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20章 第 20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听到陈知州离任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同时带着一点担忧。

对于这位大人,苏家是十分感激和不舍的。

老苏作为被贬到黄州的犯官,又刚牵扯进“乌台诗案”这种大案,明显被官家所不喜。无论到哪里,基本都是被避之不及的。

但陈知州不但没有为难老苏,反而从一到黄州开始就帮忙安排住宿,提供便利。还为老苏提供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自由。

基本不用点卯,没有任何压力,像朋友一样相处。

这半年来老苏享受了基本等同于归隐的生活,在这种自在的环境中,感受自然,恢复元气。

渡江的时候苏轼还有一些些沉郁,到这边后,简直可以说是放归本性,完完全全的享受生活。

如今陈知州要走了,新来的知州不知何许人也,对待老苏又是什么态度。

难免让人担忧。

但老苏很是乐观,“船到桥头自然直,新知州姓徐,过几日接风宴上且看下就知道了。”

苏过是不怎么担心的,他虽然不记得历史细节,但据说老苏在黄州一直都很受照顾,政治生涯上没什么突破,文学上可是创作了超多必背诗词文章。

绝对没什么问题,于是附和老苏,“那陈伯伯走的话,我们要给他送行么。”

苏过记得陈知州还准备翻修临皋亭给他们居住来着,是个大好人。

这样的朋友要走了,肯定是要送一送,再奉上临别赠礼的。

“接风宴和送别宴是一起的,你若想去,到时候带上你一起。”老苏应承到,陈知州近日叫他过去,就是告知此事。

既如此,那苏过就放心下来,准备好好想想送点什么。

不过在此之前,麻辣小龙虾的事宜得先安排下来。

王氏和王朝云十分有行动力,没过几日便推出了新菜色。

原本大家对小龙虾十分不买账,壳硬肉少,烧起来还带股土腥味,难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沸春居的小龙虾,油亮鲜辣,香味比起钵钵鸡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家在尝试后都爱上了这个味道。

尤其知道小龙虾是季节限定后,销量甚至超过了钵钵鸡,一骑绝尘。

给苏过提供小龙虾的渔夫也笑开了花,本来不值什么钱的水产,如今身价暴涨。

而且苏过店里要的量十分大,许多渔家几乎是全力在捉小龙虾才勉强维持住供应,这也让他坚定了要尽快安排虾稻共养的决心。不然在今年这样的捕捞量下,明年不知还会剩下多少。

这些事王氏早就开始安排下去,如今王朝云负责两家店铺的日常经营,忙的脚不沾地,几乎整日整夜守在店里,苏过都好一阵没有见过她了。

王氏则负责各种统筹,将许多事宜安排的井井有条。

至于苏过么,一如既往的,在计划完善,一切走上正轨后就开始躺平不管,安心收取满意值了。

抱大腿,就是这么爽。

过了小半月,就是知州的交接宴。

苏轼带着苏过前去赴宴。

一上马车,苏轼就看到苏过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食盒,隐隐飘出很香的味道。

本想看一看,苏过却看得紧,非说等宴会上给大家惊喜。

苏轼无法,只得一路闻着香味,带着不孝子到了州府。

新来的徐知州十分面善。

之前陈知州虽然人很好,但一直是以驭吏严而治民宽出名,整个人还是有些严肃的。

但徐知州整个人都十分平和,满脸笑容,一看就很好相处。

苏过彻底放下心来。

新的知州姓徐名大受,字君猷,乃福建人,神宗年间进士。早就听说苏轼在这边,对于这样一个文学明星,徐知州是十分喜爱并想与之交好的。

见苏轼带着一个食盒过来,忙让人接下,问这是什么。

老苏十分无奈,苏过不但不提前告诉他带了些什么,到府衙时还以盒子太重为由,让他提着食盒。一路上引来不少侧目。

陈知州倒是十分了解,这做吃的,肯定是苏小郎的杰作。“苏家小郎君厨艺甚善,想必是带来了一些佳肴。”

最近城里新流行的麻辣小龙虾听说就是苏小郎弄出来的,他也有去吃过几次,可惜年纪大了肠胃不好,并不敢吃太多辛辣之物。

苏过让老苏将食盒交给下人,重新加热再分装送上来。

陈知州年纪大,苏过自然不会送上小龙虾这种东西,不然好好一个接风宴,吃完肠胃不舒服多不好,而且就算脾胃祥和,大家好好在聊天,吃的满嘴满手都是红油,也不雅观。

待食物重新送上来,陈知州一看,其中一盘是之前在定慧院吃过的栗子糕,另一盘则是色泽十分鲜亮的彘肉,肥瘦相间,被切成很大的一块儿,裹着酱汁,随盘子的放下,轻轻晃动,一看就十分软糯。

