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10章 我独不得出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10章 我独不得出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冷茶又热,高适语调一转,眼中满是向往:“不过说起来……入得翰林雅集,那才是真正直通天庭的青云之路!其特权之隆,令人心折。”

“心折?”李白将陶杯重重顿在案上,发出“哐”一声脆响,“你若听我细说其中原委,绝不会有此想法!”

高适不解,只得听李白细细道来:“集贤殿刊印《御览诗选》,六百加急驿马通传天下州县。那纸页金光闪闪,名字印上去,连墨都是加了金粉的!听着风光吧?可那入选的诗文……”

他鼻子里哼出一声,“不过是在帝王眼皮底下,按着他的心思,揣摩着他的喜好,写些应制颂圣、辞藻华丽的玩意儿罢了!庙堂供品,束之高阁,哪及市井传唱《峨眉山月歌》!”

高适面露困惑,试图插话:“太白兄……这是否太……太苛责了些?毕竟御览……”

李白不等他往下说,继续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讲述:“有何苛责?我不过是照实说罢了!至于那曲江宴饮,春日良辰,说是文人盛会,实则不过是披着诗酒风流外皮的贵胄聚会!席上王公国戚端坐如山,翰林诸君陪侍末位,吟诗作对都要合乎礼仪,看人脸色!满腹锦绣,只图博人一哂,饮个囚徒罢了!”

高适见李白说得起劲,也不好打断,只是长叹了口气,他以为的文人盛会,本应是才子联句,雅士论学,不想竟是这般虚伪,全然沦为贵胄的风雅点缀。他没有再试图插话,默默地给李白续茶。

“太学讲习?”李白嗤笑道,“东堂之上,道貌岸然。开口闭口圣人之言,讲的尽是些陈腐教条。所谓‘桃李满京华’,不过是给那些世家子弟添个名师点缀罢了!那堂上的圣贤书,读出来岂不成了讨贵人欢心的鹦哥语?要我去讲?我只会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你看他们会不会把我‘请’下讲坛?这种讲坛,倒不如街头巷尾,与贩夫走卒醉饮狂歌,反倒更近大道真意!”

随着李白声调的提高,高适的眼睛也跟着瞪大,流露出难以置信。从前他对长安太学的认识如同戴着帷帽,虚虚实实,只觉金光万丈。如今看来,那个最高学府散发出来的气息,竟和那胡姬酒肆无甚区别。

最后,李白似乎想起什么极其可笑之事,嗤笑声更甚:

“至于诗赋免税,驿传食宿?达夫啊,你以为这是天恩浩荡?此乃‘金丝雀笼’中最精致的那根横木!” 他一语道破天机,目光锐利如刀。

“免了那点商税,看似得了便宜,实则是让那翰林里的‘鸟儿’安心待在金笼子里歌唱,不必为稻粱奔波劳神,自然就有闲心只唱主人爱听的歌!至于那‘诗符’,呵,凭它可在驿站白吃白住,行走天下固然方便,可别忘了,你人在何方,所宿哪家驿馆,尽皆清清楚楚记录在册!方便?亦是束缚!让你这只‘雀儿’哪怕离了长安宫廷的笼子,也飞不出皇帝划定的罗网!”

天井里的月色倏而黯淡,高适心下一惊,猛地伸手按住李白:“太白兄,慎言!当心隔墙有耳!”

李白冷笑一声,看了看窗外透过云层若隐若现的月,又回眸看向高适,眼神清明如洗:“若说隔墙有耳,陈公的英魂就在那听着!他当年想必也如我今天这般如困樊笼,不然怎会有‘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①的喟叹?”

空气陷入了沉寂。

高适被李白一番惊世骇俗的剖析震得心动神摇,那句“金丝雀笼”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他回味半晌,才想起心中那个巨大的困惑,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太白兄……我有一事不明。”

他斟酌着词句:“你既如此……如此透彻地看穿翰林雅集不过是被豢养的伶人笼子,为何当初还要拼尽全力去夺那《大唐好诗歌》的魁首?你不惜自陷樊笼,所为何来?”

李白闻言,先是仰天大笑,笑声在骤冷的空气里回荡。

“为何?”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睥睨天下的自负,“李太白参加诗赛,难道是为了翰林雅集那张镀金的名帖?笑话!”

他一挥手,袖袍带起一阵风:“我参赛,是要让那长安城、让那太极宫、让整个天下都见识见识——什么才叫做诗!什么才叫‘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②!”

