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他的小夜莺 > 第14章 温度

他的小夜莺 第14章 温度

作者:橘子茉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25:22 来源:文学城

次日,商场配送的货物抵达时,叶如莺刚刚和薄云笙完成花园的扫雪任务。

西海少有雪,在严密监管下外出上学没有余力懈怠游玩,加上前一晚的尴尬——叶如莺单方面这么认为,所以十分勤勉卖力地埋头摆动扫帚,像要把雪一粒一粒数个清楚看腻看烦为止。

但花园不是庄园,扫不了一天一夜。

配送货车呜呜的发动机声音来得恰到好处。

没有大件家具需要安装,工作人员将物品整齐码好放在一楼指定处,清点结束,薄云笙签了收货单,偌大的房子里又只剩下他们两人。

“我……我把这些收拾一下。”叶如莺提起一个购物袋,视线在薄云笙面部一触即闪。

“我帮你。”

“不用……”

薄云笙径直拿了体积最大的走向楼梯,“早点收拾完我们可以早点开工。”

叶如莺没辙了:“……好。”

走了两步,薄云笙忽然回头。

叶如莺看不了正脸,背后还能鼓足气默不作声看看,谁料薄云笙转身没有前情提要,叶如莺躲不及,惊得原地定住,眼对眼撞了个结结实实。

“薄先生……你想起有别的事要做吗?”

叶如莺心里装了事,草木皆兵,莫名感觉薄云笙是故意回头,似乎在观察她,难道发现她对他的脸……

发、发现了该不会马上解雇她?

叶如莺看似给薄云笙递台阶,实则是给自己递台阶,薄云笙却如履平地另起了一条路。

“没什么,想起还没解释过,”他说,“这栋房子是三十几年前买的,配套设施不含电梯,后来觉得住得人少,生活简单,这么久也就没有重新翻修改装,不然搬东西会方便些。”

叶如莺缓过来,笑都跑出来几分:“没关系,走楼梯不麻烦,每天上下还可以当锻炼身体。”

比起楼梯这点微不足道的事,她更好奇这栋房子居然已经住了三十多年,照看维护得相当细致,不说还以为只使用了十年不到。

叶如莺想问,但碍于某些处于急性期的特殊情况,暂时将疑惑搁置在一边,闭紧嘴巴专注做起搬运工和收纳师。

薄云笙帮忙搬上楼后就不再插手,到三楼准备开工用的资料和设备,途中下来两趟站在叶如莺门边清理了部分废弃垃圾。

十几万消费额变成实物堆进有限的空间实在不是一项小工程。

邻近中午,叶如莺如释重负地将“临时仓库”升级成了“一间人住的卧室”。

楼下香气刷存在感似的直往味蕾钻。

薄云笙煮了炖菜和一道素食,这次吃完饭叶如莺没能抓住洗碗的时机,薄云笙不许她进厨房,让她先去午休。

“休息好了才能追求高质量的效率,下午我会很严厉,这是对你、对我,也是对整个作品的尊重。”

叶如莺不敢再说,而且确实有些累,乖乖上楼午睡。

下午三点正式进入音乐室。

钢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长笛、二胡、古筝……十几种乐器整齐地摆放在内,置物柜上还有唱片和留声机。

阳光干干净净撒在抽象派图案的地毯上,玻璃窗外白云悠闲地横躺。

隔音墙上有一块四十五英寸的智能面板,薄云笙将剧本里奥莉维亚经历的重要转折按顺序写在左列,右边交给叶如莺:“你觉得这些事呈现在音乐里应该是什么情绪,选一个词描述。”

“好。”

说起工作,薄云笙不像他自己预告的那样过分严肃,但开门见山直入要害的方式的确有些不苟言笑,眉宇的锋利凸显出来,气势也随之改变。

叶如莺不自觉跟着打起精神,依次斟酌动笔。

写完后,薄云笙浏览一遍,没有作评,拿出事先打印订好的曲谱给叶如莺,说:“现在我播放初步编好的音频,听完后你尝试划分一下每个事件对应的曲段,再用另一种颜色把听完的感受写在这一列词后面,可以不只写一个,着重写你感觉最强烈的。”