徐知州也十分好奇。没想到苏家小郎会送上彘肉。

要知道,在北宋,彘肉向来被视作贱肉,因腥臊气重,难以烹饪,一向为人不喜。除了实在缺油水的百姓会食用,达官贵族的餐桌上一般都不会出现,经常以羊肉牛肉居多。

但今日送来的彘肉,不知是否是烹饪得当的原因,并无异味,反而香气逼人。一口咬下去,味醇汁浓,香糯而不腻口,简直出乎意料。

两位知州都吃的十分满意。

见状苏过也放下了心,这样软糯的菜色,正适合年纪大的知州伯伯们。

苏轼也很吃惊,这道菜刚拿出来时,他还以为是之前自己做过的红烧肉,毕曾经在徐州任职时,他带着百姓抗击洪水,许多人都杀猪带酒来感谢,苏轼推辞不过,就做成红烧肉送回给百姓。

当时还好生研究了一番彘肉做法来着。

不过今天苏过做的彘肉,显然又进行了诸多改良,无论品相还是味道上都更胜一筹。

“这道彘肉叫什么名字,如何做到一点腥臊味都无的?”徐知州笑眯眯问道。

苏过看了老爹一眼,“这道菜,叫东坡肉。”

然后将亲爹在徐州如何治理水患,又与百姓亲如一家,互相赠肉的美谈讲的活灵活现。

再详细讲了东坡肉的做法,如何煎炖蒸煮,让彘肉既无异味,又入口即化。

“东坡居士做东坡肉,的确是一桩美谈。”徐知州感慨,“可惜此菜做法复杂,难以推广,否则倒方便为百姓桌上添一佳肴。”

这徐知州倒是个心系百姓的,吃到一道菜就想到百姓。

不过苏过还真有办法解决此事,于是假装刚刚想起的样子,“东坡肉虽做法复杂,但彘肉想要简单烹饪就没有腥臊,也是有办法的。”

听到这里,两位知州都很感兴趣。

要知道在黄州,彘肉可以说是肉价贱如泥。百姓普遍缺少油水都不爱吃这个,可见味道是多么难闻。

如今听到有办法解决,哪里还坐得住,忙问细由。

“我曾在一本书上见过,说只要将猪去势,就可长肉更快还不腥臊。”苏过腼腆说道。

徐知州以为自己听错,“去势?”

“对,就是骟猪,从小就处理好,养起来就方便很多。”苏过将如何操作与各种好处都一一道来。

听到这样的方法,从一个小孩嘴里说出来,现场众人都觉得有点怪怪的,而且内心一紧。

但听了这些好处,又觉得很值得一试。

若真能轻松养出更多好吃的肉,可谓是一大政绩。

“我爹就很会做彘肉,还会养猪来着。”苏过倾情安利。

毕竟在眉山的时候,他爹是真的亲自养过猪。他虽然没有记忆,但曾经听王氏提起过。

苏轼可是一个精力旺盛又具有神农尝百草精神的人,各种事情都愿意尝试。

听到这里,苏轼忙拉了儿子一把,好好的接风宴,怎么啥都说呢。

徐知州笑着对陈知州拱手,“陈兄此处真是卧虎藏龙。”

陈轼附和,席上一片祥和氛围。

接风宴后,苏过跟着老爹拜访陈知州,又送上长途旅行大礼包。

毕竟陈知州此次离任后便致仕返回老家了,路途遥远,方便食品绝对是必需品。

年纪大,又是致仕返乡,以后大概率是没有机会再见了。

因此拜别后苏家父子二人都有些情绪低落。

不过上马车到家后,苏轼回过神来,又拎着苏过回书房教育了一波。

让你瞎嚷嚷,说亲爹很会养猪什么的。

苏过成功收获一顿教训,外加一堆功课,怏怏回房。

第二日,众人听说新来的徐知州十分和善,也都放下心来。

毕竟,黄州虽地处偏僻,但民风淳朴风景秀丽,他们逐渐也适应了这边的生活,能不要起波折当然是最好的。

而了元禅师这时却来找苏轼辞行。

他本云游此处,与辩才法师同行拜访好友,与苏轼投缘,才在此小住。

辩才法师收苏迨为徒教授医术,还需一些时日才会离开,但了元禅师却即将赴金山寺任住持,倒不便久留了。

苏轼父子一下子送别两位好友。

还没来得及伤感,老苏就被新上任的徐知州唤到了府衙。

等回来后,苏轼看苏过的眼神很是一言难尽。

原来徐知州新官上任三把火,十分有行动力,致力于为治下百姓改善生活。对此前接风宴上听到的骟猪养法十分感兴趣,决定委托老苏负责此事,全面发展养猪事业。

冷板凳坐了半年,老苏是有心做些实事来着,但一上来就养猪什么的。

哎,还是多给孩子布置点功课吧。

各位大大国庆假期快乐~~本周会尽量多更新,求收藏哦[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