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小厨娘 > 第8章 长安西市

长安小厨娘 第8章 长安西市

作者:月半冬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3 01:40:09 来源:文学城

推着借来的独轮车抵达西市东南门时,喧嚣正盛。

西市的市墙是夯筑的土墙,四面,每面各开二门,共八门。姐弟俩从离家最近的东南门进去。

才踏入西市,就感受到西市充满烟火味儿的喧嚣,道路两旁店铺与店铺间的位置见缝插针地摆放着卖吃食的小食摊。

左手边的油靛店和烧炭铺之间是卖蒸饼的摊子,见到行人路过,摊主大声吆喝着:“猪肉蒸饼,三个大钱一个,五个大钱两个!”

就像是比着谁吆喝声大似的,“卖胡饼咯,火炉刚烤出来的胡饼,两个大钱一个。”这是蒸饼摊子对面街,位于曝布行和寄附铺之间的卖胡饼摊子发出的吆喝声。

空气中混杂着油料与炭火的气味,每次踏入,童白仍不免为西市这盛景恍神。人潮涌动,异域面孔穿梭,若非一身唐装,童白几疑置身后世仿古街市。

在身着唐装的百姓中,夹杂着五官轮廓立体、身着异族服饰的西域行商。他们牵着骆驼在街上行走,遇到感兴趣的摊位或者店铺,用着带有孜然味的异域语调与人交谈。更有那脸上挂着心照不宣的笑,勾肩搭背、步履轻快、说说笑笑地朝西北而去的。

哪怕听不懂,童白猜测这几个应是去往胡姬酒肆。

为什么不是去往大唐的酒肆?

因为胡商更喜欢去充满家乡异域风格的胡姬酒肆。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童白枯瘦蜡黄的脸上的神情越发柔和。身旁的童二郎停驻了脚步,童白顺着童二郎的视线望去,通宝寄附铺,这家便是原主当掉家里物什的铺子,也是后世的当铺。

也不怪童二郎一直盯着看。

原主当时选择寄附铺是为了救白氏的命,童白一定程度上理解原主为何这般做,但……

“二郎,走吧,买完粮,阿姊给你做好吃的。”童白轻声道,原主死当的物什赎不回来,但她会努力赚银子买新的。

童二郎转头看向身旁的阿姊,“好。”抿唇微笑,双眼亮晶晶。这个阿姊做的吃食可好吃了!

想到赚钱,童白边走边观察着西市里售卖吃食的小摊贩。

唐朝人喜吃面食,蒸饼、胡饼、汤饼、煎饼、馄饨的摊子穿插分散在街市中。

在这,水煮面条和面片一类的食物统称为汤饼,蒸饼是馒头和包子之类发面食物的统称,馄饨跟后世的馄饨差别不大,都是用薄透的面皮包裹着馅料制成。

没有铁锅,陶瓮放水架在烧着柴的简易炉灶上,便是做汤饼和馄饨的家伙什。

摊子斜后方摆放着一个竹桌和四个竹椅。

老妪弯腰煮汤饼,中年妇人吆喝、收拾桌椅和收钱。卤子以咸菜和肉臊子为主,咸菜汤饼六个大钱一碗,肉臊子汤饼十个大钱一碗。

馄饨食摊也差不多,馄饨一碗八个大钱,汤料里放了咸菜、胡麻油提味和提香。

观察几拨食客啜着清汤寡水的面食,童白心念一动:这里的汤饼馄饨做法单一,调味只有咸菜,口味贫乏。

想起上一世喜欢吃的馄饨:皮蛋猪肉馄饨、咸蛋黄肉馄饨,鲜肉馄饨……,若有更鲜的汤、更丰富的调料和酱汁,滋味定能翻天覆地!

念头悄然滋生,继续在这边观察也没什么意义,童白带着童二郎往西北方而去。

麻布鞋踏在夯实的黄土地上,寒风撩起了她额前的碎发,她侧过身子,将童二郎小小的身子挡在身后。

“阿姊,我不冷。”童二郎仰起头,看向阿姊,细瘦的手推着独轮车。

童白摸了摸他的头,“是阿姊冷,想靠着二郎取暖。”

原主把家里的衣裳当掉后,家里唯一最保暖的便是她套在身上的旧夹裤了,二郎怎会不冷,只是这孩子习惯懂事罢了。

童二郎闻言挺起小胸脯往童白这边靠了靠。童白隔着布料感受到了他身上略显单薄的身躯,心下感叹,孩子还是太瘦了,得赚钱买粮养胖一些才合适。

从南北街转到东西街,拐入了平准署所在的街道,这条街道路两侧没有小摊贩。

平准署和隔着一条街的市署,都是唐朝安置在西市里的官家机构。市署主要负责市场秩序和交易过程的监督管理,平准署监管和调控市场价格。

原本童白打算继续朝着西北方向行进,突然临时改变主意,决定经过市署后再去往磨行。顺着南北大街,经过秤行和靴行,左拐进入东西街上,如同平准署门前街道一般,这里也没得人来摆摊。

也不知道是官家不允许摆摊还是大家摄于官家机构的威严,不敢来这摆摊。

再进到酒肆、胡姬食肆的这条街后,西市的风裹着胡商身上的安息香,混着炭火气扑过来。

穿绿袍的市吏用脚碾过地上的烂菜叶,独轮车轱辘压过青石板,发出‘吱呀’的哀鸣。

道路旁卖胡饼的老汉掀开炉盖,芝麻香烫得人鼻腔发麻。

这便是长安,一半是朱门酒肉,一半是泥里求生。

童白攥紧钱袋,指节泛白:总有一天,她要让这西市的烟火气里,有她童白的一席之地。

童白一路上若有所思,路过炭行停在磨行门前,闻着里面飘出来研磨后的米粮香味,姐弟俩被寒风吹麻木的脸上都浮现出笑容。

果然还是粮食让人安心!

