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愿世清平 > 第22章 为何是你?

一愿世清平 第22章 为何是你?

作者:度鱼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1:45:56 来源:文学城

皇后思虑起这桩婚事,又不禁觉得好笑。

就算是百里家没有与安定侯府结亲的打算,但太后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以为随便封个公主嫁过去,就能让傅家死灰复燃吗?

皇后想起自己事办了一半却被迫作罢,仍不解气。

抱着女儿轻拍她的后背,惋惜道:“可怜我的女儿了,叫母后看着真是心疼。现下,恐怕只有阿允亲自去与你父皇求情,才有转圜的可能。毕竟,你也知道的,你父皇他,最是疼爱阿允不过了!”

皇后心知,这事儿怕是一早便谋划好的,岂非如此,百里家怎会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寻常百姓家儿女的婚姻大事尚且由父母做主,遑论皇家。

但自己本就不喜清和与那丫头走得太近,倘若她二人因此生了嫌隙,也算了了自己一桩心事。

用此事来做由头,不过顺手。

清和听得母后说婚事还有转圜之机,心里燃起些许希望,但想起自己刚刚才与别允不欢而散,反又泄下气来。

皇后见女儿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又看女儿伤心不过,抱着她好一番心疼。

“好孩子,一晃都过了小半日,来陪母后用膳,好不好?”

清和公主心绪还未宁,但未免母后担心,还是留下一同用膳,而后才萎靡不振地回自己宫里。

未央宫中,天子受百官朝贺。

从日上中天,至日渐西斜。

下朝后,举朝官员皆来道喜,傅莽父子二人一一与之寒暄,方同行归家,一路无话。

回府后直奔书房。

“你想问什么,问吧!”

说着,安定侯端过茶杯,含口茶水,漱了漱,吐到旁边盂中。

傅莽正色,打量着问道:“父亲,可是一早便知道此事?”

安定侯点点头,“是”。

闻言,傅莽眉间神色反倒松快了些。

原本是有一肚子疑惑,但得了父亲肯定的回答,便都明了了。

几十年来的朝堂争斗,傅家如今,只余下这座安定侯府苟延残喘。

父亲安定侯上缴兵权,空有爵位,府中子嗣凋零,只自己一个独子。若是太后百年之期一过,傅家,便彻底沦落到任人鱼肉的境地。

荣华长公主是太后最宠爱的女儿,让她的女儿嫁入安定侯府,定不会有二心,何况这个孙女幼时还曾养在太后膝下。

若她机敏,便能襄助重振傅家,若她性情淡薄,有这公主的身份在,也可保傅家不至在她身去之后速速败落。

方才在回来的路上,傅莽对这赐婚做了无数种设想,思来想去,这个最可信。

想起那娴静可爱的小娘子,不由得心头微微发热。

转眼又想起她冷漠果断的另一面,又开始担心起来,不知她可否愿意?

却又猛地反应过来,就连自己都是今日朝堂赐婚才得知此事,她又谈何愿不愿意呢!

只好无奈笑笑,笑自己心思轻佻。

安定侯见这小子一会儿眉头深锁,一会儿又眉开眼笑,心下好奇得紧,可偏偏他一声不吭。

他饮了口茶,状似随意问道:“你可还有其他要问的?”

“回父亲,儿子无有疑惑。只是不知,上面可还有其他安排?”傅莽拱手答道。

安定侯定神看着自己儿子,只觉小子大了,不由爹了。

挑眉道:“上面没有其他安排,你就老老实实等着,待吉日策定,当你的新郎官吧!”

这番话说完,却见自家儿子眼神躲闪,期期艾艾难以启齿的样子,便正色道:“这清平公主,虽是个半路闯出来的公主,但她是长公主的女儿,身份尊贵。日后,望你谨言慎行,无有半点怠慢”。

闻言,傅莽颇为惭愧地笑道:“儿子是想问,圣上既赐了婚,那日后,儿子是否继续纨绔行事?还是说,既要成婚,便该收敛一些?”

安定侯兴味十足地看着儿子。

“怎么,赐了婚,还突然守身如玉起来了?”

说完,未待傅莽回答,自己却先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笑得傅莽一张玉面通红。

待笑过,才慢吞吞地答道:“上面未有吩咐,你便再‘委屈’一阵子吧!”

