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9章 大道如青天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9章 大道如青天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结了酒钱出来,两人转进崇贤坊南巷。因为诗社大多聚集于此,故而民间常戏称其为“诗社巷”。

这里的诗社,有些是总社,门面要气派些,而有些只是分社,总社设在社长家乡或任职所在地,故而门面会相对较小。

每间诗社会馆前都有当值的社员,他们认出了那位和高副社同行之人正是当今如日中天的李供奉,却也只是遥遥作揖。李白向他们频频点头致意,随高适推开了“瀚海诗社”门匾下古朴的大门。

不大的天井小院。院中一株老桃树虬枝伸展,虽非花期,却古朴苍劲。墙角几丛青竹,在风中飒飒轻响,更衬出院落的清幽简朴。

“太白兄请。”

高适在前,引导李白步入正堂,一股书卷墨香扑面而来。室内陈设极其简朴,却不简陋,北墙居中的位置挂着一张笔法苍劲的社规。

“以诗会友,情义当先。不慕金玉,唯敬诗骨。”李白凑上去仔细端详,不觉念出了声,连连称赞,“少伯兄这字写得好,社规定得也高!若是有机会,达夫可要替我引荐啊!”

“那是自然。”高适迅速找来茶具,沏上热茶,拉着李白在自己对面坐下,“少伯兄最爱结交,若是遇到同道之人,无需引荐,他自会请你扫千机引。”

说着,高适拿出诗牌,打开自己“燕歌行客”的千机引,学着王昌龄的举止和腔调道:“在下‘青海长云’,与郎君甚为投缘,不如扫个千机引?若有兴趣,还可来我瀚海诗社,只需三条诗帖金叶子数过百,且至少有一条涉及边庭意象,即可入社!”

李白噗嗤一声乐了出来,却听高适忽然道:“不过说来也怪,少伯兄那样一个爱热闹的人,近来诗牌冷清得很,既不见他发新诗,也不见他点评社员诗作。”

顿了顿,高适解释说:“太白兄有所不知,少伯兄最关注社员新作,每遇新作,他必然是首个点评人。那年我自蓟北而归,心中不快,偶题一首,写完便放下诗牌去睡了。结果第二日起床一看,少伯紧跟着我的诗贴点评说‘此诗起手颇奇,然细观以下诸句,似有金戈折刃之意?胜败乃兵家常事,报国之路亦非只此一条,且静待之’。他远在江宁,竟知我心!”

说着,高适将诗牌切入瀚海诗社内部界面,指着最顶上“飞雪平沙”的诗贴说:“这是岑参新作《过碛》,这个最闹腾的主居然跑大漠里去了。可是三天过去,金叶子数不少,一条像样的点评都没有,少伯也未置一词,这很不对劲。”

李白歪着脑袋想了想,回答道:“许是少伯被公务缠身?我听闻他在江宁事务繁多,一时没顾上点评也难说。”

高适似乎并不这么认为,默默收起了诗牌,李白赶紧转移话题:“我只是偶然听过诗社之名,却对这内部章程不甚了解,达夫不妨与我细说?”

“若说章程么……”高适摸着下巴思索片刻,把自己已知的内容娓娓道来,“这类‘书’,不背也罢,倒是入社三大利好值得一提。一曰‘新曲先闻’,凡社友写成新诗,必先传至社内同好品评。若是发帖,同社之人的点评,能始终位于上层。二曰‘同襟期’,此条最为实惠!诗社社长若因诗名得了赏赐、稿费、甚至售卖那诗歌传抄权的银钱,社员也可分享其中四成!”

见李白微微皱眉,高适进一步解释道:“打个比方,若少伯兄的诗被某位富商高价购得传抄权印在屏风上,得了千贯钱,这笔钱诗社账房提留部分公中运转所需后,剩余便会按照人头和入社年限,给每位社员折算发放数十贯不等。此乃休戚与共之义!”

李白点点头,主动给高适续茶,高适举起茶碗一饮而尽。

“三曰‘秉笔’,此乃诗社立身之本!”高适郑重地指着书架旁一个厚重雕花的樟木箱,木箱虽略显陈旧,却被端正地放在书架旁的楠木承具上,显然是诗社一宝。

“凡社友佳作,必由诗社派出可靠抄手精心誊录一份手稿,以朱砂为印,编号归档,锁于此‘秉笔箱’内。若诗牌丢失、被宵小删改,咱们的诗魂也能永存诗社!”

