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池中鱼非囊中物 > 第16章 第 16 章

池中鱼非囊中物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第八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6:53:27 来源:文学城

“陶县令。”

陶烨的脚刚沾地,就被候在县衙门口的周昌堵了个正着。那一声称呼像是从紧咬的牙关里硬挤出来的,任谁都听得出来,这位周县丞胸腔里正压着一团亟待爆发的火。

“周县丞。”陶烨停步,回应的语气淡得像一阵穿堂风,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

“听闻陶县令新招了一名捕快?”周昌话问得直接,目光紧紧锁在陶烨脸上。

陶烨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微微抬了下眼,那双眸子格外清冷,视线掠过周昌因强压怒气而略显僵硬的脸,仿佛在看一件无关紧要的物什。那神情里透出的,不是刻意为之的轻慢,而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疏离,反倒更激起人心头的无名火。

周昌在官场沉浮多年,自诩早已修炼得八风不动,可此刻面对陶烨这副油盐不进的模样,胸口仍不免一阵憋闷。

这小子,到底在狂什么?

周昌盯着陶烨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心头火起,却转念一想,此人二十二岁,便能在一众世家子弟的围猎中脱颖而出,若没有几分真才实学,绝无可能在这个年纪坐上县令之位。

然而官场浮沉,又岂是单凭才学就能畅通无阻的?这一点,周昌也是跌跌撞撞多年之后才真正领悟。想到眼前这年轻人或许还不懂这其中关窍,他目光中的怒气渐渐褪去,反倒掺进一丝说不清是怜悯还是嘲讽的意味。

陶烨却无心理会周昌情绪几番流转。他此刻心绪纷乱,像被扯散的线团。本以为寻得一位能够在周泽县互为臂膀的好友,谁知对方转身就送了他这样一份“大礼”。那份刚刚萌芽的信任被骤然掐断,他仿佛又跌回那个孤身一人、无人可依的境地。

而眼前,田大力的冤屈未雪,田妞期盼的眼神还在等他主持公道。

这一切,都沉沉压在他心上。

“陶县令,新招的捕快能力究竟如何?可堪胜任?更何况……”

“周县丞,”陶烨不容他说完便淡然截断,目光清亮地直望向对方,“周芸能力几何,想必作为父亲的您,应当比本官更清楚。”

他语气平稳,却字字清晰,不留半分转圜余地。

“在本官这里,只要有真才实学,便值得一个机会。”

“陶县令一片好意,只是芸儿年纪尚幼且为女子,实在是不便在男人堆中摸爬滚打。”“周县丞担忧的究竟是周芸年纪尚小,还是担忧她身为女子抛头露面?”陶烨抛出问题,语气平稳却暗藏机锋,像静待猎物的猎人,等着周昌如何回应。

周昌笑了笑,对陶烨的问题避而不答,转而意味深长地说道:“父母之爱子,陶县令……怕是无法理解。”

陶烨闻言,唇角亦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眸中清冷如初,不见波澜:“周县丞说的是。本官虽不懂父母之心,却深知为官者当以才论人,而非以亲缘断事。若人人皆以私心度公职,这衙门还如何为民做主?”

周昌似乎还想再辩,话未出口却被一旁响起的声音干脆地截断:

“周县丞所虑,无非是新任捕快能否胜任其职。”

祁承璋向前一步,不着痕迹地挡在了陶烨与周昌之间,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意,“眼下正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三日后,县衙全体衙役照例进行季度考核。届时,能者自然留下,力有不逮者按规淘汰,公开公正。如此,既可不负陶县令求才之心,亦可解周县丞忧才之虑,您看可好?”

他语调平稳,言辞恳切,既全了周昌的颜面,又稳稳当当地将这件事纳入了既定章程,让人一时难以反驳。

陶烨感受到那股炙热的眼神向自己投来,大概是想等自己一个赞扬的目光,但陶烨始终没回头看那人一眼,静静地等着周昌回答。周昌脸上仍挂着那副体面的微笑,微微颔首道:“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三日后考核见真章。”

见周昌不再纠缠此事,陶烨转身便向东院走去,衣袂拂动间不带丝毫犹豫。

不料周昌却大步追了上来:“陶县令——”或许是追得急了,他的声音带着喘息,透出几分嘶哑。

陶烨驻足回身。周昌不过四十有余的年纪,身子却已显出风烛残年之态。仅仅这几步路,便让他气息不匀,还要强压着喉间的咳嗽。陶烨目光掠过他鬓边刺眼的丝丝白发,心头不由地一软,语气也缓和了几分:“周县丞还有何事?”

