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代女帝 武曌传奇 > 第10章 旧情暗传,红叶寄相思

一代女帝 武曌传奇 第10章 旧情暗传,红叶寄相思

作者:沁紫云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8:13:08 来源:文学城

贞观二十三年的暮春,感业寺的杏花开得泼泼洒洒,粉白的花瓣落满了青石小径,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武曌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僧袍,跪在佛堂的蒲团上,手里捻着一串磨损的念珠,目光却落在窗棂外那株老杏树上——自去年初冬被押回寺中,她已经在这青灯古佛旁度过了整整半年,长孙无忌的监视从未松懈,而李治的消息,却像断了线的风筝,杳无音信。

“明空师姐,该去后院舂米了。”慧能的声音轻轻响起,她手里端着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小半碗糙米,“这是今天的口粮,我偷偷多给你加了点。”

武曌回过神,接过碗,指尖触到碗沿的冰凉,心里却泛起一丝暖意。这半年来,若不是慧能时常接济,她恐怕早已撑不下去。她扒了几口糙米,干涩的米粒在嘴里打转,难以下咽,却还是强迫自己咽了下去——她必须活下去,等着李治来接她的那一天。

“老伯最近没来过吗?”武曌压低声音问,眼神里带着期待。送菜的老伯是她和外界唯一的联系,也是李治传递消息的渠道,可自从去年冬天她逃跑又被抓回后,老伯就再也没来过感业寺。

慧能的眼神暗了暗:“没来。听说长孙太尉下令,所有进出感业寺的人都要严格搜查,老伯怕被发现,不敢来了。”

武曌的心沉了下去。她知道,长孙无忌是铁了心要把她困在感业寺,让她永远见不到李治,永远无法再涉足朝堂。可她不甘心——太宗临终前的嘱托还在耳边,父亲的虎符碎片还藏在僧袍夹层,李治的玉凤佩还贴着心口,这些都让她无法放弃。

舂米的石臼在后院的角落里,旁边种着几株桃树,如今也开得正盛。武曌挽起袖子,拿起沉重的石杵,一下一下地舂着糙米。石杵撞击石臼的声音单调而沉闷,像她此刻的心情。她想起在东宫的日子,那时她陪李治读书,他会为她递上一杯热茶,会和她讨论《左传》里的权谋,会偷偷塞给她一块蜜饯——那些温暖的日子,和现在的清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越发思念。

舂完米,武曌坐在桃树下休息,微风拂过,落下几片粉色的花瓣,落在她的僧袍上。她捡起一片花瓣,想起小时候父亲教她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不知道李治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被长孙无忌牵制,是不是还在想办法救她出去,是不是……已经忘了她。

就在这时,静空的声音传来,带着惯有的严厉:“明空!发什么呆?还不快去挑水!要是误了晚课,看我怎么罚你!”

武曌赶紧站起来,拿起水桶,向井台走去。井台边的柳树已经抽出了新绿,长长的柳条垂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她弯腰打水,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短发参差不齐,脸色苍白,眼神却依旧亮得惊人。她对着倒影轻声说:“武曌,你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

打完水,武曌提着水桶往回走,路过寺门口时,看到两个侍卫正在检查一个送柴的樵夫。樵夫的担子上堆着劈好的柴火,侍卫们翻来覆去地检查,连柴火的缝隙都不放过。武曌的心一紧——长孙无忌的监视越来越严了,想要传递消息,难如登天。

回到禅房,武曌把水桶放在墙角,从床底下摸出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李治送她的玉凤佩和父亲的虎符碎片。她拿起玉凤佩,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凤凰纹路,眼眶一热。就在这时,她看到木盒的角落里,放着一片去年秋天捡的红叶,红叶已经干枯,却依旧保持着鲜艳的红色。

武曌的心里一动——红叶!她可以用红叶写信,把自己的思念和担忧写在红叶上,再想办法送出去!这个想法让她兴奋起来,她赶紧找出一支偷偷藏起来的炭笔,又找了一片刚捡的新鲜红叶,在上面小心翼翼地写下:“感业青灯苦,相思意难平。何时重聚首,共话旧恩情?”

