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奥摩斯港一行,是须弥主线的开端。”
“前文也已铺垫多时:与B相关的禁忌知识、自教令院流传出的‘神明罐装知识’的来源地,以及大贤者要求的观察旅行者情报的任务,三者交汇于奥摩斯港。”
“得益于传送,他们的行程速度远快于常人。这也意味着提早的布局、更高的信息获取效率。”
“【艾尔海森】当面完成了本体与数据体之间的身份交接,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保险。”
“他在这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迎接系统所谓【世界为此开路】的准备。一方面是系统的表层威胁与暗示,一方面是迷惑大贤者所做的必要伪装,所留的后手便是交换身份时……B目睹这一切后保留的浅淡印象。”
艾尔海森瞥来一眼,飞快补充:
“当然还有他交换身份后,得以保全本体的安全措施。”
“这点之前聊过了哦?所以现在的重点是情感线。”我撑着脸,出声提示。
“【艾尔海森】选择当面交换身份,也是B公开传送这一情感决策的回礼。”略微停顿后,艾尔海森切换叙述方向:
“两人的信任有来有回,形似等价交换。”
“这或许是你认为两人关系进展不快、深度不足的症结点。”
“但什么样的感情关系才算是进展快?英雄救美后愿意倒贴?合作成功后就算情感升华?患难与共后就应彻底信任、不存在二心?”
“一蹴而就的信任,才更值得怀疑。”
“嗯……所以【艾尔海森】用舆论回敬B,也是回礼?”我捏着下巴,回忆着询问。
情节大多是我和艾尔海森讨论着写出的,这还是他当初提议的措施。
艾尔海森一怔,目光下意识地偏移了落点,又紧急控制着目光回到我身上。
——他心虚了。
刚才的话说得不错,但这才是重点。
这家伙可没少坑人。
我抱臂,学着他平时的模样发出冷哼声:
“没想到我还记得这件事?”
“咖啡馆那次无心的发言,让你被当做奇怪的人了,你就这么记仇?”
“隔了一卷的章节也要报复回去?”
“随机应变的产物。”
“遣词造句,本就是知论派擅长的领域。在传播舆论方面,你应该还记得那次诗朗诵赛的结果。”
轻咳一声,艾尔海森主动示弱,提起那件用于参考的黑历史。
据说那是他大学时的遭遇。
“哦,你是说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精通女频小说造谣套路的对手?难得听你讲起过去的黑历史呢。”
“……所以?”
我歪了歪头,盯着艾尔海森不放。
“参考借鉴舆情下承压能力弱的人的结局,也是一种攻心的手段。”
“想要一一排除拍卖神明罐装知识的竞争对手,先行筛选去竞争意愿不强烈的镀金旅团,能更省心力。加上强捆绑的行动,大贤者能获知两人的具体信息,增加迷惑性。”
“?”
这家伙怎么又开始分析剧情线了?
“……我确实很好奇在舆论压力下,B的反应。”
“不过她似乎没什么想法,甚至没有第一时间驳斥【艾尔海森】的提议。”
艾尔海森终于坦言。
“因为没有实感吧?”我回忆当时的感受:“清者自清。而且用这个悄悄吓人还是挺有趣的。……再说了,那段时间一直被【艾尔海森】拉去做委托,B也没有主动接触到流言……”
“对哦……【你】也没有让B接触舆情方面的压力啊?”
哪有设置好试验后,就把实验素体带离试验场的?
而且全程一起行动,自己也成为参与者了……连带着两人一起登上了交易黑名单。
“真要让她承受这些,就是没有把握好回敬的力度了。”
“舆论的根本目的是排除变量(竞争对手),确认常量(风纪官和大贤者手中的情报在预期内)。如果不是【艾尔海森】是草系神之眼的持有者一事,在虚空终端档案上有过记录。”
“这次的舆论参与者本就该是【艾尔海森】自己。”
——这家伙没准还挺危险的。
——不过愿意坦率就算是好事?
“不过,B在舆论中变得高调了,也就更能加入风纪官和大贤者的视野内……你那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大贤者对付【艾尔海森】的办法了?”我顺势发问。
“没有。”艾尔海森摇头,否认了这点。
他最近倒是开始坦白自己的短处,不再表现得过分完美:“计划赶不上变化,预期之外的变量随时会到来。”
“真正敲定破绽是在识藏日前夜的碰面里。”
“至于在奥摩斯港,【艾尔海森】更多的是在思考神明罐装知识及其禁忌知识本身的联系。”
“这涉及到知识污染、死域和赤王文明的覆灭。线索不足的情况下,过多的猜测与联想都是无用功,甚至会成为干扰项。保持思维的纯净性,有时更有必要。”
——关于这点,艾尔海森要向B学习。
——无论哪一个。
“所以【艾尔海森】才会跟B一起去执行冒险委托?放松心神?”
原来不仅仅是为了及时获取愚人众营地里的信息。
“别忘了,当时的【艾尔海森】是数据体,不可能长时间分离。”
“……不过他发现能够长期分离、单独行动的方法在于能量石,确实是在这段时间段内。”
“保持思维的纯净性、放松……如果总是把这两个关键词和B本身联系在一起,那不也会产生你刚才提到的思维惯性吗?”
【艾尔海森】该不会自己在成为【巴甫洛夫的狗】吧?
我没敢多言,艾尔海森闻声投来的目光复杂又微妙。
“长期协同后的默契确实有所上升。”他扭头看向文档,直接转移了话题。
“从二十六章可以看出,两人在话题交接时自然而流畅。不再是单独强调自身的主体性,而是有意识地分出主次。”
“这有别于在死域洞窟期间的战斗:当时的【艾尔海森】仅是从远处预判落点,投掷出草元素力长刃用于配合元素反应。”
“在死域之前,对待盗宝团或机械造物也都是由【艾尔海森】单独完成。”
“两人的交流近似于无。”
“而面对镀金旅团时,B负责压制对方士气,【艾尔海森】负责引导、间接提供解决方案。在僵持阶段,他们想要破局,维持他们摇摇欲坠的面子与姿态,就必然会答应会面的要求。”
“与空和派蒙的对话同样如此,不过是又一次的主次交换。”
“两人同行,空面对【艾尔海森】时,无法正面突破、得到需要的情报与渠道,便优先选择存在突破口的B——层岩巨渊下的蜘蛛。”
“这份合作是多赢的策略。艾尔海森间接得到了多莉提供的线索,空得到了情报与渠道、结识了多莉这位有名的商人,而B也获得了有关层岩巨渊的部分信息。”
“同时,这次交易也将双方联结在一起,建立最基础的信任。”
“至于【博士】。空与他成功错开,既避免了无谓的麻烦,也让彼此留下浅淡的印象。这是利好后续的铺垫。”
“是情感线过于贴合剧情线了吗?从交互里才能感受到的默契,用直白的文字解构反而缺少了想象的空间。”这有些棘手了。
我盯着【博士】出场后的文本发了半天的呆。
“那就跳过。”
艾尔海森干脆下滑了页面,半点犹豫也无。
——他其实很看不惯【博士】吧?
·
调整了排版,这样比前几章过于密集大段的对话会好看一些。
我也不知道你们喜欢日常多一点还是分析多一点。之前以为总结篇肯定很好写,没想到反而一样难产出。
因为要转变视角,从另一个方向重新看待前文的内容。就要反反复复看无数遍,并且衔接好上下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2章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