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13章 第 13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苏过有点惆怅。

他发现一个比较难办的问题。

那就是,辣椒终于有了,但他要怎样合情合理的将辣椒拿出来呢?

不知道穿越前辈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目前苏过目前找不到什么好办法。

墙角长出来的?

——不明作物,不能吃。

番邦进口?

——哪个番邦,什么时候进来的。

要知道老苏十分博闻广记,随随便便编的出处可糊弄不了他。

怎么办呢,以后还有红薯玉米土豆呢,不解决那金手指就没有用武之地啦。

急!

大年初一,苏过伴着疑问醒来,决定将此事当作今年第一要务解决。

然后,溜达进了厨房。

美食最容易给人带来灵感了。先弄点好吃的再思考吧。

厨房还放着没用完的板栗,饱满圆润的一个个,太适合拿来做点心了。

惠冲师傅见苏过来,很热心的问他想做点什么。

昨天的年夜饭已经彻底征服了他,现在可以说是苏过让往东,他肯定往东。

“惠冲师傅,寺里可有糖?”苏过找惠冲咨询,毕竟这么大颗的板栗,不糖炒岂不是辜负。

“小郎是要沙糖还是糖霜?”

作为寺庙大户,一点点糖还是小问题的。

两种苏过都没听说过,于是让惠冲各找了一点给他看。

沙糖是一种黄褐色的晶状物,而糖霜就有点像冰糖了。尝起来倒是都很甜。看来白砂糖还没有出世,可以研究下,记在小本本上。

苏过取了一种,指导惠冲帮忙,炒出一大锅糖炒栗子。颗颗油亮饱满,闻着十分香甜。

趁惠冲炒栗子的功夫,苏过又做了一批栗子糕。

老苏和苏二哥闻着香味就过来了。

守在锅旁,尝到了第一批新鲜出炉的炒栗子,直呼好吃。

正好,让他们将点心带回院子,苏过直接端了一盘栗子糕,又装了一袋子炒栗子,就准备去找住持,上次聊的风土人情还没有完结呢,可以再唠唠。

然而到了禅房,定真住持正在招待客人。

满头银发却很精神,脸上带点严肃,正跟住持下棋。

见苏过在门口探头探脑,住持忙让他进来。

“苏小郎有何事?”刚问完就看到他提着的食盒,香气正不断冒出,哪里还不明白。

于是笑了笑让他在一旁坐下。

本想先下完这盘棋,但刚出锅的糖炒栗子香味实在太霸道,两人频频思路被打断。

于是对面的银发老人率先放下棋子,“心神不定,不宜下棋。”

定真住持念了声阿弥陀佛,也放下棋子。“知州大人先用些点心吧。”

知州大人?

苏过听到这个称呼连忙看过去,原来这就是对他老爹关照有加的知州大人啊,听说和他爹同名不同姓,叫陈轼,还和王安石曾巩都是老乡呢。

果然古代的人才经常成批出现。

于是连忙端出栗子糕和糖炒栗子,请两位品尝。

糖炒栗子苏过已经提前处理好了开口,剥起来十分便利,口感软糯,十分适合老年人。

尝到好吃的,陈知州脸上的严肃都淡了很多。

可以说是和颜悦色的问苏过,“在这里还住的习惯么?”

苏过忙点头。

住持和各位师傅都十分照料,定慧院是真的挺不错的。

“多谢知州大人关照,这边一切都很好。”

“那就好,不过寺庙终究不是久留之地。待节后我会安排人修葺临皋亭,到时你们可搬去居住。”知州大人吃完一块栗子糕,对苏过说道,微微点头,甜而不腻,很好。

临皋亭?这个地方倒没听说过。

将盘子留在禅房,让住持和知州大人慢慢享用,苏过准备回房间。

路上遇到惠礼,苏过忙打听临皋亭,要是以后搬过去的话,地理位置很重要啊。

惠礼不愧定慧院小百科。三言两语就给苏过讲清楚了。

原来黄州虽然略显荒凉,但离城一公里外的临皋,倒是一个十分繁忙的码头,毗邻长江,往来商船不断,漕粮转运也途径此处,于是形成了另一个商业圈。

码头附近倒比城里繁华许多,临皋亭就是那里的一个驿馆,供往来官员居住。

码头?驿馆?

听到这个关键词,苏过眼前一亮。

这意味着什么?