“阿姊。”童二郎兴奋地扯了扯童白的衣袖。

童白颔首道:“走吧,咱们去买粮。”

这会儿磨行里的人并不多,童白领着童二郎站在中间放了好几口大缸和木质食框前,里面盛放着尚未研磨的粮食和已经研磨好的粮食。

童白凑上前辨认,在后世,常见的面粉都是雪白的精制面粉,而这里,最白的怕是都比后世的要颜色深一些。

“小娘子需要买些什么?粟粉还是麦粉?”磨行的伙计见两人穿着灰扑扑的麻衣,指着橙黄色的粟粉,“粟粉十六钱一斗”,又指着混杂着麸皮碎屑的呈淡黄色的麦粉说:“粗麦粉二十五钱一斗。”

去年五月才结束战乱的长安城,米粮的价格虽比起前朝有所回落,但依然不便宜。

童白:“要一斗麦粉,”一石等于十斗,一斗小麦粉,做成馒头肯定吃的快,若是添上些粟粉,配上粟米粥,吃个半月是没有问题的,“粟粉两斗。”家里粟米见了底,加上还给卢婶子一些,要省着用。

“再给拿点酵头。”酵头是做蒸饼需要的酵母,白氏在崔府是在绣房当值,庖厨之技仅限于做熟食物,家里并没有。本来可以去邻里间要一点老面,但是白氏搬来这崇延坊后,很少跟邻居来往,童白决定第一次买,日后家里留老面。

“好咧,酵头二十五个大钱一袋。”

“好。”心算厉害的童白早已算好,一共是一百零七个大钱,真是心痛啊!

她在谢府辛苦三日赚的四十五钱,都不够一趟磨行所花费的。可见这年代想吃饱有多么不易。

从磨行出来,两人推车去米麦行买了五斗粟米,又花去了二十五个大钱。还给卢婶两斗粟米,自家剩三斗,每日吃少一点也能吃个小半个月。

当初复刻唐朝美食专辑时,她特意研究过唐朝的历史资料,其实,她并不能确定自己是真穿到唐朝,还是一个叫大唐的平行世界。

不过,对于她来说,这些也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活下来。

综观这几日在坊市间的踩点,她大概明白了这里跟唐朝一样,坊市管控严。

如此,西市摊位租金怕是天价。若想靠小食摊立足,眼下只能在坊内‘打游击’。

至于说今日的采买,米面买了,家里还有谢家给她拿的菜蔬和肉食,暂时不需买,抬头瞧了眼天色,还好,离天黑还有点时间,不若去西南门边的胡商杂货铺看看。

卢婶子说,西市西南门边的胡商杂货铺里售卖的东西虽比别家的贵,但胜在东西全乎,也比别家店好一点。

后续做美食生意,她得多跑跑这些店铺,先摸清门路。

两人顺着南北街道一路往南走,在离西南门不足百米的地方,两人推着独轮车进了杂货铺。

铺子里光线不甚明亮,货架上琳琅满目,多是些中原不常见的物什:色彩斑斓的玻璃器皿、造型古怪的铜壶、成捆的异域毛料、晒干的奇花异草。

弥漫着各种香料、药材和皮革混杂的奇特气味。童白才进来就用袖子遮着脸打了个‘响亮’的喷嚏。

高鼻梁深目的胡商伙计靠在柜台后,用生硬的官话懒洋洋地吆喝一句:“若是有看中的,可向我询价。”

童白“嗯”了一声,牵着二郎小心地避开堆放在中间的麻袋和箱子,目光快速搜寻着她需要的东西:种子,或许还有些便宜的边角料香料。

她仔细辨认着,葵(冬寒菜)、韭、葱、蒜……好在她小时候是跟着奶奶在农村长大,要不然根本分不清这些种子的模样。

目光扫过药材种子堆旁一只破旧皮袋,里面躺着些蔫瘪的褐绿豆子,皱巴巴毫不起眼。

童白脚步猛地刹住,这模样?!

1、唐代长安的油靛店主要售卖油和靛蓝等商品。油在古代是重要的生活用品,用于照明、烹饪等;靛蓝则是一种重要的染料,用于纺织品的染色。(用现代的思维无法理解卖油和卖染料的为何在一家店里,但在唐朝时期的长安西市却是存在的。)

2、曝布行不仅包括布匹的晾晒,还可能涉及布匹的批发、零售以及与其他手工业的协作。(比如送去染坊加工)

以上1、2信息皆来源于百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长安西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