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愿世清平 > 第21章 封号赐婚

一愿世清平 第21章 封号赐婚

作者:度鱼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1:45:56 来源:文学城

疼爱?

说起他们的疼爱,她自认为不如清和,可就连清和这样高高在上的公主,对于此事也毫不知情。

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她一时反应不及,呆愣在原地。

她不明白,皇帝与太后何尝不知道清和的心思。

但百里世族势力已到极盛,皇帝不会容忍百里一族继续强大。

被打压多年的傅氏总算有了起色,却仍比不了如日中天的百里氏。清和公主虽是皇家的女儿,可她的母亲却姓百里。

傅太后无法坐视自己母家沦为百里一族的附庸,决计不会允许百里家与傅家结为姻亲。

公主的女儿嫁进傅家,给这个枯竭多年的家族引入一汪活水。这是此方的精心筹谋,亦是彼方的势在必得。

别允浑浑噩噩地附和着,恭送皇帝回未央宫,又与太后行辞。

待回到自己的房间,别允细细回想着来安平之后的一切。

八岁到十六岁这八年,她可以说是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太久没有思虑人情世故,以至于现在才发现那些早就出现过的端倪。

傅莽是太后的人,更是皇帝的人,二人的相识,是早就被安排好了的,是他们计划的一环。

而自己,则是被他们选中的棋子。

她如鲠在喉。

十年前,外祖父突然薨世,朝中皆由百里丞相全权掌控,北边与宸国战事胶着,高大将军前往边关支援驻守边关的安定侯,以至于当时还是太子的舅舅一时无人可用。

后来,舅舅在百里相国的辅佐下登基,当时还是太子侧妃的百里氏也一举登了后位。

虽不知现下朝局如何,但看如今国家强盛,人民安居,舅舅这个皇帝必是当得十分不易。

曾经舅舅在太子府的书房中教自己习字,看着舅舅与幕僚谈经论道、挥斥方遒,意气风发,小小的自己就对他这个未来皇帝充满了期待和崇敬。

即便过去八年不闻不问,她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失望。

她怀疑过,自省过,痛哭过,她以为都是她的错。

但如今想来,兴许只是,她太小了,没有有能力有权势的父亲,也没有抵在她背后做靠山的母亲。

而今她大了,他们需要一个人,便又想起她来。

还是说,其实这其中也是有几分真心在的,可到底是几分,她不敢猜。

别允回味着刚刚临走时,外祖母说的那番话。

彼时外祖母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道:“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之最末,这桩婚事对别家,大有好处”,末了,又说,“娇娇啊,祖母老了,时日不多了。以后傅家,我想请你帮我好好看着!”

她像个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似的点着头。

她不明白,人怎么可以这样割裂。

从小教她情义的人,眨眼便一脸从容地做出寡情少义的事。

难道,这也是他们给她上的一课?便是教她,世事多繁杂,人亦是?

别允深觉这婚事就是一趟浑水,或不如说,这朝堂是浑水一滩,涉水之人无不湿鞋。

但高位之上的事,怎么轮得到她来担心,现在她已是自顾不暇。

次日,皇帝果然在朝贺之时颁布了赐婚的旨意,顿时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长乐宫内,后宫嫔妃及皇子公主正在殿中请安,皇帝身边的内臣奉旨而入。

“龙历九年,岁次甲辰,丙寅月甲辰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荣华长公主之女别允,幼而娴和、冰清玉润,朕甚惜。念其侍奉皇太后尽心竭诚、夙兴夜寐,功不可没,特此封为清平郡公主,赐国姓。安乐侯之子——傅莽,玉树临风,有逸群之才。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二人郎才女貌,良缘天赐。朕应天顺时,成两姓之美。着有司择吉日,主者施行!”

众目睽睽之下,别允从容收下那卷由蚕丝裹挟的玉轴,跪谢圣恩。

这旨意来得实在太过突然,除了座上的太后坦然自若,座下神色各异。

但殿中又有哪个是寻常人,不过片刻便回过神来,纷纷向别允道喜。

皇后款步走走到别允面前,握起别允的手,满脸和悦。

“真是天大的喜事啊,我说怎么今早来时,见长乐宫门口的喜鹊喳喳,叫个不停。”

“阿允,没想到时间竟过得如此快,一转眼你就长大了”,说着,她松开右手比了比腰部位置,“舅母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才这么一点,如今你就要嫁人了,舅母真心为你高兴”。

别允浅笑着,状若羞怯地低下头,“感恩皇后舅母经年的垂爱”。

皇后当真如她所说,替别允高兴吗?

当然不!

她心里怄得要死!

她本替别允相看好了,写信与家里通气,翻来覆去找出来个百里家旁支头脑有问题的傻子,很快,她便能出手落实这桩良缘。

但皇帝此番故技重施,先斩后奏,杀她个措手不及。

别允边笑着同诸位客套,边用余光瞟向清和所在方向。

清和公主端坐着,一言不发地望着别允,目光穿透那些没有温度的笑容,径直刺进别允的心里。

太后不喜热闹,故那些后宫妃子道过喜后,便纷纷告退。

皇后也欲离去,转身问清和公主:“清和,可要陪母后一道?”