播放开始。

音响质量很好,轻而弱的钢琴奏出第一声,接着一个一个音符倾泄如流水,有时循序渐进,弦乐的应和逐一融合,缓和到某处却急转直下,多种庞杂的器具各自争鸣,互不相让,不和谐地嘈嘈刺耳……有慢,有长,有近乎于无的一线飘摇,以及沉重窒闷喘不过气的低音和脆而不锐的巧妙敲击。

看过剧本,听完这首歌,叶如莺只觉酣畅淋漓,仿佛身临其境从头到尾回顾了奥莉维亚一生的画面。

她手心和额角微微湿润,趁记忆和直觉犹新,即时完成薄云笙布置的“作业”。

有两处分段不太准确,与薄云笙标记的不同,但薄云笙也没有批评或不悦,只说:“先这样。接下来听第二遍,这一遍辨认什么时候用了哪些乐器。”

没有缓冲时间,节奏快,指令明确,叶如莺毫无间隙分心,不断地调动大脑和感官投入一轮又一轮“测验”。

“第三遍。在你觉得乐器、音调和故事情绪适配,能引发共鸣的地方画勾;在有疑问、编曲和情绪偏离、割裂的打问号或打叉。之后我们讨论。”

丰富多变而悠长的音乐在音乐室里反复回响,伴随着人声交谈,每个音符升降的细节、每种乐器的加入和淡出、一个段落篇幅是否过长或短促,多角度的可能性像电磁不经意炸开的小火花,接连不停地在空气中碰撞闪烁。

“……这里架子鼓太频繁,可以留白?”

“从家里逃跑奥莉维亚的心情应该比较复杂,伤心、恐惧……也许还有遗憾和歉疚,被琼收留后甚至大概都会偷偷质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正确,转折部分加上小提琴会不会更好?”

“下一段衔接曲调定这么高是因为……”

“从这一拍到这一拍所有背景音都会停,和主角对唱时你不能让她压过你……主角也是唱腔,想象成你们在对话,但夜莺作为鸟的声音特征要保留。”

“——改了再听一下,对比。”

“没有竖琴,这几个位置换成竖琴更华丽……用笛子听着就偏向朴素简单。”

“另外……”

白亮的日光渐渐与墙面缩小接触面,斜角变窄变黄变没了,灰蒙蒙的蓝和着干涩的风在窗外转来转去。

月亮轮廓弯出一把玲珑纤巧的弓。

走进这间音乐室之前,叶如莺压根没想过会和薄云笙产生“争论”,不是指双方激动愤慨寸步不让,而是她原本打算对薄云笙言听计从,不辜负薄云笙的信任,尽全力做到最好,但薄云笙的中心态度强硬得令人心慌——

提不出问题的学生等于没认真学。

叶如莺:“……”

重回高中既视感。

朋友没有,知识管够。

不是暴君,但是魔鬼。

薄云笙不仅讲起戏剧有自己的见地,音乐素养同样不逊色多少。

在半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之际,叶如莺脑中高速运转负荷已久的开关和音乐室的灯一起关闭,由衷感叹:“薄先生会写剧本,会编曲,还会这么多乐器,太厉害了。”

薄云笙走在前面,闻言下楼的步子不可察地一顿,旋即平稳地踏下去,回道:“还好。我父亲是音乐老师,很多乐器都是小时候他教的,耳濡目染懂点皮毛罢了,专业学过的只有钢琴和小提琴。编曲也有向业内人士请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且从今天开始,你也要为它负责了。”

说到末尾,薄云笙刚好走下楼梯最后一阶,回身对叶如莺一笑,像是欢迎她加入整个演出项目的一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员。

她将参与这首歌的诞生、定型、传诵。

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认可。

叶如莺有些感动,有些激动,还有些想鞠躬,可薄云笙似乎看穿她的想法:“想说的留到大功告成那天再说吧。现在我们去吃饭。”

“……嗯!”

