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如意站在厨房里,正研究着新吃食。
这几日,来铺面里吃饭的客人颇多,除了近日来最受欢迎的凉皮之外,先前那三鲜小馄饨和五香豆腐干,也都卖的极好,薄脆胡饼却是不卖了。
原先那些生客们,连着几日前来吃饭,都跟姜如意熟识了。一听说姜如意之前在州桥夜市上摆摊卖馄饨,脸上纷纷露出惋惜的模样。
“从前的时候,怎么没留意到姜小娘子的摊子呢?”
“我也常常去州桥夜市,若是早知道姜小娘子做的吃食这么好,我定天天晚上去吃。”
面对这些相见恨晚的客人们,姜如意皆是弯起眼睛笑笑,然后安慰说现在吃上也不晚。
再然后,就让阿芍端上一份腌渍的蜜煎果脯,说是自家新渍的,请客人们笑纳。
食客们听着姜如意话说的客气,又看一眼那蜜煎果脯,模样鲜亮个头儿又大,纷纷道一声感谢收下。
待吃过一颗,蜜煎那酸甜的滋味渗入味蕾中,皆惊喜的睁大了眼睛,直夸滋味极好。
姜如意听到这夸奖,笑笑转身回了柜台。
身旁的阿芍原本不明白,小娘子为何要送这蜜煎,等姜如意细细向她解释过才明白。
“这段时间来铺子里吃饭的,有一大半都是点的凉皮。这凉皮虽然味道好,咱们这里又是独一份,但毕竟里面搁蒜搁辣子,吃完之后嘴里的味道大些。”
“所以送些能清新口气的蜜煎,客人也吃的安心不是?”
阿芍听完姜如意的话,很是佩服的点点头:“还是小娘子想的周到,要是换成我,根本想不到这些。”
自从阿芍从慈幼局跟着姜如意来了汴京城,对小娘子的佩服与日俱增,不管自己说什么,阿芍都捧场的点头,觉得小娘子说什么都是对的。
姜如意看着她崇拜的眼神,忍不住笑了起来。
估摸着如今每月的流水,又伸手拍拍阿芍:“自从咱们租下这铺面之后,收入比原先增加了不少,等到了下个月,就给你涨工钱。”
阿芍一听说给自己涨工钱,先是高高兴兴的“哎”了一声,紧接着又说:“小娘子只给我涨一点点就行了,之前给的那些工钱,我一个人够花的,其余小娘子都存着。”
然后又感叹:“若不是小娘子带我来,我如今还在慈幼局里做饭呢。”
姜如意听着阿芍惆怅的语气,先是哭笑不得,同时想着她让自己存钱的话,心里又有些感动。
阿芍却伸手一指面前的案板,好奇问道:“小娘子不是说要研究新吃食吗,这是要做夹馅儿馒头吗?”
不怪阿芍这样问,眼前的案板上,除了面皮之外,还有一大碗豚肉馅和香蕈碎,可不都是做夹馅儿馒头用的材料?
回忆当初在慈幼局里,小娘子做的那豚肉馅夹馅儿馒头香的流油,实在是好吃极了。如今一想起来,阿芍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却见姜如意笑着摇了摇头:“今日却不是夹馅儿馒头,你看见那些糯米了没有,咱们今天做糯米烧卖。”
阿芍惊奇的睁大了眼睛:“小娘子,烧卖是什么?”
姜如意简单跟她解释道:“就是将糯米和豚肉做馅,包在面皮里面,上面用拇指和食指拢住,却不封口,跟夹馅儿馒头虽然很像,但吃起来口感却大不相同。”
阿芍听了更惊讶了:“小娘子,糯米也能做馅儿吗?”
姜如意见阿芍好奇,索性让她在一旁看着,自己往锅里倒了些油,开始炒馅。
她先将豚肉馅倒入锅里,随着锅内油温升高,豚肉被油煎着发出滋啦响声,渐渐的,豚肉中的油脂自馅中渗了出来,一股肉香从锅中传出。
等将豚肉馅炒至焦黄色,锅中已经渗出不少油脂,再将温水泡发过的香蕈碎倒入锅里。
只听“滋啦”一声,锅里爆开一小串油花,锅里那透明的油脂同香蕈碎混合,渐渐浸入到香蕈里面,两种食材味道交织在一起。
待着馅料炒好,糯米也蒸好了。姜如意又将糯米同肉馅混合均匀,然后搓成一个个圆球,包入擀好的面皮中。
这面皮十分有讲究,皮薄而不平,四周如同花边模样。
姜如意用虎口将烧卖上半部分收紧,顶部却不封口,小小一只摆在蒸笼中,当真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
阿芍瞧着蒸锅里那包好的糯米烧卖,只觉得光模样就十分好看,还未吃上,口中就先夸道:“小娘子,这烧卖的模样也太好看了,面皮上怎得还有花边,瞧着真的跟花似的?”
