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 第17章 无声的惊雷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第17章 无声的惊雷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0:13:07 来源:文学城

饮鹿山庄的雪梅之宴,在数日的喧闹后终于落下帷幕。梁山队伍满载着柴进的馈赠与江湖朋友的赞誉,踏上了归途。相较于来时的张扬,归程的气氛略显沉闷,连最闹腾的李逵也因连日豪饮而显得有些蔫头耷脑。

宋清依旧蜷缩在马车里,厚重的车帘隔绝了外界的风寒,也隔绝了大部分窥探的视线。他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断回放着与柴进在梅林中的那场对话,以及宴席间捕捉到的各种零碎信息。朝廷对王庆用兵的意图已明,对梁山的态度暧昧中带着杀机,这一切都像不断收紧的绞索,提醒着他时间的紧迫。

队伍行至梁山泊地界时,已是腊月二十几,年关将近的气息愈发浓郁。水泊边缘的屯田区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片静谧。然而,当队伍绕过一片枯芦苇荡,即将抵达金沙滩码头时,前方探路的斥候却飞马回报,带来了一个令人错愕的消息。

“报——!公明哥哥,各位头领!前方……前方聚集了大批百姓,黑压压一片,怕是有上千人,跪在雪地里,堵住了去路!”斥候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惶。

“百姓?”卢俊义眉头紧锁,勒住马缰,“可知所为何事?”

“看情形,不像作乱……他们,他们打着万民伞,捧着香炉,口口声声要……要叩谢梁山宋公明爷爷和诸位头领的活命之恩!”斥候的语气更加古怪。

活命之恩?众人面面相觑,皆是一头雾水。梁山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行事多以劫富济贫、对抗官府为主,何时曾对普通百姓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活命之恩”?

宋江心中更是惊疑不定,他催马向前,众头领紧随其后。宋清也撩开车帘,向外望去。

只见金沙滩前的空地上,果然黑压压地跪满了人。男女老幼皆有,衣衫大多褴褛,面有菜色,显然多是贫苦百姓。他们手中并无兵器,只有些简陋的万民伞和冒着青烟的香炉。为首的是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却依旧虔诚地跪在雪地里。

见到梁山大队人马归来,尤其是认出当先的宋江,人群中顿时发出一阵压抑的激动呜咽,随即,在几个老者的带领下,上千人齐刷刷地叩下头去,声音混杂着哭腔,在寒冷的空气中汇成一片悲戚而恳切的浪潮:

“青天大老爷!宋公明爷爷!活命之恩呐——!”

“多谢梁山好汉仗义!救了俺们全村老小的性命!”

“给恩公们磕头了!”

这突如其来的场面,让见惯了刀光剑影的梁山好汉们也愣住了。宋江连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亲手搀扶起为首的老者,连声道:“老人家,快快请起!诸位乡亲,都请起来!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宋江与梁山众兄弟,何时对乡亲们有此大恩?”

那老者被宋江扶起,激动得老泪纵横,抓着宋江的手哽咽道:“宋头领!您……您不记得了?前些时日,东平府被破之前,是不是有位骑着快马、蒙着面的义士,到俺们小王庄报信,说官府可能要强行征粮,让俺们赶紧收拾细软,躲进山里?”

宋江一怔,看向身旁的吴用,吴用也是茫然摇头。破东平府前,他们何曾派过人去通知百姓?

那老者继续道:“起初俺们也不信!可那义士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说……还说城里董平将军要……要那啥,城里可能会乱,待在城外也不安全。俺们半信半疑,但想着宁可信其有,就都躲进了后山。结果……结果没两天,东平府就真的破了!官军溃败,乱兵四出抢掠,隔壁几个没走的庄子,都被祸害得不轻,死了好多人!就俺们庄子,因为提前躲了,全庄老小几百口,一个都没伤着!后来俺们打听,才知道是梁山好汉破了城,定然是梁山的好汉心善,提前派人来救俺们的啊!”

老者说完,又要跪下,被他身后的百姓也跟着又要叩头,口中感恩戴德之声不绝。

宋江心中巨震!他瞬间明白了!这绝非他和吴用的安排!破城在即,他们想的只是如何破城、如何收降董平,哪里会顾及到城外百姓的死活?甚至,乱兵劫掠,在某些层面上,还能削弱官府威信,某种程度上对梁山有利!

