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代女帝 武曌传奇 > 第9章 第九章 感业青灯,孤寺盼归期

贞观二十三年的初冬,第一场雪落进感业寺时,武曌正跪在佛堂的蒲团上,用冻得发紫的手指捻着念珠。佛堂里的烛火跳得微弱,映着她剪得参差不齐的短发——三天前,静空亲自拿着剃刀,在众尼的注视下削去了她的青丝,说“既入空门,当断尘缘”。可当冰冷的刀片划过头皮时,武曌摸到的不是“断缘”的决绝,而是藏在僧袍夹层里那枚李治送的羊脂玉凤佩,温润的触感贴着心口,像一道不肯愈合的伤口。

“明空!还愣着干什么?该去挑水了!”静空的声音从佛堂门口传来,带着惯有的严厉。她穿着一件浆洗得发白的黑色僧袍,手里拿着一根戒尺,眼神扫过武曌时,像在看一件碍眼的物件。

武曌站起身,把念珠塞进袖筒,躬身道:“是,住持。”她的声音比初入寺时低了许多,带着长期营养不良的沙哑——这三个月来,她每天只有两顿掺着麸皮的稀粥,挑水、劈柴、舂米的活计却一样没少,原本还算丰润的脸颊,如今已经凹陷下去,只剩一双眼睛依旧亮得惊人。

走出佛堂,雪粒子打在脸上,疼得像小针扎。寺里的水井在西北角,离她住的禅房有半里地,井台结着厚厚的冰,稍不留神就会滑倒。武曌拎着两只空木桶,踩着雪地上的脚印慢慢走,路过厨房时,闻到里面飘出馒头的香气——那是给静空和几个管事尼姑准备的,她们这些底层尼姑,连摸都摸不到。

“明空师姐,等一下!”身后传来慧能的声音。她裹着一件单薄的僧袍,手里揣着两个热乎乎的红薯,快步追了上来,“快拿着,我偷偷藏的,别让别人看见。”

武曌接过红薯,指尖触到暖意,眼眶一热。自上次密诏风波后,李治虽然没能立刻接她回宫,却暗中托送菜的老伯给慧能带了些银钱和粮食,慧能总是省下来分给她。“谢谢你,师妹。”她咬了一口红薯,甜糯的滋味在嘴里散开,却让她想起东宫的日子——那时她陪李治读书,宫里的小厨房总会备着蜜饯、糕点,哪曾受过这样的苦。

“谢什么,我们是朋友啊。”慧能眨了眨眼,压低声音说,“老伯昨天又来了,说长安那边有消息,长孙太尉最近抓了不少支持殿下的官员,殿下现在很难受,却还是让老伯带话,说开春一定来接你。”

武曌的心沉了沉。她知道李治的难处——他刚登基,根基未稳,长孙无忌以“顾命大臣”自居,把持着朝政,连任免官员都要插手,更别说接一个先帝才人回宫了。可“开春”两个字,还是像一粒种子,落在她荒芜的心里,悄悄发了芽。

“我知道他不容易。”武曌把红薯揣进怀里,暖着冻僵的手,“我们再等等,总会有机会的。对了,老伯有没有说长安的其他事?比如……皇后那边?”

慧能摇了摇头:“没细说,只说皇后娘娘身体不好,很少管朝政。不过听说长孙太尉想让他的孙女做太子妃,殿下还没答应。”

武曌点了点头,心里有了数。长孙无忌是想通过联姻巩固势力,把李治彻底变成傀儡。而自己,不仅是李治的“旧识”,更是太宗遗诏的知情者,长孙无忌绝不会允许她回到宫里,成为威胁他的变数。

到了井台,武曌放下木桶,拿起井绳。绳子上结着冰,勒得手心生疼。她深吸一口气,弯腰把水桶放进井里,刚要往上拉,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是两个穿着青色宦官服的太监,正跟着静空往这边走。

“他们怎么来了?”慧能紧张地问。

武曌的心一紧,赶紧放下井绳,拉着慧能躲到旁边的老柏树下。透过树影,她看到其中一个太监是长孙无忌的亲信王德,手里拿着一份黄色的圣旨,脸色阴沉。

“住持,奉长孙太尉之命,特来宣读旨意。”王德的声音很高,故意让全寺的尼姑都能听见,“感业寺尼姑明空,本为先帝才人,却不安分守己,私藏信物,勾结外人,扰乱寺规。现命其即刻迁往京郊白马寺,永不得返回长安!”