写完后,她把红叶藏在僧袍里,心里却又犯了难——怎么把红叶送出去呢?侍卫看得这么严,慧能也帮不上忙,老伯又不敢来。她坐在床边,冥思苦想,却想不出任何办法,心里的兴奋渐渐被失望取代。

接下来的几天,武曌一直把红叶带在身上,寻找着送出去的机会。她试过把红叶藏在柴火里,却被侍卫搜了出来;试过把红叶塞在送菜的篮子底下,又被静空发现,骂了一顿。几次下来,她不仅没能把红叶送出去,反而引起了静空的怀疑,对她的监视也更严了。

武曌有些沮丧,坐在桃树下,看着手里的红叶,心里充满了无奈。就在这时,慧能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明空师姐,好消息!宫里来人了,说是要挑选几个尼姑去宫里的佛堂诵经,为皇后娘娘祈福!”

武曌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什么时候选?”

“就在明天!”慧能点了点头,“听说皇后娘娘身体一直不好,李治殿下特意让人来感业寺挑选,说是感业寺的香火灵验。”

武曌的心里涌起一股希望——这是她离开感业寺的机会,也是把红叶送出去的机会!只要能进入皇宫,哪怕只是在佛堂诵经,也有机会见到李治,或者把红叶交给宫里的人,让他们转交给李治。

“慧能师妹,我想报名。”武曌的语气很坚定。

慧能却有些担忧:“可是师姐,静空住持肯定不会让你去的,她一直对你有偏见。”

“我知道。”武曌点了点头,“但我必须试试。就算静空不同意,我也要想办法争取。”

第二天一早,宫里的太监就来到了感业寺,静空带着几个管事尼姑陪在旁边。太监坐在佛堂的椅子上,喝了一口茶,说:“陛下有旨,挑选五个品行端正、诵经熟练的尼姑,入宫为皇后娘娘祈福,为期一个月。你们把合适的人选报上来吧。”

静空赶紧说:“回公公,老尼这里有几个合适的人选,都是寺里诵经最好的。”她报了几个管事尼姑的名字,都是和她关系好的人。

武曌站在人群里,鼓起勇气,往前迈了一步:“公公,弟子明空,愿意入宫为皇后娘娘祈福。”

静空的脸色一变,厉声说:“明空!你凑什么热闹?你诵经不熟练,品行也一般,怎么能入宫?”

“弟子诵经三年,熟悉各种经文,品行端正,从未违反过寺规,为什么不能入宫?”武曌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太监看了武曌一眼,觉得她虽然穿着朴素,却气质不凡,眼神也很清澈,点了点头:“嗯,这个尼姑看起来不错。静空住持,就让她也去吧。”

静空不敢违抗太监的命令,只能不甘心地说:“是,公公。”

就这样,武曌成功入选,和其他四个尼姑一起,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跟着太监离开了感业寺。坐在前往皇宫的马车上,武曌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她终于离开了感业寺,离李治又近了一步。

马车行驶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到达了皇宫。皇宫的规模比感业寺大得多,朱红的宫墙高耸入云,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太监带着她们穿过几道宫门,来到了一座佛堂前——这座佛堂名为“报恩寺”,是皇宫里专门为皇室祈福的地方。

“你们就在这里诵经,每天辰时开始,酉时结束,不许随便走动,不许和宫里的人闲聊,要是违反了规矩,立刻送回感业寺!”太监的语气很严厉,说完就转身走了。

武曌点了点头,和其他四个尼姑一起走进佛堂。佛堂里很宽敞,供奉着一尊巨大的观音像,像前点着香烛,烟雾缭绕。她们放下行李,开始整理经书,准备诵经。

武曌的心里却一直在想着怎么把红叶送出去。她知道,佛堂的守卫很严,随便走动会被发现,但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她一边整理经书,一边观察着佛堂的环境,发现佛堂的后门通向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种着很多树,其中就有几株枫树,现在虽然不是秋天,却也枝叶繁茂。