姜如意听了笑笑,向阿芍说道:“当真讲究的面皮,四面都要擀成荷叶边,那才真叫好看呢。”
至于自己擀出来这个,只是有几分相似罢了。
阿芍摇摇头:“小娘子已经擀的很好了,我从前都没见过呢。”
姜如意听着阿芍这话,倒也跟着笑笑。她这烧卖皮虽然擀的不好,但胜在别人没见过不是?
她一边想着,一边将这些包好的烧卖上锅蒸了,不到中午,姜如意和阿芍就吃上了这刚出锅的糯米烧卖。
姜如意先将一个烧卖拿在手里看看,外表皮子薄透,馅料色泽油亮,看上去相当不错。
待咬了一口,外面的面皮薄而有韧劲,内里的馅料口感软糯,里面的糯米吸饱了豚肉的油脂,混合着香蕈的鲜美,吃在嘴里鲜香软糯,滋味十分不错。
阿芍嘴里不住的吹着热气,一连吃了好几个,边吃边连连点头:“真好吃。小娘子说的对,这味道果然跟夹馅儿馒头不一样,吃起来又鲜又香糯,同样都是豚肉和面做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姜如意低头瞧一眼被阿芍吃掉大半笼的烧卖,嘱咐她吃慢点当心噎着。想到今早上有新熬的绿豆汤,放到这会儿,温度刚刚好能入口。
姜如意起身给她盛了一碗,走回来放到桌上。
中午的时候,这糯米烧卖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不少食客的欢迎。
一见到柜台上摆着的那带花边的糯米烧卖,不少客人都抢着要上一笼,然后好奇的拿起来一个尝尝。
等尝过了味道之后,客人忍不住夸道:“小娘子做的这烧卖,口感丰腴而不油腻,滋味鲜香又有嚼劲,当真是好吃极了。”
听着客人这押韵的夸赞声,姜如意忍不住夸一句客人好文采。
那客人被眼前笑眯眯的,模样端秀的小娘子一夸,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心里面却十分高兴。
又有客人对着阿芍感叹:“这烧卖的面皮,怎么能做成花边形的呢?还有当中那露出来的馅料,当真如同花蕊一样。”
阿芍听了点点头:“可不是吗?我们小娘子的手艺,那是别处找也找不到的。”
那客人听了,很赞同的说的确是如此。
姜小娘子做的吃食,从三鲜小馄饨到那爽口的凉皮,再到这糯米烧卖,哪样不是汴京城里独一份儿的?
听着客人们捧场,姜如意少不得谦虚的笑笑,又一一谢过。
因着新上的糯米烧卖十分受欢迎,姜如意又琢磨着新添了水晶饺子、三鲜蒸饼和麦饭等面食,饮品就暂定紫苏饮子和解暑的绿豆汤。
同时,又有凉拌豆芽、清炒波棱菜等几样小菜,并之前卖的五香豆腐干,也算是齐全了。
等定下了这些吃食,姜如意发现如今卖的样数过多,若是像从前一样跟客人介绍,实在是有些麻烦。
她想了个主意,趁中午这一波客人吃完饭离开,姜如意取了纸笔开始写字。
这一世在慈幼局中长大,虽然艰难些,但裴局长闲暇时候,会教孩子们认字写字。况她穿越进了原主的身体,本就有些幼童启蒙的功底在,所以这字写的倒也不难看。
姜如意想到原主的父母,从小便愿意下工夫教幼女执笔,想来对幼女是极为疼爱的。
谁又能想到,这样一对有拳拳之心的父母,却因为一桩案子双双丧生呢?
姜如意看一眼手中握着的笔杆,轻叹了一口气。
阿芍看着柜台后面,正拿毛笔叹气的姜如意,好奇问道:“小娘子这是在写菜名吗?”
姜如意将思绪收回,从柜台上抬起头来,朝着阿芍点点头说道:“等这些字写好了,就拿去找工匠做成菜牌,挂在隔壁那面墙上。”
“哎。”
阿芍点点头应了,又好奇的看了一眼小娘子。她怎么觉得,方才小娘子写字的时候,看上去一副很有心事的样子呢?
姜如意被阿芍这么一打断,方才那抹感慨倒是迅速消失无踪了。
等将这几样菜名都写完,她又朝柜台右边,空着的地方看了看。因为展示糯米烧卖的效果不错,姜如意打算专门留出块地方来,用来向客人展示吃食。
阿芍听着姜如意的嘱咐,都点点头全部记下来,拿上银钱,出门去找工匠。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银钱给的足的原因,才隔了两日,工匠就将做好的菜牌送了过来。
样式按照姜如意的要求,做工精细不说,还在原本要求的数量上,多做了几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生意兴隆、糯米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