请陛下,立即下旨,将赵铭锁拿入诏狱,严加审讯,深挖余孽,追查同党,一网打尽!并当众明正典刑,处以极刑!以正国法,以儆效尤!更当悬首示众,以安军心,以震天下!”

处斩!而且是立即锁拿,快速审讯,明正典刑,悬首示众!

王崇这已不仅仅是弹劾,而是要直接将赵铭这条命,连同他可能知道的所有秘密,以最快的速度、最无可挽回的方式彻底毁灭!甚至连深入审讯、追查所谓“同党”的过程都要尽可能缩短和掌控,其目的,昭然若揭——杀人灭口,快刀斩乱麻,不留任何后患!

凌婉只觉得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脊椎骨尾椎处猛地窜起,瞬间蔓延至四肢百骸,连指尖都变得冰凉。

这该死的老匹夫!

她终于彻底明白了。

她投下的石子,确实惊起了涟漪,但这涟漪扩散的速度、掀起的风浪以及最终指向的方向,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料和掌控!

王崇,或者说站在王崇背后的那只手,不仅敏锐地察觉到了她对赵铭的关注,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抢先一步,用更猛烈、更决绝、更冠冕堂皇的方式,要将赵铭这条刚刚摸到的线,连同可能存在的所有关联,彻底斩断、碾碎!

他们反应为何如此之快?手段为何如此狠辣周全?仿佛那份“罪证”早已准备多时,只等一个合适的契机,或者说,只等她凌婉表现出对赵铭的兴趣,便立刻抛出,借势杀人!

自己暗中调查赵铭,是否从一开始,就早已在对方严密的监视之下?张诚的行动,是否已经暴露?

这潭水,比她想象的,更深,更浑,也更加……危险。

就在她心念电转,急速分析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思考着破局之策时,龙椅上的皇帝,那看似愤怒的目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静,缓缓移到了她的身上。

那目光,带着一丝探究,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沉,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看好戏般的期待。

“皇姐,”皇帝开口,声音已经恢复了帝王的平静,但那平静之下,却带着无形的、足以将人压垮的压力,他刻意放缓了语速,确保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一向关注朝政,体恤下情,洞察入微,更曾多次协理军务,对军工之事亦有见解。对于王爱卿所奏,赵铭此人之罪行,以及……该如何处置,你以为,该当如何?”

刹那间,整个金銮殿上所有或明或暗的目光,都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齐刷刷地、或直接或隐晦地聚焦到了凌婉身上。

同情、担忧、审视、幸灾乐祸、冷眼旁观……种种情绪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她笼罩其中。

王崇依旧跪在地上,低着头,嘴角在那无人可见的角度,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冰冷而笃定的弧度。

凌婉背脊挺得笔直,如同风雪中孤傲的青松,迎着皇帝那看似询问、实则逼迫的目光,面上波澜不惊,沉静如水,心中却已是一片冰封雪原,冷冽而清醒。

皇帝这一问,是试探,也是逼迫,更是一个**裸的阳谋!

她若此时为赵铭说话,哪怕只是提出“案情重大,需详加审讯,勿枉勿纵”,立刻就会被打上“意图庇护贪官”、“与赵铭或有牵连”、“别有用心的”标签,正中王崇及其背后之人下怀。

她若附和王崇,要求严惩不贷,则不仅亲手断送了追查幕后黑手的唯一明线,更显得她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长公主,完全被王崇牵着鼻子走,威严扫地,被动不堪。

进退维谷,左右皆是陷阱。

她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不仅被人抢先一步,更被拖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针对她的局中。

有人,不仅不想让她查下去,甚至想借此机会,试探她的底线,打击她的威信,将她一并拖入这浑水之中,最好能让她泥足深陷。

这朝堂之上的风波,甫一开始,便是如此骤急,如此凶险,刀刀见血。

凌婉微微吸了一口气,冰冷而带着龙涎香气的空气吸入肺腑,让她有些纷乱的思绪瞬间清明了几分,如同被冰水浇过。

她知道,自己必须回应,而且回应必须极其谨慎,既要摆脱眼前的困局,又要尽可能地……保住追查的可能。

就在她红唇微启,准备开口之际,一个清朗而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未曾被官场完全磨平棱角的声音,猛地从文官队列中后段响起,带着急切与不平:

“陛下!臣,监察御史林文渊,有本奏!”

