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零二当男娘 > 第16章 摸底

重回零二当男娘 第16章 摸底

作者:诗意蚜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01:48:32 来源:文学城

郝老师没有过多耽搁,简单的开场和自我介绍后,便进入了实质性的班级事务环节。他拿起讲台上的一叠卡片,示意前排同学帮忙分发下去。

“同学们,这是学校食堂的饭卡。报到那天统一预收了200块钱,已经充进去了。”他扬了扬手中那张印着八中校徽的简单卡片,语气严肃了几分,“都拿好了,保管好!这卡要是丢了,得凭学号去食堂旁边的卡务中心挂失、补办,麻烦得很。以后充值也是去那里,就在食堂旁边那栋楼的一楼。”

饭卡很快传到了谭欣手中。这是一张材质普通、设计简洁的卡片,除了基本信息和一个简单的磁条,再无其他。以谭欣来自未来的眼光看,功能实在单一,纯粹就是食堂的“通行证”,远非后来那种集门禁、消费、图书借阅于一体的校园一卡通。

握着这张颇有年代感的饭卡,谭欣脑中关于食堂的记忆碎片也开始拼接起来。军训这几天,他们中午都是在学校的食堂解决的,就是直接进去吃饭,并没刷卡……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那大概是学校给新生的一点便利,提供的固定搭配的免费餐。而从今天开始,就得真金白银地自己消费了。他记得那间大食堂的窗口各有不同的菜品,搭配不同,价格也不同,以后就得靠着手里这张小卡片来选择了。而所谓的卡务中心,其实就在紧邻着大食堂的那栋较小的房子——教工食堂内。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得更远了些。印象中,大概再过一两年,学校大门内的那处广场西侧,会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食堂,环境和菜品都会提升不少。不过眼下,他们还得在这座充满了烟火气和年代感的老食堂里,解决未来一段时间的温饱问题。

“都拿到手了吧?”郝老师的声音打断了谭欣的思绪,“这算是你们在校园里的‘粮食命脉’,都仔细收好。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今天的安排……”

郝老师环视教室,见大家都收好了饭卡,便继续开口说道:“虽然你们已经通过入学考试进入了成章,分班也已确定,但老师还是需要对大家当前的学习基础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所以,摸底考试是必要的。”

听到这话,谭欣立刻明白过来。他记得成章的分班本就是依据入学考试成绩决定的,甚至连眼下这个初步的座位安排,听说也是参考了那份成绩,秉承着“高低搭配、互助学习”的原则,并且是男女混编,并非单纯按身高来排的。

果然,郝老师接下来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想:“包括你们现在的座位,也只是一个初步安排。如果有特殊原因,比如视力问题确实需要调整的,可以在这几天课后到办公室找我说明情况。在这次摸底考试之后,我们会根据新的成绩,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全班座位进行一次统一的重新调整。”

“重新调整”这几个字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有人期待,有人紧张,还有人开始偷偷打量自己潜在的“邻居”。

郝老师用手势压下了议论声,语气变得更为严肃:“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尽快适应成章中学的学习节奏。三年时间转瞬即逝,你们考进来不代表可以松懈。在这里,除了期中考、期末考,平时的月考也是常规安排,必须认真对待!”

他顿了顿,宣布了今天的安排:“今天不上新课。上午两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用来进行语文和数学的摸底考试。下午两点半开始自习,同时我们选举班委。今晚不上晚自习,大家可以自由安排。从明天起,所有课程按课表正常进行。”

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现在,大家把桌面清理一下,准备好文具。八点整,准时开始语文考试。”

郝老师的话音落下,教室里瞬间被一种紧张的寂静笼罩,间或响起翻找文具和清理桌面的窸窣声。开学第一天就直接考试,成章的节奏,果然名不虚传。

谭欣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桌上那个崭新却又承载了无数记忆的铁皮文具盒。

时隔近二十载,再次看到里面的物件,一种混合着陌生与熟悉的奇异感觉涌上心头。两支2B中华铅笔静静地躺在凹槽里,旁边是一块用得颇为爱惜的橡皮——一头因频繁擦拭而稍显圆润,另一头却还崭新地裹着一半包装纸。一个最简单的塑料卷笔刀,三支笔杆透亮的中性笔(这年在他们这小地方还算比较新的文具)——他仔细打量了一眼:两支黑色,其中一支的笔芯液面已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另一支则是完好的全新状态;第三支是红色笔芯,也几乎是全新的。

