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夜光 > 第16章 花朝

长夜光 第16章 花朝

作者:朱旋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01:02:25 来源:文学城

可是。

宋游月犯了难:她早就应了小寻要和他出门。

上月乍暖还寒,她一时不慎染了风寒,日日喝苦药,前些日子方养好病。

偏偏她是爱热闹的性子,养好病便想出门玩,只是苦于天寒一直没找到机会。如今日光已暖,春光无限,她的心又蠢蠢欲动,躁动起来。

还是殷寻明白她的心思,在她央求母亲时在一旁帮忙周旋,才得了这次出游透气的机会。

如果就这样把他丢在家里,总归有些不仁义。

那现在是去,或者,不去?

殷寻在一旁立着,微微低头便把信的内容一览无余,一目十行地和她一同读完这封信。

他目光落到她的侧脸,读她神情,便知道她在纠结什么。

蹙眉等了片刻,最终还是不忍心让她为难。他开口:“阿姐想去便去吧,不必顾忌我。”

要说一点不计较是假的,毕竟两人的确许久未一同出门游玩过了。

可他也知道成婚后的女子要和好友出门有多困难,舍不得让她遗憾。

罢了,她想去便去吧,一切都随她。毕竟如今他日日都能见她,两人来日方长。

宋游月把那张薄薄的信纸折起来,侧脸看他,只见少年温顺地垂首,语气平和,看着乖得很。

她却听出了微妙的委屈。

她问:“当真?”

“嗯。”他应了一声,抬眼直视她,神情平静,一副坦荡的样子。

宋游月心里却冒出一种异样来。

她仔细端详他的脸,试图找到一丝不甘和掩饰。可什么也没找到。

她心里却不爽了。像有个硬硬的豆子硌在胃里,一口气上不来。

她觉得自己好像有病。

明明是刚刚好的事情,却冒出莫名其妙的烦躁和不满。

盯着他平静的脸,她吸一口气,压下心头这股燥意。

“怎么了?”

殷寻对上她有些复杂的目光,有些疑惑。

“不,没事。”她忙搪塞过去,收回视线,偏过头机械开口:“你别委屈。这回算我食言,下次一定和你一起。”

又想起他喜欢的吃食,于是承诺:“给你买城东的桂花糖栗粉糕,可好?”

......

殷寻一时默默无语。

又来了。

每次哄他都用这招。还是把他当小孩子。

他宁愿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也比这般下意识当作孩子来安抚要好。

他心里别扭,又觉得想法幼稚,张不开口。

于是存着气,讷讷说:“我不爱吃粉糕。”

他在心里想,明明是阿姐爱吃。

这种糯米一样粘牙的东西,他从不喜欢。只是因为她喜欢,他才经常让人买来。

可是他从来没讲过。

宋母怕两个孩子生虫牙,一向管甜食管得严。

除了哄他的时候,每次她想吃了,就会带着些讨好来寻他,以“小寻想吃“为由买来,而殷寻从来也默许。

两人屏退丫鬟小厮,拉起帐子,躲在房里偷偷吃。

只是为了光明正大地让她也吃几口,看她因此满足地眯起眼高兴,他心里也就满足了。

他还记得那双在黑暗里亮晶晶的双眼。

“不爱吃?”

宋游月惊讶。从小一向这般,她以为他爱吃。

她蹙眉想了一会,才恍然想起每次他都吃的很少,仿佛是不爱吃。

......好像每次是她吃的多一些。

“那买什么?你想吃什么都可以。”

她想也没想开口,一副纵容而大度的模样,用软软的、哄人的语气:“只要不是天上的星星,姐姐都能给你弄来。”

殷寻闻言却胸口更闷。

一股鼓胀的气在胸口乱窜,又被狭窄封闭的空间压制,无处流泻,教他说不出话。

这不是第一次了。

或许是和她太过亲近的原因,她总是下意识像对待幼时的他一样和他相处。

这种习惯保留到如今,体现的就是她总像哄小孩子一样哄他,像保护雏鸟那般,理所应当地张开羽翅为他遮风避雨。

即便他羽翼渐丰,即便她遮蔽的羽毛一日日比他要稀疏易断。

就如前些日子,两人并肩在街上走着,忽然不知何处飞来一块石头,直直朝他砸来。

她明明还生着病,却竟然想都没想就张开手臂,欲用身体为他挡下。

电光石火间,他飞身把她护住,避开那石块,事后还教训了一顿那路边的顽童。

如果真叫她挡住了,会不会出事?