武曌的脑子“嗡”的一声——白马寺在长安以西百里外,偏僻荒凉,比感业寺更像牢笼,长孙无忌是想把她彻底赶出权力中心,让她永远没有机会见到李治!

静空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躬身道:“老尼遵旨。这就去叫明空收拾东西。”

“不用了,我们亲自去。”王德摆了摆手,带着人向武曌的禅房走去。

慧能拉住武曌的手,急得快哭了:“怎么办?师姐,我们不能让他们把你带走!”

武曌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她知道,不能就这样被带走,一旦去了白马寺,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她看向井台边的木桶,又看了看远处的围墙,心里突然有了主意。

“慧能,你帮我引开他们。”武曌压低声音,“你去禅房门口大喊,说我掉进井里了,让他们快来救人。我趁机翻墙出去,去找送菜的老伯。”

“可是……你能翻过围墙吗?”慧能担忧地问。感业寺的围墙有一丈多高,上面还插着碎玻璃。

“我能。”武曌的眼神很坚定,“小时候父亲教过我爬树,这点高度不算什么。你快去吧,别犹豫了!”

慧能点了点头,咬了咬牙,转身向禅房跑去。很快,就听到她的喊声:“不好了!明空师姐掉进井里了!快来人啊!”

王德和静空果然慌了神,赶紧往井台这边跑。武曌趁机绕到围墙边,踩着墙角的老柏树,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树皮划破了她的手,碎玻璃扎进了她的膝盖,她却像感觉不到疼一样,只顾着往上爬。

“抓住她!她要跑!”身后传来王德的叫喊声。

武曌回头一看,王德已经带着人追了过来。她咬紧牙关,纵身一跃,从围墙上跳了下去。落地时没站稳,摔在雪地里,疼得眼前发黑。她挣扎着爬起来,顾不上拍掉身上的雪,朝着远处的官道跑去——送菜的老伯每天这个时候都会从这条路上经过。

“快追!别让她跑了!”王德的声音越来越近。

武曌拼命地跑,雪地里的脚印越来越深,呼吸越来越急促。就在她快要体力不支时,远处传来了马车的声音——是送菜的老伯!

“老伯!救我!”武曌大声喊道。

老伯听到声音,赶紧停下马车,看到后面追来的太监,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打开车门:“快上车!”

武曌钻进马车,老伯扬起马鞭,马车飞快地向长安方向驶去。透过车窗,她看到王德站在雪地里,气得直跺脚,却追不上马车。她松了一口气,瘫坐在车里,看着膝盖上渗出来的血,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这不是委屈的泪,是绝境逢生的庆幸,是对自由的渴望。

马车在雪地里行驶了两个时辰,终于到达长安城外的一处破庙。老伯把武曌扶下车,递给她一件粗布棉袄:“姑娘,你先在这里躲躲。我去城里给殿下送信,让他派人来接你。”

“多谢老伯。”武曌接过棉袄,裹在身上,“你一定要小心,别被长孙太尉的人发现。”

“放心吧,我在长安跑了几十年,熟得很。”老伯笑了笑,转身驾着马车离开了。

破庙里很破旧,屋顶漏着雪,只有一个神龛,里面供奉着一尊残缺的观音像。武曌找了个避风的角落坐下,从怀里掏出慧能给她的红薯,慢慢吃着。红薯已经凉了,却比感业寺的稀粥好吃百倍。

她摸了摸怀里的玉凤佩和虎符碎片,又想起太宗临终前交给她的密诏——幸好上次慧能把密诏送出去后,李治让人把密诏藏在了东宫,不然这次逃跑,连最后的希望都没有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传来了马蹄声。武曌警惕地站起来,躲到神龛后面。庙门被推开,一个穿着黑色披风的人走了进来,看到她,惊喜地喊道:“武曌!我终于找到你了!”

是李治!他摘下披风的帽子,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喜悦。他快步走到武曌面前,握住她的手:“你没事吧?我听说王德要把你送到白马寺,吓得我赶紧让人去找你,幸好老伯及时报信。”

武曌看着他,眼泪又掉了下来:“殿下,我还以为……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李治的声音带着愧疚,“都是我没用,不能保护你,让你在感业寺受苦,还要被迫逃跑。”

“不怪你,是长孙无忌太过分了。”武曌摇了摇头,“殿下,现在怎么办?我不能一直躲在这里,也不能回感业寺。”

李治沉默了片刻,说:“我已经让人在城外给你找了一处宅子,你先住在那里,等我稳住局势,就接你回宫。”