中午休息的时候,其他四个尼姑都在佛堂里休息,武曌假装去如厕,悄悄溜到了后门。后门的守卫正在打瞌睡,武曌趁机溜进了小花园。花园里很安静,只有鸟儿的叫声。她走到一株枫树下,把藏在僧袍里的红叶拿出来,想找个地方藏起来,等着宫里的人发现。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一阵脚步声,赶紧把红叶藏在树洞里,躲到了树后。脚步声越来越近,她偷偷探出头,看到一个穿着黄色龙袍的人走了过来——是李治!

武曌的心里一阵激动,差点喊出声来。李治看起来比去年瘦了一些,脸色也有些苍白,显然是被朝政累的。他独自一个人在花园里散步,神情有些落寞,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武曌想冲出去见他,却又忍住了——她现在是尼姑“明空”,若是贸然现身,不仅会被守卫发现,还可能给李治带来麻烦。她只能躲在树后,默默地看着他,眼泪掉了下来。

李治走到枫树下,停下了脚步,伸手抚摸着枫树的树干,轻声说:“武曌,你在哪里?我好想你,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出来的。”

武曌的心里一暖,知道李治没有忘记她。她想把红叶从树洞里拿出来,递给李治,却又怕被发现。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太监的声音:“陛下,该去处理朝政了。”

李治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花园。武曌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不舍。她从树洞里拿出红叶,想追上去,却又停住了脚步——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回到佛堂,武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知道,李治就在宫里,她离他很近,只要能把红叶送给他,他就会知道她的思念,就会想办法救她出去。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红叶送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武曌一直在寻找送红叶的机会。她发现,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小太监来佛堂送茶水,这个小太监看起来年纪不大,眼神很灵活,似乎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这天下午,小太监又来送茶水了。武曌鼓起勇气,走到他面前,小声说:“小公公,我有一件东西,想请你帮忙转交给陛下,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小太监愣了一下,警惕地问:“什么东西?你是谁?”

“我是感业寺来的尼姑明空,”武曌的语气很诚恳,“我有一片红叶,上面写了一些话,想请你转交给陛下。这对我很重要,求求你了。”

小太监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们,小声说:“好吧,你把红叶给我,我尽量帮你转交。但要是被发现了,我可不负责任。”

武曌喜出望外,赶紧从僧袍里拿出红叶,递给小太监:“谢谢你,小公公。你放心,不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小太监接过红叶,藏在袖筒里,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佛堂。武曌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相信,小太监一定会把红叶转交给李治的。

接下来的几天,武曌一直坐立不安,期待着李治的消息。她每天都在佛堂里诵经,却心不在焉,总是时不时地看向佛堂门口,希望能看到李治的身影。

第五天下午,小太监又来送茶水了。他走到武曌面前,悄悄塞给她一片红叶,小声说:“陛下看到红叶了,这是陛下让我转交给你的。”

武曌激动得浑身发抖,接过红叶,看到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相思如潮涌,日夜念卿名。奈何权柄弱,暂不能相迎。待我除奸佞,必来接卿归。”

字迹是李治的,虽然有些潦草,却充满了深情。武曌看着红叶,眼泪掉了下来——她知道,李治没有忘记她,他一直在想办法救她出去,只是因为长孙无忌的牵制,暂时不能行动。

“陛下还有什么话吗?”武曌小声问。

“陛下说,让你再等等,他很快就会有行动了。”小太监说,“另外,陛下让你小心静空住持,她是长孙太尉的人,一直在监视你。”

武曌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谢谢你,小公公。”

小太监笑了笑,转身离开了佛堂。武曌把红叶藏在僧袍里,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李治就会除掉长孙无忌,接她回宫,到时候,她就能和李治一起,辅佐他治理朝政,完成太宗的嘱托。

接下来的日子,武曌的心情好了很多。她每天按时诵经,认真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沮丧。慧能来看过她一次,看到她精神状态很好,很开心:“师姐,你看起来好多了,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武曌笑了笑:“是啊,有好消息了,我很快就能离开这里了。”

慧能很兴奋:“真的吗?太好了!”

