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蚕烬 > 第4章 丝

蚕烬 第4章 丝

作者:浮生淬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0:01:18 来源:文学城

日子,缓慢至极。

我每日的生活,被严格地切割成几个固定的部分:

清晨,在顾如珩外间的榻上醒来,由丫鬟伺候着洗漱,然后去颐宁堂给柳氏请安。

回来后,便是在顾如珩的病榻前,履行我侍疾的职责。

尽管大多数时候,我只是一个沉默的背景,看着大夫们蹙眉进出,看着丫鬟们喂药擦身,听着那具躯壳里发出断续而艰难的呼吸声。

夜晚,则依旧宿在外间,守着那盏为他而点的长明灯。

麻木地重复着每一天,直到柳氏的一句话。

那日请安时,她捻着手中的佛珠,眼皮都未抬,淡淡道:“府里往年这时节,都会养些春蚕,取‘蚕吐丝,思不断’的吉兆,也为府中添些生机。今年府中事多,但旧例不可废。你既在涵辉院闲着,这事便交由你打理吧,也算……为你夫君积福。”

蚕吐丝,思不断。

我垂首应“是”,心底却因这五个字,泛起嘲讽。

思不断?我与谁的“思”能不断?

与那榻上形同枯木的“夫君”?

还是与那个连多看我一眼都不能的“小叔”?

但无论如何,这终究是一件事。

一件能让我暂时从无休止的压抑中逃离出来的事。

养蚕的地方,被安排在涵辉院后身一处僻静的厢房。

这里日照充足,通风良好,远离主院的喧嚣,也远离了……他可能出现的所有路径。

当我第一次推开那扇门时,一股带着青涩草木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房间里摆放着数十个扁平的竹篾箩筐,里面铺着嫩绿的桑叶,无数灰白色的蚕蚁在其中缓缓蠕动,发出沙沙的啃食声。

它们那样小,那样脆弱,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死去。

可它们又是那样专注,心无旁骛地,只知道啃食,生长,为着那个与生俱来的、吐丝结茧的使命。

我拿起一片洗净擦干的桑叶,小心翼翼地放入箩筐中。

看着那些小生灵缓慢地爬向新鲜的食物,开始它们日复一日的生命过程。

负责教导我养蚕的,是府里一位寡言少语的老蚕妇,人们都唤她桑婆婆。

她手脚麻利,经验丰富,却极少言语,只是默默地示范,偶尔在我操作不当时,用干枯的手指纠正一下。

每日午后,我会在这里待上整整一个时辰。

挑选最嫩的桑叶,仔细擦拭干净上面的水珠,再均匀地铺撒到各个箩筐里。

清理蚕沙,保持环境的洁净。

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记录下食量、眠起、蜕皮的变化。

这成了我一天中,唯一可以不必伪装,不必思考,只需专注于眼前这些微小生命的时刻。

然而,命运的丝线,总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缠绕。

那日,我正俯身在一个箩筐前,仔细观察一条即将进入大眠的蚕宝宝。

它通体变得微微透明,不再进食,安静地趴在桑叶上。

“嫂嫂。”

一个我曾在心底描摹过无数次的声音,自身后突然响起。

我手中的桑叶飘然落地,猛地直起身,仓促回头。

顾玉池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

他依旧是一身月白长衫,手中拿着几卷书册,日光从他身后照进来,为他周身勾勒出一圈模糊的光晕,却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他……怎么会来这里?

这里如此僻静,绝非他平日会经过的地方。

我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手指紧紧攥住了身旁竹筐的边缘,借以支撑有些发软的双腿。

“二……二公子。”我垂下眼睑。

他的目光越过我,落在我身后那些密密麻麻的蚕箩上:“母亲吩咐,往年府中蚕事,皆由我负责记录,汇集成册,以备来年参考。今年的记录,仍需照旧。”

记录?由他负责?

我愕然抬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

“是……是吗?”

我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

“我……我刚开始学着记录,只怕笔迹拙劣,难入二公子眼。”

“无妨。”他迈步走了进来,脚步很轻。

他在离我几步远的一张书案前停下,将手中的书册放下,

“这是往年的记录册子,你可参照格式。每三日,我会来取一次记录。”

他说着,从书案上取过一本空白的册子和一支毛笔,递向我。

我看着他骨节分明的手,握着那册子和笔,就那样悬在半空。

接,还是不接?

