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蚕烬 > 第5章 泪

蚕烬 第5章 泪

作者:浮生淬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0:01:18 来源:文学城

顾如珩是在一个雪夜咽下最后一口气的。

彼时,京城已经连续下了三日的雪,天地间一片素缟。

涵辉院里,炭火烧得再旺,也驱散不去这死人般的气息呵。

我已记不清是第几个夜晚守在他的外间。

长明灯的光晕在墙壁上投下我扭曲的影子,随着灯焰的跳动而摇曳,像一个不安的魂魄。

里间,顾如珩的呼吸声早已微弱得几不可闻,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会熄灭。

我并非悲伤,只是麻木。

对这个名义上的夫君,我没有任何感情,甚至连怜悯都显得奢侈。

他的存在与消亡,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场与我无关的仪式。

我只是一件必须陈列在此的祭品。

夜极深了,雪落无声。

负责守夜的丫鬟靠在墙角打着瞌睡,头一点一点。

万籁俱寂中,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哔剥声。

忽然,里间传来一声如同叹息般的呼气声,之后,便是一片死寂。

那是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死寂。

仿若像是连最后一丝维系着生命的游丝,也被这寒冷的雪夜彻底冻断了。

打瞌睡的丫鬟猛地惊醒,惊慌地看了我一眼,连忙起身撩开厚重的门帘,探身进去。

片刻后,她脸色煞白地退出来,声音带着哭腔和颤抖:“少、少夫人……大公子……他……他去了……”

来了。

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

我坐在原地,身体僵硬,没有动弹,也没有说话。

心中一片空茫。

没有解脱,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无边无际的虚无。

很快,脚步声、压抑的哭泣声、管事嬷嬷急促的指令声一层一层地传来,打破了长久的沉寂。

灯笼被一盏盏点亮,映得院中的积雪一片惨白。

我被丫鬟搀扶起来,穿上早已备好的孝服。

我被引到里间,按照礼数,需要为亡者进行最初的整理和告别。

顾如珩静静地躺在床榻上,面容消瘦得脱了形,肤色蜡黄,双眼紧闭,嘴唇微张。

我站在床边,看着他,这个我名义上的夫君,我甚至未曾看清过他清醒时的模样。

一个嬷嬷递给我一块温热的湿帕子,示意我为他擦拭遗容。

我接过帕子,手却在微微发抖。

这不是出于恐惧或悲伤,而是对这场荒诞命运的抗拒。

我强迫自己伸出手,用帕子象征性地擦拭了一下他的额头。

触手一片冰凉,僵硬。

那是属于死亡的温度。

就在我收回手的那一刻,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而略显凌乱的脚步声,伴随着管事低声的禀报:“二公子来了!”

瞬之间,顾玉池的身影便出现在了门口。

他看着像是从睡梦中被惊醒,仓促间只披了一件墨色的外袍,头发微乱。

他的目光先是不敢置信地投向床榻,当确认了那具再无生息的躯壳时,他整个人仿佛被瞬间抽走了所有力气,踉跄了一下,扶住了门框。

“大哥……”他低唤了一声,声音嘶哑破碎。

那是我从未在他脸上见过的神情。

不再是疏离,不再是克制隐忍,而是无法掩饰的失去至亲的巨恸。

他的眼眶瞬间红了,眼底布满了血丝,像一张破碎的网。

他一步步地走到床榻边,目光死死地锁在顾如珩的脸上。

他伸出手,颤抖着,想要去触碰顾如珩的脸颊,却在即将触及时,猛地蜷缩了回来,紧紧握成了拳。

他就那样站在那里,背脊挺得笔直,却微微颤抖着,像一株在暴风雪中勉力支撑的修竹。

无声,却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能让人感受到那蚀骨的悲痛。

我站在一旁,像一个多余的影子,看着他为他的兄长哀恸。

心中涌起复杂难言之绪。

有对他痛楚的感同身受,有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酸涩,更有一种无边无际的茫然。

他为他兄长的逝去而心碎,那我的存在,我的痛苦,又算什么呢?

