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不良人秘案 > 第10章 石桥禅:绿矾油

长安不良人秘案 第10章 石桥禅:绿矾油

作者:碰碰卡丁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21:21:45 来源:文学城

温明远身为朝廷官员,协助大理寺查案本是分内之事,见孙六指指名要他相请,虽觉这要求有些古怪,却也未多犹豫,便拱手应下:“若能得孙老先生相助,查明案情,明远义不容辞。”

孙六指这才满意地哼哼两声,算是答应了。

事不宜迟,一行人当即动身离开鬼市。返回的路上,气氛略显微妙。谢濂舟与棠月、温明远并肩而行,孙六指溜溜达达跟在稍后,目光不时在温明远身上打转。

谢濂舟侧头看向棠月,开口问道:“还未请教,棠公子目前在哪家学堂进学?”

棠月心头一紧,将棠绪的身份借来一用:“回谢少卿,目前在太学。”

谢濂舟闻又道:“太学课业繁重,不知棠公子近来在读何书?”

棠月不敢深思,只怕言多必失,随口胡诌道:“正在读《公羊传》。”

谢濂舟并未深究,转而却又问起太学中几位博士的授课风格,以及一些经义上的见解。

这些问题虽不算刁钻,却需对太学情形颇为熟悉方能应对自如。棠月只能硬着头皮,凭借往日偶尔听棠绪提及的零星印象,半猜半蒙地小心应对,背后已渗出些许冷汗。

温明远在一旁听着,心中渐生疑惑。这谢少卿似乎对“棠绪”过于关注了些。但他与谢濂舟初次见面,虽觉不妥,却也不便贸然插话打断。

而在他们身后的孙六指,却对谢濂舟与棠月的对话毫无兴趣,一双眼睛只饶有兴味地看着温明远,从发冠到衣领,再从背脊到腰身,引得温明远浑身不自在,却又不好直言。

回到长安城时,天光已现微明,正是卯时。棠月与谢濂舟一行人在街口分别,便匆匆往侍郎府方向走去。

她绕至后门,轻手推门闪身而入。一路疾行回到东院,刚踏进院门,便见砚心身子歪靠着门框,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

棠月上前轻轻推了推她,砚心一个激灵醒来,看清棠月后,顿时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小姐!您可算回来了!这一天一夜的,您到底去哪儿了?奴婢都快急死了!”

“无事,”棠月语气有些疲惫,“只是去寻了表哥,耽搁了些时辰。”

砚心察觉她神色有异,不敢多问,连忙跟上。进了房,掩好门,棠月走到梳妆台前坐下,伸手探入怀中,慢慢取出一叠东西。

是银票,厚厚一沓。

砚心倒吸一口凉气,“小、小姐,这这么多银子,从哪儿来的?”

棠月没有立刻回答,昨夜在“夜归人当铺”中的情形再次浮现脑海。

当时,那美貌妇人提出要她典当十年气运,她心生惧意已准备放弃,正欲告辞。不过那妇人目光扫过她发间,伸手指了指她发髻上那支木雕玉兰簪,“小郎君发间这木簪,倒有几分意趣。若你愿以此簪相抵,那一千两银子,我便允了。”

这簪子只是母亲旧物,材质普通,为何这妇人突然改口?她心中疑窦丛生,但挣扎再三后,她最终还是咬着牙,抬手取下了那支玉兰簪,放在了柜台上。

那妇人拿起木簪,眼中异彩连连,直接取出了三张一千两面额的银票推给她,并添了一句:“小郎君,银钱收好。日后若再遇难处,可再来此寻我。”

谢濂舟一行人带着孙六指回到大理寺时,天色已大亮。他未作停歇,直接带着孙六指前往后院的停尸房。停尸房内寒气依旧比外间更重,孙六指虽一路上嘟囔着不情愿,但到了此地却收敛了些,默默从肩上卸下一个木盒,放在一旁的矮几上打开。

木盒内整齐排列着各式器具,长短不一的银针、细若发丝的丝线、以及数把造型精巧的小刀和镊钩。

谢濂舟指向一旁李惜君的尸身,道:“孙老先生,就是这具尸身,口鼻深处有异样酸气。”

孙六指点点头,没再多言。他先取出一方蚕丝口罩戴上,遮住口鼻,又利落地套上一双羊皮手套。准备停当,他竟整了整那身褴褛的衣衫,对着李惜君的尸身微微鞠了一躬。

随后,他拿起一支细长的竹镊,从木盒旁取了些许干净麻布,灵巧地团成一个小而紧实的布球。然后用竹镊夹着布球,动作极轻极缓地探入李惜君微张的口腔深处,小心地在内壁四周擦拭蘸取。

片刻,他抽出镊子,将布球举到眼前,凑近油灯仔细察看,发现白色的布球上有淡淡黄色痕迹,然后又将布球凑近鼻尖嗅了一下。

他眉头微动,转向谢濂舟,“去取一碗清水来。”

谢濂舟示意一旁的随从,随从很快端来一碗清水。

孙六指用竹镊夹起那块蘸取过口腔分泌物的麻布小球,将其浸入清水之中。只见那布球上的些许湿痕并未在水中化开,反而析出些许粘稠的油状物,缓缓沉入碗底。那碗原本冰凉的清水,水面竟泛起淡淡白气,触手一试,水已变得微温。

孙六指仔细观察着碗中的变化,他又取来一张素白棉纸,用竹镊尖端小心地沾取了一点沉底的油状物,将其滴落在纸面上。

只听极轻微的“嗤”的一声,那滴落之处,棉纸竟微微发黄,边缘出现焦黑痕迹。

这时,孙六指对谢濂舟说道:“错不了,此物乃是绿矾油。”

谢濂舟与站在一旁的温明远几乎同时开口:“绿矾油是什么?”