可是,我能拒绝吗?这是柳氏交代的差事,是他的分内工作。

我深吸一口气,小心地接过了那本册子和笔。

册子的封面是粗糙的宣纸,带着陈年的墨香和一丝他指尖的温度。

那温度透过纸张,灼烧着我的掌心。

“有劳二公子。”我低声道,迅速将手收回。

“分内之事。”他收回手。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些蚕箩,最后,落在了我方才观察的那条即将眠起的蚕上,停留了片刻。

“这条,快结茧了。”他忽然说。

我一怔,下意识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了点头:“是,桑婆婆说,就在这一两日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他低声吟道。

我猛地看向他,可他已经移开了目光,转身,面向书案,开始整理他带来的那些旧册子。

难道那句诗,真的只是他见景生情,随口一说。

之后的时间,他并未久留。

简单交代了几句记录的要点,比如食量增减、眠起时间、异常状况等,便拿着几卷旧册离开了。

自始至终,他没有再看我一眼。

我独自一人站在原地,许久许久。

从那一天起,这间蚕室,于我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逃离的避难所。

它变成了一个危险却又让我不由自主心生期盼的角落。

我知道,每过三日,他会来这里。

取走记录,留下新的空册。

我们之间,不会有多余的交谈,也不会有眼神的碰撞。

只有这通过笔墨进行的无人能懂的交流。

我开始无比认真地记录。

不仅仅记录蚕的成长,有时,会在记录的空隙,刻意用难以辨认的笔迹,写下一两个无关蚕事的字。

有时是一个“倦”字,有时是一个“冷”字,有时,只是无意识地反复描摹一个“池”字,然后又惊慌失措地用墨团狠狠涂掉。

我不知道他是否会看,是否能看懂这墨迹背后,我那蚕丝般细密绵长的思念。

而他留下的空册,我也开始仔细翻阅。

起初,上面只有崭新的空白。

但不知从第几次开始,我偶尔会在册子的某一页空白处,发现一两句看似随手写下的诗文。

有时是“夜来风雨声”,有时是“明月照积雪”,有时,只是一句孤零零的“天凉,添衣”。

笔迹是他的,清峻有力。

那些诗句,那些短句,像暗夜里彼此确认的灯语,无声无息。

我知道,他看到了。

看到了我那隐藏在记录之下的“丝”。

而他,也在用他的方式,回应着。

这发现,让我在无边的黑暗里,看到了一丝萤火般的光亮。

可这光亮,却照得前路更加分明,那是一条注定走向毁灭的绝路。

我们的“丝”,便是在这样绝望的境地里,靠着这无声的笔墨,艰难固执地吐露着。

如同这满室的春蚕,明知吐尽生命之丝后,便是死亡的归宿,却依旧义无反顾。

爱是作茧自缚。

而我,甘之如饴。

日子,在蚕食桑叶的沙沙声中,缓慢地流淌。

那些原本细如发丝的蚕蚁,经过几次蜕皮,已长成白白胖胖的模样,在箩筐里昂着头,不知疲倦地啃食着生命所需的养分。

它们通体逐渐变得晶莹,仿佛能看见内里即将倾泻而出的丝线。

我与顾玉池之间,那靠着一本本记录册维系的无言对话,也在悄然继续。

每一次他来取记录、放新册,都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我们恪守着礼教的界限,隔着至少五步的距离,他从不直视我,我也总是垂眸盯着地面。

交接册子时,指尖绝不会相碰。

然而,那空白的册页间,却成了我们唯一可以放纵灵魂喘息的原野。

我的记录愈发详尽,也愈发逾矩。

在“初眠醒,食量增”旁,我会用极细的笔锋,添上一句“夜雨敲窗,寒侵肌骨”。

在“体渐透明,将吐丝”后,我会忍不住写下“丝尽之日,可是归期?”。

有时,仅仅是反复抄写李商隐的《无题》诗,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遍遍描摹,直到墨迹晕染开,如同我心底化不开的愁绪。

而他留下的新册,空白处的批注也多了起来。

不再仅仅是诗句,有时会是一幅极简的墨竹,枝叶孤峭。

有时是一个代表安好的符箓。

有一次,在册子最后一页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两个极小却力透纸背的字:

“知否。”

知否?

我知否这思念的煎熬?

知否这无声呐喊的痛苦?

知否这步步惊心的处境?

知否这……他同样在承受的、不亚于我的绝望?

