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 第6章 风起梁山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第6章 风起梁山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0:13:07 来源:文学城

曾头市大捷的余波,在梁山泊持续荡漾。庆功的筵席连着摆了三日,酒肉的香气混杂着豪迈的喧哗,几乎要将聚义厅的屋顶掀翻。宋清依旧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脱了所有的宴饮,独自待在藏书楼或他那临水的角落。

然而,他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种彻底的“透明”。

尽管他极力淡化自己的作用,但“奇袭曾头市”的首倡之功,如同一个鲜明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梁山众头领的心中。再见到他时,那些曾经漠视或带着轻蔑的目光,如今都变得复杂起来。有好奇,有探究,有感激,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就连最莽直的李逵,路上撞见他,也会咧开大嘴,粗声粗气地喊一声“宋清兄弟”,虽然依旧说不出什么漂亮话,但那态度已然是平等相交,甚至带上了几分对“有本事的人”的天然敬重。

阮小七则在一个黄昏,提着一坛酒找到了在水边静坐的宋清。

“四郎兄弟,”他将酒坛往宋清身边一放,自己先灌了一口,抹了把嘴,脸上带着些许不自在,“前次……是俺老七说话不过脑子,你别往心里去。”

他指的是晁盖出征前,他附和刘唐说宋清“不懂打仗”那事。

宋清看了他一眼,没有接酒,只是淡淡道:“七哥言重了,本就事实。”

阮小七被他这软钉子碰得有些尴尬,嘿嘿干笑两声:“不管怎么说,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的法子,不知要多死多少弟兄,俺大哥二哥怕是也……”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只是重重拍了拍酒坛,“这酒,你得喝!”

宋清沉默片刻,终是接过酒坛,仰头喝了一小口。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带来一种陌生的暖意。他看着阮小七如释重负的笑容,心中那冰封的角落,似乎又融化了一小块。

这种变化,宋江自然看在眼里。他心中既为弟弟显露的才能感到欣慰,又为那份愈发明显的疏离感到不安。他几次试图再与宋清深谈,却总被对方不软不硬地挡回。宋清像一只骤然亮出爪牙后又迅速缩回壳内的蜗牛,将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

这一日,山寨再次议事,议题是关于梁山泊未来的发展方向。曾头市虽破,但梁山的名声愈发响亮,前来投奔的好汉和周边寻求“庇护”的庄院也越来越多,钱粮、建制、律法,千头万绪,亟待理清。

聚义厅内吵吵嚷嚷,如同市集。

有主张继续扩张,攻城略地的;有认为当稳固根基,操练兵马,以图将来的;甚至还有心思活络的,私下议论着“招安”的可能性,虽然声音极小,但在宋清听来,却格外刺耳。

宋江坐在主位,听着众人的议论,时而颔首,时而蹙眉。吴用则摇着羽扇,不时补充几句,将各种意见归纳梳理。

宋清坐在他的老位置,冷眼旁观。他知道,这是梁山从一个单纯的土匪山寨向一个半割据政权转变的关键节点。许多日后导致悲剧的种子,或许就在这一次次的争吵和决议中埋下。

他本不想再开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已经引起了足够的注意,不该再引人注目。

但当他听到有人提议,为了筹措军饷,可加大对周边富户的“借粮”力度,甚至暗示可对一些不太“听话”的庄子进行“惩戒”时,他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短期内或许能缓解压力,长期来看,只会让梁山失去民心,成为真正的流寇,彻底断绝其他退路。

而宋江,似乎对此提议并未明确反对,只是在权衡。

宋清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击着。他想起这一路走来,看到的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那些被战火波及的村落。梁山好汉们快意恩仇,可曾想过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就在那人说得口沫横飞,几个激进的头领纷纷附和之时,宋清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嘈杂:

“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焚林而田,明年无兽。”

话音落下,厅内为之一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过来。就连宋江和吴用,也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他们讨论的是实实在在的钱粮问题,宋清却突然掉起了书袋?

那提议加大“借粮”力度的头领,是“锦毛虎”燕顺,他愣了一下,随即有些不悦:“宋清兄弟,你这话是何意?咱们梁山兄弟要吃饭,要养兵,不去找那些为富不仁的富户‘借’,难道去喝西北风?”