“可是……长孙无忌不会放过我的。”武曌担忧地说。

“我知道。”李治的眼神变得坚定,“但我不会再让他欺负你了。太宗父皇的遗诏里说,若有大臣专权,可凭密诏罢免。我已经把密诏藏好了,等时机成熟,就用密诏除掉长孙无忌,夺回权力。”

武曌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太好了!殿下,我可以帮你。我在感业寺时,通过老伯了解了一些长安的情况,长孙无忌虽然专权,但很多寒门官员都对他不满,我们可以拉拢他们,一起对付长孙无忌。”

“好!”李治点了点头,“有你帮忙,我更有信心了。明天我就让我的心腹太监李忠来接你,带你去那处宅子。你在那里安心住下,帮我收集长孙无忌的罪证,我们里应外合,一定能成功。”

武曌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也是李治的机会。只要能除掉长孙无忌,她就能回到宫里,完成太宗的嘱托,辅佐李治成为一个真正的君主。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士兵的呐喊声:“包围破庙!别让里面的人跑了!”

李治的脸色变了:“不好!是长孙无忌的人!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武曌的心一沉,知道肯定是老伯送信时被发现了。她拉着李治,躲到神龛后面:“殿下,我们从后门跑!”

破庙的后门被木板钉死了,李治用力踹开木板,拉着武曌跑了出去。外面是一片树林,雪地里布满了士兵,为首的正是长孙无忌,他穿着一身紫色的官服,眼神里带着狠厉:“陛下,您果然在这里!还有武曌这个妖女,竟敢私藏密诏,勾结陛下,意图谋反!”

“长孙无忌,你血口喷人!”李治挡在武曌面前,“我和武曌只是偶遇,什么谋反?你不要诬陷我们!”

“偶遇?”长孙无忌冷笑一声,“陛下,您就别装了。老臣已经查到,是您让送菜的老伯给武曌送信,还在城外给她找了宅子。您以为老臣不知道您想干什么吗?您想利用密诏除掉老臣,夺回权力,可惜,您太嫩了!”

他挥了挥手,士兵们立刻围了上来:“把武曌这个妖女抓起来!陛下,您请回宫吧,不然,老臣只能以‘谋反’的罪名将您也拿下!”

李治的脸色苍白,他知道,自己没有兵权,根本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他看着武曌,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对不起,武曌,我没能保护好你。”

武曌看着围上来的士兵,又看了看李治,心里突然有了主意。她推开李治,走到长孙无忌面前:“长孙太尉,别为难陛下。我跟你走,你放了陛下。”

“武曌!不要!”李治喊道。

长孙无忌笑了笑:“还是武才人识时务。好,我放了陛下,你跟我走。”

武曌点了点头,对李治说:“殿下,你一定要保重身体,等着我。我会想办法逃出来的,我们还要一起对付长孙无忌。”

李治看着她,眼泪掉了下来:“我会的,我一定会救你出来的!”

武曌被士兵押着,向长孙无忌的马车走去。路过李治身边时,她悄悄把玉凤佩塞到他手里:“殿下,拿着它,就像看到我一样。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约定。”

李治握紧玉凤佩,看着武曌被押走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强大起来,除掉长孙无忌,救回武曌。

武曌被押回了感业寺,这次,她被关在了寺后的地牢里。地牢里阴暗潮湿,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透进一丝微弱的光。地上铺着一层稻草,散发着霉味。静空每天只给她送一次饭,还是冰冷的稀粥,根本吃不饱。

但武曌没有放弃。她知道,李治一定会想办法救她的。她在地牢里,每天都用指甲在墙上刻字,记录着天数,也记录着她的决心。她想起父亲教她的《孙子兵法》,想起太宗和她讨论朝政的日子,想起和李治在东宫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过了大约半个月,一天深夜,地牢的门被悄悄打开了。武曌警惕地站起来,看到一个黑影走了进来——是慧能!她手里拿着一盏油灯,还有一把钥匙。

“明空师姐,快跟我走!”慧能压低声音说。

“慧能师妹,你怎么来了?”武曌惊喜地问。

“是殿下让人来救你了。”慧能打开锁,拉着武曌往外跑,“殿下的亲信太监李忠已经在寺外等着了,我们快走吧!”

武曌跟着慧能,穿过寂静的寺院,来到围墙边。李忠已经准备好了梯子,看到她们,赶紧招手:“快上来!”

