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小厨娘 > 第7章 老少配

长安小厨娘 第7章 老少配

作者:月半冬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3 01:40:09 来源:文学城

门外站着一名身姿挺拔、身着暗褐色皮甲的军士,风尘仆仆,领口别着的‘崔’字铜徽在阴沉的天色下依旧醒目。他目光如炬,快速扫过院内神色各异的众人,最后稳稳落在门后的白氏身上。

“白娘子,”军士抱拳,行了个干脆利落的军礼,“某乃延寿坊崔将军府上亲兵,张勇。将军体恤童校尉随军在外,家眷在京不易,特命某将此番饷银先行送至府上。”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个半旧的靛蓝色厚布锦袋,袋口紧系着皮绳,沉甸甸的份量将袋身上绣的‘崔’字撑得有些变形。他双手平举,恭敬递过。

不是噩耗!是饷银!延寿坊崔府!

白氏紧绷的肩膀骤然一松,长长地、无声地舒出一口气,那口一直堵在胸口的浊气随之散去了。她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锦袋,屈膝,深深一福:“多…多谢军爷!劳烦军爷奔波,也……也代妾身叩谢将军和府上恩典!”声音带着轻颤和哽咽。

军士张勇颔首,目光再次扫过院内,尤其在谢、胡两位嬷嬷身上略作停顿,那锐利的眼神让两人下意识地垂下了头。

他收回目光,对白氏粗声道:“童校尉忠勇,乃将军看重之人。白娘子在京若遇难处,不必拘礼,可径直去延寿坊崔府门房处寻赵管事,报童校尉的名号即可。”他一字一句,清晰有力,确保院内每一个人都听得真真切切。

白氏连忙应下:“是,是,妾身记下了!多谢军爷提点!”

张勇不再多言,抱拳一礼,转身大步流星走向巷口拴着的马匹,利落地翻身上马。马蹄声“嘚嘚”,很快消失在幽深的坊巷之中。

白氏紧攥着锦袋,仿佛攥住了主心骨。缓缓转身,目光复杂地掠过神色惊疑不定的谢、胡二位嬷嬷,最终落在院门边的童白身上。

那眼神里,有残留的惊悸,有骤然的安心,有对崔家权势的敬畏,也有一丝极其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微光。

胡嬷嬷适时笑道:“适才之事,白娘子可是想好了?”心里却知道,夫人交代之事,怕是无法完成了。

一来是童家收到了饷银,无需卖身;二来这饷银是崔家之人提前送来的,便是表明了这童家哪怕脱了籍,却也是延寿坊崔家看重之人。

童小娘子虽有庖厨之技,却并不值得谢家与崔家对上。

谢嬷嬷目光扫过白氏手中印有崔府标记的锦袋,又瞥了眼紧闭的院门,心中瞬间权衡利弊。得罪崔府亲信绝非明智之举,况且夫人要的不过是个手艺好的陪房,便笑着接过胡嬷嬷的话语道:“童小娘子适才提及家中难处,老身定会如实转达给我家夫人。天色将暗,我们便不在此多加打扰。”

童白垂下眼帘,朝两位嬷嬷福身行了礼,心下明白,两位嬷嬷已然做出选择。

眼见着谢家马车驶出巷子,白氏松了口气,咳喘着往院里走。

童白随着白氏往主屋走,轻声道:“明日从谢家下工回来,我打算带二郎去西市买粮。卢婶子借的粟米,到时多买些还上。”她顿了顿,既然已说开,索性将计划和盘托出,“…我还想试着在家做些小吃食,在坊内售卖看看。”

这几日她留心观察过,坊内虽无铺面,但晨昏时分总有些妇人挎篮叫卖些胡饼、蒸饼,武侯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

白氏听到她这话语,攥紧了袖中的荷包,那沉甸甸的触感是丈夫用命换来的活路。她看着‘她’与二郎低声商议的背影,一股深重的无力感席卷而来。

留下这妖物,至少,这一锅锅热饭食,是真的暖了孩子们的肚肠,也吊住了她这破败的身子。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活命要紧。

童白得到白氏的首肯后便去了灶房,二郎和三娘跟着她一同去了灶房,二郎犹豫许久才道:“阿姊明日还要去这谢家吗?”别看他年岁不大,却也听明白了那两位嬷嬷的来意。

“去呀,三日工才去了两日。”童白低着头估算着家里余下的木柴还能烧多久,一心二用回道。

突然,二郎松开牵着三娘的手,转身跑出灶屋,三娘被二哥这举动弄得一愣,下一瞬瘪嘴哭起来。

适才发生之事,她太小听不明白,却是能感受到家里人的情绪,这会儿正是敏感的时候,二郎的举动让她莫名的难受,眼泪吧嗒吧嗒落下。

童白抬起眼帘,只瞧见二郎急匆匆的背影和三娘瘪嘴的一幕,她忙蹲下身搂住三娘,安抚道:“三娘别怕,二郎哥哥这是有事去了,不是不要三娘了。”

也不知道是原主遗留的思绪作祟还是她代入了身份,三娘总能轻易地挑起她内心最柔软的情感。

三娘窝在童白的颈窝处轻声抽噎时,二郎跑了回来,手上捧着那半旧的靛蓝色锦袋,“阿姊,阿娘说让你收好这,明日好去西市添置粮食和家里缺的东西。”

童白轻轻摸着三娘的脊背,小家伙倒是被哄好了,就是不愿看二郎,“好,二郎收好这些便是,阿姊明日先得去谢家做工,待回家后,我们一同去西市,你明日白日里先去卢婶子家借来推车。”原本童家有推车,被原主给典当了,是死当,这会儿想赎都赎不回来。

谢家的马车回到长兴坊时,正巧遇到短工们去管事那领工钱,胡嬷嬷拉着谢嬷嬷去了管事处,等卢婶子领完钱,她拉着卢婶子去一旁道:“听说卢娘子家的是在延寿坊崔将军麾下?”

