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他还是选择了直言不讳。
明明清楚地知晓这样做的结果,毕竟已有先例:数年前与好友的决裂。他曾在后续多次设想当时争吵的前提与结局——结果是不会改变。
但清楚了逻辑,他理应有所成长。
难道正如【人永远无法吸收教训】这一古言,艾尔海森依旧重蹈覆辙了吗?
不,应当用“必须”一词作为前提。
这是必要的行为。解开伪饰的和平面纱,将痛点一一暴露,展现在日光下、将其腐肉挖除,才不会真正的留下隐患。
(只要他确实存在期待。)
——对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这不是艾尔海森的风格。
——诚如她所言,艾尔海森确实有着天才应有的固执,而非妥协。
何况他早已对结局进行过数次的猜想……
从他抵达城镇,迈过城门、背对日晕,仰头瞥见她与白鸽告别时隐晦抬手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接受了未来分别的可能。
那时的灼伤尚未处理,疼痛本该尖锐敏感到占据他的全部感官。但艾尔海森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她放飞白鸽后,隐有迟疑的那个沉默渺远的身影。
而不是她帮忙处理伤势时,物理上亲密的距离。
艾尔海森向后仰去,与她拉开些许距离,目光仍然停留在她面上。
碍于身高差,她看向艾尔海森时总是仰面的:眼角略微向下,眼尾却是向上。无论朦胧还是清晰,眼光流转时总有几分无辜,无端让人心生怜爱。
——但像是个骗子。
而她若是低头俯视,那将截然不同。因那上挑的眼尾,微抿的唇角,冷漠看来时犹显讥讽的目光……似乎她吐露的言语都是真实,浸润了雪水的冰冷、却令人信服。
——似乎,她不屑于欺瞒。
对他人的评价,往往是主观的印象结合客观的事实。
当艾尔海森在心中总结对她的看法时……他才发现,他已经做不到尽可能的客观、辩证,反倒充满了私心与主观。
·
真的是这样吗?
这只是我的逃避之词?
我有时会过于擅长自省,听到评价后总会先行反思。这次也不例外,甚至评价来自艾尔海森而更为信任。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向后回顾的人。
向前进,朝着目标行动是我一贯的作风,但这往往代表着忽略周围。与艾尔海森同行时,我从他身上学会了更多:关注生活、日常点滴。
可以肯定,我确实在进步:交到了新朋友,探索新的环境,学习知识,研究学术、其科研成果利好众人。
既然我对此感到欢欣愉悦,那么就不算违心。
他说,我没有直面自己的内心……
可这样生活的方式本就是我自己选择的,又怎么能算【没有直面】?
——所以言论的重心不在【自由】。
——而在后续提出的【感情】上。
听他的【辩驳】……?
在须弥,大多学者信奉【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他们并不畏惧激烈的言语辩论、立场对峙,更多是在这份交互里明悟个中论点的真实性、确定性。
唯有谎言,才会在一次次针对的漏洞攻击中逐渐站不住脚,成为倒塌的楼台。
艾尔海森指出了两条路,自由与感情。
而我的选择应当是……
·
在这数息间,她的表情从显而易见的低落自省慢慢转变,像是获得了突如其来的灵感或启示,双眸微眯,前倾上身,拉回双方的距离。
难得的锋芒毕露。
她一把抓住了艾尔海森的前襟。
用力到艾尔海森不由自主地靠近,双目对视,呼吸交错。
她直视着艾尔海森,出声否认:“不。不对!”
“看似将两条路都摆在我的面前,可你却不是真的这么想的。”
“否则你不会在这时候才与我对谈。”
——在这个排除了其余因素,唯有两人独处,刚刚经历过险情的时机!
——他分明是看似放手,实则增添了“其他”的砝码(吊桥效应、情感高地、以退为进)来动摇选择的天平!自己越是自省,接受他的评价,就越是容易陷入囹圄!
——他根本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大方、容忍、轻描淡写!
“艾尔海森,你是在等着我排除一切的阻碍因素后……”
“由我亲自选择,你!”
因为自由本就归属于我,从未离开。
而感情不是,二人尚未坦白。
艾尔海森只是以退为进,逼迫她正视,逼迫她直面这个不可逃避的问题!