他心里后怕,当时就生了气。可她偏偏不以为意,看着他教育小孩还弯起眼笑。

这种陌生又别扭的情绪便在他心里一直发酵,直到她答应和他同游花朝节,心头那股乱窜的气恼才被熨平。

而如今,心里那片静水又被挑动。

少年沉默地看她,黑眸沉沉,带着她看不懂的情绪。

宋游月一时怔住。

“罢了。”半晌,他轻叹。

她一如既往,是他变得贪心了。

她的语气没变,态度也没变,仍然那样含着蜜般柔和宽容,仍是以他熟悉的样态保护他。

曾经的他因此放下戒备,对她敞开心门,可如今的他却不再满足。

这不是他要的。他想要的更多,或许这就是报应。

宋游月等来了一声叹息,更感到困惑。

这是人长大了,心思也变多了?

她费解:总不能连口味都变了吧?他不是最爱吃甜食吗。

可后来无论她怎么问,他都缄口不言。

揣着淡淡的愁绪和困惑,在花朝节晴朗的清晨,宋游月独自坐上了去往城东的马车。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朱门高墙被抛到身后。

她轻轻掀起车帐的一角,外面蓬勃的春意与喧嚣的人声便争先恐后地涌了进来。

花朝节是大盛朝重要的传统佳节。

恰值芳菲遍野的盛时,此日不分士庶,皆盛装而出,奔赴街头郊外,只为郊游踏春,簪花赏红,不负春色。

此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只见道路两旁春和景明,繁花盛开,碧桃秾艳,瑞香馥郁,月季娇嫩。

风中送来芬芳的花香。宋游月坐在马车里,心情畅快了许多。

马车在约定的杏花湖畔停下。宋游月刚被丫鬟搀扶着下车,早已候在此处的周黛君便迎了上来。

许久未见,宋游月细细打量好友。

今日她穿的清新又轻便。凤头鞋,斗草钗,一身柳绿色的衣裙,鬓边簪了一朵新摘的海棠,更显脱俗。

迎上她的双眼,黛君脸颊微红,还是往常娴静的模样,将一个用素白棉纸包好的物件塞进宋游月手中:

“昨日才从父亲那儿得来的龙凤团茶,我记得你喜欢的,特意给你留了一份。”

宋游月低头看去,那茶饼压得极紧实,棉纸上还透出清浅的墨印纹样,隐隐透出一股清冽的茶香。

她抬眼,唇边漾开笑意:“北苑贡茶珍贵,这样好的东西,你也舍得给我?”

看她脸更加红,不再逗她:“这茶香我正想得很呢,多谢黛君。”

“你喜欢便好。”

周黛君露出个羞赧的笑,轻挽起她的手臂:“走吧,前头临水的那处亭子我已让人收拾出来了,正好可以煮水点茶。”

两人相携着沿湖畔缓步而行。但见游人如织,红男绿女,笑语喧阗。

更有卖花担子、各色食摊沿路排开,叫卖声不绝于耳,处处弥漫着太平年岁的富足与欢愉。

悠然品过茶,两人随游人踏上春山。

软鞋踩过松软的草地,裙裾扫过带着青苔的石阶。

过了许久,从山脚溪畔抽条的柳枝,到石缝间探头的野花,两人已然把整座山的春色都细细赏遍。

等到了坡顶的凉亭,宋游月已觉得有些腿软,额间、鼻尖都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春风融融,竟也蒸出几分燥热来。

她扶着亭柱微微喘息,从袖中取出两方素白的棉帕,将其中一块先递给了身旁的黛君:

“快擦擦,仔细吹了风受寒。”

周黛君同样气喘吁吁,伸手接过。

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帕子交接的一刹那,宋游月无意中抬眼,正看见她因爬山而泛着薄红的脸颊。

阳光投进她眸中,显出分明的茶褐色。几缕鬓发被汗湿,柔顺地贴在颊边。

这副面容,竟毫无预兆地与记忆里另一张脸重合起来。

是殷寻的脸。

太奇怪。

宋游月收回手,一时怔怔。

为什么又想起了小寻?