武曌爬上梯子,翻过围墙,看到外面停着一辆马车。李忠扶她上车:“武才人,快上车,我们要尽快离开这里,不然被长孙太尉的人发现就麻烦了。”

武曌点了点头,回头对慧能说:“慧能师妹,谢谢你。你跟我们一起走吧,留在感业寺太危险了。”

慧能摇了摇头:“不了,师姐。我在这里还有用,我可以帮你和殿下传递消息。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武曌知道慧能的脾气,不再勉强:“那你一定要小心,有什么事,就通过老伯联系我们。”

“我知道。”慧能笑了笑,挥手告别。

马车飞快地向城外驶去。李忠递给武曌一件棉袄:“武才人,殿下在城外的宅子等着您呢。殿下说,等您到了,就和您商量对付长孙无忌的计策。”

武曌接过棉袄,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马车行驶了大约一个时辰,到达了一处偏僻的宅子。李忠扶武曌下车,推开门:“殿下,武才人来了。”

李治正坐在屋里的火炉边,看到武曌,赶紧站起来:“武曌,你终于来了!我担心死你了。”

“殿下,我没事。”武曌笑了笑,走到火炉边,烤着冻僵的手。

李治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愧疚:“让你受了这么多苦,都是我的错。”

“不怪你,殿下。”武曌摇了摇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收集长孙无忌的罪证,除掉他,夺回权力。”

“我已经开始收集了。”李治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叠纸,“这是我让人查到的,长孙无忌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证。还有一些寒门官员,也愿意支持我们,一起对付长孙无忌。”

武曌接过纸,仔细看了起来。上面记录着长孙无忌的种种罪行,包括收受巨额贿赂、打压异己、甚至暗中勾结突厥等。她的眼神变得冰冷:“长孙无忌真是罪该万死!殿下,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行动。”

“我知道。”李治的眼神也变得坚定,“我打算在明年的上元节,趁长安举行灯会,召集支持我们的官员,拿出密诏和罪证,当众罢免长孙无忌。”

“好主意。”武曌点了点头,“上元节人多眼杂,长孙无忌防范会松懈,我们正好可以趁机行动。不过,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我已经让李忠去安排了。”李治说,“他会联系那些寒门官员,让他们在灯会那天集结在太极殿外,听候我的命令。同时,我也会让人加强东宫的守卫,防止长孙无忌狗急跳墙。”

武曌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信心。她知道,只要计划顺利,就能除掉长孙无忌,她也能回到宫里,辅佐李治成为一个真正的君主。

接下来的日子,武曌和李治每天都在宅子里商量计划,完善细节。李忠则负责传递消息,联系官员。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离上元节越来越近,武曌的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一天傍晚,李忠匆匆跑回宅子:“殿下,武才人,不好了!长孙无忌好像察觉到了我们的计划,他最近加强了长安的守卫,还把那些支持我们的寒门官员都调往外地了!”

武曌和李治的脸色都变了。武曌说:“肯定是有人泄露了消息!殿下,我们必须提前行动,不能再等上元节了!”

“可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啊。”李治担忧地说,“那些寒门官员都被调走了,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手,根本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武曌沉默了片刻,说:“我们还有最后一张牌——密诏。只要我们能拿到密诏,在朝堂上出示,就能名正言顺地罢免长孙无忌。殿下,密诏藏在哪里了?”

“藏在东宫的密室里。”李治说,“但东宫守卫森严,长孙无忌的人日夜监视,我们根本进不去。”

“我有办法。”武曌的眼神亮了起来,“我可以假扮成宫女,混入东宫,拿到密诏。然后,我们在朝堂上出示密诏,罢免长孙无忌。”

“不行!太危险了!”李治立刻反对,“东宫到处都是长孙无忌的人,你要是被发现了,就死定了!”

“殿下,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武曌的语气很坚定,“如果我们不行动,长孙无忌就会先对我们下手。我不怕危险,只要能帮你夺回权力,我什么都愿意做。”

李治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感动和担忧。他知道,武曌说得对,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但你一定要小心,我会让人接应你。”

武曌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决心。她知道,这是一场赌命的较量,赢了,就能改变命运;输了,就会万劫不复。但她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

第二天一早,武曌换上了李忠准备的宫女服饰,脸上抹了些灰,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宫女。李忠把她送到东宫门口,小声说:“武才人,我已经打点好了守门的侍卫,你进去后,直接去东宫的书房,密室的钥匙在书房的笔筒里。拿到密诏后,从后门出来,我在那里接应你。”

“我知道了。”武曌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走进了东宫。

东宫的守卫果然很森严,到处都是穿着铠甲的士兵。武曌低着头,跟着其他宫女一起,慢慢向书房走去。她的心跳得很快,手心全是汗。幸好,那些士兵没有注意到她,她顺利地来到了书房门口。

书房里空无一人,武曌赶紧走进去,在笔筒里找到了密室的钥匙。她打开密室的门,里面很黑,她摸索着找到密诏,藏在袖筒里。就在她准备离开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是长孙无忌!