清和公主依旧面色如霜,点了点头,起身同太后行礼,当即离去。

别允此刻百感交集,直觉必须要跟着妹妹出去。

她将手中圣旨随手塞到身旁宫人手中,便追了出去。 见此,太后亦叹了口气。

皇后一行人已行至长乐宫门口,但见别允一路小跑过来,皇后停下脚步,面露疑惑。

“阿允,有何事?”

别允微微喘着气。

“舅母,可否,容我跟清和妹妹说几句话?”

皇后笑着道好,又转过身同清和说:“既是阿允找你,母后就先行了,你们姊妹俩好好说!”

说完便带着宫人走了。

别允行礼恭送,望着皇后等人出了长乐宫,方回神,看着眼前一脸冷漠的妹妹,顿了顿,斟酌着开口道:“妹妹,此事,非我所愿。”

别允本想解释,但一时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对面之人不为所动,负气一般,眼睫低垂。

别允知道妹妹心中必定十分不好受,哀求一般,低声唤道:“妹妹!”

清和仍是望着不远处的石板,一动不动,只那发红的眼眶在无声昭示着平静面色之下的波涛汹涌。

眼看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如此冷漠,别允半是心痛,半是愧疚。

清和公主眼中蓄满了眼泪,在一声声“妹妹”中悄然落下。

别允赶忙抬手去拭,却被清和一把挥开。

清和转过脸来,泪光盈盈地看着她,问道:“为什么,为什么是你?”

她的声音平静,语调平缓,可偏偏是哽咽着说出口。

别允只觉清和这一问,有如大石沉沉压在她的胸口,压得她连呼吸都不能。

“妹妹,姊姊本希望,一切都是如你愿的!”

是啊,她希望,一切是如她所愿的。她努力过,争取过,只是失败了而已。

可她没有说,她说不出口。

清和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一颗颗往下掉,白皙的面庞上渐渐汇成两条细细的星河。

别允忽然想起太后昨日送自己的那顶头面,白玉水晶,恰似她面前的清和。

她甚至想着,若没有自己,那样华美的东西,兴许,本就是属于她的。

可能是怕在此处失仪有碍公主形象,或是一时无法接受这道旨意,又或是此时还难以面对姊姊,清和转身离去。

别允立在原地,看着妹妹远去的背影,再也压抑不住,眼泪霎时落下,一种强烈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预料到清和知晓了此事定会伤心,她早有心理准备的,可真到了这时候,才发现,当自己直面这境况时,什么准不准备的,都不管用。

圣旨下,别允二字不过是纸上一道墨痕。

但此刻面对清和,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道旨意对于自己的重量。

别允抬头望着头顶的天空,一片空荡荡的,莫说喜鹊,连半个鸟影都没有。

她浑浑噩噩地回到殿中。

太后看着自己孙女这怅然若失的模样,心中掀起涟漪。

“清平公主!今后,你就是清平公主了,可知,‘清平’,是为何意?”

别允泪眼朦胧地望向太后。

“清平不知!”

太后抚着别允的手,语气郑重,“海清河晏、四海升平,谓之清平。”

别允疑惑,“外祖母,我不明白,为何是我?”

是啊,清和刚刚也问了,为什么是你?

别允有自知之明,自己没有大才,究竟为什么是自己。

又为什么,能将天下太平,归功于一桩婚事。

太后看着别允,眼眸深邃,踟蹰片刻,后回复她:“再等等吧,再等等,你就明白了。”

别允想不明白,心情复杂地回了偏殿。

北宫昌宁殿中,皇后正由宫人的侍候着沃盥,清和公主跟在她身后,匆匆忙忙。

“母后,我从小便心悦世子哥哥,您知道的呀!您怎么能,让我眼睁睁看着自己心悦的人与旁人成亲呢?”

皇后见自己的娇娇女儿哭得一脸梨花带雨,心下顿时无比怜惜。

忙接过宫人手中的面巾来,给女儿拭泪。

安慰她道:“我的心肝宝贝儿,母后何尝不知道你喜欢那傅家的世子。傅莽这孩子,我原是不太喜欢的,但自从进了宫,行事眼见得沉稳,也是个好孩子。若没有今日这遭,母亲为你们求个赐婚,又何尝不可呢!”顿了顿,皇后接着说道:“只是,如今圣旨已下,就连母后,也是今日才知晓此事。”

是啊,就连自己也是今日才知道此事,皇帝和太后隐瞒得可真深啊。

皇后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清和是没有心思分辨了,此时的她已然沉浸在自己的伤春悲秋之中。

“母后,我不管,他就是女儿要共度一生的人,不能有任何差错,怎么能有差错呢?”小公主哭着嘶吼道。

皇后看着哭成了泪人的女儿,心下更怜惜了,连带着对别允的嫌恶也深了三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