往来商船就意味着可以带来各种远方的,不知名的东西。咱们出口转进口一下,不就解决来源问题了么。

果然美食是第一生产力,新年问题解决。

接下来正好可以以搬家为由,过去逛一逛。

将知州大人的口风告诉爹娘,王氏尤其高兴。

她最近正在考虑后面住处的事呢。毕竟长子不久后要带着一大家子过来,别说寺庙住不下,就算住得下,也不能这么多人一直麻烦人家。

苏过正在思考如何不动声色提出去临皋转一转,就听王氏跟老苏说,“明日咱们还是得去临皋看下,到底环境如何,也提前有些准备。”

太好啦!

忙拉着王氏,说自己也要去。

于是最后变成一家人都去逛一逛。

第二日用过早饭,一群人借用寺里的马车前往临皋。

商业区果然很不一样,大约是随船商人多在此处歇脚,比起城里的小贩经济,这边反而酒楼客栈等更多,也更加豪华。

倒是让苏过再次升起了开店的心思。

毕竟这次升级让苏过看到多渠道攒满意值的可行性与高效。

目前二级只解锁了辣椒这种作物,剩下两种都是零食爆米花什么的,虽然也很好吃啦,但有爆米花却没有玉米,想想怎么都不太甘心。

升到下一级要五万,不多开些店,升级依然是漫长的事情。

迟来的宝贝哪有及时享用的好,可以暂时拿不出来用不到,但不能没解锁拿不到呀。

苏过正发着呆,他们就已经到了临皋亭。

临皋亭靠着长江,走几十步就能到江边,对岸便是武昌樊山。驿站就建在亭子后面。

一行人走近一看,纷纷沉默。

怎么说呢,地方倒是挺宽敞的,哥哥嫂子大家过来应该都住得下。

但估计甚少有官员路过居住,驿馆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陈知州如果要翻修,恐怕得费好一番功夫,也不知道能修成什么样。

简单绕了一圈,王氏便拿定主意,“知州心善,但此处实在太过破败,即使修缮,居住起来恐怕也问题颇多,不如另赁房屋,各项都便宜。”

黄州物价这么便宜,想来租房也不会贵到哪儿去,遇到便宜的买一套也不是不成。

等知州修驿站,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好,万一苏迈等人提前到来一切还没修整好,反而不便。

苏轼于庶务上向来很听王氏意见。更何况也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他倒挺喜欢临皋这边的,地势清旷,下临大江,闲时漫步观景,肯定心旷神怡。

“此处风景甚好,且繁华比之城内更甚,不如租在此处好了。”

老苏提议,而且这里离城中也不远,准备匹马或马车什么的,往来也方便。

他到此处,说是做个团练使,但一点实权都没有,想必也不需要成天打卡。倒不如住在此处,赏景游玩,乐得自在。

王氏也十分赞同,当下就找了牙人帮忙留意附近合适的住所。

趁大人们忙着正事,苏过申请逛一逛,得到批准后带着苏二哥,由晁大哥陪同,往码头走去。

越靠近码头越是繁华,不乏穿着丝绸,系着金玉腰带的富商,往来押运漕船的官差,当然,还有更多的码头工人在搬运货物。

苏过仗着自己体型小,到处乱晃,跟码头上休息的工人聊的火热。

他年纪小,长的可爱,又拿着香香甜甜的炒栗子,基本上没有人能拒绝。

从工人到小贩,他都拿着糖炒栗子分了一圈,甚至还和刚下船的船商也聊的火热。

晁无咎本来贴身跟着苏过生怕有危险,但见周围官差也多,便也纵着他自己到处跑了。

等苏过逛完一圈回来,特意带来的一兜糖炒栗子已经分完,倒是换回来一些别的玩意,多是船商沿途带的小东西。

和王氏汇合时,他们已经看完几套房舍了,但都不甚满意,于是嘱咐牙人继续留意,便准备先回去。

老苏倒是十分眼尖,见苏过捧着一堆东西,忙问他是些什么。

于是苏过将自己的光辉战绩吹嘘了一遍,然后假装不经意的拿出自己掺在里面的私货。

一包辣椒和种子,并不多,毕竟升级后,他也没剩多少积分兑换。

推到船商头上,说是一个船商送给他的调料,比茱萸更辣,叫辣椒。

听说比茱萸更辣,苏轼一下子来了兴趣,而且这东西闻起来的确一股呛鼻的辛辣气味。

虽然不知道是哪里的作物竟然从未见过,但船商经常大江南北的跑,难免有些番邦甚至海外之物。

于是苏轼也不纠结,只继续追问可以怎样食用。

见蒙混过关,苏过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面上倒不露声色,腼腆地笑着说,“那船商倒教了我几种做法,等回去可以试一试。”

于是一行人返回定慧院,当晚,厨房里就飘出一股异常香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