府中的管家和嬷嬷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后事。

白幡被迅速挂起,灵堂在外间开始布置。

我被引领到一旁,跪在刚刚设好的灵位前,作为未亡人,开始履行我的职责,守灵。

顾玉池也被劝说着,在我身侧稍后的位置,跪了下来。

他是弟弟,同样需要守灵。

长明灯被移到了灵前,烛火跳跃着,映照着新立的牌位,映照着满室刺眼的白,也映照着我和他,这两个被命运强行捆绑在一起、却又被无情分隔的可怜人。

灵堂里很快便只剩下我们两人,以及角落里两个陪守的仆妇。

夜更深,雪更大,寒风从门缝钻入,吹得白幡飘动,烛火摇曳不定。

我们跪在蒲团上,相对无言。

不,甚至连相对都谈不上。

我跪在前面,只能感受到他存在的气息,听到他压抑的呼吸声。

我们之间,隔着不到五步的距离,却仿佛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深渊。

这深渊里,填塞着礼教,伦常,死亡。

以及……他那刚刚逝去的兄长。

时间在沉重的寂静中缓慢爬行。

膝盖从一开始的刺痛,渐渐变得麻木。

身体是冷的,心也是冷的。

我的目光,投落在了灵前那盏长明灯上。

烛炬。

它在那里安静地燃烧着,烛焰因为偶尔钻入的寒风而扭动、挣扎。

滚烫的烛泪,不断地从火焰根部涌出,顺着烛身蜿蜒流下,一层覆盖一层,在烛台下堆积成血红色的琥珀。

那景象,竟有一种献祭般的美。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烛泪,何尝不像我们心中淌下的血泪?

无声无息,滚烫灼人,却只能在这冰冷的灵堂里,悄然凝固,堆积成无人看见的伤痛。

而燃烧的过程,便是生命与情感被一点点消耗,直至成灰的过程。

“泪始干”

真的会干吗?

还是只会流尽,心成灰烬?

就在这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布料摩擦的声音。

是他,他动了。

紧接着,一方折叠整齐的素白绢帕,被一只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从侧后方,迅速而隐蔽地,塞入了我虚握在身前的手心中。

我不敢回头,不敢有任何异样的动作。

手指,却像有了自己的意识般,颤抖着,收拢,将那方绢帕紧紧攥住。

帕子的质地柔软,但里面包裹着什么硬物,硌着我的掌心。

是……什么?

烛泪,还在不停地滴落。

一滴。

又一滴。

时间,在烛泪的滴答声中,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是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个时辰,或许只是一炷香的时间,角落里的一位仆妇低声对另一位说要去添些灯油,两人短暂地离开了灵堂。

就在她们脚步声消失在门外的瞬间。

我凭借着本能,用宽大的孝服袖摆做遮掩,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一角。

借着灵前长明灯摇曳昏暗的光线,我看清了。

那硬物,竟是一枚……棋子。

一枚温润剔透的白玉围棋子,打磨得极其光滑,触手生温。

而在那方素白的绢帕一角,没有绣样,没有题字,只有一片已经干涸发暗的血迹。

那血迹并非沾染,更像是有人用指尖蘸着血,重重地按压上去,留下一个模糊却深刻的指印。

血迹旁,是用已然褐色的血,写下的一个字

“熬。”

只有一个字。

笔迹是他惯有的清峻,此刻却因是以血为墨,更添了几分触目惊心的决绝与惨烈。

“熬……”

熬。

熬什么?

熬过这漫漫长夜?

熬过这丧期礼制?

熬过这世人的眼光与非议?

还是……熬过这看不到尽头的绝望与分离?

