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零二当男娘 > 第17章 答题

重回零二当男娘 第17章 答题

作者:诗意蚜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01:15:31 来源:文学城

谭欣没有贸然冲向那些让他心虚的诗词填空。上辈子考试积累的经验让他下意识采取了最稳妥的策略——先易后难。他稳住心神,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基础选择题,这些考查字音字形和成语运用的题目,凭借其扎实的底子和多年阅读的积累,做得颇为顺畅。

解决掉选择题,他又快速浏览了一遍古诗词填空,将其中几个尚有把握的句子填上,对于那些暂时想不起来的,则果断跳过,不做纠缠。接着,他一头扎进了阅读理解。那篇关于亲情与成长的现代文,在他远超同龄人的阅历解读下,主旨把握和细节分析都显得游刃有余。他甚至能清晰地感知到出题人埋设在字里行间的“陷阱”和意图。

最后,他才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上。

笔尖在稿纸上方微微停顿,他需要为一个磅礴的思绪找一个精准的开头。瞬间,刘禹锡那首饱含历史沧桑的《乌衣巷》浮现于脑海,他提笔郑重写下第一行: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简简单单的四句诗,将朝代更迭、繁华落尽后,那份沉淀于平凡烟火气中的、独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浪漫,刻画得入木三分。历史的宏大叙事,最终不都融入了一户户“寻常百姓”的檐下吗?思绪由此延展,他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九四九年**城楼上那句响彻历史的宣言,笔锋流转,将其化用:

“伟人曾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一个恢宏的、关乎时间、历史与传承的开场已然奠定。他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巧妙地将这宏大主题作为背景和底色。笔锋一转,他开始讲述在这片广袤国土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家”的故事。他写血脉亲情的纽带,写屋檐下的温暖与摩擦,写日复一日的平淡守护,如何构成了国之所以为国的基石。

当然,他着重描绘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家”——那个有爷爷在门口老樟树下等待,有母亲在灯下翻阅资料,空气中弥漫着皂角气息和饭菜香味的小小宿舍。他没有煽情,只是用质朴而真诚的笔触,记录下重获这一切后,内心最真实的悸动与珍视。

谭欣只觉文思如泉涌,笔下似有神助。记忆中初中时代每次写作文都要抓耳挠腮、硬挤字数的痛苦经历仿佛已成隔世。此刻,文字如同拥有了生命,洋洋洒洒地倾泻在稿纸上。

他确实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心写作了。上辈子高中文理分科,他依从兴趣选择了文科,满心向往着中文系,却阴差阳错地在大学投身了计算机专业,后来更是机缘巧合踏上了直播的风口。“最后一次认真写点东西,怕是要追溯到大学毕业前后,在扣扣空间里那些无病呻吟或有感而发的日志了吧……” 这缕思绪如同后台运行的进程,悄然浮现在脑海的“第二分屏”上,却丝毫没有干扰前台“主程序”——即正在进行的、流畅的写作——的高效运行。这种思维并行的清晰与从容,是他年少时从未体验过的。

由国至家,再由家及己,他逻辑清晰,情感真挚,一篇八百字的作文,在距离考试结束尚有充裕时间的时候,便已顺利完成。

就在谭欣放下笔,轻轻舒了口气时,讲台上的郝老师抬腕看了看手表,声音沉稳地提醒道:“同学们注意一下,距离考试结束还有最后三十分钟。”

谭欣利用这段时间,先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已经做完的题目,修正了两个因粗心导致的选择题选项。然后,他才将注意力重新放回那些之前被他暂时放弃的诗词填空上。他蹙着眉,努力在记忆的角落里翻找,勉强又记起了一两句,但总感觉似是而非,不敢完全确定。最终,还是有两处空白,任凭他如何搜索枯肠,也实在想不起半点影子,只能无奈放弃。

做完这一切,距离考试结束竟然还有一小段时间。谭欣突然感到一阵百无聊赖,考场里弥漫的紧张气氛似乎与他隔了一层。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侧移,落在了同桌秦晓月身上。

她依旧坐得笔直,正专注地检查着试卷,侧脸线条柔和而认真。

一个念头忽然闯入谭欣的脑海:“难道上辈子,秦晓月就是在这场摸底考试之后,向郝老师提出申请调整了座位?所以我才对曾经和她同桌过这段经历几乎毫无印象?” 这个猜测让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甚至升起一丝莫名的、属于少年人的小小挫败感,“不应该啊……就算我后来成绩下滑,初一这时候也不至于差到让人不想同桌吧?” 他陷入了对自身记忆和当年表现的双重怀疑之中,虽然他也清楚,关于这段青春期的记忆本就支离破碎,如同打乱的拼图。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无声地笼罩了他的课桌一角。郝老师不知何时已经巡视到了他们这一排的过道旁,低沉而严肃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注意力集中,不要东张西望。还有最后十分钟,做完的同学认真检查,姓名学号都确认写好了,不要犯低级错误。”

