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15章 第 15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因为苏大哥苏大嫂的不恰当言论。

他们失去了带娃权利(当然不是)。

实际上是吃过双皮奶后,箪哥儿粘上了做饭超好吃的三叔,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追着苏过跑,嘴里三叔三叔叫个不停。

苏过能怎么办呢,只能承担起带娃的重任啦。

毕竟大哥他们长途跋涉这么久,也需要好好休息几天。

反而是小孩子精力恢复快,每天跑来跑去都不带累的。

于是苏过的日程表变成了上午上课,下午带娃。

幸好小孩子精力旺盛但睡眠时间也长,白天总要睡些小觉,苏过才勉强拥有自己的一些时间。

不得不说,带娃从古至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天苏过都变着法儿的做各种辅食,箪哥儿的食谱也丰富了很多,冬季水果蔬菜都有限,于是将有限的食材几乎做出了花,光是南瓜都折腾出了南瓜粥、南瓜松饼、南瓜布丁、南瓜麻球。

还让钟叔每天去市场买鲜鱼,除了大人吃外,给小朋友单独做鱼肉丸子。

箪哥儿吃的也很开心,每天跑跑跳跳吃的香。不过月余,就从瘦巴巴的可怜宝宝变成了沉甸甸的大胖小子。

每天看着还不觉得。直到有一天吕氏抱着箪哥儿觉得沉沉的都快抱不住时,才惊觉孩子这么快就被养的白白胖胖。

于是再次肯定,过哥儿以后一定是个好父亲,带娃好手。

再次听到这种话,苏过已经能自动免疫了。

他现在正忙着给箪哥儿折腾各种玩具。

现代各种儿童玩具层出不穷,苏过也记不住那么多,就准备简单给他做点积木摇摇马一类。

特地打听了城里手艺好的木匠。

苏过画了简单的图纸,木匠经验丰富,一下子就明白了。

没过几日便将做好的玩具送了过来,做工很是精细,因是特意嘱咐给小孩子玩的,打磨的十分光滑,一根木刺都没有。

有了新玩具,苏过终于在箪哥儿那失宠了。

再加上吕氏的积极争取,苏过回到了自己的清净日子。

自由的感觉,还真挺不错的。

不得不说,老苏和苏过在某些方面还是很相似的。

当苏过从带娃生活中解放出来,开始优哉游哉折腾各种吃喝玩乐后,发现日常轨迹与老苏及其重合。

大约就是上午上课,下午苏过折腾点心,老苏绝对第一时间赶到等着吃。等吃饱喝足,两人要么一起葛优躺,要么四处闲逛。

没过多久,还发展出了钓鱼的爱好。时不时在江边一坐就是一下午。

这日,两人正在垂钓,钟叔的儿子离哥儿一路小跑过来传话,“汴京来信,晁公子的差遣定下来了。”

之前晁补之和秦观两人执弟子礼,一路护送随他们远行来黄州。

实际上晁补之此行不可谓不险。他是刚中的进士,本应该好好等着授官,甚至为职位奔走一番。结果碰上老苏的案子,费尽心思帮忙打听周旋,后面还一路送到黄州,可以说是十分有情有义。

两人之间交情本就是一段佳话,当年老苏在杭州做通判,本来想写一篇描述杭州山川风物的文章,结果看到晁补之写的类似文章《七述》,当下就大为称赞,说自己不用写了,这篇就很好。晁补之也因此扬名,两人交情渐深,后面更是加入苏门成为弟子。

