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21章 第 21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21章 第 21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近来苏过在亲爹指导下开始学习破题,简单来说,就是阅读理解。老苏出许多经义题目,苏过写下出处与题目的核心思想。毕竟这段时间在老苏的监督下,四书五经都已经基本熟读,正需要抽查默写来进行巩固。

此时的科考还没有明清时期八股文的风气,因此破题也不拘于固定格式,反而力求见解独到。

对于发表见解什么的,苏过表示轻轻松松,想法信手拈来。

但科举必备教材包括本经五科与兼经两本,其中《礼记》和《春秋》两本更是内容庞杂、篇幅浩繁,备考一向不易。

理论上只需要从本经中选择一本,再兼经中选择一本来学习就好。

苏家家学渊源,从苏洵开始就善修《春秋》,苏轼当年科举更是《春秋》一科的头名。

但苏轼不愧是大佬,不但《春秋》擅长,其他《诗经》《易经》《尚书》《礼记》等都不差,教导儿子时更力求博览群书,自然不会这么早就将孩子圈在一本上面。

因此苏过的教材可以说是十分庞杂,每天都在拓展新书单。

幸好有一个好记性好脑子,不然还真跟不上。

苏轼接下新差事,便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每旬才去点卯了。而且因要寻找合适匠人安排骟猪以及后续饲养工作。一开始可以说是忙的晕头转向,无他,热的!

任谁在大热天里还要去猪圈视察,都会满心郁闷。

还好苏过很有眼色,见家里老苏与王氏等人都忙碌辛苦,于是总备上冰奶茶给众人送上。

如今夏日,黄州盛产莲藕,品质甚好。尤其是巴河一带的九孔莲藕,更是口感上佳。

夏季采收的头批莲藕,洁白如玉,鲜甜多汁,苏过用来做成凉拌藕丁,酸辣可口,十分解暑。

听说等到秋季完全成熟后再采摘,这批莲藕就会呈现出粉糯的口感,用来煲汤再好不过。

而且老苏痔疾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也算恢复良好,终于被允许时不时吃一顿麻辣小龙虾。

于是在美食投喂下,老苏心情还算平和。

新来的徐知州不仅连老苏都敢任命干活,还是个十足的实干派,经常召苏轼前去询问养殖进度。

老苏本来是每旬去府衙点卯一次,现在几乎除了节假日每天都待在府衙。

要知道养猪这事儿,初期找到技艺出众且敢于骟猪的工匠的确需要费功夫,后续养护安排也是麻烦。

但正式进入养殖程序后,基本上就没老苏什么事了,只需要安排人观察好长势,记录数据即可。

毕竟老苏的养猪经验,肯定还是比不上农人丰富的。

头一个月过去后,老苏就基本不太有许多琐事了,但这种情况下,仍然每天必去府衙,就让苏过很是疑惑。

府衙到底有谁在啊,去的这么积极。

于是这日,苏过做了槐叶冷淘,准备亲自给老爹送到府衙,顺便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苏过来府衙多次,每次都会备上许多小零食,许多小吏都混了个眼熟,直接带他去找苏轼。

老苏正和徐知州在一起下棋。

没错,不是讨论公事,而是下棋。

听带路的小吏说,每天老苏和知州基本都要手谈一局,两人或是品画或是作诗,交情甚笃。

见状苏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原来是交上了新朋友。

见儿子送来新吃食,苏轼连忙接下,顺便给徐知州盛上一碗。

时值酷暑,即使在室内也难免闷热难耐。

冷淘颜色鲜碧,再浇上苏过特制的辣油,红绿相间十分好看,吃着也很爽口解暑。

徐知州并不十分能吃辣,于是只加了一小点,配上陈醋,酸香味足,倒更解暑。

对于苏过的厨艺,徐知州印象深刻,又想起近日在城中看到十分受欢迎的麻辣小龙虾。

对苏过挖掘食材的能力十分佩服,“彘肉和小龙虾这等食材,苏小郎都能炮制的如此美味,实在是技艺非凡。”

苏过连忙谦虚了几句。

徐知州倒不纠结,反而问起虾稻共养相关事宜,显然已有听闻。

这也并不是什么机密,而且有更多人养殖的话,以后苏过收小龙虾也会更方面,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将各种细节一一道来。

听罢,徐知州觉得十分有意思。黄州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有大别山区,山中住着许多山民甚至蛮族,耕地有限,产量不丰。