他拿出了那支墨水量用了近三分之一的黑色中性笔,指尖触碰到冰凉的笔杆时,心里没来由地闪过一丝惶恐——这么多年了,初中的知识还记得多少?但这份惶恐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莫名的安心。

“怕什么,”他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好歹我也是正儿八经考上过大学的人,对付这种小升初衔接水平的摸底考,总不至于抓瞎吧?内容大概就是小学毕业的难度延伸,应付起来应该问题不大。” 他甚至还感到一丝庆幸,“幸好是穿回初一,这要是直接扔回高二……那简直是地狱开局!就算只是初二,按成章这教学强度和进度,估计也够我喝一壶的。吱吱……实在是忘掉的东西太多了。”

这时,他旁边的刘炜已经利落地掏出了笔,手指灵活地一拨,那支中性笔就在他指尖飞快地旋转起来,划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显得那么驾轻就熟。

谭欣看着那转动的笔,心里有点小小的羡慕。这项“绝技”,他上辈子就没学会,这辈子这具年轻的身体不知道能不能掌握那份协调性。

他的目光从刘炜转动的笔上收回,不经意间落在了自己握笔的右手上。他的右手中指第一个指节的侧面,有一个清晰而坚硬的茧子。他用左手拇指轻轻摩挲着那个小凸起,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感慨。

这个茧,是他小学时代伏案苦读、拼命刷题留下的“功勋章”,代表着他曾经的努力和高光。然而,在他后来的记忆里,随着学业下滑、动笔减少,这个茧子会慢慢变软、乃至消失。此刻,摸着这个在稚嫩手掌上显得格外坚硬的茧,仿佛触摸到了一段被尘封的、关于奋斗与……后续“堕落”的往事。

他的思绪被前排轻微的响动打断。抬眼看去,同桌秦晓月已经将文具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桌角——一支铅笔,一块干净的橡皮,一支看似崭新的中性笔。她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与她娇小身形不太相符的沉静和条理,仿佛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并无太多紧张,只是完成一件寻常的准备工作。

“叮铃铃——”

上课铃声准时响起,如同一声号令,彻底驱散了教室里最后的杂音。郝老师将一叠试卷分成几份,递给了每一排的第一位同学。

“现在开始分发语文摸底考试试卷。拿到试卷后先写名字和学号,不要急着答题。”郝老师的声音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试卷如雪片般从前排往后传。谭欣从前桌手中接过属于他的那张,崭新的油墨气味钻入鼻腔。他轻轻将试卷放在课桌中间,拿起那支熟悉的笔,在姓名栏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谭欣”两个字。

他轻轻铺平试卷,目光迅速扫过卷面。典型的千禧年初语文试卷布局跃入眼帘:最前面是基础选择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成语;接着是古诗词文默写填空;后面紧跟着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最后则是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

他的目光在古诗词填空那儿顿住了。第一句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空着“羌笛何须怨杨柳”。然后还有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等着填“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些诗句明明在嘴边打转,却像是隔了一层毛玻璃,有几个空愣是卡住了,一时想不起完整的句子。

“得,这下实锤了,”谭欣在心里无奈地自嘲,“我那点可怜的文学素养,果然早就连本带利地还给老师了。”

不过,当他看向后面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要求时,心情又轻松了不少。那篇现代文阅读讲的似乎是亲情与成长,以他多了二十多年的人生阅历来看,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出题人的意图,反而觉得更容易抓住要点。至于作文……

作文题的引导文字是这样写的:“家,是港湾,是牵挂,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的根。它可能很小,只是一盏灯,一顿饭;也可能很大,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全部的悲欢。请以‘家’为主题,写下你心中最真挚的感受。”

要求: 1. 自拟题目;2. 字数不少于800字;3. 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看着这个题目,谭欣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这个主题,对于刚刚重新拥抱家庭温暖、经历了与爷爷深刻情感冲击的他来说,简直有太多可以倾诉的内容了。比起需要精准记忆的诗词默写,这种需要情感和阅历支撑的题目,反而成了他的优势项目。

就在这时,讲台上传来郝老师沉稳有力的声音:“好了,大家应该都看清楚题目了。现在,开始答题!”

话音落下,教室里瞬间被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填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