去年科考,晁补之拿到府试第一,连宋神宗都称赞过他的文章,中进士后拖了小半年后,差遣也终于定下了,去北京国子监当教授。

这时的北京可不是现代的首都北京,而是河北邯郸大名府。

作为抵御辽国的军事要塞,北京不可谓不重要,但这种重要性是军事上的,论经济和文化,就要略逊一筹了。

被安排在此处国子监任职,不得不说,还是受到一些老苏的影响。

二人收好鱼干回到家。

王氏已经在安排帮忙收拾行李。

毕竟此处距离汴京甚远,消息传过来就已经费了不少时日,再要去往北京,又是一段很长的路程,中间耗时不定。若去的太晚,恐有责罚,得尽快准备才行。

苏过又开始忙活着准备远行方便食品,还好钟婶手艺不错,见他做过一遍就能上手,很是省了一些功夫。

之前是秦观和晁补之一起陪他们来黄州的。

这次去北京,路途更为遥远,担心晁补之路上安全,秦观也决定随行,顺便看看北边的风光。

对此苏过倒挺期待的。

毕竟秦观可是后世出名的婉约派,不知道去了边塞,诗词上能不能有一些新的风格突破。

很快两人便辞行北上了。

家里少了两个人,一下子还有点不适应。

老苏感触尤其明显,毕竟以前多和秦观晁补之下棋讨论文章。

如今两人都不在,别的朋友又相距甚远。虽然一直书信联系,但送一趟信常常要数月,可谓是真的只能千里共婵娟了。

老苏倒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失落。

但苏过何等敏锐,一下子就发现了老苏的发呆与小伤感。

朋友这种东西,旧的不在,那就交新的呗。

于是成天拿着好吃的到处串门,混脸熟了就开始提议搞聚会,把老苏也拖进来。

苏轼本就是社交达人,朋友遍天下。

如今交个朋友根本不在话下,于是也没多久,从左邻右舍到府衙上下,各种熟人就一大堆了。

一群人经常设宴聚在一起。老苏也是素有才名的人,在这边很受推崇。人家知道他不善饮酒,每次都专门给他准备低度数的酒。

结果老苏还调侃人家是不是给他酒里掺水。

总的来说还是玩的很开。

黄州虽然地处偏远,但吃喝玩乐并不匮乏。

附近很多温泉资源,当地富绅等多有温泉庄子。时不时邀请老苏他们去游玩。

不得不说冬天泡温泉,真是一大享受。

于是整个冬天就在吃喝玩乐与温泉中快速过去。

一开春,苏轼就迫不及待催着苏过将辣椒种下。

之前的辣椒只吃了两顿,老苏特别意犹未尽,早就盯着什么时候能多种点,好放开吃了。

院子后面的地上大半都被苏过种上了辣椒。老仆钟爷爷和钟奶奶帮忙代为打理。

好在之前王氏就买下了好几块良田,他们倒也不用担心其它蔬菜没地方种。

天气暖和后,陈季常还专门过来探望老苏。

两人一起钓鱼喝酒,好不悠闲。

临走时,苏过想起他也喜欢种地,赠送了一把辣椒种子,让他带回去试试。

除了这边,苏过甚至给定慧院的惠冲他们都赠送了些。毕竟,辣椒还是要尽快拓展种植,苏过还有宏大的麻辣火锅计划呢。

说到这个计划,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苏过也定下了新的开店规划f。

黄州不比汴京,百姓消费水平偏低,但各种材料成本也低。而且临皋毕竟是个码头,各种往来客商不少,工人也多。完全可以走多种模式混合的方式。

这边靠山临水,本身药膳文化十分浓厚,很讲究药食同源。各家各户基本都会熬一点药膳靓汤。大家也很讲究养生。

这种不正适合来做养生锅么。

好吃和营养结合,完美。

这部分可以定位中端路线。

苏过还准备了另一个大杀器。

那就是之前吃过的,钵钵鸡。

可以直接大锅熬汤,食材按串售卖,丰俭由人。

那样霸道的香气,肯定路过的人闻到都会想要买一串尝尝。

价格也不贵,码头工人买几串下饭也是很好的。

本身苏过开店就是为了更多人吃到赚满意值,定价这块儿也不准备考虑太多利润,小赚即可。

不过目前辣椒还在生长中,且还要等一等。

苏过将近来攒下的满意值都用来换了种子,田里分批种植,等几个月后开始结果,就有源源不断的辣椒供应了。

除了火锅店。苏过近来还发现了另一个机会。

这边不但药膳文化浓厚,还佛学氛围浓厚,喜欢喝茶讲禅。附近山上有大片的茶园。

这倒让苏过想起了后世另一样风靡的产品,奶茶。

试想一下,吃完辣辣的火锅,来一杯甜甜的奶茶。

或者一边吃养生锅,一遍喝一杯养生的甜水。

简直是神仙日子。

食饮同源,系统满意值不仅是吃食才有,饮品也算在内的。

这还是前段时间给箪哥儿做饮子的时候发现。

到时候一手火锅店,一手奶茶店,那客流量和满意值,不是滚滚而来。

苏过想到这里,都美得冒泡了。

苏二哥叫了他好几声才回过神来。

“过哥儿你在想什么呢,叫你都不应。”在苏过眼前晃了几下,见他终于回神,苏迨忙问。

苏过哪能说自己正在畅想未来,于是编了个背书的借口。

苏二哥不疑有它,“家里来客人啦,有个和尚,不,有两个和尚来咱们家啦。”

“嗯?是定真住持么?”他们认识的和尚也就定慧院的师傅们。

却没想到并不是。

“才不是呢,脸生的两个和尚,其中一个正在和爹对骂呢”苏二哥一脸惊奇的说道。

啊?还有这种事?

苏过连忙往前院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