叶如莺在心里默默添上保证,她会负起责任的。

“是不是饿了?”薄云笙等叶如莺走到身边,又道歉,“我工作起来就是这样,容易忘了时间,虽然听起来可能像个无赖,但这就是我给你那些报酬的理由,忙碌和健康的价格不该低廉。”

那份合同放在叶如莺卧室新买的收纳柜最上层,不用定期复习她也不会忘记上面的条款,不过她并不觉得饥饿难忍,因为人体细胞处于高度紧张、亢奋的消耗状态时往往会屏蔽不相干的感知,如果继续待在音乐室,叶如莺也还能坚持。

毕竟地下城接待的可不是早八晚十作息规律的养生达人,她有充足的抵抗睡意的经验可供借鉴。

“没有很饿……薄先生,我们去哪?”

说话间他们换鞋出了大门,知名富人区——叶如莺听许桃说云滨园这片住宅建成时间早,富了几十年,住户大都家底不凡行事低调,声名鹊起的新贵更喜欢住在威兰士区的北湖——路灯亮着温润的光,将两旁冬夜照出异域般的神秘光泽。

“餐厅,就在园区内,比去外面更近。”薄云笙说,“和体育馆一样专为这里的住户开放,但不免费,正常售价,二十四小时服务,提前两小时预约可以直接送到家里。今天有点晚了,我们走过去二十分钟,反而不用等太久。刚跟经理联系过,给我们留了大厅的座位。”

叶如莺对吃什么没意见,何况为富人随时待命的厨师肯定不缺真才实学。周遭静得出奇,她不想在这条路上与薄云笙聊下午已经暂告一段落的工作,显得她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便随意问:“薄先生常去吗?”

“不,学期内一般看课程安排,时间合适就在学校食堂解决,其他时候芳姨做的多,芳姨不空或者我想做就自己做。少数情况才去餐厅,家里请客忙不过来也会让餐厅送几道大菜添色。”

“芳姨?”

“家政阿姨。”薄云笙细细说明,“说是阿姨,其实从我父母生下我之后就在我家做事了,看着我和我妹妹长大,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都当她是亲人。论年纪比我父母大几岁,你也喊芳姨就好。”

不问不知道,一问惊得一跳又一跳。

叶如莺机械地重复:“……妹妹?”

薄云笙一点磕绊不打,仿佛和叶如莺的交情已经深厚到能将这类家庭讯息和盘托出:“对,比我小四岁,比你大——”叶如莺应该叫姐姐,但那副场面合理中又透着古怪,他及时截断话头,续上别的,“她工作满天飞,常住在江北市,偶尔才回云京待几天,性格……改天你见到就明白了。”

薄云笙似乎拧眉叹了口气,这比短短两分钟内爆炸的信息量更让叶如莺不可思议。

因为……看起来就像寻常人家里兄妹之间吵架拌嘴又和好,说爱也爱说气也气,互相嫌弃但都拿对方无可奈何的样子。

普通、琐碎,热气腾腾。

叶如莺没有感受过相似的温度。孤儿院和平安然,却不曾真正亲密无间,地下城则充斥着疏离客套和似真似假的伪装,号称熔炉,炉内滚滚燃烧的火焰只有阴冷的青蓝。

但她现在感受到了。即使只是薄云笙无意泄露的一点点,也似乎将此刻夜风的棱角融化。

融化后形成的保护膜给了叶如莺思维发散的空间,她不着边际地想到,或许薄云笙年少也有过被妹妹一点就燃的暴躁时期,以至于今后长到八十岁都很难改掉提起妹妹就头疼的触发反应。

叶如莺抿嘴笑了笑。

薄云笙瞥见,也仿佛被牵动,说:“我可没抹黑她。等芳姨回来你问芳姨,就知道她性格和外表反差多大,我实话实说,方便你有个准备,避免之后吓到。”

