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落尽时,公益项目的最后一份报告终于定稿。络娮抱着打印好的材料,站在体育学院办公楼楼下,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很快散开——按约定,这份需要导师签字的报告要交给祈盛。
手机响了两声,是祈盛的消息:“在楼下等你,刚结束组会。”
她抬头,看到他站在公告栏前,穿着件黑色冲锋衣,手里捏着支钢笔,正低头看着新贴的研究生开题安排。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照在他侧脸,把睫毛的影子投在颧骨上,清晰得像幅素描。
“给你。”络娮把报告递过去,指尖碰到他的手套,传来细微的摩擦感。
祈盛翻开报告,在最后一页签上导师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很轻:“你技术部分的图表做得很清楚,教授昨天还夸了。”
“是你教的好,”络娮小声说,想起项目中他教她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时的样子,“上次你说的那个函数,我后来试了,确实比我原来的方法快。”
他笑了笑,把报告折好放进文件袋:“期末复习忙吗?计算机的课应该不轻松。”
“还好,就是有点头疼。”络娮踢了踢脚下的银杏果壳,“公式太多。”
“回头我给你推荐个网课,”他看了眼腕表,“我还要去实验室,先走了。复习别太晚,注意休息。”
“好。”
看着他走进办公楼的背影,络娮忽然想起项目验收那天,他蹲在社区广场上调试传感器,手指冻得发红却坚持不戴手套——说“戴手套操作不准”。他认真的样子,一直都没变。
接下来的两周,是心照不宣的并行线。
络娮在图书馆三楼复习,总能在斜对面的位置看到祈盛。他多数时候在看论文,偶尔会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战术图皱眉。她从没主动打招呼,只是在他起身接水时,悄悄把他常喝的矿泉水往他桌前推了推。
有次晚上九点多,络娮背着电脑从自习室出来,路过体育学院训练馆,看到祈盛正和队友收拾训练器材。他穿着黑色运动服,额角挂着汗珠,把杠铃片摞起来时,手臂肌肉绷出清晰的线条。
“这么晚还没回?”他先看到了她,停下手里的动作。
“刚做完编程作业。”络娮晃了晃电脑包,“你们也才结束?”
“加训,下周有体能测试。”他拿起毛巾擦了擦汗,“我送你到路口?”
“不用了,很近。”络娮连忙摆手,“你早点休息。”
祈盛笑了笑,没再坚持,转身继续收拾器材。络娮走出很远,回头时还能看到训练馆的灯光里,他弯腰搬跳箱的身影,像株在夜色里舒展的树。
平安夜那天,图书馆闭馆早。络娮去还笔记本,在宿舍楼下等了十分钟,才看到祈盛回来。他裹着件灰色大衣,围巾绕了两圈,只露出双眼睛,看到她时愣了一下:“这么冷的天,怎么不上去等?”
“怕打扰你复习。”络娮把笔记本递过去,“谢谢学长,帮了我大忙。”
祈盛接过笔记本,忽然从口袋里拿出颗苹果:“社区小朋友送的,多了一个。”
苹果用红色皱纹纸包着,系着歪歪扭扭的蝴蝶结。络娮接过来时,碰到他的指尖,冰凉的:“谢谢学长,圣诞快乐。”
“圣诞快乐。”
回到宿舍,络娮把苹果放在书桌中央,和那张贴着网球拍便签的草稿纸摆在一起。窗外开始飘雪,细小的雪花粘在玻璃上,很快融成水痕。
这个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
期末考试前最后一次在图书馆碰到,是考前三天。祈盛正在收拾东西,桌角放着本《运动训练学》,封面上贴着便利贴,写着“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明天就考试了?”他看到她怀里的《矩阵论》真题卷。
“嗯,最后一门。”络娮点点头,“学长开题报告准备好了吗?”
“差不多了,就差数据验证。”他把书放进背包,“考完试好好休息,别想太多。”
“你也是。”
走出图书馆时,雪已经下大了。两人并肩走了一段,到路口时,祈盛停下脚步:“我往这边走。”
“好,学长再见。”
“再见。”
他转身走进雪中,黑色的身影很快被白色覆盖。络娮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脚印被新雪填满,忽然想起笔记本里的那句话——“找发力点就好”。或许有些事,也该找个合适的“发力点”了。
考试结束那天,张琪拉着络娮去咖啡馆庆祝。暖黄的灯光里,闺蜜的声音像颗石子,在她心里漾开涟漪:“喜欢就去说啊,你看你们这两周,图书馆里的眼神都快打结了……”
络娮握着热可可杯,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忽然拿出手机,指尖悬在屏幕上很久,终于按下了发送键——
“学长,上次项目多亏了你,我想请你喝杯咖啡,不知道你有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