傅莽应好,父子二人才开始商讨正事。

仿佛真是应了与天同庆这句话,过年这几日,整个安平城天光大好。

赐婚后,长乐宫中的日子,与之前并无不同,就好像这事不曾发生过一般。

别允依旧每日早起,到太后殿中与之一同用膳,等太医问诊,再为其药熏,除此之外,一切不谈。

经过近百日的休养,太后行动起来已与常人无异,但总归是上了年纪。

太医嘱咐说,最好还是多将养些时日,待冬日过去,气候转暖,才算是真正地好了。

宫女们都在底下偷偷议论,说是太后沾了别娘子的喜气,身子才好得如此利索,可见别娘子是个有福之人。

这话若是被太后身边的姑姑听见了,定要呵斥她们几句,“你们这些丫头,休得对清平公主失礼”。

几位姑姑也发现,虽然不曾听太后提起,但她这几日的心情显见的喜庆。

想必,是因着与傅家的婚事妥了,太后心下彻底舒坦了。

舒坦好啊,太后舒坦了,她们这些在手底下做事的人才能松口气。

如今整个长乐宫中,心绪不宁的,怕是只有别允一人。

别允与往常一样,替太后换了敷药。

外面的宫人敲门,道皇后娘娘宫里的婢女来找清平公主。

别允显然还没有适应这个封号,丝毫没有反应过来,是来找自己的。

太后发话,“叫她进来。”

宫人蹑手蹑脚地进来。

太后问:“有何事?”

婢女跪下行礼,“奴婢参见太后,见过清平公主。今日,乃是皇后娘娘省亲之日。娘娘遣奴婢来,请清平公主随清和公主一道过丞相府做客。娘娘说今日金吾不禁,晚上娘子们可相约赏灯,再者,公主之前所做的九九消寒图,也该去添上几笔了。”

至此,她才想起,自己前几日新得了“清平公主”这个名号。

别允心里有些纠结,听宫人说,清和公主接连几日都没有来长乐宫跟太后请安。

她猜想,清和一直不来,是不是在避着她。

想去见她,为自己辩解,可无从开口。况且她既不想看见自己,那自己是不是不应该再出现在她面前?

这样想着,自大年初一至今十来日,姊妹二人竟未见一面。

太后看出别允的犹豫不决,便想推她一把。

“既是皇后邀请,你便去吧!同你妹妹一起出去玩玩,整日待在屋子里,院里的花儿都没你闷。”

既然太后都这样说了,别允便告退了。

可能在此时的太后看来,血亲姊妹,不会真的产生什么隔阂。

别允跟随婢女到宫门前时,见有一辆马车停在那儿,便以为是皇后留了等她的。

提步上车,才发现,清和也在。

二人相视一眼,又立即各自避开。

“妹妹这几日,可还好?”别允在清和身旁坐下,犹豫着开口,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清和面无表情地回复,“甚好!”

见此,别允以为她厌恶了自己这个姊姊,不愿再同自己搭话,便也不再多说,至此无话。

实则清和心里也七上八下,她知道,这些日子自己避着别兴许允,并非厌恶,而是不知如何开口。

一开始听母后说,若去求姊姊找父皇或可有转圜的余地,自己真的很激动,当即就想去。

但待自己回到宫中,沃盥洗梳一番之后,就突然冷静了下来。

多年来,因着父皇母后的教诲,自己一直都勉力做一个深明大义的公主,若是此番自己去找姊姊,又是以什么身份,什么立场呢?如此是否太过失仪?

可十余年的感情又怎能小瞧,心里的爱意在得知自己就要错过时,猛烈地升腾,不断煎熬着自己。

但每每到了忍不住想要冲到长乐宫去找姊姊时,心里就有一个声音与她说,“不要去,别去,不该去的”,便突生怯意。

待如此反复了几日,心里的激动已然磨平了几分。

方才想明白,圣旨既已昭告天下,便是板上钉钉。

便只剩下积年的爱恋、惋惜、无奈、不舍、不愿,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折磨自己。

她不知,姊姊也是如她一般煎熬着。

马车行过长街,行人的喧嚣声、两边商铺摊贩的叫卖声,与马车中这一方好似分成两个世界。

别允撩起帘子往外看去,不知到了哪条街,街道上满铺大红的地毯,两旁高高悬挂的彩绸和灯笼,向两边蔓延而去,看不到边际。

越往前走,商贩越少,叫卖声也被百姓们的议论声所代替。更有不少百姓跟在马车后边走,仰望皇室风貌。

这时,清和身边的婢女入内,附耳与她说了些什么,见清和点头,得了她首肯,便抬臂将马车两边的帘子,连同门帘一起卷了起来。

别允不知她所行为何,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

此时马车两旁的百姓都见到了车内之人,有那眼尖的立马开口喊道:“是清和公主,去岁祭天大典时我曾远远见过。清和公主千岁!”

四周的百姓立马跟着一同跪地,高声喊道“清和公主长乐未央”。

清和端坐着,颇具皇室威仪,亦不乏人情,道:“免礼!”

百姓们得令起身,见小公主虽然高贵,却平易近人,纷纷激动挥手呼喊,企图得公主青睐哪怕一眼。

别允这才明白,方才婢女所行为何。

心中莫名生出一种落差。

自己唤在嘴边的妹妹已经失在自己离宫那八年了,现在的清和,只是王国皇室金尊玉贵的清和公主。

马车在百姓们的簇拥之下停在丞相府门前,她见皇后宫中的侍卫立即上前,将马车与人群远远隔开。

别允心想,不知今日,皇后在这园中给自己摆了什么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