武曌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她知道,这件事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否则会给李治带来麻烦。

就在武曌以为一切都会顺利发展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第十天早上,静空突然来到了报恩寺,说是要来看望她们。她走进佛堂,目光扫过武曌,眼神里带着怀疑:“明空,你最近好像很开心,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武曌心里一紧,赶紧说:“没有啊,住持。弟子只是觉得能为皇后娘娘祈福,很荣幸。”

“是吗?”静空的语气很怀疑,“我听说,最近有小太监经常和你说话,你们在说什么?”

武曌的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静空发现了她和小太监的接触。她赶紧说:“没有啊,小公公只是来送茶水,弟子没有和他说话。”

“你还敢狡辩?”静空的语气很严厉,“我已经问过守卫了,他们说看到你和小太监在佛堂门口偷偷说话,还递了东西!快把东西交出来!”

武曌知道,瞒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说:“弟子没有递东西,住持要是不信,可以搜。”

静空冷笑一声:“搜就搜!要是搜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她让人把武曌的行李翻了个遍,却没有找到红叶——武曌早就把红叶藏在了佛堂的香炉下面。

静空没有搜到东西,却还是不相信:“你肯定把东西藏起来了!从今天起,你不许再和任何人说话,不许随便走动,要是再让我发现你有什么不对劲,立刻送你回感业寺,还要上报长孙太尉!”

武曌点了点头,心里却很生气——静空明明没有搜到东西,却还是这么刁难她,显然是故意针对她。但她知道,现在不能和静空对抗,只能暂时忍耐。

静空离开后,武曌的行动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她不能随便走动,不能和其他尼姑说话,连小太监送茶水的时候,都不能和他对视。但她没有放弃,每天诵经的时候,都会偷偷看向香炉的方向,心里默念着李治的名字,希望他能尽快行动。

第十五天下午,突然有一群侍卫冲进了报恩寺,为首的是长孙无忌的亲信王德。王德的脸色很阴沉,走到佛堂里,大声说:“奉长孙太尉之命,搜查报恩寺!有人举报,这里有尼姑私通外人,传递消息!”

武曌的心里一沉,知道是静空告了密。她赶紧走到香炉前,想把红叶拿出来藏好,却已经来不及了——侍卫们已经冲了过来,把她按在了地上。

“搜!仔细搜!”王德厉声说。

侍卫们开始在佛堂里搜查,很快就从香炉下面找到了那片李治写的红叶。王德拿起红叶,看了一眼,冷笑一声:“好啊!明空,你竟敢私通陛下,传递消息!你真是好大的胆子!”

“我没有!”武曌挣扎着说,“这是别人放在这里的,不是我的!”

“不是你的?那上面的字是谁写的?”王德的语气很严厉,“来人,把她押下去,带回感业寺,严加审讯!”

侍卫们架起武曌,就要往外走。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李治的声音:“住手!”

李治快步走进佛堂,看到被按在地上的武曌,脸色大变:“王德,你干什么?放开她!”

“陛下,这个尼姑私通您,传递消息,按照律法,应该严加审讯!”王德的语气很坚定,却带着一丝畏惧。

“胡说!”李治的语气很严厉,“明空是来为皇后娘娘祈福的,怎么会私通我?这红叶是我放在那里的,和她没有关系!”

王德愣了一下,没想到李治会这么说。他犹豫了一下,说:“陛下,这……这不合规矩啊。”

“规矩是朕定的!”李治的语气很坚定,“我让你放开她,你没听到吗?”

王德不敢违抗李治的命令,只能让人放开武曌。武曌站起身,揉了揉被按疼的胳膊,看着李治,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李治走到她面前,小声说:“你没事吧?”

