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黛玉带着菜刀闯江湖 > 第5章 第 5 章

[红楼]黛玉带着菜刀闯江湖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当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00:37:50 来源:文学城

堂外百姓谁也没想到这案子竟会牵扯到汪家。

这个扬州城最大的纳税大户,不仅掌握着独家盐田经营权,其产业更遍布全城衣食住行。扬州不少的商贾都与汪家有过生意往来。

刘知府此刻还真是坐立不安。原本审理林家内务已让他头疼不已,如今又扯出汪家这尊大佛,此案已然牵扯到朝廷经济命脉。

他只觉得三月春风刺骨寒,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此刻他只恨自己为何要当这个扬州知府。

在百姓灼灼目光下,汪寿被带上了公堂。

这位汪家大总管果然老练,面对指控面不改色,反而发出轻蔑的冷笑:

“知府大人明鉴,这分明是挟怨诬告!上月盐引重新分配,林二爷未能如愿,便对汪家怀恨在心。如今事情败露,就想拉汪家垫背,这等挟怨诬告的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堂外百姓闻言,又陷入新的疑虑。

盐引分配向来是块肥肉,若真因此结怨,倒也不是不可能。

刘知府握着惊堂木的手微微发抖。一边是朝廷命官,一边是纳税大户,这场官司无论怎么判,都注定要掀起惊涛骇浪。

汪寿阴鸷的目光扫过黛玉:“林姑娘,你一介深闺女子,这些所谓的‘密信’从何而来?莫非是你林家内部倾轧,做局陷害亲族,再嫁祸于我汪家,想一举两得?”

这番颠倒黑水的言论极为恶毒,不仅撇清自己,还将黛玉置于家族内斗阴谋的尴尬境地。

一些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开始窃窃私语,看向黛玉的目光又带上了几分怀疑。

刘知府也微微蹙眉,场面一再陷入僵局。

林二爷见汪寿三言两语就扭转了局势,不由暗叹自己方才的失态。若是能像这老狐狸般沉着,何至于被个小丫头拿捏?

汪寿瞥见林二爷钦佩的眼神,心中冷笑。

虽然痛恨这蠢材出卖自己,但好在凭着多年历练,总算稳住了局面。

这小妮子终究年轻,经不住大风浪,今日就当给她个教训。

他嘴角刚泛起得意之色,却见黛玉毫无惧色,澎湃之声响彻公堂:“汪大总管既说此信是伪造,意在污蔑我林家内斗。那么——”

她高高举起其中一封密信,将信纸末尾的朱红印记清晰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信末加盖的‘清风明月’私印,又作何解释?莫非我不仅能模仿您的笔迹,连您这从不离身、用于核验汪家核心账目的私印,也能一并仿造得天衣无缝?此印之真伪,扬州盐业行内见过者自有公论!私印在此,便是你汪寿与此信、与此谋害朝廷命官之罪脱不开干系的铁证!人证或可收买,笔迹或可模仿,但这方代表你汪大总管权柄的私印,你要如何抵赖?”

这一问,石破天惊!

汪寿脸上的从容瞬间碎裂,瞳孔猛缩,下意识地摸向自己的袖袋。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对方拿到的不是抄录的副本,而是能直接指向他本人的实物印鉴。

“不能乱,不能乱”他在心中默念,强撑着笑道:“林姑娘说得不错,不过……老夫的私印前些日子不慎遗失,想必是被有心人盗去利用了。”

这番说辞连三岁孩童都难以取信。堂下顿时嘘声四起,谁家丢了如此重要的印鉴会不报官?偏偏在事发后才说遗失,分明是心虚!

黛玉按住起伏的胸膛,深吸一口气:“既然汪大总管坚持,那就请证人上堂,看您还要如何狡辩。”

汪寿冷笑:“林姑娘刚才不是说了么——人证也可收买。”

林二爷闻言,眼中重新燃起希望。

黛玉不卑不亢地转向堂上:“知府大人明鉴,是否传唤证人,该由大人定夺。”

在百姓一声声对质的呼声中,刘知府重重拍下惊堂木:“传证人!”

保和堂学徒哆嗦着述说着汪家接走刘大夫的经过;一位曾被汪家排挤的老账房更是慷慨激昂:“这‘清风明月’印确是汪大总管私章,老夫曾多次见其用于密件!”

人证物证环环相扣,形成铁证如山!

万寿还想强行抵赖这些人都是林家姑娘收买之时,堂外围观的人群中,压抑已久的愤怒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青天大老爷!小民也有冤要诉!”

一个穿着粗布衣裳、面黄肌瘦的中年汉子挤出人群,扑通一声跪在堂外,“小人原是城西‘李记’酱园的李三!我家祖传的制酱手艺,就因不肯将秘方白送给汪家,便被他们诬陷酱料吃坏了人,砸了铺子,断了生计!我爹……我爹就是活活气死的啊!”