众人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只见一位年约二十七八、面容端正、眉宇间带着一股书生意气和倔强的年轻御史,手持玉笏,大步出班,虽然官职不高,腰杆却挺得笔直。

皇帝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乎对有人打断他给凌婉出的难题有些不悦,但还是淡淡道:“讲。”

林文渊显然有些激动,他先是对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转向王崇,语气虽然尽量保持克制,但仍能听出其中的质疑:“王侍郎!下官有一事不明!方才侍郎所言,赵铭贪墨巨万,勾结商贾,贿赂同僚,几乎将工部军器局营造成其私产!然赵铭不过一从五品员外郎,职权有限,如何能绕过层层监管,只手遮天至此?下官以为,此案绝非赵铭一人所能为!其背后必有指使、必有更大的保护伞!若按侍郎所言,急于将赵铭处斩,岂不是正中背后主使之计,让其逍遥法外?恳请陛下,王侍郎!此案必须深挖彻查,揪出幕后元凶,方能真正整肃朝纲,以绝后患!”

这一番话,如同在即将凝固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石头,顿时激起了新的涟漪。不少官员暗自点头,觉得林文渊所言在理。赵铭一个小小员外郎,若无人庇护、无人配合,岂能做成如此大案?王崇急着杀人,确实可疑。

王崇脸色一沉,眼中寒光一闪,正要开口驳斥。

忽然,一个清越平静,却带着一种独特说服力的声音响起,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殿内细微的骚动:

“林御史此言,虽有忧国之心,却未免过于臆测。”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之人,竟是一直沉默立于翰林院队列之中的驸马都尉,沈砚!

他手持玉笏,出班半步,身姿如玉山巍然,面容平静无波,目光清澈而理性地看着林文渊,也间接地看向御座方向:“朝廷法度,讲究证据确凿。王侍郎既然已呈上赵铭贪墨之铁证,人证物证俱在,便是其罪当诛之依据。至于林御史所疑‘背后主使’,若无实证,便是凭空揣测。若依此论,但凡有官员犯罪,皆可臆测其上有保护伞,那朝廷法度威严何在?办案章程何在?岂非人人自危,案案难结?当务之急,乃是依据现有铁证,严惩首恶赵铭,以儆效尤。至于是否另有隐情,三法司后续审讯,自然可以慢慢厘清。若因捕风捉影之疑,便搁置明证之罪,拖延惩处,只怕会寒了边关将士之心,亦让天下人质疑朝廷惩治贪腐之决心。”

沈砚这一番话,逻辑清晰,句句在理,完全站在了维护朝廷法度尊严和办案程序的立场上,听起来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他将林文渊的质疑定性为“臆测”和“捕风捉影”,巧妙地化解了王崇面临的“杀人灭口”的指责,又将球踢回给了“三法司后续审讯”,看似给了追查余地,实则将主动权牢牢掌控在了“按程序办事”的框架内,而这个框架,现在显然被王崇及其背后之人影响着。

凌婉的心,猛地一缩。她看着沈砚那平静无波的侧脸,看着他站在那儿,用他那清朗的声音,说着看似公正、实则将赵铭更快推向死亡的话。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愤怒瞬间涌上心头,但紧接着,又被一股冰冷的理智强行压下。

他是在做戏!

他必须做戏!

皇帝那句“有劳沈卿”言犹在耳,他此刻若站出来支持深查,立刻就会引起皇帝的怀疑和猜忌。他是在自保,也是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提醒她不可硬碰硬?

可是……赵铭若死,线索就真的断了!

就在这时,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回到凌婉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皇姐,你看……沈爱卿与林爱卿所言,似乎各有道理。依你之见呢?”他将这个更加棘手的皮球,又踢了回来,而且,加上了沈砚这个变量!