李白眯起眼睛,摆弄着自己佩剑上的明月佩。高适语气放缓,继续道:“诗社亦非纯为牟利,作诗乃是写心中所想,至于盈利,捎带而已。诗社也常组织诗友赴慈幼局教孤童识字,所用善款皆来源于诗社的‘基金库’。这基金库钱财来源甚广,社内兄弟诗作的‘传抄权’售卖所得是其一;还有长安乐府教坊、各处上等青楼买诗的‘演绎权’——就是允许她们排演吟唱;再者是社友自愿捐赠,以及外间好心人的资助。每至季末,长安分社的账房便会将收支明细誊于黄麻纸上,呈送吏部审核用印,再张贴于本馆大门外及平康坊官府指定的公告墙上,任人查看监督,绝无藏私!”

高适兴致勃勃地介绍完,看着眼前这位名动长安、前途无量的李供奉,一个念头忍不住冒了出来。

“太白兄,以你如今‘谪仙人’的诗名,又在翰林雅集身居显要,声望如日中天,何不也开宗立派,自创一家诗社?”

高适话锋一转,带着热切的怂恿:“届时这长安诗坛俊彦,定会如百川归海,争相投帖拜门!有你这等大才挂帅,诗社定能一呼百应!看到诗社隔壁的那间空房子了没?那是曾经陈拾遗陈子昂的风骨诗社旧址!长安米贵,寸土寸金,你可知为何此屋一直空闲?”

“怕是无人能与陈公风骨相较吧。”李白摆弄明月佩的手顿了顿,回答说。

“正是!”高适一拍桌子,转而身子前倾,凑近李白,压低声音,“实不相瞒,当年少伯兄有意把分会馆馆址选在那里,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这。究其原因么,少伯说我们瀚海诗社重边塞军旅,陈公‘风骨’二字如昆仑巍巍,我等若坐其旧榻,持其故笔,恐己身气象不足以继其万一,反令英灵蒙尘。那‘风骨’宝座,还是让它空着吧。诗社旧址就当作长安诗坛的一面明镜,照我等衣冠是否端正。少伯兄此言在理,但……”

高适停顿了一下,带着些试探的滋味道:“每每经过,看这长安寸金之地门户紧闭,我心中便另有一番计较。那般风骨,便不能由后人续写,生发新枝么?让这等风骨久锁尘埃,实乃诗坛憾事!这话我平日也只藏在心底,从未与少伯兄言明。今日与兄相谈甚欢,才敢吐露一二。太白兄若要成立诗社,一来两家诗社毗邻,相互有个照应。二来,你那《蜀道难》颇有陈公遗风,陈公若见,必当欣喜。更何况……如果我没记错,太白兄与陈公,算是同乡吧?”

“我居渝州,陈公乃射洪人,也算是同乡。”

“那正好!太白诗风,不算辱没陈公风骨,上无愧先贤,下惠及同道。让旧址重生,方不负先贤寄托!你若选在隔壁成立诗社,社内兄弟同享‘新曲先闻’,让他们都能先睹你的新作!‘同襟期’的分润自不必说,你那些墨宝换来的传抄权收益,哪怕每个社员只分得一成,也足以让他们吃喝不愁。‘秉笔’更是能保全你所有惊世之作!到那时,我可就要频频向少伯兄告假,到你那‘青莲诗社’去了!”

“青莲……诗社?”李白缓缓放下明月佩,捋平下垂的流苏,对高适的安排报以苦笑。

“饶了我吧,高三十五。我李白生性疏懒,翰林雅集的琐事尚且厌倦,谈何自立诗社!这‘谪仙’的虚名不过是一阵风,能吹多久由它去!开诗社,立规矩,管人马,算钱财……哈!有这功夫去管几个社员的月例、百贯银钱的去向,我宁可策马出城,在终南山下找片竹林,听松风、饮清泉、抚长松、啸明月,兴之所至,得句便长吟它个三日三夜!再或者……”

他眼中露出少年般的顽皮:“在醉仙楼包个雅间,与三五知己赌酒斗诗,醉到天地不分,笔墨不辨,那才是我想要的自在快活!”

他兀自给自己添一杯茶,向高适一举,又指了指窗外长安薄暮的天空,脸上虽带着笑意,语气却斩钉截铁:“诗社的事,莫要再提!非是我轻视诗社,只是我疏狂惯了,真要立个诗社,哪怕有个副社帮衬,恐怕到最后也是误人误己,罢了罢了!”

高适看着他眼中那份纯粹的对自由与诗酒的狂热迷恋,心中虽然略感可惜,但更多的是理解和释然。他认识李白日浅,却也从他那惊世骇俗的登场、无拘无束的谈吐中感受到了这股子不羁的精魂,转而爽朗大笑,也不再劝:“那便依太白兄!那今日便只论诗酒,不谈社务!”

李白也畅快地笑了,以茶代酒,两个粗瓷茶碗相碰,他心中只有此刻的好友和窗外那片属于他的自由的天空。

在他看来,所谓诗社,与翰林雅集从本质上并无区别,不过是又一个精致些的鸟笼罢了。他李白,天生是要飞在天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