叶如莺笑容更止不住:“薄先生你和你妹妹感情真好。”

她有调侃的意思,也是真心羡慕。

薄云笙没有轻松地说“是啊”,也没有一板一眼地纠正“不算好”,他忽然一停,抬头望了望天边沉下来的云,随后回到平视前方,看着路,又似乎什么也没看进眼底。

叶如莺跟着停住,不明白这句话哪里出了错,唇角弧度僵化着变低、回缩。同时不合时宜地发现,她终于能正常面对薄云笙的脸了。

但紧接着薄云笙就重新迈开脚,简短给出一个“嗯”,断裂的秩序感重归原状,挂上招牌式游刃有余的温和:“虽然你们俩性格不同,但都是好孩子,又年纪相仿,更能找到共同话题,处久了估计比跟我的感情还好。说不定那时候你们会同仇敌忾批评我是个老古板。”

“不会的薄先生……我不是说相处,我、我的意思是,总之……不会那样的。”叶如莺双颊微微发热,不安的心渐渐落地,害羞间生出另一种失落。

那时候说不定她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

餐厅灯火通明,像寒夜里的一颗星星。

他们吃饭时没有再聊到薄云笙家里的情况,饭后天上又下起不匀整的小雪,前台周到地提供了两把黑伞。

撑伞慢腾腾走在雪里,叶如莺仿佛能听清雪花打在伞面,由小而大,由轻及重,从稀稀落落到密密麻麻。

她伸手去接,没戴手套,雪像针扎一下,眨眼就化开湿漉漉的水痕。

“仔细冻伤。”

薄云笙提醒。

其实这点冷没必要大惊小怪,薄云笙的语气也称不上冷硬,不过叶如莺还是拿纸将手部雪染湿的地方擦干,试图证明自己没那么孩子气,“……我只是有点好奇。”

“云京每年都这样下雪吗?”她又问。

“几乎。云京雪季偏长,但雪量不如更北的城市那么厚重。我记得有一年立冬就开始飘雪,断断续续到三月初早晨起来还能看见树枝和地面浮着一层浅白色。”薄云笙一手举着伞,一手插在外套口袋里,话里少有抑扬顿挫,却仍像娓娓道来一篇故事,引人入胜,“我在云京的这些年都是这样,前面有几年没回来,大概差不多。”

雪将路面淋出润亮的光泽,路灯的倒影边界愈发清晰,包括两人移动间始终维持不变的横距离。

但两把伞总有一块重叠着起起晃晃。

叶如莺盯着地面。

“薄先生先前在外地工作过?”

“本科在国内毕业后去国外读了硕士,读完留在国外帮忙打理了两年家里的生意,后来才回国应聘教师兼读博。”

环盛集团那么大,在国外设有分部实属正常,富贵人家的子女被放到公司历练也是百听不烂的桥段。叶如莺没有多想,只是有些推敲不定的纳闷:“薄先生你已经做了大学老师,但你家里……还是希望你能接管公司?”

就差没直接问薄云笙家里人是不是不认可老师这个职业,闹了矛盾,所以才一个人住在明显不是近期为独居购置并装潢的大房子。

“许秘书告诉你的?”

“不是——我瞎猜的。她只说了薄先生你是环盛集团的……董事长。”

薄云笙失笑:“别紧张,我不是要问责。我选她陪你,自然你们聊什么都可以。何况这不是秘密,我也从没刻意隐瞒过我身兼两职。”

“不过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脚步和嗓音又进一步放缓,似乎要任由雪淹没,“环盛是我祖父从曾祖父手里接过来的,本来下一个接任的应该是我父亲……我父亲在音乐艺术上有造诣,经商就不够擅长,按我祖父的话说,人活得天真又带点傻气——我母亲也是学艺术的,画家,生性浪漫,富有童心。他们是一类人,幸运地相遇、相爱,婚后也始终幸福如初。”

薄云笙气息一顿,宛如吐出一个句号,朝左边看,“说远了。你会不会觉得我啰嗦?”

