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小厨娘 > 第18章 全城风靡

长安小厨娘 第18章 全城风靡

作者:梦游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9 18:59:13 来源:文学城

晨光熹微,长安城七十二坊的轮廓在淡青色的天幕下渐渐清晰。

长乐坊南,崔家小院的庖厨里正透出隐隐昏黄光线。

崔时钰将最后一张饼子从饼铛取下,热气裹挟着芝麻与酥油的香气扑了满面,让她不由自主深吸了一口气。

好香。

今日的饼子应该也能卖得不错。

她将饼子整齐地码进添了热灰的保温食盒,又盖上干净麻布。

“阿姊,我和阿宁都梳洗好了。”阿锦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襦裙,拉着扎着两个小髻的阿宁,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

和二姐相比,崔时宁显然没那么精神焕发,拉着姐姐的胳膊,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

崔时钰瞧着有些不忍,她本没打算带着阿宁去摆摊,但小姑娘不乐意,说什么“阿姊和二姊都去了那我也要去,我不要一个人在家”,为此还差点哭了鼻子,委屈极了。

崔时钰拗不过妹妹,再加上也有点不放心把小小的阿宁一个人留在家,于是便把两个妹妹都带上了。

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阿锦自是不必说了,小姑娘懂事稳重,吆喝叫卖、接钱找钱,每样都完成得极好,阿宁就有些让崔时钰出乎意料了。

原本还坐在崔时钰给她带来的小胡凳上困得睡眼惺忪,接过姐姐递来的酱香饼——也就是她今日的早饭,马上精神抖擞,大口大口啃起饼子,吃得极香。变脸速度之快,让周围几个喜爱小孩的阿翁阿婆直笑弯了眼。

别看小姑娘牙都还没长齐,吃得速度倒快,而且吃相也好,嘴角不会沾上酱汁,更不会吧唧嘴,小嘴一张一合吃得津津有味,每咬一口都会发出满足的“嗯嗯”声,仿佛在告诉周围的人这酱饼有多好吃多美味。

往那儿一坐,活像酱饼摊的吉祥物,让崔时钰本就热闹的生意更好了几分。

想着昨日阿宁啃饼的画面,崔时钰不由一笑,将装着饼子与荷包蛋的保温食盒放进推车,又检查了一遍酱罐和扑满,温声对两个妹妹说:“走,阿锦阿宁,咱们赚钱去。”

姐妹三人推着吱呀作响的小推车穿过坊间小巷。

五更鼓刚刚敲过,街上已有零星行人,崔时钰习惯性地在心里盘算着今日的生意——昨日准备了五十个饼,半个时辰就卖出去了,如此算来,今日的一百张大概只需一个时辰。

转过最后一个街角,西市的轮廓映入眼帘,崔时钰的脚步突然一顿。

“阿姊,怎么了?”崔时锦从车后探出头来,顺着姐姐的目光望去,随即也瞪大了眼睛。

她们昨日摆摊的那棵柳树旁边,竟排着一条长队!

摆摊地址是崔时钰特意选的,旁人都瞧不上那棵还没抽条的柳树,崔时钰却觉得很好,一眼相上:柳树柳树,有“留”之意,是个好兆头。

现在看来,倒是一语成谶了。

那队伍少说也有二三十人,有穿着粗布短打的脚夫,也有锦缎长袍的商人,甚至还有几个看似大户人家的小厮。队伍已经拐到对面铺子门前,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队伍最前头一个熟悉的身影转过头来,是高记肉行的店主,高老汉。

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开始排的队,又等了多久,见崔时钰来了也不催,只笑着道:“崔娘子来了!昨日我店里的伙计阿福买了你的饼子,回来之后和我大肆夸赞一番,说得很是馋人……今日我定然也要买回去尝尝!”

照阿福当时所说,虽然长安街上卖饼的食摊不少,味道也尚可,但没有一家的吃食如崔娘子做的饼子这般好吃新颖,口感暄软不说,还有菜有蛋,里面添的酱也好吃极了。

“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酱……酱香热饼,怪不得把‘酱’排到第一个字呢!”阿福如是说道。

“老丈久等了。”崔时钰朝高老汉笑了笑,先和他寒暄几句,接着又探头对后面排队的人道,“诸位稍候,马上就好。”

她手脚麻利地支起摊子,摆好案板,把各种瓶瓶罐罐摆在一旁方便取用;阿锦和她打配合,蹲下*身熟练地引燃炭火,把扑满抱在怀里准备收钱;而坐在胡凳上的阿宁也开始直播起今日的吃播。

一切准备就绪,姐妹三人有条不紊忙活着自己要做的事。

高老汉共点了两套饼子,都是菜蛋都加的,即崔时钰推出的“金玉满堂”。

本朝文化繁荣,人们大都追求风雅,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还注重食物的名称,比如茶艺除了被称作“斗茶”,还称为“茗战”,极风雅。