“谁在里面?”长孙无忌的声音传来。

武曌的心一紧,赶紧躲进密室,关上了门。长孙无忌走进书房,看到密室的门开着,立刻警觉起来:“有人在这里!快搜!”

士兵们冲进书房,开始搜查。武曌在密室里,大气不敢出。她知道,一旦被发现,就死定了。她看着手里的密诏,心里充满了绝望。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李治的声音:“长孙太尉,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搜查我的书房?”

“陛下,有人闯进了您的书房,可能是来偷东西的。”长孙无忌的声音传来。

“胡说!我的书房怎么会有人闯进?”李治的语气很严厉,“长孙太尉,你是不是太过分了?竟敢在我的东宫放肆!”

长孙无忌沉默了片刻,说:“老臣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全。既然陛下不相信,那老臣就告辞了。”

听到长孙无忌离开的声音,武曌松了一口气。她打开密室的门,看到李治站在书房里,脸色苍白。李治看到她,赶紧说:“快跟我走!”

武曌跟着李治,从东宫的后门跑了出来。李忠已经在那里等着了,看到他们,赶紧说:“快上车!长孙无忌的人已经发现了,他们正在追过来!”

他们刚坐上马车,就看到长孙无忌带着士兵追了过来。长孙无忌大喊:“抓住他们!别让他们跑了!”

马车飞快地向皇宫驶去。李治说:“我们现在去朝堂,在百官面前出示密诏,罢免长孙无忌!”

武曌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密诏。她知道,最后的决战,就要开始了。

马车到达皇宫门口,武曌和李治下了车,径直向太极殿走去。此时,百官正在上朝,看到李治和武曌,都很惊讶。长孙无忌看到武曌手里的密诏,脸色大变:“陛下,您想干什么?武曌这个妖女手里的肯定是假密诏!”

“是不是假的,一看便知!”李治走到大殿中央,接过武曌手里的密诏,展开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孙无忌专权跋扈,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意图谋反,着即罢免其太尉之职,押入天牢,听候发落!钦此!”

百官一片哗然。长孙无忌大喊:“这是假的!是他们伪造的密诏!陛下,您不能相信他们!”

“是不是伪造的,你心里清楚!”武曌站出来,大声说,“我这里还有你贪赃枉法、勾结突厥的罪证,你还想抵赖吗?”

她拿出李忠收集的罪证,递给百官。百官看了,都纷纷指责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脸色苍白,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了士兵的呐喊声:“保护陛下!捉拿反贼长孙无忌!”

是那些被调走的寒门官员!他们没有被调往外地,而是按照武曌和李治的计划,埋伏在皇宫外,等待时机。

长孙无忌看到这一幕,彻底绝望了。他跪在地上,大喊:“陛下饶命!老臣再也不敢了!”

李治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冰冷:“长孙无忌,你罪大恶极,饶不了你!来人,把他押入天牢!”

士兵们冲上来,把长孙无忌押了下去。百官纷纷跪下:“陛下英明!”

李治站起身,看着武曌,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喜悦:“武曌,谢谢你。没有你,我根本做不到。”

武曌笑了笑:“殿下,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您终于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君主了。”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了李德全的声音:“陛下,不好了!皇后娘娘病危了!”

李治的脸色变了:“什么?快带我去看看!”

武曌的心也沉了沉。她知道,皇后病危,肯定会引发新的宫廷斗争。那些支持长孙无忌的关陇门阀,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利用皇后病危的机会,反扑过来。

李治跟着李德全匆匆离开,武曌站在太极殿里,看着空荡荡的大殿,心里充满了担忧。她知道,这场斗争还没有结束,新的危机已经悄然来临。

她摸了摸怀里的密诏,又看了看外面的天空,心里暗暗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陪在李治身边,辅佐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君主,守护大唐的江山。

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殿外闪过,武曌警惕地看过去,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她的心里一紧,知道有人在暗中盯着她。她深吸一口气,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她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她知道,她必须坚强,必须勇敢,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活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