高适被这狂放的宣言震得说不出话。李白稍作停顿,眼中那奔涌的狂傲稍稍沉淀。烛台上的火焰在他的眼眸中跳动,那是他不平的心火。

“达夫,你以为我只是个醉生梦死的谪仙?”李白的语气忽然低沉下来,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灼热,“错了!我所求,岂止诗文千古?我胸中自有安邦定国策,怀揣匡扶社稷志!翰林雅集,是天子近侍之地!是离那个能左右天下大势的位子最近的地方!进入雅集,是我踏上帝阶的第一步!金丝雀笼子?哼,它岂能困住振翅图南的鲲鹏!”

室内又陷入沉默,高适举着茶壶的手久久悬在半空,直到手臂发麻才意识到放下。他认为的,或者应该说,世人津津乐道的李白,是那个冲破蜀道迷雾,纵马狂歌,饮酒赋诗的狂傲天才。紫袍玉带,象牙笏板,与他似乎毫不相干。

可是只有这方小小的、甚至有些简陋的天地才知道,天才也有他的意难平。

窗外的月光在那片乌云飘走后似乎更清冷了。李白端起那杯冷茶,低头看着杯中摇曳的月影,嘴角那抹狂放不羁的笑意第一次出现了一丝松动。

良久,他用一种带着无限苍凉的自嘲语气说:“更何况……像我这种商贾之子,籍贯难究,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又岂有资格通过明经、进士那些煌煌正途,叩响天子门庭?”

他将冷茶一饮而尽,那冰冷刺穿了方才的豪迈,直抵心底最深的无奈。他的目光落在案几一角,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浸透了苦艾汁。

“王摩诘(王维)弱冠便状元及第,诗画双绝,人皆敬仰。王少伯亦是寒门奋起,正途进士出身。你看那襄阳孟夫子,诗风清绝,不假雕饰。他不屑科举,更鄙官场,寄情山水,何等洒脱!其隐逸风骨,李白敬仰万分!”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的明月,眼神荡漾着复杂的微波:

“可那份彻底放下、只求心安的归隐……我,学不来!我的血是烫的,我的志向是高山巍峨!盛世之下,大道当前,我岂能终南归隐,空负韶华?”

他的声调再次扬起,却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与不甘,“他们各有自己的路要走,那场赛事,于他们而言或是名士的雅玩,或是仕途之余的点缀,对我李白而言……却是那九重宫阙对我这个‘异类’,所开的唯一一扇可以窥见天光的窄缝!若非逼到绝境,谁愿走这绝路!”

李白停下话头,他注意到高适握着茶碗的手指微微发紧,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这才想起眼前这位新友,正是准备搏一个进士及第的士子之一,或许也曾想过走大赛的路子。自己方才那番对科举正途的讥讽,对参赛的无奈,岂不是在无意中刺痛了他?

“咳,今天我的话有点多。”李白的声音柔和下来,伸手拍了拍高适的肩膀,眼中锐利的锋芒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鼓励。

“方才那些,你莫要放在心上。你我道路不同,但殊途同归——这天下之大,岂止一条青云路?若科举不成,大可远走边庭,在那里,你的笔墨可以化作军书檄文,你的诗篇可以唱给戍边将士!”

“太白兄……”高适深吸一口气,举起茶杯,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我明白了。科考也好,边塞也罢,人生在世,贵在活出自己的气象!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高适虽无太白兄的惊世才华,但也有自己的路要走!”

李白大笑,伸手与高适击掌。

“好!这才够大丈夫!记住,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走得昂首挺胸,走出自己的风骨!”

高适怔怔地望着李白,心中的郁结不知不觉间被这股豪气冲散。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看似狂放不羁的谪仙人,并非一味地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自己的酸楚与挣扎,甚至比常人更加深切地体会过现实的冰冷与锋利。

“来日方长,且看谁家大道,先上青天!”李白饮尽最后一口冷茶,将茶碗重重搁在桌子上,嘴角泛起独属于谪仙人的狂放笑意。

他站起身,振了振衣袂,朗声道:“今日得遇高达夫,畅谈天下,真是痛快!若说美中不足嘛……”

他一只脚已跨出门槛,转回身举起自己腰间的酒壶——那日在醉仙楼与贺知章同饮,他偶然提了一嘴将自己那个印着青莲纹样的旧酒壶扔给了蜀道劫匪。贺知章当时只是大笑着称赞他有勇有谋,暗地里却已悄然记下。第二日,贺府老仆亲自捧着一个崭新酒壶找到他。他看得出,那酒壶完全模仿蜀中工艺,连青莲纹样都分毫不差,正是如今他手上拿着的这个。

“诗社岂能无酒?无酒怎能写好诗?下次再来,可要备着好酒,天气转凉,你也好暖暖身子,也暖一暖……这冰冷的世道!”

高适起身作揖,朗声应道:“今日仓促,改日定当补上佳酿!”

①出自陈子昂《燕昭王》

②出自李白《上李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我独不得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