简直没有道理。

可眼前又不受控地浮现起那张脸——是去年冬日下大雪时,他一反常态谁的话都不听,固执地立在院中等她。

墨黑的发梢眉角沾染上晶莹的雪粒,也是这样微微湿润地贴着脸颊。看着她的眼睛专注又沉默,冰凉的指尖拉过她手腕。

一样的温驯,一样的予取予求。

这念头如一阵呼啸而过的冷风,携着昨日雪粒,使她燥热的心沉寂下来。

她凭栏望向远处攒动的人头,试图将那影子从脑中驱散。

可那张脸,总在她目光所及之处没有道理地跳出来,勾得她心烦意乱。

和黛君分头采摘荠菜时,茫然看着掌心几根嫩绿的叶芽,她吐出一口气。

她想他做什么呢?

他已不是年少的小孩子了,也不再喜欢吃粉糕。

她觉得自己应该欣慰,可不知为何心像空了一块。

与此同时。

杏林深处,有一少年立在一棵繁茂的花树后。

修长的手指把飘落在肩头的杏花瓣拈下,他摊开掌心,把它轻轻送进风里。站了太久,他身上已沾染上落花,拂了一身还满。

此刻少年微微低头,凝视着满地落红出神。

正是宋游月心头牵挂着的殷寻。

自上次的事发生后,他就难以心安,明知她身边有丫鬟侍从陪着,还是悄悄跟了过来。

他看她品茶泛舟,看她登山赏红,像抹影子不近不远地跟在身后,偷觑她脸上的笑脸。

花朝繁闹,擦肩而过的游人皆成双成对,唯独他孤身一人沉默行过,心里也平静。

只是远远看着她,就不觉孤独。

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他微微抬脸,看到远远的几道人影消失不见,迈步跟上去。

行至一半,一道年轻的女声有些怯怯地喊住他:“公子。"

他停下脚步,闻声看去。

是两个年轻姑娘,个子差不多,年龄也相仿。手挽着手,举止亲密,显然是结伴出游。

两人对上他的目光,你一句我一句地慌张解释身份,最后左边的圆脸姑娘伸着手,把手心紧握着的一簇花束推出去。

“送给你。”

另一只垂着的手还悄悄攥着杏黄的裙裾,脸颊绯红,目光盈盈。

她早在山脚就注意到他了,瞧着他生得俊秀,气质不俗。

本走到一半跟丢了,还失落了一番,如今又看到他,终于鼓起勇气拽着好友来送上一束花。

殷寻视线短暂落到这束花上,想到宋游月发间娇嫩的海棠。

片刻他收回视线,垂眸婉拒。

大盛朝民风开放,掷果盈车之事并不罕见。这种事自他长大,遇到的不少,从来都是礼貌拒绝。

阿姐也曾打趣过他不解风情,可他不以为然。

他自认是俗人,不是那无瑕君子,懒得应付,索性一概拒绝。

至于鲜花蔬果,自有阿姐送他,何必诉诸外人?

又沿着青石小径走了一段,潺潺的溪水声渐渐被远处鼎沸人声所覆盖。

那声音由远及近,夹杂着钟磬的清鸣、鼎沸的人语与隐约的唱经声,庄严又热闹。

宋游月素来爱热闹喜好,不由得停下脚步。

前面是宝相寺。循声望去,但见不远处一座古刹飞檐翘角,香火缭绕,红墙内外人影攒动。

“我们去看看?”她兴致盎然,提议道。

周黛君欣然应允:“好。寺里应当在办法会,我们也去上炷香,好求个平安顺遂。”

走近,只见山门宏阔,匾额上“宝相寺”三个鎏金大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今日寺院沿袭前朝遗俗,正开启涅槃法会,有得道高僧登坛宣讲《孔雀明王经》,为众生消灾祈福。

宝殿之前,有善男信女手持线香虔诚礼拜,烟雾缭绕。

两人也持着柱香,闭上眼,虔诚地许下心愿。

宋游月想得简单:只求身体康健,家人平安。

往深处走几步,法会之外,更有花朝放生、花粥济贫等。

寺僧设了几处放生池,从外面购来些鱼鳖螺蚌,诵经后放之,以示慈悲心怀。侧边有一立牌,牌上书“百花长生”。

两人也凑过去观赏,看那锦鲤灿金的鱼尾在池中欢跃。

忽然,身侧的周黛君脚步一顿,轻轻“啊”了一声,语气惊讶又带着几分不确定,喃喃自语:“表兄?”

宋游月循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一株盛开的海棠树下,正立着一位年轻男子。

两人斗气的日常~

原来的“扑蝶之戏”实在找不到资料,就删了。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出自《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花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