谭欣猛地回过神,知道自己刚才的走神被抓了个正着。他脸上微微一热,但心里倒也坦荡——他确实没有窥探他人答案的意图。他赶紧低下头,重新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试卷上,又仔细核查了一遍姓名和基本信息。

上午十点,语文考试结束的下课铃声准时响起。郝老师利落地收齐了所有试卷,没有多做停留便离开了教室。几乎是前后脚,一位瘦高个子的男老师便夹着厚厚的试卷袋走了进来。

他看上去三十来岁,穿着一件熨烫平整的浅色衬衫,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整个人显得干净利落,甚至带着几分这个年代老师中少有的考究。他快步走上讲台,将试卷袋往桌上一放,目光扫过台下刚刚经历了一场“脑力风暴”、正有些躁动的学生们,声音清晰地说道:

“同学们,安静一下。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我姓陈。”他言简意赅地做了自我介绍,随即指了指教室后面的钟,“接下来是数学摸底考试,时间是一百二十分钟,从十点十分开始,考到十二点十分。中间没有课间操,大家现在抓紧时间,需要去洗手间的赶紧去,考试期间原则上不允许离开教室。”

陈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又紧绷了起来。连续作战的摸底考,让不少同学脸上都露出了苦色。

谭欣听到“陈”这个姓氏,心里猛地一动,一股混杂着亲切与敬佩的情绪涌了上来。眼前这位看起来严谨而精神的陈老师,正是那位教学水平极高、极其负责,并且奇迹般地陪伴了他整个初高中六年的数学恩师! 他记得,陈老师就因为带他们这届初中成绩异常出色,在他们升入高中部时,也被一并提拔到了高中部任教,此后更是教职一路高升。即便谭欣高二选择了文科,陈老师也依然是他的数学老师,从未间断。这也是他上辈子后来成绩全面崩盘时,唯独数学还能勉强维持在一个相对体面水平的最重要原因。

“喂,谭欣!”旁边的刘炜用胳膊肘碰了碰他,打断了他的思绪,“这成章也太狠了吧?开学第一天就连着考两门大科!你语文考得咋样?我感觉那作文写得我快薅掉头发了!” 刘炜的语气里带着点抱怨,也带着点试探,想从新朋友这里找点共鸣。

谭欣从对陈老师的回忆中抽离,笑了笑,含糊地应道:“还行吧,就那样。感觉时间挺紧的。”

“走走走,”刘炜站起身,拉了谭欣一把,“趁这会儿赶紧去放个水,不然憋俩小时可受不了!”

谭欣从善如流,跟着刘炜一起挤出座位,加入了匆匆奔向卫生间的人流。两个刚认识几天的少年,在去往卫生间的路上,关于考试的短暂交流,成了他们对彼此学业水平的第一次模糊试探。

当他们很快返回教室时,陈老师已经开始分发试卷了。崭新的数学试卷带着油墨的气息传到手中,谭欣深吸一口气,知道另一场硬仗,马上就要开始。

与语文考试时偶有的磕绊相比,面对眼前的数学试卷,谭欣的感觉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手拿把掐。

试卷上的题目,无非是整数四则运算的灵活运用、基础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简单方程求解,以及一些逻辑推理的应用题。这些在二十多年后的谭欣看来,其核心数学思想确实相当基础。虽然他脑海里那些复杂的三角函数公式、导数积分技巧早已生疏甚至遗忘,但对付这种小升初水平的摸底考试,他那属于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概念的底层理解,形成了降维打击。

“还好,还好,”他一边流畅地解题,心里再次泛起庆幸,“这要是直接把我扔回高二的数学考场,面对圆锥曲线和立体几何,我估计真得看天书了。”

整场考试对他而言,可谓无惊无险。他甚至不需要打草稿,许多题目心算便能得出答案。笔尖在试卷上划过,发出稳定而轻快的沙沙声。不到一个小时,他便将整张试卷完整地做完了。

之后的时间,他耐着性子,将试卷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两遍,修正了两个因审题疏忽而出错的地方。尽管百无聊赖的感觉再次袭来,他终究没有提前交卷的习惯——那是优等生才有的特权,而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力求稳妥的普通人。

他就这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着周围同学笔尖的疾书声和偶尔传来的细微叹息,直到代表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

“时间到,停笔。从后往前,把试卷传上来。”陈老师的声音打破了考场的寂静。

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试卷翻动的哗啦声。谭欣看着自己的试卷被前桌的同学收走,汇入向前流动的纸页中,最终整齐地堆放在了讲台上。上午连续两场的“下马威”终于结束,他暗自松了口气,肚子里也适时地传来了咕咕的抗议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