卢婶子点头。

胡嬷嬷:“听说崔将军素来亲厚下属,哪怕在外行兵打仗,也会让身边的执事给属下的兵士家属送饷银?”

卢婶子摇头,“嬷嬷说的极是,听我们家那口子说崔将军最是护着下面的人。只不过,崔将军麾下那么多的兵士,籍贯遍布大唐疆域,这要都送,可送不过来。”

“这么些年来娘子可有收到执事送来的饷银?”谢嬷嬷问。

卢婶子:“收到过,只亲信之人才会送。”笑容里的得意之色没遮掩半分,“逢年过节时,崔府的赵管事也会安排人送些东西。”虽然这么些年来只有一两次,但不妨碍她表现的跟常发生一般。

“你带来谢家做工的童家小娘子家阿爹也是崔将军亲信之人?”谢嬷嬷问。

虽然她们适才已经在童家看到了那位军士的态度,但谨慎点总归没错。

“是了,”卢婶子虽不明白她们为何问这个,实话实说:“若不是亲信之人,也不会让他脱奴籍。”崔家带去打仗的部曲不说上百却也是有几十,能脱籍的也只有童家。

问到了想问的信息,胡嬷嬷和卢婶子随便闲扯了几句话,便从这离开去了主院,将事情禀明吴氏。

吴氏脸色十分难看,却也明白,崔家并不是她们能得罪的,摆摆手,“行了,你们下去吧。”哪怕是女儿即将要嫁去的员外郎家也得给延寿坊崔家面子,何况他们这些商户呢!

胡嬷嬷和谢嬷嬷告退。

原本明媚的天空来了一片乌云,遮住了金乌,谢府的下人在管事的指挥中收拾晾晒在外的衣物。

很快,狂风四起,又很快,下起雨来。

豆大的雨点“噼啪”砸落在地,连成一片雨幕。

此时,谢家大门处传来“啪啪啪”的敲门声。

谢家门房站在门内问:“门外何人?”

一道妇人声音响起:“奴姓武,是城西怀德坊慧日寺推荐前来应聘贵府厨娘一职。”

谢家门房是谢嬷嬷家的男人,他知道主家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厨娘,慧日寺是家里老夫人常去的地方,这些信息都和家里情况能对上,心中一思量,随即打开门来。

一名穿着深绿色夹袄短衫襦裙的妇人和一名女童站在门外。妇人约莫三十许,面容沉静,左肩膀处挎着包袱,右手正持着往下滴水的油伞,站在她身旁的女童约七八岁,眼神怯生生地。

“敢问娘子之前在哪家府上做厨娘?擅长烹饪哪一类?”门房问。

武氏行礼道:“奴擅炙烤和脍菜,曾在洛阳兵部员外郎家大厨房做工三年余,年前带着孩子来长安,本为寻亲,却没成想亲人早已不在长安,奴便借住在了慧日寺……”

门房递给她们两件蓑衣,又将谢家大门关上,领着她们往府里走。

过去了约莫一个时辰,谢家大门和角门都未开,站在对街角落透过雨幕一直盯梢谢家的壮硕汉子,身披蓑衣,悄然离去。

*

这场大雨停停下下,童家主屋漏雨,好在床上方那片未漏。

但童白一夜都没睡好,第二日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起床穿衣。

将粟米粥熬煮好,她披上了家里仅剩的蓑衣踩着木屐,在冰冷的雨丝中一摇一晃地往卢婶子家走。

雨水让坊内的道路泥泞不堪,童白走的十分小心。

等她到了卢婶家门口,那边院门刚好打开,两人寒暄了几句,一同往东坊门而去。

出了坊门的路是石板的,也有不少积水,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

等到了谢家角门处,没多久,谢嬷嬷便出来领着大家进去做活,今日是婚事之日,哪怕是下雨也遮挡不了喜庆,童白还是被领着去了小厨房,只不过今日小厨房里少了谢娉婷的身影,多了一名妇人带着个女童。

灶火烧的旺旺的,童白脱下蓑衣便开始在妇人的指挥下忙碌起来,等到半下午时,小厨房里已然准备了不少的点心。

童白揉着酸痛的胳膊,看着案板上堆成小山般的精致喜饼,心中却一片轻松。新来的厨娘武娘子一看便知深谙庖厨之道。

真好!

谢家找到了合适的陪房厨娘,又有昨日崔家执事上门之事,应是不会惦记着自己了。

当天空出现绚烂的彩霞之时,工部员外郎家迎亲的队伍也在喜乐声中来到谢家大门前。

童白站在人群外远远地看了眼骑在马背上前来迎亲的新郎官。鬓角的白发和脸上的沟壑,让她心中不由一阵唏嘘,这新郎官都能做谢娉婷祖父了。

在院中宾客的艳羡与恭贺声中,红妆少女低垂脖颈,被那喜笑颜开的新郎官迎入了喜轿之中。

谢家娇养的小娘子为了家族利益嫁给老头子做续弦,又是一桩明码标价的交易。

童白站在人群外围,旁观着这场真实的唐初婚礼,心中庆幸自己没签那卖身契。感谢那延寿坊的崔家,不管如何,那位军士恰到好处的出现解救了自己。

等迎亲结束,短工们在谢嬷嬷的带领下去管事那儿领了工钱。

她额外得到了谢嬷嬷专门为她准备的食材,与卢婶汇合后,两人回了崇延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