“我听闻……陶县令今日去了戴家?”周昌凑近些许,压低声音道。

“是。”

“陶县令,我知你才入仕途,胸怀壮志,但……”或许是因周芸之故,周昌望着眼前这与自己儿女年岁相仿的年轻人,话语间不禁带上了几分过来人的忧切。

“周县丞不必多虑,”陶烨却不着痕迹地截住了他的话头,“本官知你近日操劳过度,身体欠安。特准你两日假期,好生休养,三日后考核到场即可。”

这话说得委婉,意思却再明白不过。陶烨并不打算听取任何劝诫。若周昌不愿卷入此事,大可不必参与,但陶烨绝不会因惧怕戴家权势而罢手。

周昌喉头动了动,终是化作一声轻叹。他摇了摇头,嗓音苍哑:“人老了,身子不中用了……有劳陶县令体恤。”

“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得看这火往哪儿烧,烧不好可就烫到自己了。”临走前,周昌还是留了一句忠告。

火,又何止三把。

正如上任那日冲天而起的烈焰,陶烨要让这火燃得更猛、更烈。不仅要烧尽周泽县盘根错节的不公,更要让这火光映照千里,涤荡天下的阴暗角落。

即便最终自己也被这烈火吞噬,烧成灰烬,亦在所不惜。

陶烨摸了摸右臂,那道旧伤早已愈合,可凹凸的疤痕隔着衣料仍隐隐发烫,像有火种在皮肉下暗燃。

祁承璋不知何时已贴近他身后,声音从头顶落下,气息掠过耳畔,带起一阵细微的酥麻。

陶烨不动声色地向前挪了半步,拉开距离:“没有。”

“明日升堂,有把握吗?”

“没有。”陶烨答得干脆利落,理所当然到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听错。“明日升堂,有把握吗?”

“走吧。”说完,陶烨转向郝文,不再理睬身后那人。

直到祁承璋跟在身后一同回了东院,陶烨才想起来这人已经是自己的邻居。他回头看了眼一直跟在身后一言不发的祁承璋,刚好与他对上眼神,但只一瞬,陶烨就挪开了视线,仿佛刚刚的交汇只是误会。

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祁承璋,也不敢质问。

就像他不敢质问郝文,为什么替众法道撰写话本一样。

陶烨坐在书桌前,昏黄的烛光在堆积的卷宗上摇曳。修长的手指划过泛黄的纸页,眉头越蹙越紧。

“前任县令居然没篡改这些档案,倒是稀奇。”郝文坐在窗边的椅子上,一手执笔在纸上沙沙写着,头也不抬地搭话。

自蒙学时代起,他就是个嘴闲不住的,好在也从不需要陶烨接话,自顾自就能说个痛快。

田家的地契确凿无疑,陶烨早前就让田大力找出了原件,与官府记档严丝合缝。可就是这样漏洞百出的案子,竟能顺利结案。陶烨越看脸色越沉,终于“啪”地一声将卷宗重重摔在桌上,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郝文依旧没抬头,笔尖不停:“每看一次气一次,你可别把自己气出个好歹。”

陶烨仰头深深靠在椅背上,修长的手指用力按压着发胀的太阳穴。烛光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那双总是清冷的眼眸此刻紧闭着,喉结轻轻滚动。

“这般欺压……”他低沉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艰难挤出,“我若是田大力,怕也是要拼死一搏的。”

这时门外传来清脆的叩门声:“陶县令。”

“进。”陶烨睁开眼睛,眼中仍是一片淡漠之色,让人很难看不出他刚刚才为不平和激愤。

门被推开,一道挺拔的身影利落地跨进门来。

周芸穿着一身新裁的捕快服,深蓝色的官服剪裁得体,衬得她肩背笔挺,腰间束带勾勒出劲瘦的腰身。她高高束起的马尾随着动作轻轻一晃,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

见她要顺手带上门,陶烨出声拦住:“让门开着吧。”

郝文从文书里抬起头,眉梢微挑:“朱票送过去了?”

“是。”周芸抱拳行礼,动作干净利落,皮革护腕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陶烨静静打量着她。比起那日在拂月楼初见时的桀骜模样,此刻的她更多了几分沉稳的英气,宛若一株迎着风雨挺拔生长的新竹。

"陶县令,我还带来一人。"周芸侧身让开,朝门外点头示意。

一个神情憔悴的女子怯生生地挪进门来,她始终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站在距离周芸半步的位置。

周芸犹豫片刻,低声道:“这是田大力曾经的未婚妻,如今是戴明的……”她语塞片刻,终是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你叫什么名字?”陶烨看向那女子。

女子只是摇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她姓乔,”周芸代她答道,“在家排行第二,大家都唤她乔二妞。她愿意明日上堂作证,但有个条件——希望县令大人能助她离开戴家。”

陶烨并未立即应允,目光仍停留在乔二妞身上。她始终垂着头,身形格外瘦小,一身粗布衣衫洗得发白,与戴明在外的奢靡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任谁都难以想象,一个在外挥金如土的男人,竟会让自己的妻子憔悴至此。

“离开戴家后,你打算去往何处?”

