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矛头皆指向住在城西安平巷的百姓。
一想到这几年来他们就没安生过,现下又害得太守被关押起来,杨涌决定到安平巷看一眼,看看能不能找出带头挑事的人。
他要把此事的原委弄个清清楚楚。
此时,布衣老者推了推自家孙子,“小谷,待会你跟着你杨叔一块过去。那边不太安生,两个人去还能有个照应。”
杨涌也不推辞,让管家给自己和那名叫小谷的青年男子拾掇一番后,便动身去了安平巷。
安平巷是后来建的。
当年,大量流民涌进了水城,他们饿得面黄肌瘦,小儿与老者饿得大都只剩下了一把骨头。更有甚至,饿极了直接当街抢食。
同时书信一封,让人快马加鞭呈递到皇城。
朝廷收到书信后,便加急派人往了水城运送粮食。
谁知在半道上,粮食便被北上的流民洗劫一空。
因了水城地处偏僻,从北凤城到了水城一来一回至少一个月,等赈灾粮运到了水城,那群流民恐饿死了。
王茂竹当机立断,开仓赈粮,并着手向其他州县借粮。
可直到了水城粮仓里的粮都吃得差不多了,其他州县也不愿意借粮给王茂竹。
恰巧那时,杨涌找上他,想要同他谈笔生意。
与此同时,上面来信说让他三个月内上贡五千两。
一边是等不及吃饭的大量流民,一边是上面要的大量银两。
两边都要顾。
最后王茂竹铤而走险,决定在了水城重新建民窑。
他需要足够多的银两,所以他答应了杨涌的合作。
他将手头上烧好的青瓷盏交与杨涌,由他去踏一踏与周边各国的商道。
两个月后,杨涌果然没有辜负他的信任,赚到了他们约定的一千两。
那时,民窑已经建成。
同时,他用府上的银钱从粮商那购买了粮食,再加上朝廷运来的赈灾粮,流民度过了此次粮荒。
后来,他雇佣了那群流民,教他们烧瓷。
再后来,在他们共同努力下,他们在了水城的西面建了安平巷。
至此,那批流民便在安平巷安了家。
可始终有人心有不甘,他们觉得自己在了水城安了家,找到了活计,那么也该有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可了水城地处偏壤,又多山石地,整体是人多地少的局面。
他们认为王茂竹虽然嘴上说着他们也是了水城的一民,可实际上从心底就瞧不起他们,教他们做的瓷器都是最简单的,什么青瓷盏,什么青瓷瓶从来不交给他们烧制。
安平巷民怨四起。
还未等王茂竹了解清楚,有人竟胆大地与城外匪徒勾结,绑架了一富户家的小儿,张口就要五千两白银,还要求将了水城一半的土地分与他们种植。
王茂竹二话不说,掏出家底,带着府兵来到与匪徒约定的地方。
最后是王茂竹以身涉险,救下了富户小儿。
那伙匪徒,除了后来加入的了水城百姓外,在带着银两逃亡的路上,被府兵埋伏射杀,未留活口。
至于那些参加绑架的百姓,皆被王茂竹逐出了了水城。
此后,王茂竹从安平巷挑出了几个烧瓷好手,渐渐把烧瓷手艺传给他们。
至此,百姓才意识到王茂竹的用意。
烧瓷并非一项轻快活计,而烧出一只好的青瓷盏更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与打磨。
非常人不能入门。
此后,安平巷的百姓脚踏实地,开始好好过起自己的日子来。
之后的几年里,安平巷的百姓发自内心地融入了了水城,成为了水城真正的一员。
谁知,朝廷派人下来的一个月前。
安平巷出了事。
那夜,安平巷的小夏顶着滂沱大雨,一脸焦急地敲着太守府的大门。
而王茂竹应好友之约,去了城外寒烟寺,还未归来。
小夏本在民窑当值,谁知安平巷里的几个烧瓷老匠非要开窑烧瓷,还说是太守授意的。
小夏心有疑惑,却还是让他们进去了。
可没多会儿,大雨倾瓢而下。
紧接着,有无数道银色闪电划过天际,划破了茫茫雨幕。
而后,一阵雷声轰鸣,伴随着一阵轰隆声,小夏顿时醒了过来。
等他提着灯笼,起身检查窑洞时,窑洞已然坍塌,雨水不断冲刷着破碎的砖瓦,又隐隐混着血水,肆意流淌着。
小夏双腿一软,灯笼瞬时摔落在地。
紧接着他拔腿朝太守府跑去。
府里管家见状,连忙叫上衙差去救人。
同时派人到寒烟寺通知太守王茂竹。
等王茂竹赶到时,衙差们从破碎的砖瓦下抬出了几具被砸的面目全非的尸体。
