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溯流光 > 第51章 第 51 章

溯流光 第51章 第 51 章

作者:四五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6:43:55 来源:文学城

荣王赵懋的邀约,在楚玲珑意料之中。这位老王爷既然对“赤螭玦”动了心,又嗅到了其中关乎皇室秘辛与当下僵局的味道,就不可能不见她。这场“澄心堂”之宴,是机遇,亦是龙潭虎穴。

赴宴前,楚玲珑做了万全准备。她将真正的“赤螭玦”从锦盒中取出,用一方素白软绸仔细包裹,贴身藏于内衫暗袋。那华丽的锦盒本身,则成了一個迷惑他人的幌子。她依旧是一身素雅衣裙,发间只缀那根白玉簪,通身上下再无多余累赘,便于应变。

暮色四合时,沈文渊亲自乘轿来接。轿子并未走行馆正门,而是绕至一侧角门,早有荣王心腹内侍等候,引着二人穿过几重寂静的庭院,来到一处名为“澄心堂”的水榭。

水榭临池而建,四面轩窗敞开,晚风送荷香,本该是极风雅的所在。然而此刻,堂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沉凝得近乎滞涩。

老荣王赵懋端坐主位,并未穿着亲王常服,只一身藏青色的暗纹直裰,须发皆白,面容清癯,一双老眼却锐利如鹰,此刻正半阖着,手中缓缓捻动一串沉香木念珠。他身后,垂手侍立着两名眼神精悍、太阳穴微微隆起的护卫,气息绵长,显然是内家高手。

客位首座,坐着一位面白无须、身着栗色团花便袍的中年人。楚玲珑目光扫过,心中便是一凛——正是那夜“听潮阁”中主持拍卖的那位宫内大宦!他此刻神情淡漠,仿佛不认识楚玲珑一般,只低头用杯盖轻轻撇着茶沫,但那无形中散发的阴柔威压,却比在场任何一人都要令人心悸。

沈文渊将楚玲珑引入堂内,向荣王行礼后,便默默退至下首角落坐下,额角隐有汗意,显然这阵仗也让他压力巨大。

“民女楚玲珑,参见荣王千岁。”楚玲珑敛衽为礼,姿态从容,不卑不亢。

荣王缓缓睁开眼,目光如实质般落在楚玲珑身上,带着审视与探究,并未立刻叫她起身。那目光沉甸甸的,仿佛要穿透皮囊,看清她内里的魂魄。

堂内一片寂静,只有池中偶尔传来的蛙鸣,更衬得气氛压抑。

良久,荣王才淡淡开口,声音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起来吧。沈先生推崇备至,说楚姑娘身怀异宝,学识不凡。不知今日,带来了何物,要与本王品鉴?”

他直接切入主题,省去了所有寒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楚玲珑直起身,并未因方才的下马威而显露丝毫慌乱。她目光平静地迎上荣王的视线,又若有若无地扫过那位栗袍大宦,才缓缓道:“回千岁,民女机缘巧合,得了一枚古玉玦,形制奇特,纹样古拙,听闻千岁乃此道大家,故冒昧献上,请千岁法眼品评。”

说着,她并未去动那个放在一旁几案上的空锦盒,而是从怀中取出那方素白软绸包裹,当众一层层打开。

当那枚青白质地、螭龙盘绕、中心蕴着一丝血沁的玉玦完全显露在灯火下时,堂内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荣王捻动念珠的手指骤然停下,身体微微前倾,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那是一种混合了极度渴望与深沉忌惮的复杂情绪。他甚至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触碰,却又在咫尺之遥硬生生停住。

那栗袍大宦也抬起了头,淡漠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细微的波动,他盯着那玉玦,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极快的、难以捕捉的精光。

沈文渊更是激动得差点站起来,死死盯着那玉玦,嘴唇翕动,仿佛在无声地赞叹。

“赤螭玦……果然是它!”荣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恢复镇定,目光重新变得锐利,看向楚玲珑,“此物……你从何得来?”

“机缘所得。”楚玲珑依旧是这四个字,她将玉玦托在掌心,并未递上,“千岁既已过目,不知以为此物如何?”

荣王盯着她,缓缓道:“形制纹样,沁色包浆,皆与古籍记载吻合,确系前朝懿德太子信物,‘赤螭玦’无疑。此物……牵扯前朝一桩无头公案,乃不祥之物,姑娘可知?”

“民女略知一二。”楚玲珑点头,“正因其牵扯旧事,民女才觉此物不应蒙尘,当由明辨是非、能承其重者保管,或可……以古鉴今,消弭一些无谓的纷争。”

“以古鉴今?消弭纷争?”那栗袍大宦忽然开口,声音尖细平稳,却带着一股阴冷的穿透力,“楚姑娘话中有话。却不知,这前朝太子的信物,如何能鉴当今之事?又能消弭何等纷争?”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楚玲珑身上,水榭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楚玲珑心知,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她能否说动这位老王爷,乃至他背后可能代表的皇帝意志,就在此一举。

她并未直接回答那大宦的问题,而是将目光重新投向荣王,语气沉静而清晰:“千岁可知,当年懿德太子因何获罪?”