“我没事,多谢陛下。”武曌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好了,王德,你可以走了。”李治的语气很冷淡。

王德点了点头,不甘心地看了武曌一眼,带着侍卫们离开了佛堂。

佛堂里只剩下武曌和李治两个人。李治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我没想到静空会告密,更没想到王德会来得这么快。”

“不怪你,是我太大意了。”武曌摇了摇头,“陛下,现在怎么办?静空和王德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治沉默了片刻,说:“我已经决定了,不能再等了。明天我就会拿出太宗父皇的密诏,在朝堂上罢免长孙无忌,夺回权力。到时候,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你回宫了。”

武曌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太好了!陛下,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嗯。”李治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她,“这是我母亲的遗物,你拿着,明天朝堂上,我会让人来接你,让你亲眼看着我罢免长孙无忌。”

武曌接过玉佩,点了点头:“好,我等着陛下。”

李治笑了笑,转身离开了佛堂。武曌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明天将会是决定性的一天,只要李治能成功罢免长孙无忌,她就能回到宫里,和李治一起,辅佐他治理朝政,完成太宗的嘱托。

第二天一早,武曌就起床了,整理好僧袍,等待着李治的人来接她。她的心里既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担心李治会失败,期待的是能尽快回到宫里,和李治一起并肩作战。

就在这时,静空突然走进了佛堂,手里拿着一件新的僧袍:“明空,陛下让人送来了一件僧袍,让你换上,说是要带你去朝堂。”

武曌愣了一下,接过僧袍,心里有些疑惑——李治怎么会让静空来送僧袍?但她没有多想,还是换上了僧袍。

静空看着她,笑了笑:“好了,我们走吧,陛下的人在外面等着呢。”

武曌点了点头,跟着静空走出了佛堂。佛堂外面停着一辆马车,静空说:“陛下的人就在车里等着你,快上去吧。”

武曌点了点头,走进了马车。马车里很暗,看不到人。她刚想开口,就感觉脖子后面一疼,晕了过去。

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手脚都被绑住了。房间里很暗,只有一盏油灯亮着。她挣扎了一下,却怎么也挣脱不开。

就在这时,门被打开了,静空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明空,你醒了?”

“静空,你想干什么?这是哪里?”武曌的语气很愤怒。

“这里是长孙太尉的一处别院。”静空的语气很得意,“你以为陛下真的会带你去朝堂吗?那是我骗你的!陛下现在已经被长孙太尉控制了,根本不可能罢免他!”

武曌的心里一沉:“你胡说!李治不会被控制的!”

“我没有胡说。”静空笑了笑,“长孙太尉早就知道陛下要拿出密诏罢免他,所以昨天晚上就派人控制了陛下,还让人假扮陛下的人,把你骗到了这里。现在,长孙太尉已经在朝堂上宣布,陛下因病不能理政,由他代为处理朝政了。”

武曌的脸色变得苍白,她不敢相信静空的话,却又知道,静空没有必要骗她。她的心里充满了绝望——李治被控制了,她被绑架了,一切都完了。

“长孙太尉让我告诉你,只要你交出太宗的密诏,再写一封认罪书,承认你和陛下私通,意图谋反,他就可以饶你一命,让你继续回感业寺当尼姑。”静空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一丝威胁。

武曌的眼神变得坚定:“我不会交出密诏的,也不会写认罪书!你们休想让我背叛陛下!”

“是吗?”静空冷笑一声,“那你就等着吧,长孙太尉有的是办法让你屈服。”说完,她转身离开了房间,关上了门。

武曌躺在地上,眼泪掉了下来。她知道,自己陷入了绝境,李治被控制,她被绑架,长孙无忌掌握了朝政,一切都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但她没有放弃,她想起了父亲的嘱托,想起了太宗的信任,想起了李治的深情,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想办法逃出去,救李治出来。

她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暗暗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不会屈服,一定会和长孙无忌抗争到底。她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她知道,她必须坚强,必须勇敢,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活下去。而此刻,门外传来的脚步声,预示着新的折磨即将开始,她深吸一口气,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