“你在诱导我。让我思考社会规则对我的束缚,引起我的叛逆心。反向的、暗示的……让我为了证明自己并未被外力塑造而选择你!”
“将【白鸽】与我类比,以‘彻底的自由’与‘规则下的自由’比较。”
“你明知白鸽的情况,同样是在反向逼迫我、为表现与白鸽的差别、而自我约束在你的身边。因为你了解我对她们的警惕心,知晓我绝对不愿意走偏。”
“还有……简单快乐(独身一人)的生活与在你身边偶有波澜的生活作对比。”
“又指出我对平淡生活的厌倦,增加后者的吸引力。”
“将一切摊开来说明,又没有说明全部。你又一次留下了陷阱。如果我现在没有反复思考,后续回忆、思考清楚后只会一遍遍加深自己的懊悔,最终选择返回。”
“其实每一句话都没有给我选择。每一句话都在给自己加重砝码。”
“你这算什么诚实?”
她的目光亮灼如火,激烈的情绪让她苍白的面容浮现红晕,远比湖面上摇曳的月莲更吸引他人的瞩目。
艾尔海森垂眸与她对视,忍不住勾起唇角。
“看来你在发话前确实有过思考。”
“祝贺你,现在头脑依旧清晰。”
·
空和派蒙带来的三十人团卫兵顺利接管了天臂池的现场。
将那群被冰雾花冻成冰雕、跌入湖底的愚人众部队扣押带离。
人证、物证俱全,兼之艾尔海森离开茶室前投掷视野盲区的【梦境】符文石拖延时间,【富人】潘塔罗涅必然要走一趟须弥的法规程序。
后续的资产扣押、没收等官方措施,就交由合适的人员处理。
——与两位无辜承受袭击的可怜学者无关。
“哼。说是无关,其实和你们完全有关系吧?”
派蒙抱胸扭头,学着艾尔海森惯用的对外态度,一副“看穿你们了”的表情。
“刚才在船上,是不是已经统一好回答了?”
“挨得这么近,一看就是心虚对口供了。”派蒙叉腰:“害得我们这么担心,连吃到一半的枣椰蜜糖都掉地上,只能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了。”
“……那,现在直接请你们吃一顿?”我下意识看向身侧的艾尔海森,又强行回正。
“我没意见。”艾尔海森冲空点头,又看向派蒙:“这次我请客。请随意。”
“哇——真的?嘿嘿,艾尔海森果然很大方。”派蒙一脸惊喜,拍拍我的肩膀,便要拉着我跑向酒馆。
“快走快走,去晚了就没有新鲜的菜了。”
目送两位搭档远去,空才从整个事件的流程全貌的回顾里抽身。
他看了一眼远去的少女,又看看艾尔海森,空没有错漏刚才少女不自然的纠正反应。
“她……和你闹别扭了?”真少见。这么孩子气的事情竟然会发生……还以为只有派蒙会这样。想来,这肯定不会是一顿甜甜花酿鸡或者糖霜史莱姆就能解决的事。
“嗯,所以我请客。”艾尔海森跟上前两位的步伐。
“好在她忘性大,不记仇,过一会就会忘记。”
你该不会没少做这类的事情吧?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
空一边吐槽,一边追上。
·
下次番外篇,我想记录我对主角的看法,她在我笔下其实自认为妥协了很多。
我有时会感到无力,没能塑造好她的性格。
(参考的性格元素是水与冰,不过还是太难写了。)
(尤其是我并不想写出所谓的曲高和寡、阳春白雪那样的高高在上的人物。)
她不像艾尔海森,还有游戏主线可以参考,早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
主角显得过于柔和,所以总有一种微妙的、过分的包容感。
(这其实很难写,过强过弱都会显得平庸。虽然她本身就自认是个普通人。)
这其实是我回忆主角印象时的第一反应:她不够尖锐。所以给人的印象很浅,像是水流过砂石地,等到水蒸发,砂石上的痕迹近乎于无。
·
我其实一直想写两个人观念的冲突。
但说实在的,主角一直算是随波逐流、情绪很浅的人。过分逼迫的话,又很容易选择武力解决。属于解题思维非常简单的那类人。
不过卷四的【双向驯化】始终都在进行。一想到这两个人竟然在互相驯化,我都觉得很奇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9章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