如果能通过混合共养增加单位面积产出,那也是一桩美事。

“既然虾可以共养,那鱼是不是也可以进行类似养殖?”徐知州十分能举一反三。

“当然,虾稻、螃蟹、鸭子都可以混合养殖。除了水田,普通土地也可以进行套种,比如大豆和高粱一起。”苏过搜刮记忆想出了许多后世实践过的搭配。

其实如果有玉米的话,大豆和玉米一起种植是最好的。但现在还没有玉米,他的系统里也还没有解锁出来。

说起来最近店铺生意不错,距离下一级解锁也不久了。不知道能不能刷出一些高产作物。

听苏过列出如此多方法,徐知州眼里露出欣赏,然后就将目光投向了苏轼。

老苏一下子明白了徐知州的意思。

不是,我虽然叫东坡居士,但真的不懂种田呀。

最后老苏还是领了一堆新任务回家。

毕竟苏过号称这些点子都是从书中看到的,那么还有谁能比博览群书,又与苏过关系亲密的老苏更适合去落实的呢。

孩子还小,出出主意就好。事情,还是要大人去办的。

苏轼决定严禁苏过再往府衙里送吃食。

毕竟每送一次就多出一些工作,坑爹也不带这样的。

苏过欣然接受。

既然知道是跟徐知州成天对弈聊天,他才不去凑这个热闹呢。

好玩的那么多,各种新品还没安排,他才没那么多时间。

不过孝顺的苏小郎还是贴心的让家里准备了各种消暑饮子,让老苏带去解渴。

至于府衙,他就不去了。

接下来他要专心研究各种奶茶搭配,为新品推出做准备。

黄州这边茶叶资源丰富,英山云雾茶、黄州白茶、红安红茶品质都很出众,口味从清香到醇厚都能覆盖。

之前柳氏陪陈季常来探病的时候,不但给他们提供了养虾的水田。品尝完奶茶后更是十分喜欢,提到自己在山上有一片茶园,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提供茶叶支持。

苏过能怎么办呢,只好抱紧另一只大腿啦。

不愧是在洛阳有庄子的人,隐居都这么阔气。

待各项事宜准备完毕,炎热的夏天也慢慢过去。

沸春居终于在立秋,推出了新款饮子。

奶茶出乎意料的受欢迎。

吃钵钵鸡的顾客喜欢点一杯奶茶,解辣。

吃养生锅的顾客也喜欢点一杯奶茶,健康。

要不是目前奶茶只在沸春居内随餐才能点,更多人估计会单点奶茶,毕竟以往聚会聊天都是喝茶饮酒,如今换成奶茶,也不乏是另一种风味。

即便如此,每天来问可不可以只点奶茶的人也很多。

经过观察与考虑,王朝云建议将奶茶分离出来,单开一家饮子店。

苏过当然赞成,奶茶店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意。

只不过这样一来,王朝云和王氏要忙的事情就更多了。

不过看她们的样子,应该是比较乐在其中。

这边的奶茶店还要再详细安排才能开张。

但汴京城里的沸春居已经开始推出养生锅了。

餐饮行业,特色经典固然重要,但菜单也要常换常新才能吸引顾客。

苏过收集了许多的养生方子,再搭配这边低廉的药材资源。

支持汴京也增加养生菜单毫无压力。

章惇和王诜刚收到老苏的信件不久,还在诧异对方竟然这么有闲心研究养生,就听说城里沸春居新上了养生锅,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苏家小郎真是能折腾。

于是王诜让厨子按食谱安排饮食,把宝安公主都安利上了,倒治好了公主气血虚的症状,吃了一阵后,原本有些生病发虚的身体好了许多。

这倒是意外之喜,王诜与宝安公主曾育有一女,却年幼夭折,之后公主身体一直不好,王诜受牵连被撸掉一切职务后,公主忧思之下,身体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在原本历史中,不久就会病故。而王诜更是因此更遭官家厌弃,被贬均州。

如今公主身体好转,两人都十分开心。

章惇则向来没那么讲究,更懒得研究方子。直接约同僚们在沸春居聚餐,品尝特色养生锅底,仿佛不经意般提到这是被贬黄州的苏轼一家研究出来的吃食。

原本因苏轼被贬而沉寂下来名人圈,又开始忆及老苏的文采风流。

随着苏轼名气小复苏,越来越多的好友信件开始飞向老苏。

甚至连荆国公王安石都写信来问候。

老苏虽然是旧党成员,但其实对新法并不是全然排斥态度。

尤其是王安石自变法以来,神宗时期每年国库收入几乎较仁宗年间翻了番。

军事和科举改革也见效明显。

对于有用的政策,老苏是举双手欢迎,只是要不要实施,如何实施,还需要根据地方情况进行处理,免得适得其反。

就像近期老苏负责的几个项目,也是在安排过程中,才发现许多细节问题,处理十分困难。

王安石在庶务上很是精通,于是老苏在回信时,特地将黄州的许多情况一一描述告知,共同探讨可以怎样提升经济民生。

一来二往,竟也讨论的十分火热。

苏过看到他俩信件时都惊呆了。

老苏你不是旧党么?这算是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 2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