乔二妞猛地抬起头,眼中泪光盈盈,无助地望向陶烨,又求助似的看向周芸。

周芸轻轻拍了拍她紧抓着自己胳膊的手,温声安抚:“别怕。”而后转向陶烨,语气严肃:“陶县令,乔二妞希望能离开戴家,在县衙谋个差事,求得官府的庇护。若是您不允,我收她做个丫鬟也行。”

陶烨勾了勾嘴角,带着几分调侃:“哦?做丫鬟,你可有银钱付她工钱?”

“我不要工钱,只要有地方住,有口饭吃就够了。”乔二妞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忽然一改先前的怯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求陶县令给民女一条生路!”

陶烨本是看着周芸一副严肃的模样,想逗逗她,没料到乔二妞反应如此激烈。

他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连忙上前搀扶。可乔二妞执意不肯起身,两人一时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祁承璋从门外踱步而入,撞见的正是这样一幕:一个女子跪地哭泣,陶烨半俯着身子颇为狼狈地搀扶,两人的手互相搭着,女子泪眼婆娑,欲语还休。

陶烨一抬头,正好对上祁承璋怔住的目光,当即直起身子,语气生硬:“你来做什么?”

不待祁承璋回答,他又转向乔二妞,故意板起脸道:“你若不起身,此事免谈!”

说罢,一甩衣袖,重新坐回书案之后。

“这是怎么了?”祁承璋信步走向陶烨,目光掠过正被周芸搀扶起身的乔二妞,神色如常。

郝文忙将他拉到一旁,低声将事情原委道来。

祁承璋听罢,唇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这有何难?”他转向乔二妞,语气温和却笃定,“若你愿意,可来我这儿做事。若不想留在周泽县,汴州、京都,随你选去处。”

“多谢祁县尉。”乔二妞怯生生地道谢,目光与祁承璋短暂交汇了一瞬。

陶烨的视线在二人之间流转,眸色渐深,忽然开口:“李师爷,你带乔姑娘去写份诉状。”

郝文一怔,疑惑地看了陶烨两眼,这才上前道:“随我来吧。”

乔二妞激动得声音发颤:“多谢李师爷,多谢陶县令。”

“嗯。”陶烨淡淡应了声,目光仍锁定在祁承璋身上,“周芸,你也一同去吧。”

待众人离去,书房内骤然安静下来,只余烛火噼啪作响。

陶烨的目光依旧钉在祁承璋身上,声音里带着冷意:“一切如你所愿,祁县尉可还满意?”

祁承璋对他的怒意恍若未觉,唇角勾起一抹浅笑:“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

他坐在离陶烨不远的木椅上,姿态慵懒地靠着椅背,微扬的凤眼里流转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陶烨本还绷着脸,却被那双眼眸中的笑意晃得失了神,胸中的火气竟莫名散了大半。他倏地转过头去,只留给对方一个紧绷的侧影。

窗外天色如墨,往日这个时辰,东院早已陷入孤寂的黑暗,唯有风声穿过空荡的庭院。可此刻,廊下新悬的灯笼洒落一片暖光,将青石小径照得清晰可见,连墙角那株老梅的疏影都被勾勒得格外温柔。

自祁承璋搬进来,这院子便莫名添了灯火,也添了生机。

陶烨望着那片被灯火点亮的院落,恍惚间竟觉得那光带着温度,丝丝缕缕渗进心底。

有那么一瞬,这里不再只是他暂居的官舍,倒真像了个"家"。

可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狠狠掐灭。

那场大火,早把他对"家"的所有念想都烧成了灰。亲人、宅院、连同那个会哭会笑的自己,都葬在了那片火海里。这些年来,家不过是睡觉的角落,在哪儿歇下都一样。他不需要家,也不能需要。

陶烨下意识攥紧袖口,指甲深深陷进掌心。那点因灯火而生的恍惚,连同心底一闪而过的贪恋,都被他死死压了下去。

陶烨的声音在烛影摇曳中响起,平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明日戴家众人皆在公堂之上,正是良机。你出城一趟,去探探铜矿脉的确切位置。"

他转过头,烛光在他的脸上明暗交错,让人一时分辨不清他的表情:"此案之后,还有'众法道'的线索要追查。本官分身乏术,矿脉之事便有劳祁县尉了。"

措辞得体的一番话,像在两人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陶烨看着祁承璋,既然这人费尽心思让他发现铜矿的存在,必定另有所图。不如就让他先去探查,且看这局棋,究竟要往何处落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