这第一声哭诉,如同堤坝上裂开的第一道缝隙。

紧接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泪流满面地哭喊起来:“还有我男人!他本是汪家盐行的运工,就因看不惯管事克扣工钱,顶撞了几句,当晚就被打断了一条腿,如今还躺在家里,这让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啊!”

“我家的织机也被他们抢走了!”

“他们强占了我家的田地!”

“我儿只是说了句汪家盐价太贵,就被抓进汪家大牢关了三个月!”

控诉之声,起初是三两人,随即如同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

越来越多曾受过汪家欺压的贩夫走卒、小商小户,此刻见有人带头,且证据确凿,积压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冤屈、愤懑与血泪,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他们挤在衙门口,挥舞着状纸,捶打着胸膛,声泪俱下地诉说着汪家如何巧取豪夺、横行霸道、逼得人家破人亡的种种罪行。

每一句控诉,都是一把刺向汪家虚伪面具的利刃;每一滴眼泪,都在冲刷着他们曾经不可一世的权威。

堂上的刘知府彻底惊呆了。

他虽知汪家势大,却从未想过其恶行如此罄竹难书,民怨已深重至此!

他看着堂下群情激愤的百姓,额头冷汗涔涔,意识到这已不仅仅是一桩谋害官眷案,而是一场足以震动整个扬州官场的大地震。

而此刻的黛玉,同样怔在原地。

她看着眼前这如同火山喷发般的景象,听着那一声声泣血的控诉,心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她原本以为,自己与父亲所受的阴谋陷害已是极大的不公,此刻才明白,她那锦衣玉食下的烦恼,与这些平民百姓家破人亡的苦难相比,不过是冰山浮于水面的一角。

她状告二叔与汪家,初衷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父亲,守护自己的家。

她从未想过,自己这为了自身利益而敲响的鸣冤鼓,竟成了点燃这堆积已久干柴的第一颗火星,给了这些沉默的受害者们站出来的勇气!

汪寿面如死灰地瘫软下去。

他知道,这一次他是真的彻彻底底的玩完了。不仅是他,还有他服侍了大半辈子的汪家都要大厦将倾。

法律的审判尚可周旋,但这民意的滔天巨浪,已将他们汪家彻底淹没,再无翻身之日。

“啪!”惊堂木重重拍下,刘知府当堂宣判,将一干人犯收监,上报朝廷定夺!

林如海据此上奏,朝廷震怒,汪家被剥夺盐业经营权,抄家问罪,林二爷亦得到严惩。

一个月后,扬州城谈论的依旧是汪家覆灭的余波。

那日刑场之上,三百多口人犯逐一伏法,昔日煊赫的汪家烟消云散。

街头巷尾,百姓们拍手称快,但那份血腥的热闹,与明月楼雅间内的宁静恍如两个世界。

雅间窗边的梨花木桌上,只摆着三样小食,却样样别出心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盘晶莹剔透的“金齑玉鲙”。

鱼片薄如蝉翼,铺在冰屑之上,宛如无瑕白玉,旁边配着一碟色泽金黄的蘸料。

“这是我亲手做的,”阿真将玉箸轻轻放在黛玉面前,“取自江心活水鲈,未添一丝杂念。尝尝它本该有的味道。”

旁边是一盏温润的鸡头米甜羹,芡实饱满,羹汤清甜。

“鸡头米安神,甜羹暖胃。这些日子,辛苦了。可得要好好补补。”

最后是一壶新沏的 “吓煞人香” 碧螺春。

“还记得这个味道吗?”阿真为她斟茶,“初遇时,你品出的是一丝凝重;如今,再品品看。”

是呀,当初品这个能品出的是“家宅不宁”,如今境遇大有不同,她不再是前世那样与父母之缘浅薄。

黛玉执起玉箸,夹起一片纯正的“玉鲙”,蘸上那纯粹的金齑,送入口中。

清、鲜、甜、润,在舌尖次第绽放,没有一丝阴霾。她再舀一勺鸡头米甜羹,温软的暖意自喉间滑入,熨帖着五脏六腑。

她抬眸,看向窗外云卷云舒。

“父亲的差事办得妥当,上缴了汪家巨资,解了朝廷燃眉之急,还揪出了几个京里的蛀虫。陛下龙心大悦,父亲不日便要回京赴任,算是升迁了。”

提及母亲贾敏时,黛玉唇角泛起暖意:“母亲起初不愿我再远行。但我与她深谈,说此事关乎我的心结与生机。她……终究更在意我的安康,便放手了。”

至于外界那些称她为“巾帼英雄”的赞誉,与那些暗讽她“不宜娶回家”的闲言碎语,她只字未提,眸中一片风轻云淡,浑不放在心上。

“扬州事了,人间至味却未尝尽。我准备离开了,继续我的寻味之旅。”

阿真看着她眼中重新亮起的光彩,那是属于林黛玉自己的、不被家族恩怨所束缚的光芒。

他微微一笑:“好。我陪你一起去。”

黛玉闻言,转回头看他,笑道:“这次,我想先去金陵。去寻一位故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