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14章 第 14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老苏最难抵抗这个味道,几乎是一闻到就跑来厨房守在锅边。

却见苏过只是在熬一锅汤,里面空空如也啥都没有。

虽然汤里面放了很多调料,还有那个叫辣椒的东西,闻起来是很香没错,但总归要加一些食材吧。

“今晚是吃涮锅么?”老苏说出自己的猜想。

苏过却摇了摇头,“我们吃钵钵鸡。”

钵钵鸡?

“鸡在哪里?”老苏疑惑。

苏过让惠冲帮忙端来串好的食材,倒是也有鸡肉,但更多的是五花八门,从素菜到肉类十分丰富。

将食材都放进锅里,继续熬煮。

苏过开始给老苏将自己从船商听来,实则现编的故事。

他们在船上饮食不便,于是时常拿陶盆瓦罐装一罐子熬制好的汤料,行船时,食材串好放进去煮,既吃起来方便,又可以重复利用底料。

在陆地上本来是煮鸡肉比较多,后面就不讲究食材,有什么串什么了。所以才叫钵钵鸡。

很是说得通。

老苏表示理解,然后就开始守着想要尝一尝这新鲜出炉的钵钵鸡。

苏过能怎么办呢。

只能宠着自己老爹,一煮好就拿碗给他盛了一份,剩下的才装好带回院子。

剩余的汤料和食材都很多,惠冲继续熬煮好给寺里僧人还有住持。

晚膳大家几乎爆发出了跟吃火锅时一样的热情。

比茱萸翻了好几倍的辣度,在苏过的调味下可以说是又香又辣。

大家已经算是能吃辣的人了,依然被辣的嘶嘶作响,但又忍不住,一串接一传的吃。

老苏本身就很嗜辣,遇到辣椒更是吃的头都不抬。

“这船商倒送了样好东西,辣椒还剩多少?可能种出来?”一下子就开始安排后面了。

“没剩多少了,不过等开春就可以种下试试,说是两三个月就能结果,还可以反复播种,一直采摘。”苏过回道,的确不剩多少了,今天拿出来的其实这一顿就已经用光。但后面总能再兑换一些的,只是得悠着点了。

听说不能时常吃到,苏轼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不过是等几个月而已,好东西不怕等待。

“咱们买几亩地,都种上这个辣椒吧。”老苏跟王氏建议。

王氏听了哭笑不得,就那么点种子,院子里随便一撒估计就种完了,哪里需要几亩地。

不过有一点倒是没错,他们已经在看房,那田地倒是也可以看起来。之前柳氏也是建议比起做生意,多置办田地更加方便来着。

接下来的几天,苏过就猫在寺里了,早上跟着老苏上学,下午看看书,再做一些小点心,吃吃喝喝躺平,偶尔去打扰下住持方丈,已经顺利发展为忘年交的关系。

毕竟这边理论上是只有早晚两顿饭的,苏过不好直接改变习惯,于是总在中午做糕点,也算勉强一顿了,大家都接受良好。

不知是不是环境使然,在定慧院听着钟声和僧人们传来的念经声音,苏过觉得内心十分平静,很是享受这种氛围。

顶着小孩子的身体,内里虽说是个大人,但也不过只是刚成年的大孩子而已。

苏过出身厨师世家,从小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厨艺天赋,于是一直被精心培养。学习和比赛占据了所有时间,他几乎没有作为小孩子正常的童年,好好玩耍过。

后来穿越到这边,也是经历了一些些惶恐和不适应。虽然口头上说的轻松,但皇权之下,个体命运难免渺小,王氏等人在他面前并不怎么表现出焦虑,但他又不是真的小孩子,很容易就感知到周围情绪,于是也假作不知,时常吃吃喝喝调节气氛,只当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小孩,撒娇卖痴。

如今算是阶段性尘埃落定,终于抵达黄州,好歹会有几年安生日子。

苏过只觉得自己像条咸鱼,只想躺平。

听着梵音,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一点慧根,不然怎么会在寺庙就感觉如此精神通透呢。