他好像很重视这个问题,叶如莺不明白薄云笙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薄云笙即使长篇大论也井井有条,不会模糊重点故弄玄虚,所以她从不觉得听薄云笙说话是一种烦恼,有时反而会惊叹时间的流逝超乎想象。

“不会。”叶如莺很快地来回摇摇头,又点点头,“我在听……薄先生你想怎么讲都可以,我……我都乐意听的。”

薄云笙目光里划过两片雪,雪后是叶如莺虚焦了重新凝实的眼睛,无数雪滴穿过他们之间,白茫茫砸落在地。

“雪大了。”

薄云笙扭头,似乎笑了笑,又似乎是叹息,叶如莺仰起伞去望,想分辨明白,但薄云笙的出身和年长决定了他的老练,顷刻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举手投足全无破绽。

于是叶如莺只能相信薄云笙心情并不坏。

至少不是笑话她自作多情自不量力。

“边走边说。”

走了两步,薄云笙伞下传来淡然的后续:“后来很简单。两边长辈放弃了让我父母接手产业的想法,把期待转移到我和我妹妹身上,恰好,我们俩都有担起责任的能力。”

“我家人并不反对我进入大学——当老师也不是基于我有多么崇高伟大的理想,更像一次兴趣实验,总归我不缺时间和精力——和学校一早就谈好了,聘用合同一年一签,校方不干涉我在校外的工作,祖父也没有强迫我整日待在公司和数据报表、项目提案打交道。”

沿路经过一个平缓的弯,已经能在纷洒的雪雾中瞧见薄云笙家屋顶的尖角。

“原本不一定是由我来当董事长。”说到这里,薄云笙真真切切溢出一点无奈的笑,“祖父将股份分给我和我妹妹,她比我会躲懒,说想出去闯荡追逐梦想,不想参与公司管理,祖父抵不过她撒娇,就同意她拿着股份每年坐等分红。好在我大部分时间也只是挂名的吉祥物,不用经常露面,实际操心运营的另有其人。”

家门外指路的壁灯光晕下雪片旋落,像翻飞的沾了金粉的萤火虫,无声地闪一闪,又无声地熄坠。

或许今天叶如莺听了太多不该听进心里的事,但听得越多,就越抑制不住去在意、去思考。

她还想知道更多。

还有许多想问。

黑伞上堆积的雪团随手一翻抖散在地,伞面收拢摩擦的声音刮过耳膜,两把伞挨着斜靠住墙,雪水顺着立式结构往下聚成小滩深色的晶莹。

衣摆沾了糖霜似的几颗粒子,不管它便如珍珠缀在那,拂起来像拂过软绵的泡沫。

不怎么寒冷。

薄云笙家仿佛也是这样。

没有豪门大户常被揣测琢磨的勾心斗角、利益至上,没有盛气凌人,没有阴谋诡计,亲人彼此包容、彼此牵挂,共同撑起一个归处。

——那薄云笙的父母去了哪里?

也在外地工作,还是出门旅行?

他们什么时候会回来?

叶如莺差一秒就要脱口而出。

但薄云笙向她伸出了手。

“别动。”

那只手越过她的耳畔,掌心的热度在落雪的天气比火更燎原。

接着,叶如莺感觉没有扎起的发丝被拨着动了动。

“好了。”薄云笙手从她耳后退回原位,热度消失,他站在她的对面,视线与她相接,说,“头发上有一点雪。”

可能是不小心,可能是雪太调皮,可能……

不重要,人生总会遇到这种没什么大不了的突发情况。

而突发情况之后发生的一切都将情有可原。

“薄先生,你……”叶如莺不知道自己想问哪一个问题,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张口,有些不能问,有些不必问,她没有非得要个答案的理由。

“哎呦,云京这雪还没下个完——你们站在门口做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