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到教室。
偌大的教室空空旷旷,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在水泥地上晒出大块的光斑。
“人呢?”刘炜挠了挠头,一脸疑惑。
谭欣略一思索,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这个点,走读的回家,住校的估计也吃完饭回宿舍休息了吧。”他分析完,顺口问了一句,“对了,你俩不是走读吗?干嘛不回去吃?”
“你不也一样没回去。”刘炜立刻反驳。
“我这不是第一天嘛,熟悉下情况,嘿嘿……”谭欣干笑两声,试图敷衍过去。
他心里其实在吐槽:“还没太适应这年头的生活节奏啊。下午两点半才上课,中间隔了两个多小时,完全够回去吃饭午休的。真是记忆太久远,这些细节都模糊了。”
穿越者的记忆,也不是万能的硬盘啊。
“我明天不去食堂了,回家吃。”旁边的王平推了推眼镜,语气很坚定。
“嗯,是不好吃。”刘炜深表赞同。
“我主要是住的有点远,”谭欣接过话茬,“不过……明天估计也得回去吃。”
他心里快速盘算着:“中午就别让爷爷来回跑了,自己走快点儿。路上来回算四十分钟,加上吃饭,应该还能挤出一个小时躺一会儿。” 他对中午能躺下这件事充满了执念。
“那今天怎么说?要在教室休息吗?”谭欣看了看空荡荡的教室,带着过来人的考量补了一句,“不过趴着睡,不会太舒服,手容易麻。”
“虽然下午没课,中午熬一熬也行……”王平说着,忍不住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吃饱后的倦意碰上年轻身体强大的生物钟,威力不容小觑,“不过我还真有点困了。”
刘炜有点嫌弃地看了一眼硬邦邦的课桌,那表情仿佛在看不合格的枕头:“要不……我们现在就回去吧?”他显然也不想直接趴桌上受罪。
谭欣心里一阵苦笑。
“开学第一天,真是大失策。”
即便带着记忆归来,这种日常细节的丢失,还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像是打游戏忘了关键攻略。
三位少年面面相觑,显然谁都没有在教室硬扛中午的打算。
意见空前统一。
于是,刚刚爬上楼的三人组,又呼啦啦地下了教学楼,重新站在了九月初依旧灼热的阳光下。
看着刘炜和王平就要往校门方向走,谭欣停住了脚步。
“你们是回家是吧?”
已经向前走出两步的两人闻言转过身来。
“嗯。”刘炜应了一声,脸上带着点疑惑,不明白谭欣为什么特意确认这个。
“我住的有点远,今天中午不回去了。”谭欣解释道,伸手指了指教学楼侧面,“我准备在学校里转转,熟悉下环境,等会儿要是困了,就回教室趴会儿算了。”
刘炜脸上掠过一丝犹豫,他对探索校园也有点兴趣,但一听到后半句“回教室趴会儿”,立刻想起了刚才对硬课桌的嫌弃,马上打消了念头。
“那……我还是回去算了,”他摆摆手,“校园反正天天在,不急着今天转。”
“我也回去。”王平推了推眼镜,语气里是对柔软床铺的向往。
“成,那我们就在这里分开咯,下午见!”谭欣也不在意,笑着摆了摆手。
“下午见,蛙哥!”王平学着电视里的腔调道别。
刘炜也挥了挥手,两人便转身朝着校门走去。
谭欣看着两个新认识的小伙伴走远,这才转过身,独自一人朝着笃行楼南侧,那条与喧嚣大食堂截然相反方向的路,慢悠悠地晃荡过去。
“好了,现在让哥来检阅一下,这记忆里的母校。”
阳衡市八中的校园,说大不大,但绝算不上小。作为一所传承了百年的老校,它的本部校区在占地面积上并不吝啬,各种建筑依着地势高低错落。
谭欣移动着脚步,比他日常的步伐慢一些,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按着那份模糊的“母校平面图”规划着路线,目光则贪婪地打量着这片陌生中透着点点熟悉的环境,试图挖掘出更多沉睡的细节。
笃行楼的南侧,是一条长长的、东西走向的水泥路,看起来算是校园最南边的主干了。道路的南边,自西向东整齐地排列着两栋宿舍楼和那个刚去过的大食堂。
“为了方便记忆与区分,西边这栋就叫宿舍A座,靠东边那栋叫宿舍B座好了。”谭欣在心里随意地给它们命着名,随即忍不住吐槽,“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叫男寝女寝……唉,这事儿真是一言难尽。”
他的目光落在基本与笃行楼平行,甚至墙体长度看起来更胜一筹的宿舍A座上,逐渐停住了脚步。