好地方,不想动。

苏过刚躺的昏昏欲睡,就被苏二哥叫醒了。

“小弟,快醒醒,娘说牙人那边有一套很不错的院子,让咱们一起去看看。”

啊?这么有效率么。

定慧院体验卡时间比想象中要短呀。

但是对新房子苏过还是十分上心的,立马起来跟苏二哥一起去凑热闹。

这边牙人的确很有效率,上次带看的几套王氏都不太满意,立马又找了好几套来。

有个院子是这两天刚空出来,本是船商买来小住的,结果生意太忙,总是天南地北的跑,都闲置了,于是托人租出去。

王氏看中的也正是这套。

三进的院子,距离临皋亭不远,走一小段就是江景,地势又比较高不担心水患。

船商也比较有品味,整个院子装饰大气整洁。后院外还连着一亩的良田,自住的话简单种些蔬果都很方便。

苏过对这个院子也很喜欢,无他,内院种着好几颗柿子树,还搭了一个小凉棚,挂着葡萄藤。后院还打了一口井。

现在冬天暂时还感觉不到,可以想象等夏天在下面乘凉,伸手就能摘葡萄的快乐。

到时候井水里再冰上一个西瓜,那日子,神仙不换。

老苏将前后逛了一圈,想必也和苏过想到了一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此处倒适合做个闲居主人。”

心下十分满意,两人都眼含期待看向王氏。

见两父子神情,王氏心下好笑。

又问了问,二儿子也很喜欢这里。也不纠结,直接跟牙人定下。

黄州物价低廉,此处临近码头,价格稍高,但依然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要不是船商目前只想出租暂不出售,直接买下也不是不可。

搞定一件大事,王氏心下稍安,又托牙人帮忙留意附近是否有良田出售,一行人便准备回去。

牙人刚完成一桩生意又有新单,忙不迭应下。

新赁的房子保养的很好,并不需要额外修葺。甚至诸多家具都直接齐备,但难免许多东西需要添补,又根据各自喜好准备寝具诸物,也着实忙了好些天。

转眼便到元宵。

苏家已经决定元宵后便搬至新居。

因此这天是在定慧院居住的最后一天。

不过半月有余,与寺内上下倒生出许多离愁别绪来。

尤其是惠冲师傅,苏过可以说和他是在厨房发展出来的革命友情。

另外还有住持方丈,是可以互称好友的存在。

却没想到更舍不得住持的,还有个苏二哥。

苏过好歹只是时常拿美食去探班,苏二哥对佛法颇有兴趣,经常去听课,跟方丈辩经,而且据说颇有慧根,若不是苏二哥本身没有出家意愿,恐怕住持要为珈蓝再添一佛子了。

种种之下,一群人又聚在一起吃元宵宴,也算是离别宴。

元宵佳节,自然少不了特色吃食。

苏过特地做了甜咸两种口味的汤圆,又做了一大碗酒酿圆子。不得不说,黄州这边的酒酿品质十分不错,香味醇厚,清甜可口。

甚至米酒也是这边一大特色,老苏特别喜欢,吃一会儿菜就喝一口,盛赞“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似蜜。”

惠冲也做了这边的特色蒸菜,选新鲜的五花肉、草鱼、芋头等裹了米粉调料腌制,再分层蒸制,鲜味互相渗透,出锅后淋上麻油,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又激发出鲜香,可以说是营养又美味。

苏过向来欣赏各地美食,所做食物也不分南北菜系,力求博采众长。

因此对黄州特色美食非常感兴趣,盛赞惠冲手艺。

今天的元宵宴,所有人都吃的十分尽兴,又闲谈至夜深才散。

第二日,苏家众人便搬离了定慧院。

在新家安顿下来,一下子又是另一种闲适安逸。

还有几日才会开印上衙,老苏每天除了给孩子上课,就在附近闲逛,还沽了许多酒,不时喝上几口,吟诗看书,真是好不自在。用他自己的诗作来形容就是,“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矣!”