我的指尖抚过那两个字,泪水毫无预兆地滚落,滴在墨迹上,迅速荡开一小团湿痕。

我慌忙用袖子去擦,却越擦越模糊,如同我们晦暗不明的前路。

他知道。

他一直都知道。

蚕室角落里,堆积起一些无法用来缫丝的病蚕、弱蚕,以及它们吐出的杂乱无章的无效丝絮。

桑婆婆说,这些本是废弃之物,通常会丢弃。

看着那些丝絮,一个疯狂的念头在我心口滋生。

我向桑婆婆讨要了这些废物,又寻来一些晒干的、有宁神之效的柏壳和零陵香叶,偷偷捣成细末。

然后,在每个无人打扰的午后,我便坐在蚕室最里面的窗边,借着天光,开始做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我要为他绣一个香囊。

用的,是这些来自病弱蚕儿的丝絮。

我找来最细的绣针,将那些杂乱的丝线一点点理顺,捻成勉强可用的绣线。

丝质脆弱,极易断裂,刺绣的过程异常艰难,常常绣不上几针,线就崩断,前功尽弃。

手指很快被细针刺破,渗出细小的血珠,染在洁白的丝线上,留下点点褐色的印记。

我不在乎,甚至觉得,这带着我鲜血的丝线,才更能承载我此刻的心境。

香囊的样式,我选了最寻常的平安扣纹样,圆融,简单,不惹眼。

一针一线,都极其缓慢,极其用心。

每一针穿过去,都像是在穿透自己层层包裹的心。

每一针拉过来,都仿若能听见思念被拉扯的声响。

丝即思。

我将所有无法宣之于口的思念,所有刻骨铭心的痛楚,所有微不足道的期盼,都一针一线地,绣进了这个小小的香囊里。

这过程,本身就如同春蚕吐丝,明知无用,明知是作茧自缚,却依旧倾尽所有,耗尽心血。

这香囊,我不求能送到他手中,甚至不确定是否能最终完成。

我只是需要这样一个仪式,一个载体,来安放我这满溢的、快要要将我撑裂的“丝”。

这一日,又到了他该来取记录的日子。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色昏沉。

我刚刚将最新的记录册整理好,上面除了蚕事,我还鬼使神差地,用几乎看不见的笔迹,在角落画了一枚圆形的图案,像一枚……未完成的平安扣。

心,不受控制地有些紊乱。

既期盼那熟悉的脚步声,又恐惧那令人窒息的沉默相对。

脚步声如期而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沉闷。

他依旧站在门口,月白色的袍角被雨丝打湿,颜色深了一块。

他没有立刻进来,目光先是扫过室内,然后,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像往常一样,垂着头,将记录册拿起,准备递过去。

然而,他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等在门口接。

他迈步走了进来,径直走向书案。

我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手中的册子险些掉落。

他将带来的新册子放在书案上,然后转身,面向我。

距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近。

近得我能看清他眼底细微的血丝,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墨香中,夹杂着的雨水的潮气。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掌心向上,等待着我递过记录册。

我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将册子放入他的掌心。

这一次,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他故意,他的指尖,轻轻地,擦过了我的指腹。

我猛地缩回手,脸颊不受控制地烧了起来。

他也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自然,收回手,翻开了记录册。

蚕室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窗外绵密的雨声。

他低着头,一页页地翻看着。

当他的目光扫过我画下那枚平安扣图案的角落时,他的指尖,在纸页上停顿了一瞬。

就那么一瞬,快得让我误以为是错觉。

然后,他合上册子,抬眸看向我。

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立刻移开,而是直直地落在了我的脸上。

“蚕……快吐尽丝了。”他开口。

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又像是在暗示什么。

我怔怔地回望着他,一时忘了躲避,也忘了回应。

我能看到他瞳孔中自己仓皇失措的倒影。

“丝尽……成茧……”

我喃喃地接了下去,声音轻得像叹息,

“便是……困守一方,再无出路了。”

这话一出口,我便后悔了。

太过直白,太过危险。

他的眸色骤然深了下去,像骤然涌起的墨色云团。

他看着我,嘴唇微动,像是想说什么。

就在我以为他会说出什么石破天惊的话时,外面走廊忽然传来了脚步声和丫鬟隐约的说话声。

他猛地别开视线,后退一步,重新拉开了距离。

“记录无误,有劳……嫂嫂。”他垂下眼帘,拿起书案上的新册子,转身,快步离开了蚕室。

我独自站在原地,看着他消失的背影,听着他的脚步声混入雨声,渐渐远去。

我缓缓抬起手,看着自己的指尖。

心口的位置,又酸又胀。

他刚才,是想说什么?

那未出口的话语,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缠绕在我的心头,越收越紧,让我窒息。

我转过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连绵的雨幕。

雨水顺着窗台蜿蜒流下,像一道道止不住的眼泪。

目光落在窗台,那个我尚未完成的平安扣香囊上。

丝线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微弱的光泽。

春蚕到死丝方尽。

我们的“丝”,还在艰难地吐露着,在这令人绝望的雨天,在这无形的牢笼里。

明知前方是作茧自缚,是烈火焚身,却依旧,无法停止。

因为除了这无声的“丝”,我们一无所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