经过判断,正是那几名烧瓷老匠的。
入夜时,王茂竹曾经嘱托过他们,当夜有大雨,不宜烧瓷。
可安平巷竟有人见过王茂竹身边的侍卫到这几户老匠的家里,说是奉了太守的命,前来告知他们有一批青瓷盏急需烧制出来。
故而他们冒着大雨开窑烧瓷。
这才有了这场悲剧。
可等王茂竹派人去提那名侍卫问话时,那名传话侍卫早已不知所踪。
虽有好友作证,可那几名受害者的家人始终认为是王茂竹害死了他们。
同时他们还在城内大肆宣扬王茂竹是个枉顾人命的黑心太守。
这时,城外来了个书生,书生听到王茂竹的“罪行”,为此愤愤不平。
于是他收集了相关证据,并让那几名死者的家人按了血手印。
他则带着血手印去皇城告御状。
对王茂竹来说,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
书生张素还未踏出了水城,便被阳生抓进了大牢。
严刑逼供一番后,张素这才愿意交出那方写有王茂竹“罪行”的麻布。
却没想到,派去的十几个人竟被一个柔弱书生耍得团团转,还让他逃了。
杨涌从安平巷的一个老者口中,终于得知事件的始末。
整个案子荒唐中带着多处漏洞。
明明王茂竹已经当众承诺会查明真相,还死者公道,是谁又教唆他们说了那些话?
这背后一定有人推波助澜。
案子的突破口就在那个传话的侍卫,不管想尽什么办法,哪怕大海里捞针,他也要把人给找出来。
但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他必须要找帮手。
这时,跟着杨涌的小谷提了一个人。
那人最近在江湖上声名大噪,是个一等一的断案好手,传闻还说是当年断狱神捕的嫡传弟子。
没错,小谷提到的人便是叶泽兰。
而叶泽兰本人此时正在了水城。
前几日,叶泽兰等人在羊关峰勘察地形,几人爬到山腰上后,遇见一只白狐,白狐一路引着他们钻进了一座山洞。
山洞之下,叶泽兰同方五手发现了大量尸骨,还有一具顺着溪流恰巧飘到他们跟前的尸体。
翌日,叶泽兰找到周边各州县官府,询问失踪人口情况。
最后汇总出来的结果,让叶泽兰他们感到毛骨悚然,这几年来,以西州城为中心,辐射到的各州县都有人口失踪的情况,每年几乎报案十多起,最后能找回来的寥寥无几。
但因他们在崖底发现的尸骨大都化成白骨,几乎无法辨别身份,所以他们只能把线索放到那具较为完好的新鲜尸体上。
各州县很快张贴了寻人布告,好在老天不负有心人,有人曾在西州城的聚宝楼看见此人。
叶泽兰最终从聚宝楼掌柜口中得知,男子叫王五,来自了水城,身上带着一大笔银钱,在聚宝楼里输了大半后,愤愤离开了,后来就不知去向。
按照聚宝楼掌柜提供的线索,叶泽兰和方五手快马加鞭来到了水城,直奔太守府。
谁知,二人刚进了水城,就听到太守王茂竹被关押的消息。
二人觉得与其盲目打探王五此人,倒还不如先去太守府,看看有没有王五的户籍册,这样效率更高。
这边,叶泽兰和方五手前脚赶到太守府。
富绅杨涌他们后脚也到了太守府。
而另一边,一位胖胖妇人搀着一位老人也到了太守府,是为报案而来。
真真是凑了巧。
他们找的人是同一个人,也就是王五。
一盏茶后,三方聚于杨府厅堂。
他们从胖胖妇人那得知,就在一个多月前,王茂竹身边的阳先生曾找到王五。
没几日,王五给了妇人一笔钱,说是太守让他出趟远门去办事,拜托她帮忙照顾年迈的祖母。
王五离开时并未说明归期,也未交代具体是去办什么公事,只是给了老人留了一笔不少的银钱,让老人家不必为他担心。
由此推断,很有可能是阳生假借王茂竹之口,让他传话给那几名老匠,让冒雨开窑,目的就是为了闹出人命,再栽赃给王茂竹。
阳生必然给了王五一大笔银子,而王五怕自己被灭口,便寻了机会到外地躲些日子。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王五到了西州城,却不知什么原因被人杀害,抛尸崖底。
有可能是阳生派人灭口的,也有可能跟白骨案的幕后者有关。
不管是哪种情况,阳生此人怀有异心,他潜伏在王茂竹身边或有其他目的。
说不定王太守被关押一案也跟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