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馆正门前新修的道路岔口,谭欣自然地选择了通向北方的那条。
八中本部校区西边整体地势略低,但这种落差感并不强烈。他边走边抬头向右侧打量,上方大概两三米高的位置,正是笃行楼西端尾部那面熟悉的墙壁。他脚下这条新铺的水泥路还没走多远,大致刚越过体育馆北侧墙体的水平线,右侧便赫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阶梯路口。
一股熟悉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上辈子几乎每年班级教室都会调整,校区的三栋主要教学楼我可都待过。” 谭欣看着那截不算太长的阶梯,这个口子,正是连接笃行楼和明德楼中间那个小花园,通往大操场的捷径啊!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有那么几年,几乎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急促的课间操铃声一响,他们就会像出闸的洪水,从教学楼的侧门涌进中间花园,再从这个阶梯口子呼啦啦地冲下,奔向不远的操场。
此刻,他也看见三两个同学正说笑着从阶梯上走下来,看样子是要回宿舍。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阶梯路口的北侧——那是明德楼的西端尾部。这栋与笃行楼平行的教学楼,东西走向,却比笃行楼更长,堪称校园里的巨无霸。按惯例,教学楼的“尾巴”部分通常是厕所所在地。
然而,一想到明德楼的厕所,谭欣的脸颊“唰”地一下就红了,一股混合着尴尬和好笑的热流直冲头顶。
“明德楼,它不一样啊!”
上辈子他仗着在学校待了几年,这个路口也经常路过。平日里偶尔抬头望向明德楼尾部,看到的都是男生进进出出,便理所当然地形成了“这里就是男厕”的心理暗示。
后来,他的班级调整到明德楼。那天他尿急,一下课就凭借着惯性记忆急急忙忙奔赴楼尾。临近厕所时他已经感觉有点不对——周围怎么全是女生?
但汹涌的尿意压倒了一切理智,他低着头,目标明确地直奔厕所门口而去……
然后,就迎来了短暂的、足以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的社死瞬间。
他被几个女生毫不客气地、带着夸张笑声地“轰”了出来。还好,在最后关头他刹住了车,没有一头栽进女厕内部,只是在门口就被拦截并遭遇了无情的“舆论审判”。
后来他才知道,这栋“巨无霸”教学楼的厕所设计别具一格:厕所面积是大了,但它是单层男厕,双层女厕!而他平日里抬头望见的,恰好就是一楼的男厕出入口。他那建立在片面观察上的“经验主义”,结结实实地坑了他一把。
“黑历史,绝对是黑历史!” 谭欣赶紧转正脑袋,强迫脸部降温,试图驱散那萦绕不去的窘迫感。
他加快脚步,继续面向北方前行。宽大的水泥路很快到了尽头,视线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的露天操场铺陈在眼前——这就是位于校园西侧的大操场了。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还是煤渣铺就,尚未更新为未来的塑胶材质,跑道中间,是一个绿草萋萋的标准足球场。九月初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这片开阔地上,蒸腾起一股独属于青春和运动的气息。
这个位于校园西侧的大操场,规模相当可观。谭欣目测着,记忆中它能轻松容纳全校三千多师生列队开会,而且绝不显得拥挤。
操场正中部,在环形跑道更靠西的位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主席台,水泥材质,表面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透着一股朴实而厚重的历史感。
印象中,主席台后面好像还藏着几个水泥砌的乒乓球台,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台体。而主席台的南侧,沿着跑道一路排开的,是单杠和双杠区,北侧则是攀登架和那种像猴架一样的器械。
谭欣极目远眺,远处的景象与他记忆中的画面一一对应、逐渐清晰。
“啧,没有经历智能手机日夜摧残的年轻视力,就是给力啊!” 他不禁再次感叹这具身体自带的“高清摄像头”功能。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点淡淡的感慨:“随着刚经过的那座体育馆的投入使用,眼前这些充满力量感的‘老家伙’们,恐怕也快要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慢慢被更新、更安全的室内器材替代了。”
“可能现在这几届学生,就是最后一批大规模使用它们的人了吧。” 他回想了一下模糊的未来,“好像上辈子到了高中,我来这边碰这些器材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了。”
一种见证时代变迁的微妙感掠过心头。
他迈步踏上了略显松软的煤渣跑道,继续向北走去。当他越过了明德楼西端的边界,右侧的视野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由近及远,大片平整的空地上,清晰地划分出两个区域:靠近明德楼的是几个露天的排球场,而更广阔的则是成片的篮球场。篮球场的面积显然是排球区的两三倍之大。
“这一大块连着的区域,就是前几天我们军训的主要场地了。” 谭欣认出了这个地方,也是以后每天课间操,几千人一起“舞动青春”的地方。
他的目光扫过排球场,它们紧邻着明德楼的北侧平台。在排球场的东南角,有一排宽大的向上阶梯,走上去右转,就能直达明德楼的正门,那里也连通着校园最主要的干道——正是他前几天军训结束后回家走的那条路。
“那现在就没必要走那个口子上去了。” 谭欣心里想着,脚步并未停留,继续沿着操场边缘向北而行。
他渐渐偏离了煤渣跑道,踏入了篮球场的区域。水泥铺就的球场地面,踩上去的感觉硬朗了许多。
他的目光被篮球场东侧一个特别的构造吸引了。
“那是一个……桥洞?”