荣王眉头微皱:“前朝旧事,记载模糊,多是谋逆之嫌。”

“谋逆之嫌,或许不假。”楚玲珑话锋一转,“但民女曾听闻另一种说法,道是懿德太子性情刚直,见不得宫中龌龊,欲整顿积弊,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故被罗织罪名,含冤而逝。这‘赤螭玦’,便是他当年欲呈于君前、以证清白的信物之一,可惜未能送出,便已玉碎宫倾。”

她这番话半真半假,糅合了阿凝资料中的线索和她自己的推断,旨在建立一个类比。

荣王眼神闪烁,沉默不语。那栗袍大宦则冷哼一声:“野史传闻,岂可尽信?”

“传闻固然不可尽信,但历史往往惊人相似。”楚玲珑毫不退缩,目光清亮,“民女斗胆,请问千岁,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可能容得下骨肉至亲,因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或是一些阴差阳错的误会,而流落江湖,饱经风霜,更引得庙堂江湖纷争不断,血流不止?”

她终于将话题引向了核心!

荣王脸色骤变,猛地一拍桌子:“放肆!皇家之事,岂容你一个民女妄加评议!”

那两名护卫瞬间上前一步,气势锁定了楚玲珑。沈文渊吓得脸色煞白,几乎要瘫软下去。

楚玲珑却仿佛未觉那迫人的压力,她依旧站立原地,只是将托着玉玦的手掌微微抬高,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民女不敢妄议,只是陈述事实。长公主殿下之事,纠缠十余年,皇室颜面受损,江湖动荡不安,多少无辜之人卷入其中?这难道就是圣上与千岁愿意看到的结局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枚在灯火下流转着幽光的“赤螭玦”,一字一句道:“前朝懿德太子,因‘莫须有’之罪含恨,致使朝纲动荡,国本动摇。今日,难道还要重蹈覆辙,让一段本可化解的恩怨,继续侵蚀我朝根基,让亲者痛,仇者快吗?”

“这‘赤螭玦’,是前车之鉴!它提醒我们,猜忌与固执,足以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民女献上此物,非为挑衅,实为警醒!望千岁,望……陛下,”她的目光最终落在那栗袍大宦身上,意有所指,“能体察长公主殿下与萧大侠这些年的不易与悔悟,能念及骨肉亲情,能顾及江湖稳定,给予一個宽恕的机会,一個让所有人都能体面下台的台阶!”

话音落下,澄心堂内死一般的寂静。

荣王胸口起伏,脸色变幻不定。楚玲珑的话,句句如锤,敲打在他心头。他何尝不知这僵局的危害?何尝不念及阿凝那孩子?只是帝王心术,朝廷体统,如同枷锁,束缚着所有人。

那栗袍大宦缓缓放下茶杯,抬起眼皮,第一次正眼打量楚玲珑,那目光冰冷而深邃,仿佛能洞悉人心。

“楚姑娘,好一张利口。”他尖细的声音响起,不带丝毫感情,“你以这前朝不祥之物为喻,妄测圣意,干涉国事,可知已是死罪?”

楚玲珑迎着他的目光,毫无惧色:“民女只知,民心所向,亦是天道。若献此玉,陈此情,能消弭兵戈,化解仇怨,使皇室团圆,江湖安定,民女纵死何妨?只怕,有些人宁愿维持这流血的僵局,也不愿放下那虚无的颜面与猜忌,才是真正有负圣君之道,有违江山社稷之重!”

“你!”栗袍大宦眼中厉色一闪。

“够了!”荣王忽然出声打断,他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疲惫地挥了挥手,让那两名护卫退下。他深深地看着楚玲珑,看了许久许久。

这个女子,胆识、口才、心计,皆非常人。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更找到了一个极其巧妙,也极其危险的切入点。这“赤螭玦”和她这番话,就像一把钥匙,强行插入了那锈蚀多年的锁孔。

能否打开,犹未可知。但至少,锁芯动了。

“此事……关系重大。”荣王最终缓缓开口,声音沙哑,“非本王一人可决。楚姑娘,你的‘心意’,本王……以及,”他看了一眼那栗袍大宦,“……都已知晓。这枚‘赤螭玦’……”

“此物民女不敢留存。”楚玲珑立刻接口,将手中软绸连同玉玦轻轻放在荣王面前的案几上,“如何处置,全凭千岁与……圣意裁断。民女只盼,它能如其旧主所愿,见证一个团圆和乐的结局,而非另一场悲剧的开端。”

她不再多言,躬身一礼:“民女告退。”

这一次,荣王没有阻拦。那栗袍大宦也默然不语,只是盯着案几上的“赤螭玦”,目光幽深难测。

沈文渊连忙起身,引着楚玲珑退出澄心堂。

直到走出行馆,坐上回程的轿子,楚玲珑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发觉内衫已被冷汗浸透。方才那一刻,她是在刀尖上行走,与虎谋皮。

她不知道那番话能起多少作用,不知道老荣王和那位神秘的大宦会如何向皇帝禀报,更不知道皇帝赵珩会作何反应。

但她已经尽了力,投下了最重的一颗石子。剩下的,只能等待那涟漪扩散,等待那深宫之中,至高无上的意志,是否会因为这枚来自前朝的玉玦和一个民女的“狂言”,而产生一丝丝的松动。

夜色深沉,扬州城依旧灯火阑珊。楚玲珑靠在轿壁上,闭上眼。她知道,真正的博弈,现在才刚刚开始。而阿凝和萧琰,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着渺茫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