除此之外,唐朝人还相信食物的名称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是以给饼子起个好听的名字能让顾客更愿意购买。

崔时钰当初给酱饼起名着实花费了些心思:“梅香映雪”——只刷酱的素饼就像雪地上开了一片梅花;“翠玉生香”——鲜嫩的生菜宛如一块翠玉;“金乌抱月”——金灿灿的荷包蛋就像一轮太阳;“金玉满堂”——全家福嘛,没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满堂”了。

目前看来,此招十分有效,现在来买饼的客人都不说“加菜”“加蛋”“素饼”了,直接喊诨名。

比如高老汉后面这位,在队伍里排第二的客人,菜蔬铺店主蔡三郎。

“烦、烦劳小娘子,一套‘翠玉生香’,加……加两片白苣,不要辣。”蔡三郎磕磕巴巴道。

崔时钰表情不变,微笑道:“郎君稍等。”

她的生菜以及用来包装的干荷叶都是从这位蔡三郎的铺子里购入的,是以也算和对方打过交道,有些交情了,若非如此,崔时钰还真怀疑蔡三郎会不会把那句“加两片生菜”的要求说出口。

许是因为口吃,蔡三郎是个极老实内敛的人,很是社恐,崔时钰第一次去蔡氏菜铺时,他全程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全靠铺子里的伙计招呼着。

崔时钰当时正在考察附近的菜蔬铺子,只简单买了些萝卜试水,数量不多,还以为蔡三郎嫌弃自己买的少,没想到结账时对方直接将她的零头抹了,还附赠了一小把芫荽。

崔时钰当即就把蔡氏菜铺添入了合作名单。

话说回来,蔡三郎是真爱吃菜啊!她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点了双份生菜。

或许这也是他开了间菜蔬铺的原因?

“我就是为成为菜蔬铺店主而生的。”

没由来地,崔时钰脑子里突然冒出这句台词,然后就被自己逗笑了。

她勉强压下翘起的嘴角,从保温食盒里取出一张饼。

热灰添得足,饼子还热着,冒着薄薄的白汽,表皮微微鼓胀,翘起酥脆的薄壳,隐隐能闻到小麦被炙烤后泛甜的焦香,和油酥的醇厚荤香。

其实这时候的饼子直接拿来卖也不是不行,但崔时钰不愿意,非得刷油放进饼铛复热一次。

外婆的话仿佛还响在耳边:“火候差一分,味道便差十分。”

她一直都记得。

饼铛下的炭火正旺,饼皮很快重新泛起金黄,芝麻的香气混合着麦香弥漫开来。

因着饼子已经提前做好,复热时间不必太久,几次眨眼的功夫崔时钰就热好了一张饼子,刷酱的时候忍不住想:还好提前有所准备。哪怕手法再娴熟,取面团现场擀制新饼也要耗费不少时间。

现在的速度就快多了,一盏茶的功夫能做好几张饼,不然面对这样一条乌泱的长队,还真有些考验人的心态。

那蔡三郎钦点的不辣咸酱也是那日崔时钰熬辣酱时一同做的,除了没放食茱萸之外和辣酱做法一模一样,同样的酱香浓郁,咸鲜适口。

“蔡郎君拿好,小心烫。”崔时钰很快做好了蔡三郎要求的双份生菜酱香饼,裹了干荷叶递给对方。

在唐朝,荷叶是常见的天然包装材料,既能保持食物温度,又能增添自然的香气,不仅用于包装食物,还用于包装药材、酒水等。

夏季荷叶繁茂,人们会大量收集并晒干,以便在需要时使用。此时天气尚未回暖,新鲜荷叶还未上市,崔时钰采购的都是干荷叶。

经过晒干处理的干荷叶水分含量低,不易腐烂,便于长期保存,还自带荷叶清香,用它包装的酱香饼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看到心心念念的酱香热饼用自家铺子里卖出去的荷叶包着,蔡三郎感到喜悦的同时还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欣慰。

“多、多谢小娘子!”

“不客气。”崔时钰笑道。

蔡三郎喜滋滋地捧着饼离开了。

在他身后,今日第三位客人是个书童模样的半大少年,圆头圆脑的,模样很是机灵喜兴。

对方穿一件用浅青细麻裁成的缺骻袍,头戴乌色幞头,腰间束一条素色革带,上面挂着一个小巧的竹编书袋,里面装着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想来是跟随自家郎君外出学习之物。

“娘子好。”圆脸书童先向崔时钰行了个叉手礼,然后才礼貌道,“我家二郎近日食欲不振,听闻娘子卖的的酱香热饼味道极佳,我便想着买个回去给二郎尝尝,只是有些要求,不知娘子是否介意?”

“哦?”崔时钰好奇问道:“那请小郎君说说看,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

下章男主出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全城风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