“高中时好像在这里住过两年?具体几个学期有点模糊了,但住过这事是肯定的。”
他看着一些同学端着洗脸盆或提着热水瓶在宿舍大门进出,记忆的闸门又被撬开了一丝缝隙,没忍住继续在心中碎碎念:
“等到了高中我才开始住校,那时候一共四栋宿舍楼,两栋男生两栋女生。但不知道是学校的传统还是领导的奇思妙想,基本每年都要互换——男寝变女寝,女寝变男寝——主打一个绝对公平?嗯……也可能跟这几年校领导班子常换有关,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谁知道呢……”
宿舍的再南边就是校外居民区了,一道高高的围墙作为分界。A座宿舍楼基本紧邻着围墙,B座和食堂的南侧倒是还留有一块空地。
“还记得B座那段的围墙,有段时间好像在修缮,结果莫名其妙就成了小伙伴私下里‘探索’校外世界的捷径……”
“至于我住过的这A座,嘿,也有故事啊——忘了具体是高几了,好像是高二?班主任还专门在班会上痛心疾首,告诫我们男生不要那么无聊,拿东西去砸对面居民楼的窗户,还拿‘抓到就记大过’来恐吓我们。”
谭欣的嘴角勾起一丝古怪的笑意。
“我记得,那时候寝室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从某个角度,能瞥见对面居民楼里……好像还是女的在洗澡?”
青春期的躁动与无聊,真是无处不在的野史来源。
此刻,进出宿舍A座的人有点多,显得颇为热闹。谭欣就站在寝室大门口路对面、靠近笃行楼这边的树荫下,视线向南,静静地看了会儿这栋承载着未来某些模糊记忆的建筑。
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身,视线向东投向大食堂的方向。
“上辈子倒是没怎么注意这门口的景象,估计也就报到那天瞄了几眼。今年A座住的好像是男生?那刚才去食堂路过的B座应该也是男生寝室咯?刚才路上光顾着聊天,还真没太留意B座的情况。”
这么想着,他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身,沿着脚下这条东西向的主路,继续向西,踏着微微下坡的坡度,不紧不慢地溜达过去。
视线尽头的路旁,一栋高大建筑静静矗立,底部还围着些施工挡板般的围栏,但主体已然成型。谭欣脑中零碎的记忆立刻被激活——这就是位于校园西南角的体育馆了。
他快走几步,来到近处打量着。
“看上去已经完工了,印象中……好像是明年就该正式投入使用了吧?”
这栋崭新的建筑在他未来的记忆里占据着不轻的分量。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墙壁,“看”清内部的布局。
一楼的北侧,是室内的塑胶跑道,以后下雨天的体育课基本就转移到这里了。想到这里,一个格外清晰的画面蹦了出来:印象挺深刻的居然是……跨栏。那种在室内依然无法摆脱的、略带狼狈的跳跃。
一楼南侧,是占据面积更大的教室区,基本都是音乐教室。未来那些偶尔跑调的合唱声,似乎已经在耳边隐隐回响。
他的视线微微上移,落在二楼。
二楼南侧,从正门进去就是那个超大的会场,能同时塞下好几个年级开大会,什么文艺汇演、誓师大会,都在这里。他回忆着会场的布局:中间是块空地,打篮球、羽毛球都行,也是自带木凳后最能装人的区域;靠北边则是固定的观众席,地势一路架高,直接通到三楼的高度——当然,没有实际的三楼,南侧这部分是架空的。
而二楼北侧,就在那观众席区域的下方,包括会场外面那块半镂空的平台,也都是体育教学用地。想到这块区域,谭欣感觉沉寂多年的乒乓球技仿佛在蠢蠢欲动。
也是,对于这具年轻的身体来说,乒乓球离得更近。这是他小学时唯一正儿八经练过的球类,就算在上辈子的中学时代,水平也还算拿得出手。
“至于足球或者篮球……” 谭欣默默想到,“对于我这种偏‘静态’的选手来说,有点太man了,而且容易受伤……”
另一个记忆碎片悄然浮现。
对了,初中这几年,体检也是在这栋楼里进行的,身高、体重、视力……
他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睛,感受着此刻清晰的视野。
“我当年……不对,应该说现在,这双眼睛可是巅峰状态。双眼视力都在5.0以上,好像还是一只5.1,一只5.2?”
“年轻,真好啊……”
带着些许感慨,谭欣脚步未停,沿着体育馆前干净的道路向右一转,面朝北方,继续他一个人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