说是桥洞,其实更像是一道分隔区域的壁垒。篮球场东北侧的地势基本与球场齐平,但为了区分教学区和运动区,学校修了一堵高达两三米、宽约两米的厚重水泥墙,墙顶两侧还安装了栏杆,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高架小路。
而为了方便两个区域的连通,就在前面不远,正对着励志楼北侧道路的位置,墙体被巧妙地打开了一个洞口,可供行人穿过。
“有点意思。” 谭欣朝着那个略显幽深的桥洞入口走去。
穿过略显阴凉的桥洞,最先映入眼帘的并非励志楼,而是一栋规模与宿舍A座相近的宿舍楼。因为它建在与篮球场同一水平的地块上,显得格外敦实。
“对了,是这里!”谭欣视线扫过,落在宿舍楼东侧的主要进出口,来往的身影清一色都是女生。
“今年这里是女寝啊?”他恍惚地感叹,语气里又带着一丝“理当如此”的了然——毕竟刚路过了男寝A座,与之规模对等的这栋是女寝,也在情理之中。
“就叫这栋寝室C座好了。”谭欣心情愉快地决定了命名,“当年我也住过这栋楼呢,” 他对比着记忆,“记得这栋可比A座条件好多了,每间宿舍都有单独的卫生间,不像A座只有公共的。那会应该是高三了吧,因为学业更重,反而很少晨练,所以这个便捷的通往操场的桥洞……反正极少真正走过,更多是从宿舍这边远远望上一眼。”
难怪刚才在篮球场那边,只是觉得“有点意思”,却没立刻反应过来是通往这里。
他收回打量女寝的目光,一直盯着看确实不太合适。侧过头,视线落在右侧近两米高的石砖护墙上,顺着墙体向上看,校园的第三栋主要教学楼——励志楼,便完整地出现在视野里。这正是他早上来时第一个路过、发现被高年级学生“盘踞”的那栋楼。
繁杂的记忆开始翻涌,这栋楼留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是在这里上课的日常,更包括这栋楼附属的那间一层多功能教学厅里发生的种种故事。
“好像,我高考时也是在这里进行的。”谭欣恍然想起,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混合着自豪与怀念的情绪,“我的母校就是这么牛逼,高考都在本校进行,这待遇……”
因为宿舍C座基本就是教学区的最北端了,而谭欣也不太好意思走到位于东侧的女寝大门口再转向。
“还好我印象挺深,往前走一点,就有一个阶梯可以通到励志楼那边去。”
果然,沿着路向东走了三十来米,右侧便出现了一个两三米宽、十来级的阶梯路口。谭欣随即转向,踏上台阶,面朝南方,开始向上攀登。
登上台阶,来到励志楼正中的区域,视线首先就被前方那个标志性的大圆花坛吸引了。他信步走到花坛前的环路边,右前方就是那间熟悉的、拥有巨大门窗的多功能教学厅——里面空间极为开阔,足以同时容纳好几个班级上大课。
而他早晨来时的路,正是从东侧进入这花坛环路,绕过靠南侧办公楼的那半边圆弧,再从这间教学厅的南侧,穿过那条绿意盎然的小巷,向上攀登几级阶梯,便能清楚看见明德楼的大门。
“走过的路现在没必要再走一遍了。”
谭欣没有犹豫,直接从环路的东侧离开,再向前行了十来米,便抵达了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
在这个熟悉的路口站定,仿佛触发了他的某个记忆开关,更多的碎片瞬间变得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