可以说是躺平届的先锋了。

苏过本来还以为等休假结束后老苏就没这么轻松的日子。

结果开印后老苏去衙门晃悠了一圈,竟然说这边事少,老苏也没什么公务,若无要事,每旬点卯即可。

这是什么神仙工作?!虽说也没啥工资,但就这工作量,也不能要求更多了。

于是老苏每天更加潇洒自在,拿着自己的150文钱,买酒买书,给各地的好友写信报平安,讲述自己的悠闲生活。

真不知道那些本来可怜老苏被贬的好友们收到书信,会是怎样的心情。

忙忙碌碌中过去月余,他们收到书信,按日子估算苏大哥等人近日就要抵达黄州。

刚好最后一段是走水路过来。

于是他们托码头的人帮忙关注留意着。

这日,码头的闲汉来通知他们,说他们等的人到了。

苏家众人忙去码头。

苏大哥正带着人在卸行李。旁边站着一位年轻妇人,还有个奶娘正抱着一个幼儿,许是路上劳累又吃的不好,有点瘦巴巴的样子,倒显得眼睛很大,十分机灵。

苏过看的心疼极了。等打过招呼便凑到侄儿面前,逗得小孩咯咯笑。

这么可爱的小侄儿,接下来的时间,一定要把他养的白白胖胖的!

见孩子与小叔子玩的开心,苏大嫂吕氏露出欣慰的笑容。

孩子这么小就跋山涉水,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折腾的够呛。幸好有苏过之前让带回的一大堆方便食品还有调料,不但大人吃的舒心,还特地准备了小孩的辅食调料与小玩具,一路上多亏了这些,才勉强哄得箪哥儿多吃了些。不然这一路下来肯定遭罪更多。

这次到黄州算是久居,除大哥一家外,旧宅老仆也一并跟了过来,有王氏陪嫁的丫头知夏,还有苏家老仆,钟氏老夫妻与儿子儿媳,还带了一个孙子,比苏过大不了两岁。

正在逗小侄儿开心,那边行李已经卸得差不多,一个妙龄少女过来回话,说行李已经清点完毕。

少女长得十分清丽,言语间带着几分聪慧灵动。苏过几乎一下子就猜到此人身份。想必就是老苏的红颜知己王朝云了。

据说王朝云能歌善舞,12岁就被老苏看中,买入家中充作侍女,之后老苏各种被贬,也是她不离不弃跟随,好像还被纳作妾室。不过红颜薄命,病逝的比较早,老苏有好多诗歌都记载了她。

作为现代灵魂,苏过对三妻四妾的制度还是有点适应不良。

不过简单观察了下,好像现在王朝云还没有成为侍妾,只作为普通侍女。对老苏满眼只有普通崇拜,反而对王氏十分亲昵。

也对,12岁到苏家时不过也只是小女孩。身在内宅,恐怕王氏对她照料更多,几乎当半个女儿了,亲昵一些也是正常。

无论如何,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

带着大部队回到院子,王氏早些天已简单打理安排妥当,如今人员俱齐,人手充足,很快就将行李归置完毕。

让苏大哥大嫂自去整理东西,苏过和苏二哥自告奋勇接手照顾侄儿的任务。

有奶娘在一旁协助,吕氏也没什么不放心的,随他们去,自行去整理细软。

将将两岁的箪哥儿正是好玩的年纪,走路摇摇晃晃,只会一些简单词语。

冬天院子里凉,不好疯跑,便只在屋里带着玩,哄着侄儿成功叫出三叔,苏过满心欢喜,决定给可爱的侄儿做些辅食。

不能喂太多主食,免得晚饭不好好吃,苏过便只蒸了碗双皮奶。

带着奶香味又软嫩可口的点心正适合填填肚子,还有营养。

箪哥儿吃的特别开心,啊呜一口接一口。

苏过也喂的特别得趣。

整理好东西的吕氏出来看到这一幕十分好玩,半大孩子带娃倒带的有模有样。

回过头跟苏大哥道,“过哥儿以后肯定是个好父亲。”

声音并不算小,苏过一下子听到了。

不是,对着一个九岁的孩子说这个,有点早了吧。

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矣

——《书临皋亭》苏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