凌婉瞬间感受到了双倍的压力。她不能支持林文渊,那会显得与沈砚立场相左,引人猜测他们夫妻关系,也可能被扣上“结党”的帽子。她也不能完全支持沈砚,那等于认同快速处死赵铭。

她深吸一口气,迎向皇帝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长公主的威仪与沉稳,声音清晰而平稳:“陛下,林御史心系朝廷,担忧有漏网之鱼,其心可嘉。驸马……沈大人所言,亦是在维护朝廷法度威严,并无不妥。”

她先各打五十大板,稳住双方,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然,赵铭之案,毕竟涉及军械,关乎边陲安定,非同小可。正如林御史所虑,若真有幕后指使逍遥法外,今日杀一赵铭,明日或可再出一钱铭、孙铭,防不胜防,后患无穷。”

她看到皇帝的眼神微动,王崇的眉头皱起,而沈砚,依旧垂眸静立,仿佛事不关己。

凌婉继续道,语速放缓,带着一种深思熟虑的审慎:“但沈大人所言亦对,朝廷办案,需讲证据,不可凭空虚断,以免牵连无辜,动摇朝局。故而,臣以为……”

她微微停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才一字一句道:“赵铭,必须严惩!但其罪证,需由三法司、尤其是刑部与大理寺,当着陛下的面,公开复核,确保无一错漏,使其死得明明白白,也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同时,责令三法司,在复核其罪证、审讯其本人的过程中,需对其可能存在的上下勾连、利益输送,一并严查!若查无实据,便以此案警示后人;若真有不法,无论涉及何人,均需追查到底,以正纲纪!”

她提出了一个折中,却又带着锋芒的方案:同意严惩赵铭,但要求公开复核证据,并且将“追查同党”作为审讯的一部分明确提出来!这既回应了皇帝要求“严惩”的暗示,没有直接反对王崇,又堵死了他们想要含糊其辞、快速结案的可能,更给了林文渊这类官员一个继续关注此案的理由和切入点。

她将“追查”的主动权,看似交给了三法司,实则为以后彻查埋下了一颗钉子,哪怕敌在暗我在明,也能把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

殿内再次陷入寂静。官员们都在消化长公主这番话里的深意。

皇帝看着凌婉,目光深沉,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半晌,才缓缓道:“皇姐思虑周详,老成谋国。既然如此……便依皇姐所奏。赵铭即刻锁拿入诏狱,其罪证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三日内复核完毕,呈报于朕!复核期间,一并对其可能牵连之事,详加审讯!若其罪属实,三日后,明正典刑!”

“陛下圣明!”凌婉率先躬身。王崇眼神阴沉,但也只能跟着众人一起高呼圣明。林文渊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了看局势,也只能无奈闭嘴。

沈砚垂着眼,无人看见他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极其复杂的微光,似是松了口气,又似是……一丝担忧。

“退朝——”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

百官依序退出金銮殿。

凌婉面无表情,目不斜视,率先走在最前面,步伐很快,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被冒犯了的冷意。她能感觉到,身后有许多道目光跟随着她,其中一道,平静却存在感极强,属于沈砚。

在走出殿门,即将分道扬镳之时,凌婉刻意停顿了半步,恰好与身后走来的沈砚几乎并肩。她没有看他,只是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冰冷而带着一丝讥诮的语气,低声道:“驸马今日……真是深明大义,铁面无私。”

说完,不待沈砚有任何反应,她便猛地加快脚步,甩袖而去,留下一个决绝而愤怒的背影给所有窥探的人。宽大的朝服袖摆甚至在空气中带起了一阵冷风。

沈砚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看着她迅速远去的、透着疏离和怒气的背影,薄唇微微抿紧,清俊的眉眼间掠过一丝极淡的无奈,随即也恢复了那副清冷无波的模样,转向了另一条出宫的路。

在无人看见的袖中,他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长公主与驸马在朝堂上意见相左,散朝后不欢而散的消息,想必很快便会传遍朝野,也一定会……传入某些人的耳中。

凌婉坐在回府的马车上,闭着眼睛,靠在柔软的垫子里,脸上哪里还有半分方才的愤怒与冷意,只剩下深深的疲惫和冰冷的算计。

沈砚,你今日之举,究竟是无奈的自保,还是……别有用心的配合?

而那个敢于直言的林文渊……或许,可以稍加留意。

马车辘辘,驶向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愈汹涌的长公主府。赵铭的命,算是暂时保下了三日。但这三日,注定将是风刀霜剑,步步惊心。

婉:老匹夫,纳命来!

砚:正有此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夫妻朝堂初亮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