那么,这个提前通知百姓避祸的“蒙面义士”是谁?

一个名字几乎瞬间跃入宋江的脑海,连同那夜在木屋中宋清冰冷而决绝的眼神,以及他关于“避免不必要杀孽”的言论!

是他!只能是宋清!

宋江猛地回头,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投向那辆安静的马车。车帘已经放下,隔绝了内外,仿佛里面的人对外界的一切毫不知情。

不仅仅是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等心思缜密的头领,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那辆马车。联系到宋清在东昌、东平之战中那些“恰到好处”的提醒,以及他平日深居简出、行踪诡秘的作风,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吴用手中的羽扇停滞在空中,眼神复杂难明。他自诩算无遗策,却从未想过在破城之余,去顾及那些蝼蚁般的百姓生死。而宋清,这个他一直有些看不透的年轻人,不仅想到了,而且悄无声息地做到了!此举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地救了数百条性命,更为梁山赢得了这沉甸甸的“万民感激”!

这份心思,这份手段,这份……隐藏在清冷外表下的悲悯与狠辣(对敌人狠,对己方和百姓则……),让吴用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卢俊义看着那些感激涕零的百姓,又看了看那辆马车,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出身富贵,见过民生多艰,但也从未将普通百姓的生死如此放在心上。宋清此举,无疑展现了另一种层面的“义”,一种超越江湖草莽、近乎“仁政”的胸怀。

林冲沉默着,他想起了自己家破人亡的惨剧,若当初有人能如此警示、庇护……他看向马车的目光,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而如李逵、董平这等粗豪之辈,虽一时还想不明白关窍,但见到这许多百姓真心实意地叩谢梁山,只觉得脸上有光,胸中豪气顿生,哇呀呀地叫着让乡亲们快起来,莫要冻坏了。

宋江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挤出和煦感动的笑容,亲自安抚众百姓,言道“替天行道,分所应当”,又命人取来些粮食布匹分发给这些显然生活困苦的乡民,好言劝慰他们归家。

好不容易送走了千恩万谢的百姓,队伍重新启程,气氛却变得无比诡异。没有人说话,但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或惊或疑,或敬或畏,都似有似无地萦绕在那辆马车上。

回到山寨,消息早已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 “宋四郎暗中派人救护百姓,免遭兵祸”的事迹,在底层喽啰和大小头目之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相比于高高在上的大头领们,这些出身底层的人,更能体会乱世中百姓的凄惨与无助,宋清此举,无疑赢得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好感与尊敬。再加上之前他献策减少伤亡、推动屯田市集等举动,一个不同于宋江“及时雨”的、更为内敛却切实关怀弟兄与百姓的“四爷”形象,悄然在许多人心中树立起来。

这一切,宋清都置若罔闻。他回到那间木屋,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他坐在桌前,看着油灯跳动的火苗,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并不在意那些虚名,也不在乎宋江和吴用等人会如何猜忌。他做这件事,初衷很简单,仅仅是因为“不能见死不救”。那些百姓是无辜的,他既然有能力预知到危险,就无法坐视他们被卷入战火,惨遭屠戮。

这或许会给他带来麻烦,但他不后悔。

只是,经此一事,他再想完全隐藏在幕后,恐怕是难了。宋江和吴用,必然会对他投以更多的关注,甚至是……防备。

“看来,得加快速度了……”宋清低声自语,目光落在了那张写满名字的皮纸上。柴进这条线已经初步建立,接下来,需要在内部,也物色和培养一些能够信任、能够在未来执行他某些隐秘计划的人了。

白胜可用,但层次太低,能力有限。

戴宗?他忠于宋江,难以动摇。

燕青?此人聪明机变,对卢俊义忠心耿耿,或许可以借卢俊义的关系,间接施加一些影响?

还有谁?

他的手指在几个名字上缓缓划过,脑中飞速运转,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窗外,夜色渐浓。梁山泊迎来了它最鼎盛时期的又一个夜晚,灯火通明,人声隐约。但在那间不起眼的木屋里,一场更深、更暗的布局,正在无声无息地加速推进。

那雪地中百姓的叩谢,如同一记无声的惊雷,炸响在梁山泊的上空,不仅昭示了宋清隐藏的实力与心性,更预示着这盘暗夜之棋,即将进入更加错综复杂、步步惊心的中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