孙六指瞥了谢濂舟一眼,鼻子里轻哼一声,不予理会。转向温明远时,脸上却是笑容,耐心解释道:“温校书郎有所不知,这绿矾油并非天然之物,而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油。制法通常是将绿矾矿石放入蒸馏釜中,高温煅烧,使其分解产生烟气,再将那烟气导入水中凝结,方能制得。”

他继续对温明远说道:“此物最早是那些追求长生、捣鼓丹鼎的方士术士偶然发现的。老夫早年随师父炼丹时,也曾机缘巧合制出过少许,极是难得,也极是危险,沾肤即溃,烟气更是灼人咽喉。”

温明远听闻孙六指的解释,脸上浮现怒色:“竟有人将如此阴毒邪物灌入女子口中,实在丧尽天良!”他语气愤慨。

谢濂舟虽未言语,但眉宇间也掠过不忍。但他很快收敛情绪,对身旁随从沉声吩咐:“备车,去鸿胪寺李少卿府上。”随后转向孙六指,拱手道:“有劳孙老先生,解我之惑。”

孙六指不满道:“慢着!你这后生好不晓事,半夜三更把老夫从鬼市拽来,银钱不提,到现在连口热茶饭都没吃上,就让老夫干这晦气活儿?”

谢濂舟道:“是在下疏忽。老先生想用些什么,吃些什么,尽管吩咐寺中下人准备。至于酬劳,稍后便奉上。”

孙六指摆摆手,手指向一旁的温明远:“那些俗物老夫不稀罕。老夫只要这位温校书郎陪我去霓裳坊听听曲子,喝几杯花酒。银子嘛,自然算在你大理寺头上。”

温明远一听“霓裳坊”、“花酒”几个字,欲开口婉拒,谢濂舟却已抢先一步,对他拱手道:“如此,便有劳温校书郎陪同孙老先生,务必让老先生尽兴。”

话已至此,温明远若再推辞,反倒显得不识大体。他只得将满腹的无奈压下,勉强挤出笑容对着孙六指拱了拱手,算是应承下来。心里却是一片苦涩,这差事比在司经局校勘十天典籍还要让人头疼。

谢濂舟不再多留,转身快步离去。

鸿胪寺少卿李维正的府邸已笼罩在一片悲戚之中。白幡垂挂,府中下人皆身着素服,步履匆匆。李惜君的嫡母姚氏亲自出迎,她双眼红肿,面色憔悴,强撑着将谢濂舟引入花厅。

“谢少卿,”姚氏声音沙哑,“君儿她一向乖巧懂事,孝顺长辈。本已定了亲事,过了年便要嫁入顺天府张家,”她说到此处,喉头哽咽,泪水再次涌出,“谁曾想天不遂人愿,让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

她拿起帕子掩住口鼻,悲伤难以自抑。

谢濂舟待她情绪稍缓,才沉声开口:“夫人节哀。请恕本官冒昧,需详细问询李小姐平日起居交往,方能早日查明真相,告慰逝者。”

姚氏擦了擦眼泪,“少卿请问,妾身定知无不言。”

谢濂舟问道:“李小姐平日可曾与人结怨?或是近来与人有过不快?”

姚氏摇头,语气肯定:“君儿性子最是温和,知书达理,待下人也宽厚,从不与人争执,更谈不上结怨。”

“那她平日有何喜好?常去何处走动?”

“她闲暇时多是待在房中看书、绣花,偶尔与几位手帕交小聚。”姚氏回忆着,“若说常去之处,便是每月十五,必定陪我去城郊昭觉寺上香祈福,至今已有三年,风雨无阻……”她话语一顿,想到女儿最终竟惨死在常去的寺庙,又忍不住又掩面哭泣起来。

谢濂舟正询问间,见一位年轻男子步履沉重地走进花厅。此人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憔悴,眼下带着青黑,像是连日未曾安枕。

姚氏见到他,对谢濂舟介绍道:“谢少卿,这位是顺天府张同知家的长子,张天程。”她转向张天程,声音哽咽,“天程得知君儿出事后,这几日帮着府里上下打点,料理后事,费了不少心。今日也是过来看看,有无需要帮衬之处。”

她言语之间,对这位未来得及过门的女婿显然十分满意。

张天程上前,对着谢濂舟恭敬地行了一礼,“晚生张天程,见过谢少卿。”他眼中血丝分明,“惜君她遭此大难,晚生……晚生只盼能早日擒获凶徒,以告慰她在天之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