宋清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燕顺,又扫过宋江和吴用,缓缓道:“我的意思是,与其涸泽而渔,惹得天怒人怨,不如另辟蹊径,谋求长远。”

“长远?如何长远?”吴用适时开口,眼中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他发现,这位宋四郎每次开口,总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

“山寨如今规模日盛,仅靠劫掠与‘借粮’,已非长久之计。”宋清条理清晰地说道,仿佛早已思考过无数遍,“我们可以效仿古之屯田。梁山泊水域广阔,周边亦有大量无主荒地。可抽调部分闲散人力,兴修水利,垦殖荒地,种植稻麦果蔬,亦可利用水泊,发展渔猎。如此,不出两年,山寨粮草便可部分自给,减轻对外依赖。”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外,山寨如今名声在外,往来商旅渐多。可在山下合适地点,设立一处固定的市集,由山寨提供庇护,抽取少量税金,鼓励四方商贾前来交易。我们产出多余的粮食、渔获、甚至匠作坊制作的兵器甲胄(劣质或淘汰的),亦可在此交易,换取其他必需之物。此所谓,‘通商惠工’。”

“最后,”宋清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冽,“律法。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今山寨人员庞杂,若仍依仗旧日江湖义气行事,难免有处事不公、恃强凌弱之事发生。需设立明确律条,无论是头领还是士卒,皆需遵守。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方能令行禁止,凝聚人心。”

一番话说完,聚义厅内鸦雀无声。

屯田?市集?律法?

这些词汇,对于大多数习惯了打打杀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汉们来说,太过陌生,甚至有些……“掉价”。这哪里还是快意恩仇的绿林山寨?简直像是在经营一个王朝的雏形!

燕顺首先嗤笑起来:“宋清兄弟,你说得轻巧!让兄弟们去种地?去和那些奸商打交道?还要立什么劳什子规矩?这岂不是束缚住了手脚!咱们梁山好汉,讲究的是逍遥快活!”

不少人也纷纷点头附和,觉得宋清的想法太过“迂腐”。

然而,宋江和吴用的脸色却变得无比凝重。

他们不同于那些只知厮杀的莽汉,作为梁山的掌舵者,他们更能体会到宋清这番话的分量!这几乎是给梁山指出了一条从流寇转向根基稳固的势力的康庄大道!

粮草自给,便能掌握主动权,不再受制于人!

设立市集,不仅能增加收入,更能打通与外界的信息、物资通道,意义非凡!

明确律法,更是凝聚人心、建立秩序的不二法门!

吴用深吸一口气,看向宋清的目光已经带上了毫不掩饰的惊叹,甚至是一丝敬畏。此子之才,绝非池中之物!他之前那“奇袭曾头市”的计谋,或许还能说是灵光一现,但今日这番关于“根基”的论述,则展现出了极其深远的目光和缜密的思维!

宋江的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看着台下那个清瘦孤傲的身影,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这个弟弟,胸中藏着的是经天纬地之才,是安邦定国之策!这绝非什么“多看杂书”能解释的!

“四郎……”宋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激动,“你……你这些想法,从何而来?”

宋清迎上他震惊的目光,神色依旧平淡,甚至带着点被打断的不耐:“书上看的,自己想的。若觉得无用,便当我没说。”

又是这套说辞!

但这一次,没人再敢轻易嗤笑。

宋江与吴用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不!”宋江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四郎所言,高瞻远瞩,乃是我梁山立身安命之根本!屯田、通商、立法,三件事,必须即刻着手去办!吴学究,此事由你总揽,裴宣、蒋敬等兄弟协助,尽快拿出详细章程!”

“是!”吴用肃然领命。

决议已下,尽管仍有部分头领面露不解,但宋江的权威无人敢挑战。

议事结束后,众人心思各异地散去。宋清依旧是第一个离开的。

他走出聚义厅,感受到背后那些凝聚在他身上的、无比复杂的目光。有敬佩,有疑惑,有热切,也有……深深的忌惮。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也无法完全隐藏自己了。

他抬头望向梁山泊辽阔的天空,水汽氤氲,风云渐起。

青萍之末,微风已聚。

而他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轻轻扇动的翅膀,终于开始在这水泊梁山,卷起属于自己的风浪。

这风将吹向何方,是福是祸,他不知。

但他知道,他已无法回头,也不想回头。

棋局,已然铺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