一个字,重若千钧。

像一把烧红的匕首,猛地刺入我的胸膛,将我所有伪装的坚强、所有麻木的承受,都搅得粉碎。

我仿佛能看见,他是如何在无人处,咬破指尖,任由鲜血涌出,带着怎样一种近乎自残的痛楚,写下这个字。

他不是不痛,不是不在乎。

他只是将所有的惊涛骇浪,都压抑在了那平静无波的表象之下。

他兄长去世,他悲痛欲绝

与我咫尺天涯,他同样备受煎熬。

而这个“熬”字,是他能给我的最无奈的承诺,亦是支撑我们在这绝境中,继续走下去的唯一方式。

泪水,汹涌而上,模糊了视线。

我死死咬住下唇,尝到了血腥味,才强忍着没有呜咽出声。

不能哭,绝对不能在这里哭出来。

那滚烫的泪在眼眶里打转,灼烧着我的眼睑,最终又硬生生地被逼了回去,倒流进心里,汇成一片苦涩的汪洋。

我迅速将绢帕重新折好,连同那枚白玉棋子,紧紧攥在手心。

这时,添灯油的仆妇回来了。

灵堂里重新恢复了那死寂般的肃穆。

我依旧垂着头,跪得笔直。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彻底不同了。

那方染血的绢帕,那个血写的熬字,从这个漫长的雪夜起,永远地刻在了我的灵魂上。

长夜漫漫。

雪,下得更大了。

寒风呼啸着,卷着雪沫,一次次试图扑灭灵前那盏摇曳的长明灯。

烛火在风中挣扎,明灭不定,映得满室白幡鬼影幢幢。

烛泪,依旧在不眠不休地流淌、堆积。

蜡炬成灰泪始干。

泪,真的会干吗?

不。

我知道,不会的。

只要这燃烧不停止,只要这痛苦还存在,泪,便不会干。

它只会像这烛泪一样,不断地涌出,流淌,凝固,堆积成灰。

直到生命燃烧殆尽的那一刻,直到成灰。

“泪始干”并非无泪,而是泪已流尽,与生命一同化为灰烬。

我微微侧过头,用眼角的余光,瞥向身侧后方的他。

他依旧跪得笔直,低着头,侧脸在明明灭灭的烛光下,我看不清。

他在想什么?

是否也同我一样,在心如刀绞的同时,因为那方染血的绢帕,而生出了一丝微弱却顽强的力量?

我们就这样,一前一后,跪在亡者的灵前,在漫天风雪与长明灯的见证下,共享着这无法言说的秘密,共同承受着这蚀骨的煎熬。

天光,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艰难地撕开了沉重的夜幕,透出一丝灰蒙蒙的亮色。

雪停了,世界一片死寂的苍白。

守灵的第一夜,结束了。

管事嬷嬷前来,低声请我们回去稍作歇息,辰时再来。

我勉强从蒲团上站起身。

膝盖早已麻木刺痛,无法直立。

我踉跄了一下,身旁的丫鬟连忙上前扶住我。

他也站了起来,身形同样有些摇晃。

在我们被分别搀扶着,即将走出灵堂的那一刻,他的目光,极快地扫过我。

那一眼,极其短暂。

仅仅是一眼,他便收回目光,率先转身,踏着满地的积雪,沉默地离开了。

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那墨色的外袍在素白天地间,显得格外孤寂而挺拔。

回到房中,屏退左右,虚脱般地靠在门板上。

终于,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颤抖着,再次拿出那方绢帕,摊在掌心。

干涸的血迹,血写的“熬”字,在晨光中显得愈发清晰,也愈发刺痛我的眼睛。

还有那枚白玉棋子。

我摩挲着它温润光滑的表面,忽然想起,三年前上元灯会,我们走散的那条街口,就有一个老者在路灯下独自对弈。

难道他那时就注意到了?

这枚棋子,又代表了什么?

是象征着人生如棋,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棋子?

还是暗示着……

终有一日,要破局而出?

我不知道。

我也不需要完全明白。

我只需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我一人在黑暗中独行。

有一个人,他同样在痛,在熬,在用他的方式,告诉我:坚持下去。

蜡炬尚未成灰,泪,亦未始干。

这煎熬,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